建筑行业未来可能有哪些变革?

建筑行业未来可能有哪些变革?,第1张


1、多样性和业化

2、数据才是能力

从2019年开始,架构和大数据的应用正在缩小和缩小这些多重故障;人工智能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竞争,数据功能已经重新定义,并且这一系列的变化还在继续。数字技术还将继续渗透到建筑的各个方面,彻底改变建筑与建筑物和建筑物交互的方式,在新的经济模型中打破真实建筑物与虚拟建筑物之间的界限。

3、财务能力和运营活力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在组织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许多组织继续依靠增长率在新市场、新资源、中寻找新的机会,以达到组织追求快速发展的目标。当这种速度开始减慢或减慢时,原始的广泛发展将朝着良好的发展努力。另外,实际建设是金融。当资本成为该行业的重要资源时,财务能力和现金流量将成为评估企业质量的重要指标。该行业原本是各种资格的,不久的将来该国将不断削弱该标准;这种更复杂,更持久的测试要求公司继续保持业务活力。

4、资格和企业信用体系资格的重要性

通过企业信用评估取代原来的企业资格,通过未来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取代企业信用。这时,业务 *** 作要求的要求和企业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得到了增强。低价投标必须包括绩效保险和质量保险,并引入第三方服务以加强监督和责任。

5、劳动和生产关系的变化

劳动力的老龄化和过去的人口红利使我们看到,建筑业最初的低成本已经不复存在。从2019年起,劳动服务将进入 社会 保障体系,原有的劳动成本和劳动收入保障方式将逐步发生变化。提高生产力和减少对劳动的依赖将成为未来建筑业的想法。工厂工业化和现场工业化将打破平衡,重新定义生产关系,这将成为改变劳动力供给的重要途径。

6、技术向传统建筑业的转变

BIM、GIS、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3D打印、物联网、机器人等技术将为传统建筑行业带来巨大变化。数字建筑将建造从设计、到运营和维护的建筑。数字化设计、所有者、建立、供应链,以创建新的数据协同效应,将有效率更高的、更好的、更多的协作平台来进行建筑服务。建筑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对国民经济影响很大。在总量不再迅速增长的新常态下,传统业务和赚钱模式将受到挑战,原始的利益格局将发生变化;尽管外部市场存在不确定性,建筑业仍是中国的支柱产业,也是“一带一路”中国建设的核心支撑。建园建筑公司为加快企业转型,赋予新的建造方式和组织方式。通过品牌效应,吸附和带动其他中小企业入驻,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集群集聚。实现以建园建筑公司为驱动,带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利益模式。汇集多个产业资源塑造了“互联网+建设、金融+建设、投资+建设”的战略布局,推动“各个角落”产业创新发展,引领经济转型升级。

1、基建投资温和回暖

随着基建补短板政策陆续出台,基建投资增速触底反d,自2018年9月起保持弱复苏态势。2019年9月国家提前下达部分2020年新增专项债限额1万亿元,且明确规定不得用于土地储备和房地产相关领域,全年投向基建的专项债占比有望提高至60%,叠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由25%下调为20%,专项债可作资本金参与项目投资等规定,基建投资增速将得到提升。

2、交通和市政仍是核心发力点

2019年下半年国家发布《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等重大政策,预计2021年交通运输投资建设仍将是重点。公共设施管理业占基建投资的比重达4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将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的民生建设等短板领域,加强市政管网、城市停车场、冷链物流的建设。预计2021年该领域投资将迎来新机遇。

3、城市群+新基建为建筑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4、PPP进入规范化、高质量发展阶段

在经历了近两年的政策调整之后,PPP已开始由理性回归逐步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一些以融资为目的的PPP项目和变相包装的“伪”PPP项目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清理,符合PPP模式运用本质特征的项目、绿色环保和惠民类项目的比例显著增加。随着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持续加码,国家明确支持专项债可做项目资本金,主管部门也在积极 探索 PPP与专项债的有机结合,力图撬动更多的 社会 投资,发挥对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更强的拉动作用。

5、对外承包工程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前,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正由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区域冲突等诸多不确定因素,虽然将影响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但部分地区仍有巨大建设需求,如亚太、非洲、拉美等地区。2019年9月,商务部等19部门印发《关于促进对外承包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行业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未来传统EPC和施工总承包模式将逐步向“投建营一体化”转型,行业的发展将由成本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合作创新、融资创新和技术创新将成为行业发展新的推动力。

6、铁路建设市场仍有较大空间

“十三五”目标任务进展顺利,中长期铁路建设仍有较大空间根据国铁集团消息,截止2019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39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铁35万公里。对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要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38万公里左右。意味着,2020-2025年每年的新线投产里程需达到6000公里,其中高铁500公里,铁路建设仍有较大空间。

高铁、城铁成规划建设重点从计划及储备开工建设的铁路项目来看,高速铁路项目多、投资占比大,是铁路建设的重点。当前国家高铁骨干网已经形成,铁路投资建设的主要任务将有所转换,中西部的高速铁路、各大城市群内部的城际铁路将成为下一步的发展重点。老旧铁路升级改造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近年来全国铁路升级改造步伐加快,目前我国开通运营达70年的铁路有218万公里,达60年的有323万公里,超过50年的有417万公里,未来改造需求将越来越大。此外,国铁集团不断加大负债控制力度,其基建投资占资金运用总额的比例持续下降,地方和 社会 资本投入铁路建设的资金增多。近两年各地先后成立了济青高速铁路公司、重庆铁路投资集团等一批合资公司,地方合资铁路项目资本金的出资转为地方或民营企业控股、国铁集团参股,越来越多的地方和 社会 资本进入铁路建设市场。

7、公路建设市场稳定发展

公路建设投资区域差距逐渐缩小中部地区与东、西部地区公路建设区域投资差距进一步缩小,从投资规模来看,西部最高、东部次之,中部较低。从投资增速来看,中部地区公路投资从2019年年初就开始发力,以604%的增速开启2019年的赶超步伐。2021年,中部地区或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

多项规划推动公路建设发展2019年国家及地方陆续发布公路建设规划,地方层面的规划以高速公路建设为主,国家层面重点推进的内容是城际道路、与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的联通道路、高速公路建设以及既有道路的改扩建等,如《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完善城市群快速公路网络,《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进一步提升省际公路通达能力。公路维养市场发展可期全年多项公路领域政策颁布,从提质增效、资金安排到农村公路建设,均在内容上与维养市场高度关联,结合未来建筑行业专业化市场培育的趋势热点,公路维养市场未来发展可期。

8、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前景广阔

城轨市场空间广阔,规划建设更趋理性截止2019年底,全国已开通里程和在建里程合计超过300公里的城市仅14个,国家发改委批复的43个城市中,大多数城市还未形成完善的城轨网络,尚不能满足城市公共交通的现实需要2019年,青岛、天津、合肥、徐州、无锡、济南等城市已上报了新一轮城轨建设规划,遵义、桂林、威海、邯郸、天水、淮安、嘉兴、湖州等一大批城市已完成近期建设规划及开工建设准备工作。但是在规划建设审批方面,国家及地方发改部门始终保持审慎态度。地铁、市域快轨、有轨电车是城轨建设的主要形式从2018、2019年新增运营和新开工建设的线路制式结构来看,均是以地铁为主,市域快轨、有轨电车为辅。未来地铁是超大、特大型城市的主要选择,有轨电车是一般大中型城市的主要选择。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都市圈建设步伐的加快,市区与郊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通需求越来越大,市域快轨将成为主流形式。“融合发展”成为城市轨道交通未来趋势国家提出要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促进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融合发展,未来城市轨道交通一方面将与其他交通运输体系深度融合,另一方面也将与城市相关产业发展深入融合。因此,城际和市域轨道交通建设,以及以TOD模式为代表的城市综合开发将成为热点。

9、水务环保建设市场高位运行

城镇污水处理进入提质增效阶段,农村污水处理能力亟待提高2019年5月,住建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此后各省市也相继发布各地的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0年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率为30%,远低于城市和县城,近年来我国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断提速,未来建设前景广阔。垃圾分类加速,促进固废产业发展2020年作为垃圾分类各地政策落地和执行关键之年,46个重点城市将持续推进垃圾分类相关制度及立法的建设,以及前端收运及末端处置产能的落实。垃圾分类制度的落实,将对厨余垃圾资源化和垃圾焚烧业务产生巨大影响。政策终考期促进流域综合治理随着“水十条”和“十三五”规划终考年来临,区域性综合环境整理热度不减,以长江流域为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的出台,叠加长江大保护,长三角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有望进一步释放环保需求。国企入股环保上市民企,重塑市场格局2019年,国资入股民企现象频繁出现,如中建集团入股环能 科技 、中交集团入股碧水源,国资入股可以帮助民企改善财务情况,助力民企投资与业务发展,且“国民组合”更易打造具备资金+技术双重优势的企业,未来更有望培育成为环保产业真正龙头。

10、房地产投资大概率下行

2020年房地产投资温和下行近年来,房企拿地不断收缩,2019年1-11月,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增速为-142%,土地成交价款同比增速为-130%。2020年土地购置费增速将进一步回落,将造成房地产开发投资温和下行。

1、需求新时代

建筑业主要服务于基建和房地产。过去二十年里,基建和房地产投资是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2007年起我国实际GDP同比增速进入下行趋势,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占现价GDP的比重明显提升。进入“十三五”后,在供给侧改革政策影响下,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明确了“十四五”期间仍旧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淡化经济增速,突出改革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目前我国杠杆率高达275%,已经略超发达国家水平,继续加杠杆的空间有限,未来杠杆率应稳中趋降。预计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将持续下行。就基建而言,2020年1到10月基建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07%。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手段,2021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进一步提升。未来基建投资的质量要求更高,区域和细分行业分化也会更强。“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及的基建投资可划分为重大项目、城市群交通及新型城镇化民生服务三个主要维度。在重大工程领域,列举了未来拟推进的交通、水利水电等重大项目,在都市圈建设中则强调了轨道交通,在能源基建领域强调了油气管道建设投资等。国家重大工程方面,中央财政支持力度较强,有望实现较快推进。都市圈轨交建设主要涉及粤港澳、京津冀、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项目经济性较好。新型城镇化涉及的非营利性市政类投资,地方政府投入比例高,其推进有赖于相关政策和地方财政支持,市政类工程中具备自身造血能力,且与民生高度相关的水电气热类投资,有望保持较高景气。2020年1到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同比增长63%,表现亮眼。但进入三季度以来,随着“三条红线”政策出台和“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房住不炒”的重申,预计后续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或高位回落,2021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应有所下行。从土地购置面积指标来看,2019年和2020年1到10月同比均有所下滑,预计2021年房地产新开工和销售面积同比增速将放缓,房地产行业进入新一轮调整阶段。

2、竞争新格局

在基建投资增速上行和房地产投资增速下行的市场背景以及工程建设组织模式改革的政策背景下,建筑业大小企业、国企民企之间的发展差异进一步扩大,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建筑业企业普遍存在债务率高、资金周转偏慢的情况,规模和股东背景往往成为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这一方面大型国有企业占有优势,民营建筑企业的生存环境仍然较为艰难。当前工程总承包模式正在行业内加快推广,在政府投资的基建、房建领域,业主对设计施工一体化服务能力及大项目运作能力要求快速提升,相对而言大型建筑企业也更加有利。

近年来政策推动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展望“十四五”,以装配式为核心的新型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数字化设计、工厂化制造、施工装配化是提升全产业链效率的重要路径。“十四五”期间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有望从量向质转变,全产业链整合能力、技术和制造资源成为建筑企业关键的竞争要素。总体来看,2021年建筑业仍旧面临相对良好的市场环境,但市场结构的调整和竞争格局的变化要求建筑业企业加快提升应变能力。建筑企业在做好市场经营、项目履约的同时,应不断进行组织更新和能力再造,积极调整业务结构和业务模式,投资人才队伍和技术能力建设,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2018年2月开始正式施工的京雄城际铁路在经历了两年的建造过程之后,在2020年末即将迎来通车,全长只有一百多公里的铁路在快速成长的中国铁路事业面前似乎显得平淡无奇,但它的建成对我国铁路交通建设具有巨大的意义。

京雄城际铁路是连接雄安新区和北京的重要交通要道,其间经过和连接北京大兴区、大兴机场、河北廊坊等重要的交通要道和经济文化中心。它的建成,是国家重要发展规划的积极落实,是中国铁路“八横八纵”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我国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及长江经济带的有效连接,对沿线人员的出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对我国城市圈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京雄铁路建成后,最高标段设计时速可达350公里,这意味着只需半个小时,就能实现雄安新区和北京市的到快速到达,让我们真正的拥有了哆啦A梦的任意门;同时,铁路建成通车后,高智能化的终端设备也被广泛运用,人们可以通过刷脸进站,“电子身份z”例如身份z、护照、港澳通行证等皆可作为进站门票,人们可以自主选择购票、退票、改签等业务,为人们出行提供极大地方便;其次,5G网络的全面覆盖能够充分的满足众多乘客的网络需求;最重要的是京雄铁路的建成,首次实现了国内铁路交通和航空的无缝连接,高铁出站100米就能换乘飞机,节约了人们出行的时间成本。

该铁路的建成是我国高科技技术的一个集中展示,施工过程中实现了物联网、大数据、BIM技术等最前沿的科技融合和运用,是中国实力的重要展现,展现了真正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

一、板块划分目前没有统一标准,而且在不断变化。

一般地可分为四大板块:指数板块、行业板块、概念板块和地域板块。

1、指数板块有:50板块、100板块、180板块、沪深300板块等。

2、行业板块有:房地产板块、金融板块、钢铁板块、化工板块、券商板块、汽车板块、商业板块、纺织板块、水泥板块、医药板块等。

3、概念板块有:新能源板块、创投板块、世博板块、亚运板块、重组板块、中小板板块、大盘蓝筹板块等。

4、地域板块有:西部板块、海西板块、山东板块、河北板块、江西板块、湖南板块等

股票板块指的是这样一些股票组成的群体,这些股票因为有某一共同特征而被人为地归类在一起,而这一特征往往是被所谓股市庄家用来进行炒作的题材。

5、按行业、概念、地区进行分类

行业是根据上市公司所从事的领域划分的比如煤炭、纺织、医药等

地区主要是根据省份划分

概念是根据权重、热点、特色题材划分

扩展资料:

一、股票板块热点判断:

一个主题股或一个两个热点板块形成过程中,盘面上会形成下列特征:

1、个股或整个板块成交量明显连续增加

2、股价波动连续增大,收盘时经常拉尾市或打尾市;开盘、中盘时也有此现象出现。

3、某一板块的股价走势配合换手率的增加开始由弱转强。大盘下跌时,个股和板块不跌,大盘涨,板块涨势超大盘,该板块可能成为市场热点。

二、判断热点板块注意事项:

1、热点形成的过程就是主力资金介入的过程,热点形成时间越长,持续时间也较长,或持续时间不长但板块股价上升幅度较大。

2、股市不可能同时出现热点过多板块,如果出现市场同时疯狂炒做的情况,注意大盘是否出现一浪见顶信号。当新热点板块形成时,旧板块热点将进行调整。

3、热点板块转移过程中,盘往往有一次较大调整,主力资金机构调整持仓结构,换股和板块 *** 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股票板块

专升本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

3月18日,凤凰网房产从石家庄市政府获悉,石家庄发布了《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纲要依据《中共石家庄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全市发展战略,明确政府工作重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依据。规划期为2021—2025年,展望到2035年。

关于京津冀一体化建设:

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围绕交通互联互通、生态联防联治、产业协同共赢、公共 服务共建共享,强化政策协同、深度融合,在对接服务京津中 加快高质量发展。

一、加快推进交通一体化 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 通运输体系,建成以石家庄为中心、连接京津冀主要城市及相 邻省会城市“15 小时交通圈”。加快航空枢纽建设,积极参与 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分工协作,全面提高正定国际机场的客货运输功能。

加快公路、铁路、轨道交通建设,完善公路交通路 网,强化与京津冀主要城市之间铁路通道功能,加快推进石雄 城际、石衡沧港城际铁路建设,谋划建设津石铁路。构建统一 开放的运输市场,提升一体化运输服务管理水平,建立与京津 对接的区域综合交通信息共享平台,推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联 程联运”和货物“一票到底”,普及“燕赵通”,实现全国一 卡畅行、一码畅行。

二、持续强化生态环境联防联治 巩固京津冀生态协同治理成果,科学实施重污染天气应急 管理各项措施,禁止“一刀切”。加快滹沱河生态修复,进一 步提升重要水功能区水质等级。落实京津冀区域环境监测预警、 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机制,推进跨区域环境联合监察、跨界交 叉执法、环评会商、区域污染联防联控。推进碳排放权交易、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

三、深化产业协同合作 主动参与京津冀产业链分工,积极培育一批“研发总部+制 造基地”跨区域高精尖产业集群,协同打造一批高新技术产业 链。主动承接京津商贸金融、科技服务、总部经济、文化创意、 健康养老等功能外溢,建设一批区域总部和服务中心。强化文 化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积极引进京津文化旅游高端服务平台和 战略投资者,共建特色旅游线路,共创优秀旅游品牌。

四、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积极对接京津优质教育资源,吸引京津高校、中小学在我 市建立校区、分校,着力推进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建设, 探索与京津共建高校学科联合体,支持京津石共建职业教育集 团。继续推进与京津医疗机构合作共建,创新区域性分级诊疗 和远程医疗医联体等模式,探索一体化智慧医疗,规划共建医 养结合服务设施。推进公共文化体育互惠共享,推动博物馆、 图书馆、美术馆和体育场馆等联盟建设。

五、提升承接平台能级水平 持续提升正定新区、石家庄高新区、石家庄经开区等省级 重点产业承接平台承载能力,更好吸引京津产业转移,推动与 京津产业互补。加快鹿泉经开区、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市级承接平台建设,力争纳入省级重点承接平台管理序列。积极争取建 设首都非功能疏解“微中心”,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加 快京石协作创新示范园、石家庄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等重大工程建设,增强承接能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

1交通互联互通。加快公路、铁路、轨道交通建设,大力推进石雄城际铁路建 设,积极谋划建设津石铁路项目,加快津石高速公路配套设施建设,强化与京津冀主要城市之间通道功能。

 2产业转移承接平台。提升正定新区、石家庄高新区、石家庄经开区、乐城•国 际贸易城等省级重点产业承接平台承载能力;到 2025 年,鹿泉经开区、装备制造产业园力争纳入省级重点产业承接平台。

3区域产业合作。加快高新区京冀协同创新园、灵寿产教融合数字科技基地、 中国北方(高邑)鞋服小镇、行唐县京津冀服装产业园、福美文旅城、中信皮革产 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藁城区京津冀联创智慧谷和天津铂创科技物联网芯片研发制 造、栾城金茂生态创智科学城、平山冶河产城教融合示范区等项目建设。

 4公共服务合作。加快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石家庄 (无极)教育基地、栾城区新安贞安泰心血管医院与医养健康管理服务中心、藁城人民医院与盈创世嘉(北京)公司、爱迪生医院、市一院与天津肿瘤医院和糖尿病 医院合作、市中医院与北京西苑医院、京津冀妇女儿童保健专科联盟、广安门医院 专科联盟合作、央美美术馆石家庄分馆、无极县京津冀育苗中心等项目建设,提升 公共服务能力。

易数链报道

来源|产业大视野

产业,是招商引资的核心问题。为了帮助大家强化各省产业布局认知,我们对全国31改革省市区的 优势产业、重点招商引资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 重点进行了整理,是招商引资及了解各地产业布局的一份极为珍贵的资料。

01 广东

优势产业: 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石油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造纸、医药、 汽车 等九大支柱产业,造船、轨道交通装备、核电装备、风电装备、通用飞机等先进制造业。

重点招商引资产业﹕ 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 汽车 、半导体照明(LED)、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也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健康 卫生等新型产业、高技术产业等。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发展“工作母机”类装备制造业;

2、加快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基地;

3、培育壮大一批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实施机器人示范应用计划;

4、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5、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新一代显示技术等6个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培育3D打印、可穿戴设备等新兴产业;

6、推进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发展海洋经济;

7、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8、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功能区,支持有条件的城市申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9、发展影视传媒、动漫 游戏 、广告创意等文化产业集群。

02 北京

优势产业 : 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都市型现代农业以及限制发展的产业(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价值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 汽车 、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航空航天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文化创意产业。

重点招商引资产业﹕ 工业、农业、商业、 旅游 业、金融保险业、文化 社会 事业、环保工业和基础设施。 科技 、医疗、养老等服务领域。鼓励跨国公司在北京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财务管理中心等功能性机构。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文化创意产业;

2、促进 健康 、养老、 体育 产业发展;

3、打造金融、信息、 科技 服务三大优势产业;

4、力争在新能源 汽车 、集成电路、机器人、3D打印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5、积极发展大数据产业。


03 上海

优势产业﹕ 现代服务业以及先进制造业。

重点招商引资产业﹕ 制造业、服务业、城市基础建设与公用事业及农林渔木业。

重点发展的6大工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汽车 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和生物医药制造业。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2、促进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四新”经济发展;

3、在民用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 科技 项目,在新能源 汽车 、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等领域布局一批重大创新工程;

4、推动大飞机、北斗卫星导航、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04 天津

优势产业﹕ 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轻工业、国防、现代物流、海洋经济。

重点招商引资产业﹕ 现代服务业的高端商业和电子商务,研发、结算中心和企业总部,现代物流业,金融业,文化产业等。打造移动互联、电子商务、智能城市、泛 娱乐 和信息安全5个创新型产业集群。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壮大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 、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十大先进制造产业;

2、建设一批智能制造试点;

3、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建成清华高端装备研究院、北大信息技术研究院等行业领先的研发转化平台,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孵化器等创新机构。打造 科技 小巨人升级版,着力推进能力、规模、服务升级, 科技 型中小企业总量达到10万家,小巨人企业5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00家;

4、大力发展新型金融,建设一批运营平台、一批行业领先的创新型机构、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品牌;

5、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05 重庆

优势产业﹕ 资源产业、装备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

重点招商引资产业﹕ IT产业、 汽车 摩托车产业、高端设备、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产品。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引进和实施一批石墨烯、轨道交通装备、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环保技术等重大项目,带动关联产业发展;

2、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打造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形成万亿元产值;

3、延伸 汽车 产业链,年产销量力争达到400万辆;

4、提高电子信息产业研发制造能力和市场占有率

5、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构建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全产业链;

6、大液晶显示产业规模;

7、加快培育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基于3D打印技术等新型制造方式;

8、推进石墨烯在工业和消费领域的产业化应用,开发高端金属和纤维复合材料,打造新材料基地;

9、瞄准通用航空器、轨道交通装备、高技术船舶主机与关键零部件,提升高端交通装备产业优势;

10、加强页岩气开发央地合作和各类市场主体培育,构建勘探开发、加工应用、装备制造全产业链;

11、拓展天然气化工上下游产业链,壮大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12、推进医药企业兼并重组和新药开发引进,发挥生物医药产业后发优势;

13、提升环保技术装备水平和总包能力,形成对接市场、配套完备的环保产业集群;

14、依托云计算数据中心优势,引进和培育数据储存、加工、增值应用企业,形成服务国内外的大数据产业链;

15、创新发展电子商务,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完善跨境电商口岸通关、国际配送和结算服务体系,促进电子商务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16、把 旅游 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建成国际知名 旅游 目的地;

17、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慧物流和数字内容产业中心,促进互联网与经济 社会 深度融合;

18、务实推动“互联网+”和“+互联网”行动,以“互联网+”带动新兴产业发展,通过“+互联网”为传统产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06 江苏

优势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纺织产业、医药产业、建材产业、机械产业、石化产业、轻工产业、冶金产业。

重点招商引资产业﹕ 主导产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新兴产业:新能源、新医药、生物及新材料;传统产业:纺织、轻工、冶金、建材;生产服务业:物流、金融、服务、商业。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和智能车间;

2、支持石墨烯产业发展;

3、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培育大数据、工业机器人等新增长点,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4、促进现代金融、 科技 服务、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加快发展;

5、打造一批互联网产业园和众创园、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做强做大骨干企业;

6、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和重点文化产业园区;

7、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

8、发展节能环保绿色产业。

07 山东

优势产业﹕ 轻工业、纺织、机械、化工、建材和冶金六大传统产业为工业主体。

重点招商引资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海洋产业。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养老、 健康 、 旅游 、文化、休闲、 娱乐 、 体育 等产业,引导各类服务业改善供给结构;

2、下决心推动钢铁、煤炭、水泥、有色、船舶、玻璃、轮胎、地炼等行业去产能;

3、加快食品、轻工、纺织、原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4、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轨道交通设备、海洋工程装备、先进机械设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5、推动其他各类知识密集型产业快速成长。


08 浙江

优势产业﹕ 纺织、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等产业。

重点招商引资产业﹕ 纺织、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等产业。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重点抓好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逐步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信息经济为龙头、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

2、加快规划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钱塘江金融港湾、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

3、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建设一批农业产业集聚区。


09 四川

优势产业﹕ 资源产业、农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

重点招商引资产业﹕ 机械产业、信息产业及医药产业。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7+7+5”产业:七大优势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

2、建设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稀土研发制造中心;

3、发展现代农业和 健康 养老 旅游 业;

4、发展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全域 旅游 ,建设川藏世界 旅游 目的地;

5、启动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高端装备创新研制及智能制造等一批重大工程;

6、大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培育石墨烯、北斗卫星导航、机器人、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7、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

8、着力提高电子信息、 汽车 制造产业本地配套率;

9、支持川酒、川茶、川菜、川药等特色优势产业;

10、推动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发展。


10 福建

优势产业﹕ 电子信息业、机械制造业、石油化工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及传统优势行业。

重点招商引资产业﹕ 为种养植业等第一产业,石化、电子、机械、轻纺、能源、医药等第二产业及城市公用设施、交通运输、 旅游 、物流、教育、医疗卫生、中介服务等第三产业。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重点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数控技术和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

2、2020年,电子、石化、机械三大主导产业和海洋经济产值均超万亿元;

3、 旅游 、物流、金融成为新的主导产业;

4、做大特色优势农业。


11 山西

优势产业﹕ 煤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业、材料工业、 旅游 业、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特色农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基础设施、 社会 事业及煤炭、焦炭、冶金、电力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提升改造。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加快发展七大非煤产业;

2、加快推进风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煤基清洁能源;

3、重点发展轨道交通、煤机、煤层气、电力、煤化工等装备制造产业;

4、积极发展特色食品、现代医药产业;

5、大力发展电动 汽车 产业;

6、发展 旅游 业、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 健康 养老产业等现代服务业;

7、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分享经济。


12 安徽

优势产业﹕ 汽车 及工程机械、家用电器行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新型建材工业及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能源、建材、冶金、有色、化工。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服务业主导产业培育计划;

2、促进现代物流、信息服务、 健康 服务等产业规模化、高端化发展;

3、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与经济 社会 融合发展;

4、建设互联网文化产业和创意文化产业综合试验基地;

5、加快发展量子通信、航空动力、高端医疗装备等新兴产业;

6、培育壮大 科技 服务、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等新兴服务业。


13 江西

优势产业﹕ 飞机、陶瓷、铜冶炼。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在电子信息、航空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2、推进LED产业基地建设;

3、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的开发应用;

4、实施“互联网+智能制造”行动计划;

5、培育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3D打印、北斗导航等产业;

6、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14 河南

优势产业﹕ 化学制品、氧化铝、电解铝、整车产品、粮食制成品、装备制造业、彩电玻壳、新型电池、血液制品、抗生素原料药和超硬材料。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重点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包括电气装备、矿山装备、现代农机、数控机床、机器人等;

2、龙头带动、集群配套为抓手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

3、重点发展智能终端、智能穿戴生产能力、软件开发、动漫 游戏 、移动多媒体等产业;

4、加快发展冷链、休闲、 健康 、饮品、配餐、主食等食品产业;

5、重点突破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核心技术和相关零部件产业,加速电动 汽车 产业化。

6、钢铁、电解铝等产业扩大精深加工产品;

7、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发展;

8、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环保装备产业化。


15 湖南

优势产业﹕ 烟草、钢铁、机电制造、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医药。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抓好电力机车工程实验室及智能制造车间等重点项目建设;

2、推动装备制造、钢铁、有色、石化等传统产业绿色化;3、促进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通用航空、两型住宅等新兴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成长;

4、加快培育新能源 汽车 、高性能数字芯片、智能电网、3D打印、工业机器人等新增长点;

5、推进浮空器、高效液力变矩器、北斗卫星应用等产业项目建设;

6、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研发设计、检测检验、信息技术服务、商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

7、完善云计算、大数据平台。


16 湖北

优势产业﹕ 冶金、 汽车 、纺织、建材。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大力发展生态 旅游 、生态农业、 健康 养生 、节能环保等产业;

2、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快形成2至3个产值过万亿的产业;

3、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

4、盯紧光电子、3D打印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5个重点产业领域;

5、实施智能制造等九大工程;

6、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大产业领域实现突破发展;

7、培育30个新兴领域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17 河北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推广冰雪运动、发展冰雪产业,打造京张 体育 文化 旅游 产业带;

2、壮大保定 汽车 、石家庄通用航空、唐山动车城、秦皇岛 汽车 零部件等先进装备制造基地;

3、推进沧州激光、邢台新能源 汽车 业园;

4、做强光伏、风电、智能电网三大新能源产业链;

5、建设“京津冀大数据走廊” ;

6、培育壮大节能环保监测、治理装备产业;

7、推动 旅游 产业发展;

8、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主导产业。


18 辽宁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促进机器人、航空航天、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型海工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2、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的电子信息、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轻工业;

3、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

4、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 健康 发展;

5、支持快递物流产业园区建设;

6、加快发展临港、临空产业。


19 陕西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启动中国制造2025陕西行动计划,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 汽车 、3D打印、机器人、高端芯片制造、智能终端生产等产业;

2、推进 汽车 基地和新能源 汽车 研发;

3、以国家基金图推动航空发动机专项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4、建立航空及航空服务业和卫星应用产业聚集区;

5、超前部署石墨烯、量子通信、第五代移动通信、自旋磁存储等项目。


20 贵州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积极发展大数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和衍生业态;

2、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3、建设一批新型材料产业基地;

4、促进航空航天、智能终端、高端数控机床、新能源 汽车 等装备制造业;

5、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基地。


21 云南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培育现代生物、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

2、培育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应用产业;3、重点发展数字技术、智能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产业;

4、培育生态文化、 养生 休闲、大 健康 、文化创意、民族 时尚 创意等服务业。


22 黑龙江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推动钛合金、3D打印、机器人、复合材料、石墨产业发展;

2、大力发展 旅游 业,培育冰雪 体育 产业;

3、鼓励和引导 社会 力量投资养老 健康 产业;

4、积极发展文化产业;

5、推动信息服务产业发展,建立大数据中心。


23 广西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拉长糖业产业链;

2、推动铝产业集群发展;

3、加快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

4、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北斗导航、地理信息、智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 汽车 、新能源、生物医药、大 健康 、人工智能、高效储能、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


24 新疆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把文化产业建成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快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2、打造能源化工材料产业基地;

3、石油石化、煤炭等产业链向中下游延伸;

4、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5、展集生态农业、医疗保健、 体育 健身、休闲 旅游 、养老服务为一体的 健康 产业。


25 内蒙古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加快煤炭深加工、精细化工、有色深加工等重点项目建设;

2、促进现代煤化工向下游延伸、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装备制造向高端发展、农畜产品向终端拓展;

3、大力推进协同制造、智能制造,做大装备制造业;

4、拓展锂电池、永磁材料产业链,努力做大电动 汽车 产业;

5、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用好文化产业发展基金。


26 吉林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发展无人机产业,无人机产业产值增长50%以上;

2、加快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灾备中心等项目;

3、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9大行动计划,培育发展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性能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


27 甘肃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大数据、新材料、生物制药及中藏药、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

2、发展现代服务业,包括文化产业、 健康 养老产业、文化 旅游 产业等。


28 宁夏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瞄准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制药、节能环保等中高端产业;

2、抓好3D打印、数控机床、高端轴承、碳基材料等项目;3、光伏发电装备、风机制造等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

4、培育信息产业,支持软件、 游戏 等产业发展,引进智能终端、可佩戴设备等信息装备企业;

5、培育壮大创意、动漫、影视等文化产业。


29 海南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软件业、电商业、服务外包等产业,建立和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提高互联网产业规模化水平;

2、扶持发展海洋运输、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等海洋新兴产业,促进临港产业加速发展;

3、十二个重点产业: 旅游 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互联网产业,医疗 健康 产业,金融保险业,会展业,现代物流业,油气产业,医药产业,低碳制造业,房地产业,高新技术、教育、文化 体育 产业。


30 青海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改造提升盐湖化工、有色冶金等传统产业,延伸补强下游精深加工产业链;

2、发展轻工纺织、饮用水、中藏药加工、民族用品等消费品工业;

3、发展生态环境最具“亲和力”的 旅游 产业。


31 西藏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2、加快 旅游 产业大发展;

3、加快发展唐卡、藏毯、演艺等特色文化产业,推动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

4、加快发展保健食饮品、休闲健身、康复疗养等 健康 产业。


注: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海康威视(002415)、易华录(300212)、大华股份(002236)、千方科技(002373)、五洋停车(300420)、新智认知(603869)、众合科技(000925)、四维图新(002405)、皖通科技(002331)等

本文核心数据:智慧交通行业链、行业规模、应用市场结构、竞争格局、发展前景预测等

行业概况

1、定义:智慧交通概念源于智能交通 更区别于智能交通

智慧交通的概念来源于智能交通,智能交通最早在1960年由美国智能交通协会提出,其认为智能交通系统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并运用于交通系统,从而提高交通系统效率的综合性应用系统。

2009年,IBM首次正式提出智慧交通的概念。2012年中国《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当中,首次提出了智慧交通的概念。中国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认为,智慧交通指的是在城市已有的道路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将信息技术集成运用于传统的交通运输管理中,整合交通数据资源的同时协同各个交通管理部门,由此形成的结合虚拟与现实的,提供一体化的综合运输服务的智慧型综合交通运输系统。

2、产业链剖析:智慧交通产业链覆盖范围广

智慧交通行业链上游主要是提供信息采集与处理的设备制造商,中游包括软件和硬件产品提供商、解决方案提供商,下游以运营/集成/内容等第三方服务商为主。

行业链各环节玩家众多,传统安防企业、互联网厂商、云计算服务商、算法提供商等均开始进入智慧交通各细分领域。

智慧交通行业上游制造商具体包括数据提供商、算法提供商与电子器件制造商,相关代表企业有商汤科技、腾讯、同有科技、拓尔思、金溢科技等。

中游产品与服务领域可以细分为智慧交通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商与解决方案提供商,硬件制造代表企业有海康威视、千方科技、天迈科技等;智慧交通软件开发企业包括四维图新、易华录、四创电子与三大互联网巨头等;一体化智慧交通解决方案代表企业主要有大华股份、佳都科技、万集科技与银江技术等。

在下游智慧交通服务市场,代表企业如多伦科技、车联网络与大众交通等,为交通领域提供智慧化的咨询与运营服务。

行业发展历程:当前中国智慧交通行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

2010年至今,随着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的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智能出行等将会成为智慧交通系统技术发展的关键方向。

相对比发达国家,中国智慧交通产业发展起步时间较晚,智能交通向智慧交通的演变历程,大致可以概况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当前,中国智慧交通行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智慧交通进一步发挥“新基建”的支撑作用

从2015开始,政府层面持续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推进智慧交通行业快速发展,以匹配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需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重要基础支撑。2020年以来,我国智慧交通相关政策更是频出,智慧交通基础建设成为行业发展重点,2021年9月交通运输部发布的《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我国将打造一批交通新基建重点工程,智能交通管理将得到深度应用。

行业发展现状

1、行业市场规模:行业投资规模超3600亿元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转型升级,我国对智慧城市的投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根据中国信通院公布的智慧城市投资规模数据,2020年智慧城市相关项目总投资约为24万亿元,初步统计2021年约为26万亿元。以IDC统计的智慧交通占智慧城市的投资比重为14%进行测算,初步统计2021年中国智慧交通投资规模约为3640亿元。

2、行业招投标情况:行业招投标规模高速增长

——智慧交通千万项目规模快速增长

根据ITS114统计数据,2015年以来我国智慧交通市场呈现快速增长状态。根据ITS114不完全统计,2021年中国城市智慧交通(除停车)千万项目市场规模27641亿,同比增长2163%,项目数量1664个,项目平均投资规模166114万元;如果将135亿的停车项目加进来,那么千万项目总市场盘子超过了411亿,同比增长389%,项目数量1958项。

——运营商、互联网与传统交通建设企业为智慧交通领域主要中标人

据ITS114数据统计显示,截止2021年12月底,智能交通千万项目中标金额总和最高的是移动系,中标总金额为1509亿元,中标项目有117项;排名第二的是电信系,中标金额为1271亿元,中标项目有40项;排名第三的是德州静态交通,其单一中标项目金额达到739亿元;排名第四的是海信网络,中标总金额为722亿元,中标项目数30项。

3、智慧交通细分领域分布:智慧停车占据主要市场

根据ITS114统计,大型项目方面,2021年城市智慧停车中标过亿项目22个,总计为8973亿,数量较多,规模大。

2021年城市智慧交通市场(除停车项目)中标过亿项目21个,中标过亿项目市场规模总计约为5656亿。其中交通管控市场中标过亿项目7个,总计为1784亿;智慧运输市场中标过亿项目13个,总计为2913亿;其他项目1个,大理州城市感知能力提升项目(96亿)。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中国智慧交通企业主要分布在京津冀与东部沿海等交通发达地区

在国家政策牵引下,目前全国涌现出包括北京、上海、无锡、常州、重庆、长沙、武汉、海南等大量的示范区,进行智慧交通车路协同的业务应用示范。

截至2021年,全国已经有工信部和交通部批复共计40家智慧交通车联网业务应用示范区在全国落地,主要分布在中南部与东部沿海等交通发达地区。中国智慧交通行业示范区地域分布情况如下:

从前瞻统计的智慧交通行业30家代表性上市企业的区域分布来看,智慧交通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与浙江等京津冀与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北京与广东的代表性上市企业数量之和达14家,占比接近50%。

注:图中数据仅包含前瞻统计的30家上市企业。

从招投标市场来看,据ITS114统计数据,截至12月31日,2021年城市智慧交通市场(除停车项目)中标过亿项目20个,中标过亿项目市场规模总计约为55亿。从中标项目的区域分布来看,西南、华南、华北与华东地区为我国智慧交通行业发展的主要区域,四者合计占比超过90%。因此,从整体区域分布来看,中国智慧交通企业的区域集中度较高。

、企业竞争:传统交通信息化企业为行业主要玩家 企业业务布局各有侧重

2021年11月,IDC发布的《智慧交通管理应用级解决方案市场份额,2020》数据显示,中国智慧交通行业依旧以传统交通信息化领域的玩家为主。其中,国内车路人云自主协同一体化智慧交通解决方案提供商千方科技以17%的市占率占据行业主导地位;专业从事交通智能化技术应用服务的企业银江技术以14%的市占率位居第二;海信网科围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的交管云脑解决方案为核心,占据近10%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三。

注:截止2022年9月30日,暂未有权威机构统计2021年数据,故上述市场份额仅以2020年数据作以分析,仅供参考。

从智慧交通业务布局情况来看,代表性企业的重点布局区域侧重于京津冀及东部沿海等交通发达地区,比如千方科技主要布局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地区,佳都科技主要布局华东、华南的大型一线城市。

从中国智慧交通行业代表性企业的业务情况来看,行业龙头企业如千方科技的经营规模均明显高于其他企业,2021年智慧交通业务营业收入超过46亿元,而天迈科技与多伦科技的营业收入不足3亿元;从盈利情况来看,行业毛利率水平也因业务侧重点的不同而呈现出分层差异,例四维图新、万集科技与捷顺科技的毛利率水平均超过45%,而佳都科技与中远海科的毛利率平均水平不足20%。

整体来看,千方科技、四维图新与佳都科技等企业在中国智慧交通行业拥有较强的竞争力。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智慧交通市场潜力巨大,未来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近年来我国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交通行业都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各种出行方式之间信息交互仍然滞后,未来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进一步提高,各种出行方式信息共享和智能化服务技术将得到充分发展和应用;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科学技术飞速前进的大背景下,巨大的市场空白及发展空间使各行业企业争相入驻,在各分支领域为出行者提供了更加精细、准确、完善和智能的服务;政府积极出台各项政策法规,为各行业参与智慧交通建设部门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辅助。基于以上因素,我国智慧交通建设必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随着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加快,预计中国智慧城市行业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到2027年,中国智慧交通行业的投资规模有望超过6400亿元。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慧交通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4495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8
下一篇 2023-08-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