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菲光:布局VRAR及智能驾驶等新业务

欧菲光:布局VRAR及智能驾驶等新业务,第1张

7月12日晚间,欧菲光(002456)发布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告显示,公司预计2021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00–4,80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044%–9363%。

对于业绩变动的原因,公司表示有以下三点:第一,受到境外特定客户终止采购关系的影响,公司与特定客户相关的产品出货量同比下降;同时,在出售子公司股权及资产的交割过渡期间,公司承担了所需的相关运营管理费用。第二,因国际贸易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公司H客户智能手机业务受到芯片断供等限制措施,导致公司多个产品出货量同比大幅下降。第三,公司在发展核心业务的同时积极拓展新业务,布局VR/AR、无人机、安防、工业、医疗、运动相机等新领域光学光电业务,目前新业务尚处于导入期或投资建设期。

VR/AR终端市场提速,摄像头行业放量在即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光学镜头的应用领域进一步丰富,自动驾驶、智能家居、VR/AR设备、无人机、3DSensing等领域层出不穷,为光学镜头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2020年,疫情造成的社交隔离刺激VR 游戏 、虚拟会议等需求爆发,推动了人们对VR/AR终端产品的需求。2020年全球VR头显出货量达670万台,较2019年增长72%,AR眼镜出货量40万台,同比增长33%。随着终端产品价格逐渐亲民化以及5G商用成本的降低,虚拟现实终端出货量有望快速增长。根据IDC的预测,2024年终端出货量超7500万台,2020-2024五年期间虚拟现实出货量年复合增速约为85%,其中VR、AR增速分别为56%、188%,预计2023年AR终端出货量有望超越VR。摄像头作为VR/AR技术的核心部件,承担了拍照、位置追踪和环境映射等主要功能,部分AR、HMD还需要通过内部摄像头来感知环境和周围目标。VR/AR等设备的快速普及将赋予摄像头行业新的增长动能,摄像头行业放量在即。

为抓住行业发展机遇,2016年欧菲光就通过并购进行了VR/AR相关投资布局,不仅如此,欧菲光还同深圳大学开展产研合作,合作研发自由曲面技术等,在深圳成立了VR/AR光学研发中心。此外,2015年欧菲光与以色列在智能终端和VR等领域开展广泛的合作。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在4D雷达和激光雷达、AR/VR、HUD、传感器领域极具技术优势。在VR/AR放量增长的大浪潮下,公司踏浪而行,相关业务有望迎来新增长点。

车载镜头爆发在即,公司有望深度收益

除了VR/AR外,光学镜头还广泛应用于智能驾驶中。随着 汽车 驾驶智能化的升级,自动驾驶将对车辆安全、行人安全、驾驶员监控等主动安全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智能驾驶 汽车 感知方面,达到L3自动驾驶级别时,单车摄像头搭载量平均能达到8颗以上,到L4/L5阶段有望达到10颗甚至15颗以上,相比 L1 级别1颗的用量,车载摄像头搭载量将显著提升。同时,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作为自动驾驶的前奏,将随着技术和系统渗透率不断提高,逐步推动车载镜头单车配备量大幅提升,也推动行业快速增长。据Yole数据,2023年全球平均每辆 汽车 搭载镜头将从2018年的15颗增加至3颗,未来车载镜头将为镜头产业贡献明显增量。据Allied Market Research数据,2017年全球车载摄像头市场规模约114亿美元,2025年将有望达到241亿美元,对应2018-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97%。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指出,现阶段车载摄像头成长逻辑类似十年前的手机摄像头,类比2010-2020智能手机带来的黄金十年,新黄金十年车载摄像头将迎来腾飞。据Allied Market Research数据,全球车载摄像头市场规模将有望于2025年达到241亿美元,对应2018-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97%,未来车载镜头将为镜头产业贡献明显增量。

早在2015年,欧菲光就开始进军智能 汽车 领域,通过收购华东汽电和南京天擎,顺利成为国内整车厂商的Tier1供应商,目前已取得20余家国内 汽车 厂商的供货商资质,并积极进行国外 汽车 厂商的供应商资质认证。2018年,公司收购富士天津镜头工厂,进一步加强在车载镜头方面的布局,推动智能 汽车 业务发展。数据显示,欧菲光2020年智能 汽车 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57亿元,同比增长2056%,其中增长最快的是ADAS,实现营业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12840%,业务占比已达四分之一左右。

在今年6月发布的《未来五年(2021-2025年)战略规划》中,欧菲光提出要开拓智能 汽车 、VR/AR、安防等新业务,使之成为公司新的增长动力。随着VR/AR以及智能 汽车 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放量,欧菲光有望凭借在光学光电领域的技术、市场等方面的领先优势,以及深入的整体布局和产业链延伸,实现新的突破和增长。

本文源自金融界网

智能 汽车 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智能 汽车 已经成为时下 科技 圈最热的关键词,重构甚至颠覆传统 汽车 成为了新的时代命题,数据与算力的蓬勃发展正在驱动 汽车 智能化革命的到来。

但在近期, 汽车 圈内的不少新闻, 也再次让人们审视智能 汽车 的安全与质量:

日前在重庆车展上,现场出现了“展台维权”事件。有一位用户手举“零跑 汽车 当天黑屏,维修半个月,换两大部件,承诺退车又反悔”的字样纸张维权,很快被黑色围布遮挡了起来。对此,零跑 汽车 工作人员称:该用户车辆所述问题已解决。零跑非常注重用户体验及交付质量,对于这个事情我们正积极与用户沟通解释,会给消费者一个满意的答复;

除此之外,理想 汽车 在发布新车的直播中,创始人李想的言论也将理想 汽车 推到了风口浪尖。种种迹象表明,当前智能 汽车 圈中的玩家,无论是硬实力或者软实力,仍然有条较长的路要走。

智能 汽车 产业对于“云”的呼唤

在阿里与百度纷纷下场造车后,业内也有种“互联网的尽头是造车”的说法,而这次腾讯也按捺不住,但却另辟蹊径。

6月24日,腾讯在智慧出行2022新品发布会上公布了行业首个智能 汽车 专有云平台。

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表示:“ 不造车是腾讯坚持的定位 ,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改善用户出行体验,是腾讯不变的方向。腾讯将发挥C2B能力,和云计算、AI、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为 汽车 行业提供低门槛的定制化平台与工具链,让云成为智能 汽车 的新生产力。”

腾讯副总裁、腾讯智慧交通和出行总裁钟翔平表示,随着智能驾驶时代来临,手机端、车端、云端的一体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 汽车 企业将在云端构建网联化、智能化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钟翔平强调,腾讯通过“云”来为 汽车 企业提供数字支撑,这是腾讯最合适的角色,最互补的合作方式。

与智能产业其他产品相似, 汽车 行业的核心已经从单车智能向云端智能方向发展——一是自动驾驶与智慧网联的深入发展,带来庞大的数据,腾讯智慧出行认为,现阶段,具备辅助驾驶功能的车,每天传回的有效数据在6T左右,更高效及更低成本的数据存储,云是绝佳的选择;二是智能 汽车 升级,需采集海量的环境数据、行驶数据,在云端进行模型、算法的开发,云是加速产品研发迭代的关键因素;三是 汽车 企业可以借助云,打通研发、生产、销售、运营、车后服务等环节的数据通路,优化业务流程。

简而言之,打造车云一体化将是车企在智能时代赢得市场竞争新的王牌。

腾讯车云一体化战略

腾讯在此次发布会上公开了“车云一体化”的战略布局。在车端,腾讯推出智能座舱TAI、智驾地图、高精地图、智能场景引擎、车载小场景等产品及能力,助力车端智能进化。在手机端,充分发挥微信+企业微信的连接能力,并推出微信“腾讯出行服务”小程序等产品,实现手机与 汽车 场景的无缝连接。在云端,腾讯推出覆盖 汽车 从研发、制造、营销、运营、车后服务全链路的行业云解决方案。腾讯通过车端、手机端、云端打通的车云一体化模式帮助 汽车 产业进行有效的数字连接,建立数据驱动闭环,提升各环节生产效率。

下面重点谈谈腾讯智能 汽车 云,其是腾讯基于对智能 汽车 行业的深刻理解,兼顾行业现阶段对安全可信、技术先进、研发效率、总拥有成本的综合用云需求,推出的一站式云解决方案:

在行业专属性方面,腾讯宣布在上海开设智能 汽车 云专区,这是行业首个专为自动驾驶与智能 汽车 领域而建设的专有云平台,为此腾讯重点投入资源和专家团队进行持续建设。基于专有云,腾讯智能 汽车 云能够提供全栈物理隔离,保障相关数据的安全可信、自主可控。同时,云上组件将针对行业特有的需求和痛点进行定向优化,真正做到专云专用;

在一站式集成方面,腾讯智能 汽车 云以可信的行业云平台为基础底座,有机集成了自动驾驶研发与运营工具链、智能座舱研发、智能驾驶地图、运营服务等全方位能力,通过“一朵云、一站式”的方式满足智能 汽车 研发到运营全链路的广泛需求,助力客户降低架构复杂度,获得一站式最优方案;

在技术领先性方面,面向自动驾驶,腾讯智能 汽车 云提供了GooseFS存储加速服务,支持在10亿+文件规模下,10W QPS的访问效率,并保障低时延。相比传统存储的接入和访问模式,腾讯智能 汽车 云的加速性能提高了10倍。针对数据计算与模型训练场景,腾讯智能 汽车 云提供一站式算法开发、训练框架——TI-One,可大量节约算法训练的成本。在数据接入环节,最高可节省80%工作量;在数据处理环节,降低70%的标注成本;在模型训练环节,算法开发TCO(总体拥有成本)至少降低50%;

在安全可信方面,腾讯智能 汽车 云结合了腾讯地图、位置服务多年的经验积累,满足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要求,具备等保三级认证,可引导智能 汽车 更标准化、更安全和更有序地发展。

腾讯智能 汽车 云基于公有云和专有云的优势,推出混合云解决方案,可以帮助节约云的建设与运维成本,缩短项目周期,推动项目快速落地、快速部署,加速智能 汽车 发展。

腾讯智慧出行副总裁刘澍泉表示:“ 腾讯将持续迭代‘一朵云、一站式’的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 。面向自动驾驶,提供车云一体的数据管理与服务,加速自动驾驶功能研发迭代。面向智能座舱,在带来丰富的互联网内容和生态服务同时,提供最懂用户、可定制的车载小程序和场景引擎。在智能驾驶地图方面,提供最鲜活、最精准的新一代地图和更新服务。”

总结

互联网企业要想在物联网领域复刻奇迹,面临着物理世界陌生的挑战,如物理环境和终端多元化、非标准产品难以实现复制、部署维护成本不可控等等,既干累活也不赚钱。

(本文部分观点摘自新华网、甲子光年等媒体相关报道)

通过实测视频,我们可以看到,搭载了智己 汽车 IM AD智能驾驶系统的测试车辆,面对人车混流、避让行人、频繁近距离cut-in、上匝道混流,限速弯道超车、交叉出口下匝道、车道扩流等复杂路况和场景,不仅能够“聪明”地实现变道、转弯等常规驾驶 *** 作,还能快速对其他交通参与者各种违章交通行为作出准确反应。

比如在面对人车混流的场景时,智己测试车会自动识别左右经过的行人、非机动车辆,在有同向非机动车进入机动车道时,会自动向左偏移行驶,避让结束后恢复居中行驶,整体避让较为自然,没有骤停的情况。在前车等待红绿灯的拥堵状态下,智己测试车会智能缩短跟车距离,更接近于人跟车的状态。同样在狭窄道路里,智己测试车在右转和遇到行人、电动车横穿马路时,会提前减速进行避让,处理人性化,展现出相当成熟的智能驾驶技术。

在相对更复杂的城市中心环境中,智己测试车行驶40分钟,20公里,成功实现“全程零接管”的惊艳表现。可以说智己 汽车 的智能驾驶技术完全可以媲美前段时间大热的华为,丝毫不逊色于三颗激光雷达支持的华为自动驾驶系统,展现出远超行业玩家的硬核实力。

为什么智己 汽车 能够实现如此高水平的智能驾驶?这要得益于其强大的“软硬“综合实力。

硬件方面,智己 汽车 智能驾驶的配置达到了头部玩家水平,搭载了英伟达Xavier (30+TOPS )、12个高清视觉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以及12个超声波雷达的融合感知解决方案,从而实现了全场景、超视距全路况感知。我们可以看看以自动驾驶作为卖点之一的特斯拉,其在旗下Model 3、Model X等车型上,也只配备了8个摄像头,约为智己 汽车 的一半。而且,智己 汽车 还以前瞻性的眼光,采用了兼容激光雷达软硬件架构冗余方案,支持英伟达Orin X(500+TOPS)和2个激光雷达的升级能力。在以后,随着技术成熟,智己 汽车 将具备在量产车型上立即升级激光雷达系统的能力,先人一步抢占前沿技术高地,为用户带来更加出色的自动驾驶体验。

软件层面,智己 汽车 IM AD智能驾驶系统应用“全流程数据驱动算法”,采用更为全面的Data-Driven(数据驱动)技术路线,利用车端持续产生的实际数据,能够快速解决长尾问题。并且,通过Data-Driven(数据驱动)的自学习能力,IM AD智能驾驶系统将能越来越贴近用户的驾驶习惯。也就是说,在现有高水准的智能驾驶基础上,智己 汽车 IM AD智能驾驶系统还能不断自我优化,用户将会切身感受到越来越少的接管次数,更低的驾驶紧张度,以及面对突发情况时更少的“惊吓式”突然制动。这套系统会像用户的“分身”一般,带来高度契合用户习惯的驾驶风格,打造个性化智能驾驶体验。同时智己 汽车 还首创置信度体验,让智能驾驶情况可感知,用户再无惧突然接管等问题,每一程都安心。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驾驶也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并且加速向高阶自动驾驶迈进。随着智己 汽车 智能驾驶系统的成功实测,智己 汽车 向行业秀出了顶级的智能驾驶技术水平。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智己 汽车 将成为自动驾驶赛道的引领者,助力我国 汽车 行业取得更多“智驾”成果!

中科创达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672亿元,同比增长4951%;实现归母净利润450亿元,同比增长5424%;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06亿,同比增长5209%。业绩增长接近业绩预告上限,符合预期。

下游行业高景气催生收入持续高增长

受益于公司的卡位优势和下游行业的高景气度,前三季度公司收入快速增长4951%。分季度来看,Q1、Q2和Q3分别增长了7880%、4881%和3254%,三季度增速有所降低主要是因为部分项目交付和部分合同确认收入延期。分业务来看,伴随着5G手机渗透率和 *** 作系统、软件单机价值的双升,公司智能软件业务继续保持稳健增长,前三季度公司智能软件业务实现营收1055亿,同比增长约26%。随着智能座舱渗透率的提升和整车智能 *** 作系统、智能驾驶等领域产品的商业化应用,智能座舱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公司智能 汽车 业务收入为781亿元,同比增长63%。受益于华为线国产开放平台的应用渗透和物联网行业的高景气,前三季度公司物联网领域收入达826亿,同比增长80%。前三季度毛利率微升289个百分点至4176%,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分别变化了307、-012、043、297和-021个百分点,公司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整体费用率有所提升。2021年年化人均产值较2020年提高20%。

继续发力智能 汽车 和智能物联网领域布局

智能 汽车 方面,公司9月8日正式发布了全球首个与安卓 *** 作系统完全兼容的 汽车 HMI工具链——KanziOne。此外,9月公司引入智能驾驶行业的资深专家张平负责自动驾驶业务,张平曾带领团队实现中国国内首个满足ASILD、车规级、量产的智能驾驶域控制器的软、硬件平台,顶尖专家的加入有望进一步扩充公司的人才力量。创达物联网方面:9月公司发布两款基于欧拉 *** 作系统面向边缘计算领域的商业发行版。ModelFarm和IoTHarbor,前者主要是为人工智能算法开发全流程服务平台,后者主要面向物联网设备的端到端的整体解决方案。10月底,公司获华为HarmonyOSConnectISV合作伙伴,多项OpenHarmony行业解决方案已形成。嵌入式WiFi+BLE模组和智能 *** 作系统产品打入鸿蒙生态,助力打造智能家居、智慧生活等全场景应用。产品布局进一步完善。

投资建议

维持21-23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616、856和1186亿元。长期看好智能 汽车 、物联网等高景气赛道上公司的原有产品服务渗透率的提升和新增产品服务为公司带来的价值增量。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智能网联 汽车 业务、物联网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竞争加剧。

中金公司指出,随着5G落地及人工智能发展,AIoT即人工智能物联网进入发展快车道。我国5G基站数达到1159万,5G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未来5G的建设重点将转向应用场景 探索 及落地,以智能驾驶、智慧城市、智慧电网等为代表的AIoT场景要求广连接、高质量的通信网络,成为5G理想的落地场景。同时,物联网触达海量数据的特性为AI应用提供支撑,而AI能够反向提升物联网终端的智能化水平及用户体验,飞轮效应有望驱动AIoT快速发展。无线通信契合物联网发展需要,发展前景广阔。国内厂商市场份额持续提升,看好龙头模组厂商构筑长期竞争壁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4515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9
下一篇 2023-08-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