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基物联网和物联网有什么差别?

天基物联网和物联网有什么差别?,第1张

物联网是基于地基来发送传输信号的,而天基物联网就不一样了,它更多的是在空间上的传输,主要是通过卫星的信号传输,在时间、空间、地理位置上天基物联网更占优势。
如果还不了解的话 : 新时空天基物联(集团) 就有很多各行业的解决方案, 应该能看明白了。
例如:路陆运输、联合运输、重型设备管理系统, 解决方案和例子

近3年,伴随着传感器精度的提高,大数据、机器视觉、机器学习等领域的高速发展,智慧农业商业化的时间点已经来临,行业龙头和VC都在积极投资。根据中金公司智慧农业行业研究报告分析,预计到2020年,智慧农业的可及市场空间将超过800亿美元。其中以农业物联网应用的“精准农业”发展最为迅速。
“精准农业”主要是指:将传感器等硬件收集到的实时农作物、土壤、牲畜数据与天气、温度,湿度等环境数据相结合,利用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向农业用户提供更好的决策建议,达到节省资源、提高产量、降低风险等一系列目的。具体应用包括精准种植、精准灌溉、精准施肥、精准农药喷洒等。该部分在智慧农业中市场规模最大、商业化最成熟,根据MarketsAndMarkets预计,到2022年精准农业可及市场空间将超过200亿美元。
可根据个人或企业的种植园区或种植基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园区或基地本身的农业物联网解决方案,如果只是针对生产过程,可选农业远程智能监控房方案;如果针对农产品,可选择农产品溯源,如果需要综合考虑,可选择智慧农业云平台等方案,智慧农业解决方案提供商也会到实地进行考察,给出相关的建议。

1 卫星物联网,通俗地讲就是通过卫星通信来做物联网项目。一般的物联网的都是通过2G/3G/4G网络来做物联网项目的,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项目,因为2G/3G/4G网络信号不好或者用不了,必须借助卫星通信将物联网终端采集的数据传回后台,比如在沙漠地区、海洋上或一些偏僻的无人区。

2 商业化问题

国内已经有商业化应用了,我可以分享一个我们做过的项目。

项目背景

在戈壁滩地区对运输车队进行监控,主要采集车辆的定位信息,遇到紧急情况可以实现一键报警。基于位置信息在平台端开发一些设备管理、地理围栏等功能。整体上客户要求不复杂,主要难点是地面网络信号不太好,大片地区根本没有信号,所以需要考虑通过卫星通信来确保信息的传输。

卫星通信资费

我们考察了好几个卫星系统:北斗(短报文)、铱星的模块、海事卫星,但都不是很满意。通过北斗短报文传输位置信息,卫星通讯费用最便宜,目前是入网费600元,流量费850元包年(一年内不限制随便发信息),但是据说硬件稳定性不太好,另外就是国外的信号还不稳定;铱星的卫星通讯费用有些偏高,10元/1000bytes;最后在朋友推荐下找到了ORBCOMM在国内的代理商,因为据说ORBCOMM主要做低轨卫星,通讯费比较便宜。其实,也没有便宜多少,他们给的卫星通讯费是9元/1000bytes。但是他们提出了另外一个思路:2G网络和卫星网络双链路通信,有地面信号的时候,用2G网络发送数据,物联网卡就可以实现,没有地面网的时候,通过卫星传输数据,这样整体的资费就比较便宜了。我们测算了一下,通过ORBCOMM卫星发一条位置信息大概是10个字节,也就是1条信息折算下来是1毛钱,这个价格基本上可以接受了。

电源问题

因为我们的设备是用在车上,所以就直接在车辆点烟器上取电了,但是考虑到紧急情况下车辆会熄火,为了方便救援设备还需要持续工作,所以又内置了电池。电池容量先不透漏了,正常情况单电池供电可以用5-8天,紧急情况用3-4天没有问题(紧急情况下,设备发信息的频率提高了)。

回答上面的问题:如果要高频次通过卫星发送数据,肯定要有稳定的电源供应。但是在具体的项目里情况就不一样了,比如我们的设备通过卫星发送信息默认是20分钟发一次,每发一次大概是50mAh。据我所知一些安装在集装箱上的卫星定位设备(在海上跑的集装箱)是一天发一条信息,这样外加一小块太阳能电板就可以保证供电了。

信号问题

目前所有的卫星通讯一个基本的条件是,终端天线需要和卫星建立直连接线,就是中间不能有任何遮挡,一旦有遮挡就连不上了。这样的话,市内肯定是用不了了,城市里也不太好用,偏僻的戈壁滩、海上这些地方用卫星就没有问题。

硬件设备尺寸

你们可能会好奇?这么微弱的信号要接收到,设备要有多大啊?我放几张吧。

先看我们的终端设备:

深圳市新时空智能系统有限公司尺寸图

天线才是关键:

安装在车顶的卫星天线

在卫星主机里集成了GPS和卫星通讯模块,为了使用地面网络传输信息,又搭了一个2G的车辆定位器(这个便宜些)。2G的定位设备做为主设备,通过232协议与卫星模块连接,当搜不到地面网络,就通过卫星终端发数据。关于天基物联网的项目,欢迎讨论!

来源:环球网

图集

日新月异的光谷。

当前武汉致力打造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要枢纽,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国科创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多年积累的综合优势没有改变,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改变。

更重要的是,随着国家战略聚焦和中央一揽子支持政策的落地,武汉加快发展的机遇之好前所未有,扩大开放的信心之强前所未有,投资武汉的空间之大前所未有。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三大核心城市之一、国家 历史 文化名城的武汉,必然继续致力于携一江两岸、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五大产业基地,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在此背景下,世界从武汉见证中国的勃勃生机:

10月5日

武汉市召开工作专题会,研究武汉六环线及放射线建设等工作。 武汉六环线是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项目,分为东、南、西、北4个路段及新港高速公路双柳长江大桥、汉南过江通道两座长江大桥。

9月9日

武汉市交通运输局发布《新港高速双柳长江大桥及接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该环评公示称:该项目计划于2020年10月开工,2024年10月建成,全线采用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速度为120公里/小时,桥面采用双向8车道设计,主跨1360米。

这意味着,连接长江右岸中国光谷长江存储器产业基地和长江左岸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的武汉第12座长江大桥即将横空出世。

双柳长江大桥及接线工程示意(以规划最终方案为准)。

双柳长江大桥开工在即

一线串起长江两岸科创大格局

武汉市交通运输局介绍,双柳长江大桥是《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重点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将进一步优化武汉城市圈高速公路结构,增强过江通道供给能力,强化路网衔接与转换,并为沿线地区经济产业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就像武汉每修建一座大桥一样,围绕大桥两端的区域,总是好消息不断:

9月5日,注册于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的航天行云 科技 有限公司在北京宣布,在今年5月成功发射两颗卫星基础上,将在明年发射12颗卫星,逐步组建总计80颗卫星的天基物联网,解决全球范围内的物联网通信盲区问题。

9月10日,长江存储国家存储器基地推出了首款使用自产芯片的消费级商用产品“致钛”固态硬盘;

这个过程中,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内已基本建成的航天科工火箭公司快舟系列运载火箭总装总调中心,将用主打产品“快舟火箭”发挥出强有力作用。

目前,位于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的航天行云 科技 有限公司行云工程研制保障条件(一期)项目,包含运营及试验厂房、动力中心等,也已启动。

今年7月,光谷科创大走廊核心区规划出炉;同期,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同样进展神速,火箭、卫星、新材料等正在快速推进,实现量产、产值指日可待。

由此,在长江武汉段的下游,大河两岸群星闪耀:右岸是光谷 科技 创新大走廊,向西源起于武汉市武昌、洪山等科教资源密集区,向东拓展至鄂州、黄石、黄冈等 科技 产业集聚区;左岸由长江新城一路向东,以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团风产业新城、问津产业新城为组团,正在打造一条“武汉东产业新城集群”。

位于长江两岸的科创大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六环驱动东部“火箭速度”

武汉两大科创群星组团融入大循环

区位和产业人才优势,一直是武汉的核心优势。

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日前在武汉表示:

武汉有两大优势:

一是当之无愧的区位优势,武汉地处华中、九省通衢、交通四通八达,在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的形势下,武汉将有可能成为全球产业制造中心;

第二大优势则是武汉的人才优势,武汉的人力资源优势居全国第三,这一优势将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

基于交通和人才的产业发展导向,江城武汉具有十足底气,以桥带两岸、两桥串成环、环线促发展,这也是近年来武汉城市发展格局和产业资源调度重要特点。

武汉六环线是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项目,分为东、南、西、北4个路段及新港高速公路双柳长江大桥、汉南过江通道两座长江大桥。

10月5日,武汉市 召开工作专题会 , 会议强调,要 抢机遇、抢时间、抢要素,高起点谋划、快节奏推进六环线及放射线建设,为武汉疫后重振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撑,推动武汉城市圈一体化进程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规划进度最快的双柳长江大桥(新港长江大桥),将有望率先发力,可将以国家存储器基地为新驱动的光谷创新走廊和以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为代表的多个产业新城串联起来,整体纳入到武汉都市圈的“内环”中来,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力。

除了扩大武汉的环线范围和联动效应,环线内部交通组织的密度和精度还在进一步提升,这也为长江左右两岸产业协同发展、武汉东部产业新城集群与中国光谷形成互动联动创造内循环和小循环。

据介绍,武汉市正在积极与国家铁路集团对接,将已纳入《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的光谷长江大桥建设尽快启动,目前处于方案论证阶段,这条公铁两用城市道路部分拟采用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双向8车道城市快速路标准建设。

双柳长江大桥加上已规划的光谷长江大桥,两桥夹一江、两桥串两廊,武汉有望在国内大循环中形成沿江产业发展的“产业小循环”,利用夹江发展的双轮驱动力, 在武汉东部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火箭速度”。

光谷长江大桥公铁合建示意(以规划最终方案为准)。

现在光更快、未来天更高

迈向“第三极”的武汉东紧追光谷东

今年上半年, 光谷GDP总量和增速均居武汉市各区之首, 达到了2019年上半年的九成,其中二季度地区生产总值较上年同期增长135%。

在当前经济重振过程中,光谷速度得益于其强大的产业基础。上半年,在汉的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联合国内厂商共同完成基于国产芯片的高速50G光模块样机,长江存储武汉基地项目二期、霍尼韦尔新兴市场中国总部揭牌、迈瑞医疗“全球第二总部”同日在汉开工;将“鲲鹏”引入武汉的华为已在提供云服务场景;武汉华星光电的国内首条柔性折叠显示屏生产线正在量产爬坡;小米武汉总部签下二期战略合作协议;光谷出台“互联网+教育十条”新政,5年再贡献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同样的,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团风产业新城、问津产业新城等科创产业群星,正致力于打造“武汉东产业新城集群”,将以更新的规划定位和产业赋能,紧追光谷步伐。

10月5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在武汉宣布,将继续加大在汉投资,和武汉共同努力,把第六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办出水平,把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打造成国家高新技术示范引领项目,支持武汉迈向航天“第三极”。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四大功能分区协同发展。

8月,作为快舟总装总调中心(一期)的补充条件项目,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快舟火箭产业园二期辅助厂房正式开工,将建设1万平方米的辅助厂房及数字化生产线一条,主要用于快舟系列固体运载火箭发射、测试车辆的维修、保养,部分关键产品试验以及产品仓储等,预计于2021年3月底前完工。快舟火箭产业园的投产,意味着“武汉造”火箭将实现量产。

火箭产业园实景。

据了解,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卫星产业园主体结构已封顶,年内将具备投产能力;行云测运控中心已安装完毕;和泰新材料、磁电等项目正加速建设中。

目前,基地已初步形成8平方公里产城融合示范区,先后完成了路网环线、航天公园、产业港公园、社区足球场等项目建设,园区格局初步呈现;同时,全面启动九年一贯制学校、三甲医院、文体中心、幸福里商业等配套设施建设,现代化城市生活正逐步呈现。

随着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团风产业新城、问津产业新城等打造的武汉东产业新城集群的持续发力,武汉东部的双轮驱动力道十足,长江左岸武汉东将紧追长江右岸光谷东。

说了这么多,都不如一场现场直播live来得过瘾。敲黑板、敲黑板、敲黑板——重点来了:

10月15日晚,19:00—21:00,“武汉东一江两岸 科创大走廊”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投资峰会,将跟随多位经济、产业、城市规划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探究武汉东的投资发展之势。

直播现场已搭建完毕,多机位现场待命。就等你来!

光谷30年,在武汉再造了一座产业新城,得益于光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可谓 “跑得很快”;未来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前途更加不可限量,必然会“飞得更高”。在两桥飞架、公园建成、大道通车、火箭发射、卫星上天、医院落成等不断利好加持之下,长江左岸航天大道串联的武汉东产业新城集群,实现产业两翼齐飞的宜居宜业之城,必然崛起于武汉东方。

天基物联网

扩展资料:

生态圈一般指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链的一个统称,它包含了生物链和所有细微的生物和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最大的生命系统。且是一个封闭且能自我调控的系统。地球是整个宇宙中唯一已知的有生物生存的地方。

一般认为生物圈是从35亿年前生命起源后演化而来。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统合整体,是地球的一个外层圈,其范围大约为海平面上下垂直约10公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4707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 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