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说新零售,可我们开便利店的怎么做新零售呢?

大家都在说新零售,可我们开便利店的怎么做新零售呢?,第1张

最近,很多朋友问我什么是新零售,作为一个互联网行业、O2O行业的资深从业者,我竟也一时回答不上来。最近,在研究了多方面的资料(相关书籍、统计报告、智库文献)后,以及结合自己对行业的理解,在此系统阐述一下我对新零售的理解,如果有理解错误的地方,欢迎业内大家指正。

零售的含义

零售:向最终消费者个人或社会集团出售生活消费品及相关服务,以供其最终消费之用的全部活动。

这里面有几个核心的点:

零售不仅出售商品,同时也包括相关的服务;

零售活动不一定在商店中进行,也可以有其他方式,如邮购、自动售货机、网络销售等;

零售的消费者不一定是个人,也可能是社会集团;

零售要作为最终消费之用才行,比如一个车轮,顾客买了装在自己车上,那是零售;车商买了装配汽车用于销售,就不是零售。

麦德龙、沃尔玛等销售实物商品的大卖场属于零售行业

美容院、SPA、足浴等销售服务的服务业也属于零售行业

京东等面向最终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平台也属于零售行业

零售的前世今生

我们要看到未来新零售的发展方向,首先我们必须弄明白零售行业的发展历史,搞清楚是什么在推动着这个行业的发展。

美国零售业发展史

夫妻店阶段(19世纪80年代以前):那个时候美国人口只有5600万,也就是现在的1/6,并且2/3的人口生活在乡下。这个阶段,所谓的“零售”基本上都是传统的街边小店的形式,很多就是小的夫妻店。

邮购阶段(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19世纪80年代,美国一个重大的技术加社会变革诞生了,就是美国的铁路有了巨大的发展。19世纪后期,美国在全国范围内铺设的铁路线,让本来处于边远地区的农民们进入了现代消费体系。以西尔斯(Sears)为代表的邮购巨头诞生了。邮购的特点和优势:(1)过往的夫妻小店无法覆盖农村用户,而兴起的邮政和铁路系统,可以触达这些客户。(2)夫妻小店对上游供应商的影响力非常小。而邮购公司由于可以相对统一地采购,所以就可以把价格降低,这也是农村用户非常在意的。(3)农民的消费习惯相对保守,经常买的就是最必需的一些生活用品,所以邮购企业不需要准备太多种类的货物,因而库存可以控制得比较好。在这几个利好的情况下,美国的邮购行业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发展非常迅速。有一组数据可以证明:1900年西尔斯的营业额仅有110万美元左右,十年后就增长到了6000万美元,又过了十年,也就是1920年左右的时候,西尔斯的年营业额已经有25亿美元左右。

连锁店和超市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连锁店出现于20世界初。1920年到1935年,美国新铺设的公路里程翻了三倍。公路运输的运能大、速度快,成本也低,可以让连锁店拥有自己的车队,往返于各个仓库。这就摆脱中间商对货源的控制,连锁店直接和制造商对接,提高了供应链效率,降低了成本。在连锁店之后出现的新零售业态,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超市。这背后的关键技术发明主要有三个——汽车、冰箱和电视。汽车让人们摆脱了距离的束缚,可以去更远的地方购物,所以当时很多超市都开到了郊区,因为郊区的租金更便宜。冰箱出现于德国,却被美国人发扬光大,冰箱的出现可以让食物储藏更久,人们可以一次性购买更多商品,购物频次降低。电视这种超级媒介的出现,让打造一个全国性品牌成为可能,而全国品牌正好适合大型超市销售。

大型购物中心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二战后的二十多年里,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经济的繁荣和社会风潮的变化(种族隔离的解除、人口郊区化、大众整体收入的提高引起的消费心理的变化),加上技术的推动(汽车数量的进一步增加、xyk的发明),让以沃尔玛为代表的提供评价、折扣商品的大型购物中心应运而生。20世界70年代后,美国经济进入“滞胀”期,人们的收入减少,消费能力降低,大型购物中心迎来了历史机遇期。

电子商务和移动购物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被发明。技术的创新再一次推动了零售行业的发展。以亚马逊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开始重新塑造零售业。1995年,时年30岁的贝佐斯在曼哈顿的一栋大楼里创立了亚马逊网站。得益于互联网行业整个产业的飞速发展和与贝佐斯天才的经营策略,亚马逊成为美国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2010年后,随着智能手机的发明,人们又进入了移动购物时代。

我国零售业发展史

供销社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物资的匮乏,中央采取计划生产统一配给的“计划经济”政策,所以那时候的零售行业尚不发达,遍布于祖国大地的供销社是当时零售行业的最真实写照。

百货商店主导零售市场(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初至1989年底,市场形态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物资逐渐充盈,在这个历史阶段下,传统百货商店占零售市场绝对主导地位。

超级市场和各种新型零售机构蓬勃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至20世纪90年代末):1990—1992年底,超级市场开始涌现,动摇了百货商店的市场基础。1993年—1995年底,各种新型零售组织崭露头角,出现百花齐放局面。百佳超市、上海华联超市、武汉中百超市成为这个时代的代表。

跨国零售机构进入中国,电子商务诞生并蓬勃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1996—1999年,跨国零售商(如沃尔玛、家乐福)进入,加速了零售业现代化进程。沃尔玛于1996年进入中国,在深圳开设了第一家沃尔玛购物广场和山姆会员商店。截至2016年12月31日,沃尔玛已经在全国189个城市开设了439家商场、8家干仓配送中心和11家鲜食配送中心。1999年,马云创办了阿里巴巴网站。2003年,淘宝网诞生。

移动购物阶段(2010年至今):2010年以后,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世界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购物开始蓬勃发展。

从中美两国零售行业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消费者的需求是不变的,“多快好省”是消费者永恒不变的需求,只是在不同历史时期或不同环境下它的排列会发生变化而已。

第二,新技术是永远在迭代的。谁能够把新技术、新工具的潜力发掘出来,谁就能拿到时代的红利。所谓的商业模式,不是什么巧妙构思的结果,而是对新工具的敏锐洞察。

第三,社会风潮是永远在变化的,政治环境、生育政策、经济发展都会产生新的消费群体和消费文化,从而改变社会风潮,塑造新的消费环境,改变零售行业业态。

“5新”循环驱动

我们把零售行业的历史发展轨迹用一张图来更形象地做一下说明:

新环境 -> 新消费者 -> 新问题 -> 新需求 -> 新工具 -> 新环境

中美两国零售行业的发展正是紧密按照这个环的变化而螺旋上升的。如20世纪60年代,美国种族隔离政策的解除、黑人与白人平权运动的发展产生的“白人人口郊区化”,这就是当时产生的“新环境”。社会产生了大量居住于郊区的、生活富足、从事律师、医生等职业的中产阶层“新消费者”,购物不便、希望一次性购买更多商品就是“新问题”,而提供便捷购物、一站式购物的大型购物中心就是他们的“新需求”,“新需求”带来的行业发展又同时促进了xyk等“新工具”的出现,新工具的涌现又产生了“新环境”,如互联网的出现造就了“新的商业环境”。

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线上流量红利的式微并逐渐枯竭、线下产品及服务极大富足的“新环境”下,产生了对体验要求高、个性化要求高的90后甚至95后消费群体,他们成为当代的“新消费者”。在这群消费者面前,零售行业产生的“新问题”是:

如何摒弃千人一面?

如何提升用户体验?

如何缩短物理距离,让商品更快被顾客获得?

如何优化管理,做到智能化、自动化,降低运营成本?

如何优化供应链?做到动态、智能地管理商品和服务,降低库存和运输成本?

如何管理好客户?更精准地透视出客户购买喜好、更有针对性的制订营销策略、更有效地扩客与留存?

如何让你的零售转型升级

纯电商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这一说,也就是说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  ——马云

马云在2016年10月份的云栖大会上抛出了新零售的论点。之后又火速为他的TaoCafe淘宝会员店和盒马鲜生支付宝会员店站台。

在马云爸爸的带领下,各大巨头纷纷投资新零售企业,如苏宁投资的“苏宁小店”,家乐福的“easy家乐福”,各种类型的“新零售”纷纷出现,如无人超市“猩便利”,智能房屋超市“缤果盒子”,还有缩短便利店与顾客距离的“果小美”、“7只考拉”等,都在如火如荼地发展。

作为传统零售行业从业者的你,是否感到恐慌呢?

难道自己将要被淘汰?难道这次浪潮只是巨头的机会?如何在被别人干掉之前干掉别人呢?

做好新零售,基本条件是:线上线下互联,做好全渠道。

我们从新回到“5新”驱动环上来看这些个问题,回到上一节我们抛出的问题,我们会发现,所有的问题只不过是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所产生的老问题而已。但在当前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新工具”的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做好新零售,基本条件是:线上线下互联,做好全渠道。

只有做到线上线下互联、做好全渠道销售,才能利用到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工具”。

市场上有很多可帮助零售企业做到线上线下互联的全渠道销售工具,如小橙云店(>

另外,要跟上新零售浪潮的步伐,我想,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从营销入手:以90后甚至95后为代表的新消费者对眼球经济更敏感,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和网络天然共生,他们更追求个性化,更容易被优质内容、情怀场景吸引。营销上,需要我们做到千人千面、内容化、社交化、从“被动搜索”到“主动吸引”。小橙云店(>

从体验入手:在挑剔的消费者面前,我们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必须更加满足客户的审美需要、情感需求,要高颜值、自带归属感。

从距离入手:从物理距离入手,提高商品的易得度。调查显示,顾客对便利店(在此我们以便利店举例)的可接受的最佳距离是300米以内。超市、便利店行业可以通过降低物理距离来优化体验。传统便利店、超市企业可学习“果小美”、“7只考拉”等新零售企业,将智能货架放在周边写字楼的企业里,通过缩短物理距离,提高销售额和用户体验。

从管理入手:通过技术手段做好会员管理、销售预测、补货预警、自动变价等,降低经营成本。

从供应链入手:从供应链入手,通过大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优化供应链,提高商品交付效率、提升用户体验、降低物流成本。

当然,能把这几点都做好,定能让您的零售在此零售业大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但也或许,您只需要做好其中一两点,就能让您的企业望尘莫及。

若此文能对您和您的企业有所帮助,本人深感欣慰。

健身房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朝高端场馆转型为方向

传统健身房产业 处在变革十字路口

一方面,健身房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即将突破千亿规模;另一方面,整个行业正遭遇着的中年危机,60%以上传统健身房经营困难,面临亏损甚至倒闭。

“赚快钱”的时代已经过去,小而美的互联网智能健身房、高端健身场馆等新业态涌现。是因循守旧,还是拥抱变革相信聪明的资本已经作出选择。

扶持政策+风险投资推动 健身房市场迎来新一轮爆发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健身俱乐部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健身房市场规模约为仅700亿元,随着我国人民健身意识的进一步提升和健身房商业模式的进一步成熟,我国健身房市场预计仍将保持稳健发展,在健身俱乐部数量和会员人数迅猛增长的推动下,截止到2017年我国健身房市场规模达到了878亿元。预计2018年我国健身房市场规模将达983亿元。未来五年有望保持12%的年复合增长率,并且预测到了2020年我国健身房市场规模将达到1230亿元。与即将爆发的市场相对应的,却是整个行业正在遭遇着的中年危机,60%以上健身房经营困难,面临亏损甚至倒闭。

2015-2020年我国健身房市场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市场需求蓝海 市场竞争红海

会籍费年费下降,私教一对一课程客户体验差,商业模式在房租和人力成本高压下越来越难维持,诸多因素使得传统健身房陷入竞争红海。而预售会员制这一传统商业模式更使得健身房多数重销售轻运营,而这更令该市场陷入口碑困境恶性循环。

健身房市场值得观察的意义在于,某种程度上,中国绝大部分传统经济都在深陷“健身房效应”。巨大蓝海需求之下,竞争却陷入红海。一方面是传统旧产能备受诟病濒临淘汰却墨守成规,另一方面是新业态推陈出新。在总体的健身大市场上,健身没有寒冬,落后产能才有寒冬。

运营健身房两大方面压力

行业竞争和自身压力。由于近两年行业突飞猛进发展,出现大量健身房,而之前一些健身房做法也让不少客户对该行业有了偏见,这使得如今该领域非常难做;另一方面则是来自自身,客户认可压力也大。

健身俱乐部数量是健身行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我国健身俱乐部数量自出现以来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从2010年3245家增至2017年的5000余家。虽然在2011-2013年间,由于健身市场竞争加剧导致行业出现关门潮,健身俱乐部数量增长速度放缓甚至为负。但是,随着近年来健身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专业化指导需求加剧,新一轮的健身风潮带动行业出现复苏迹象,健身俱乐部数量也随之迅速增长。预计到2018年我国健身俱乐部数量将达到5861家。

2010-2018年我国健身俱乐部数量统计及增长情况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健身市场长期存在问题分析

价格高、健身人口少、健身房不盈利、缺少体量大的公司等等。数据显示,全国健身行业平均续卡率在15%左右。目前由于健身需求的新增流量很大,许多健身房并不在意会员的留存率问题,整体收入中续卡收入占比也较低,业绩主要依靠获取新会员拉动。该模式驱动下,整个行业遭遇信任危机。

在搜索引擎上搜索“健身房 跑路”“健身房
诈骗”发现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健身房疯狂开设临时场所,吸收预付费用,之后往往采用“狗皮膏药”式的推销手段疯狂推销年卡和私教课,圈完钱之后关店了事,再去其他地方开新店。以杭州英豪斯健身房为例,3个月541条投诉,法律诉讼多达50条。但顾客维权困难,因为诉讼成本远远高于消费者损失的预付款,最终只能是不了了之。

2017年健身会员数量增至近900万人,同比增长1497%。会员平均年龄在在307岁左右,健身会员的平均年龄基本没有变化,但健身会员的年龄结构出现较大的变化:25-29岁,36-40岁年龄段的用户有较大增长,健身会员的整体年龄分布更加分散。预测到2018年全国健身俱乐部会员人数有望进一步突破1000万人。

2010-2018年全国健身俱乐部会员人数统计及增长情况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互联网智能健身房颇受欢迎

此类互联网智能健身房的确较受欢迎。互联网智能健身房因其创新运营模式,也引发了资本关注。据统计,近一年间,健身领域融资事件共26起,涉及融资金融14亿,其中与互联网智能健身房有关的融资数量有13起,占比达50%。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此类创新模式尽管看似更适应市场需求,但占比仍然较低。从细分品类来看,健身俱乐部和私教工作室依然占据最多的市场资源并且增长稳定,北上广深有4225家健身俱乐部,私教工作室则高达9411家,而近两年兴起的互联网智能健身房目前仅在一线城市布局,北上两地不足400家,仅占比4%。私教工作室由于开店成本小、运维压力小,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但“快车道”带来的同质化竞争,也导致私教工作室整体存活率普遍低于健身俱乐部。

向高端场馆转型

除了互联网智能健身房,向高端场馆转型也是健身房转型的一大方向,这以精品健身房为主。此类模式主要目标也是改善客户体验,销售与教练实现角色分离,场馆建立独立的销售团队,教练只负责教学工作,薪酬体系变成底薪+课时费,不再与销售抽成挂钩,教练实现课程体系的标准化统一化。

中国健身市场将主要有四类模式

未来,中国健身市场将主要有四类模式:线上平台,精品健身、大型健身房以及中小健身房。

大型健身房必须向上或是向下延伸,否则利润空间会受到压力。线上和线下结合以及中小健身房快速发展将成为市场重要变量。此类产品始于二三线城市,该过程越快越是可以帮助精品健身房吸引更多人群来健身。但也正因为现在新业态健身房发展速度太快,也会令部分健身房逐渐被淘汰。

健身市场具有反人性和地域性极强两个特点。这两个特点决定了互联网解决不了行业问题,所以必须遵循新时代规律去建立新模式。新模式的特点要遵循小而美、小而全以及低成本开店。新型健身房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和物联网方式,将管理难度降到最低,尽可能扁平化管理。另外,,纵观全世界只有中国的健身房市场是年卡模式,而该模式将绝大部分有健身需求的人员挡在门外。健身房市场要发展就要打破年卡魔咒,必须以月卡、季卡等为基础,降低对销售的依赖性。

未来3-5年,中国健身人口渗透率依旧不会很高,再加之眼下资本寒冬,目前业内普遍认为转型阵痛将持续。


物联网相对于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特点,智能物流、如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城市综合治理等;这里简单介绍几种物联网行业应用,用以说明不同物联网应用行业之间的区别。




智能家居:智能家居就是对家居和室内环境进行远程监管。智能家居系统主要使用传感器和监控视频系统,这些终端信息将汇聚到家庭综合网关,然后通过移动网络(3G或LTE)或互联网传到数据处理中心,或直接传到用户的移动终端。注意智能家居系统不仅仅服务于居民家庭内部,更多地可能服务于商场超市等综合建筑,结合家庭基站设备,更具有应用前景。
智能家居系统无论用于商业建筑还是用于居民家庭,对信息安全的需求都不可或缺。对居民家庭来说,更注重隐私性的保护,因此家庭内部的监控视频需要可靠的保护,决不能被非法用户获取。对商业建筑内的监控系统,对控制信息的保护非常重要。如果控制信息被非法假冒,造成后果可能是非常严重的。

智能医疗:智能医疗就是通过现代电子技术手段使一些特殊情况的医疗服务从医院重负荷中解脱出来,包括智能家庭护理和监管系统,远程医疗系统的。智能家庭护理和监管系统需要医疗用传感器采集病人健康状况的一些参数(如血压、血糖、心率等),需要振动传感器采集病人可能摔倒或受撞击情况,通过预置的视频监控,将这些信息及时传到护理中心,使需要的病人得到救助;远程医疗系统则是将医疗设备采集的数据(如心电图、CD扫描图、验血报告)远程传输给有经验的医生(或专家组),远程医生根据数据对病情进行初步诊断后,由当地医生给予治疗措施。因此只能理疗系统除需要医疗所需器械或设备外,还需要医疗专用传感器。数据传输过程和数据库管理也是智能医疗系统中的关键。
智能医疗系统对信息安全的需求非常大。首先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需要可靠的传输,不仅仅需要网络部分具有高可靠性,更不允许任何可能的伪造和非法篡改。另外,智能理疗系统通常与电子病历管理系统相连,而电子病历作为病人的隐私信息需要严格保护,因此信息安全是影响到智能医疗系统快速发展和应用的瓶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4700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 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