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伞,为什么会成为共享雨伞的幸存者?

漂流伞,为什么会成为共享雨伞的幸存者?,第1张

共享经济,一般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其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劳动力、教育医疗资源。有的也说共享经济是人们公平享有 社会 资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获得经济红利。此种共享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作为媒介来实现的。

随着共享经济概念的爆发,市场 出现了很多共享产品,例如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办公室等。共享雨伞也是这个时代出现的产物,然而共享雨伞的发展并不如共享单车那般顺利,仅仅出现了一年多时间,就在共享经济浪潮中消退了。

然而,近日蚂蚁金服的一个新工作,让共享雨伞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共享雨伞品牌“漂流伞”隶属的深圳市漂流伞 科技 有限公司宣布获得蚂蚁金服近亿元战略投资,此轮融资过后,资金将用于企业扩张和团队升级,也意味着共享雨伞项目也将迎来新的春天。

众所周知,随着共享经济的兴起,凑热闹的创业者不胜枚举,共享雨伞的入局者也不计其数,仅在2017年就有多家共享雨伞平台获得融资,

然而到了2018年,获得融资的共享雨伞企业已经所剩无几,除了“漂流伞”在本月获得近亿元的融资外,2018年年初,只有魔力伞获得了1000万元的Pre-A轮融资,之后也鲜有其他共享雨伞企业融资的消息。

共享经济项目并不是每一个都那么顺风顺水,运营起来还要调查是否“天时地利人和”,据悉,共享雨伞投放的城市基本为降雨量超过100天的南方城市,可以说共享雨伞完全是“看天吃饭”。

“漂流伞”成立于2017年5月,一年半的时间已经先后获得四轮融资,比同行融资金额高出不少,是什么可以让“漂流伞”成为共享雨伞的幸存者,甚至获得蚂蚁金服的青睐呢?

漂流伞目前拥有支付宝小程序或者支付宝APP入口,用户可以以“信用积分免押金“的方式借伞,在城市内任一漂流伞伞点归还,由此看来,漂流伞也是主打有桩式共享雨伞。

雨伞属于消耗品,因此无法适用价格昂贵的产品。漂流伞也打算做成本最低的雨伞,一把漂流伞的成本是7块,远低于同业数十元的成本价,让整体运营成本降低。即使出现丢伞情况,也不会有太大损失。

共享雨伞若一直“看天吃饭”,显然不是最明智的运营方式。漂流伞创始人为雨伞增加了附加值属性,让其成为“行走的广告媒介”,这种独具创新的商业模式,让共享雨伞的获利机会并不局限于用户。

“漂流伞”的落地场景主要集中在CBD、商超、物业、校园、公交车站和地铁站,场景丰富度较高,并且也已经与碧桂园、锦江之星、银泰、工商银行等房产、公共场所进行合作,提高雨伞使用频次,也为产品和服务质量提供依旧,增加用户的信用感。

值得一提的是,漂流伞推出了“城市合伙人招募”计划,采取“铺设奖励+订单分成+运营奖励+广告分成”四大奖励措施,吸引合伙人入驻平台,以此来扩大经营规模。

资本是偏向于头部公司,市场中巨头吸引资金涌入,小企业很难有大的作为,对于创业者者来说,只有抓住机会寻求有实力的投资人创业成功的几率会大很多。

目前几乎所有的共享雨伞项目模式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消费者和部分投资人都不看好这类项目的发展,其实关键是项目方对整个模式都想得不够透彻。

现存的项目基本可分为以下两种:

第一种是很low的方式,就是在伞上安装锁,将伞直接挂在路边的栏杆或其他公共设施上,用户通过扫码、开锁借伞。至于归还的时候放哪儿就没底了。

这种模式存在诸多Bug,完全行不通。理由如下:

一 伞挂在路边栏杆或其他的公共设施上这一做法与城市的相关法规存在冲突,所以被城管收走是必然的结果;

二 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分析,本身天就在下雨,这时作为用户还要淋着大雨跑到路边栏杆上打开APP、小程序或微信来扫码、开锁借伞?等借到伞被雨淋得也差不多了吧。这智商跟二哈有啥区别?而且控制系统也极其简陋,根本做不到对伞的有效管控;

三 把锁装在伞上意味着伞的成本必须要加上锁的成本,锁比伞贵得多,一旦伞丢失,成本可不是一把伞的10几块钱,试问你收的押金能抵消伞和锁的成本么?

(之前看过一篇媒体采访某共享雨伞的视频报道,那创始人还乐呵呵的告诉记者说“押金收19块,伞的成本才10块,即使所有伞都不归还也有钱赚。”我真不知道他是在自我安慰还是智商欠费,所谓的成本算上锁了吗?还有,那投放的3万把伞大部分都是被城管收走了,哪儿来的押金?亏得连裤衩都不剩了吧)

这种模式在我看来更多的作用是抢占市场先机,第一时间吸引资本的关注,方便做融资背书。对于项目的实际经营没有任何可取之处。

第二种模式是铺设自助借伞的终端设备(简称借伞机),这方式相对靠谱,可在借伞机的设计和盈利模式上存在偏差。

目前市场上的借伞机可大致分三种,一种可以说是原来酒店大堂的那种伞架的升级版,只是换了锁而已,其他基本没太大变化,完全开放式;第二种是半封闭式,多了几块铁皮而已,功能简陋;第三种是全封闭式,功能也较完善。每一种借伞机存放伞的数量从20把起到100把不等,有家企业把全封闭式的借伞机做得非常大,为的是能放到200把伞。

不同样式的借伞机对用户体验的差距非常大。借伞机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多个维度的因素,如机器放置的物理环境、GPS通信模块、RFID芯片感应模块、数据实时采集处理、借还伞的机械自动化、雨水收集与处理等等。

盈利模式主要集中在伞的租赁收益、借伞机的广告收益、押金形成的资金池利用、伞的差价4个点来盈利。借伞机的广告也分为两种,一种重模式,在机身上嵌入液晶屏做流媒体广告;另一种相对较轻,在机身上留出位置做平面广告。

而铺设的地点主要以写字楼、商业区、咖啡馆、地铁站等公共区域为主,但由于地铁站进驻难度较大,所以目前有那么一两家企业在地铁站有铺设少量的借伞机,还有一些是在地铁站外的走道上铺设,都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至此,我们撇开那些半成品暂且不谈,挑选目前阶段做得最为完善的企业,从各个方面来分析一下第二种模式存在的偏差和弊端。

前面我提到过有一家企业为了在单台借伞机上存放近200把伞,于是把机器做得很大。我想他们在设计的时候只考虑到了让更多的用户在一个点上能借到伞,但却忽略了很重要的两点,

第一 机器大,成本就高,而铺设的点就相对少,一旦出现故障,直接影响用户需求,形成负面口碑,对企业自身也是一种损失;

第二 一到下雨天的上下班高峰期,将形成数十人排长队借伞的现象,这是市政管理部门或轨交管理部门所不愿意看到的,因为会造成安全隐患,同时也影响行人流动,用户也不愿意排很长的队去借伞。所以,不是在一个借伞机上放越多的伞就越有优势,这反而会成为你进入某些物理位置的障碍,特别是地铁站内。

在借伞机上嵌入液晶屏,这会造成机器的成本大幅上升,目前市面上全封闭的借伞机成本都在4000以上/台,有的要8000左右/台,其中液晶屏就占去了三分之一以上。在同样的资金条件下,单台设备的成本越高,意味着市场的覆盖率越小。

虽然流媒体广告收益比平面广告收益高一点,但还是要回到用户体验的问题,试问用户在借伞的 *** 作过程中,有多少人会去盯着液晶屏看广告?这不是更加影响流动效率吗?而流动效率直接影响到多个方面,尤其是企业的切身利益,正常情况下打开APP、扫码、取伞就走了,过程中顶多扫一眼而已,这样的场景下流媒体和平面媒体的广告效应几乎一致。

所有的广告主都会在意ROI比值,如果我是广告主,我会选择安装有平面媒体的借伞机投放,投入成本低,效果与流媒体一致。相反,装了液晶屏的借伞机很可能会被广告主所冷落。

那么,什么样的模式才是打开共享雨伞的正确模式呢,下面我分享一些个人的观点。

第一 “共享雨伞”这名称定义是错误的,正确的应该是“共享晴雨伞”。多了个“晴”字,多了很大的一块市场空间,用户不光是下雨天会借伞挡雨,大晴天也会借伞来遮阳;

第二 伞需要更完善的设计,具备挡雨及挡紫外线双重功能,建议采用反向伞,对雨水的处理较为人性,有效提高用户体验,在反向伞的基础上去设计晴雨双重功能。当然,也可以采用两种不同功能的伞供用户选择,晴天借阳伞,雨天借雨伞,同样能提高借伞频次;

第三 借伞机必须是全封闭式,一是为了整体外形美观;二是有更多的平面空间用来做广告;三是为了防止对伞及机器的人为破坏;四是不同的物理环境需要不同体积的借伞机入驻;

第四 市场布局,首先应该切入一线市场,包括写字楼、园区、商超门口和地铁站,刚需用户集中的地方,其次是其他商业点,如银行、营业厅、咖啡馆等;

盈利模式:上面我提过目前这些项目主要以伞的租赁收益、借伞机的广告收益、押金形成的资金池利用、伞的差价4个点来盈利,其实都没在点之上。

这4个盈利点可以有,但重点不在于此,而是在伞上。在伞面上做广告,伞就成了移动式广告载体,这才是共享晴雨伞项目最大的价值点。而企业要做的只有两件事,一是把借伞机铺设到一线重点市场,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把借伞机作为一个密集的广告网点,通过广告网点,向市场投放大量的广告载体;二是根据广告主提供的广告内容和相关需求,向伞厂定制伞,然后投放市场。伞的成本都是由广告主买单。

每年有大量的广告主想通过分众传媒来投放广告,但由于分众的网点规模较大,基本都是百万起投,小于百万的分众基本不接。这也正是共享晴雨伞的盈利契机。

我们可以把蝇头小利放开,用户借伞完全免费。我们的核心作用是作为移动广告的大平台,为广告主提供投放服务。就像是移动广告界的分众传媒。

当然,还可以配合诸多品牌商,一起合作各种活动,比如,与星巴克合作,星巴克出广告内容,我们负责将内容和需求发给伞厂定制,然后根据星巴克的要求(投放地区、投放数量、活动内容、投放周期等)进行投放市场。

还可以跟某奢侈品品牌合作,定制限量版品牌伞投放市场,这时候伞就成了人们争相哄抢的奢侈品了。还可以配合政府各部门做一些公益内容的活动宣传等等。是不是逼格满满?

而根据广告主对投放数量、投放地区、投放时间周期、活动配合等不同需求,项目的盈利方式也变得多样性。

最后我们还可以眺望后期具备高价值的两个盈利点。

一是为广告主提供大数据服务。广告主在投放广告之前,我可以根据大数据告诉他你适合投什么地区,什么时间、最合适的投放周期、投放内容应该如何做等等;在投放完毕后可以提供投放的数据分析报告给广告主。

二是为C端用户提供医疗监测服务。在伞柄上开发医疗监测相关的技术,提供用户在使用伞时对人体一些身体状态的监测,通过移动端APP提供相应的建议或解决方案。

如果把模式再做轻一点,干脆把广告这块外包给专业的广告公司去做,利润分配到位即可,企业只需要负责拓展市场,铺设更多的借伞机,运营好整个平台即可。

在设置打开手机自带定位即可。打开手机设置,点击定位打开即可同步这里app小雨伞。这里app小雨伞是一款近期十分受大家欢迎的手机定位软件,图标是小雨伞的标志,主要作用是关联家人朋友的位置信息。一键获取权限,即可同家人相关了解位置,实时确定准确位置信息,全程守护家人的位置安全。

1、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是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事物,这也是大家大多数人参加最多的一项产品体验,一般情况下,只需要缴纳一定的押金,然后通过扫码快速获得使用权,并且不用担心单车被偷烦恼,在很多大城市的确很方便随取随用,用来应急也是很不错的,只是最近有部分公司押金无法退还问题引起了大家的担忧。

2、共享汽车

共享汽车其实在国外很早就出现了,国内出现的比较晚,这也是时代的产物,在某种程度上,共享汽车减轻了交通拥堵问题,而目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比私家车拥有更低的成本,这也是未来比较看好的原因,但是目前刚开始推行时间段,难免市场有些乱,而且面临取车容易送车难问题,相信在未来肯定更美好。

3、共享雨伞

在很多人比较多的商场上线了共享雨伞这一产品,自己想去商场玩耍突然下雨回不去,急需一款雨伞,而共享雨伞就是瞄准了这一市场,免去了自己随身携带雨伞的麻烦,并且降低了个人支出,部分用户只需缴纳押金就可以实现在规定时间内免费使用的权限。

4、共享充电宝

个人认为这是一款很实用的共享产品,想想现在手机不断更新换代,性能不断提升,但是电池技术却—直止步不前,这与手机日益增加耗电量的趋势背道而驰,共享充电宝就可以帮助自己解决外出没电的烦恼,部分平台的用户同样支持免费充电,极大方便了大家的出行。

5、共享车位

不得不说现在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但是又有很多空闲车位无车停靠,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并且给公共交通环境带来隐患,但是目前此共享项目处于萌芽阶段。

因为这一项目市场准入要明显比上面几种要难得多,但是一旦普及,必定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大家的出行和资源的充分利用,这也是未来的趋势。

共享雨伞收入来源有:押金,租金。
1、押金:共享雨伞平台会要求用户在使用共享雨伞前支付一定的押金,以保证用户使用后能够准时归还雨伞。这些押金会暂时存放在平台的账户中,直到用户归还雨伞后才能退还。
2、租金:共享雨伞平台会向用户收取一定的“租金”,用户在使用雨伞时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按照时间计费。这些租金是共享雨伞平台的主要收入来源。

近日:共享雨伞进驻上海 押金39元超7天不还默认购买

中山公园7号口、淞虹路1号口、北新泾2号口、威宁路5号口、娄山关2号口……近日,一台台共享雨伞租借设备纷纷亮相上海地铁各站点。这些名为“摩伞”的租借设备,成为首家成功入驻上海地铁的共享雨伞企业。

共享雨伞租借设备进地铁

据“摩伞”相关负责人透露,8月5日开始,首批“摩伞”租借设备就率先在上海地铁2号线部分站点启用。昨天下午,记者来到2号线中山公园站发现,一台标志着“摩伞”二字的雨伞租借设备被放置在7号口附近,通体白色的机身,上半部分为广告显示屏,下面是三排井然有序的绿色雨伞,据悉,每台“摩伞”的伞桩可容纳48把雨伞,同时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定时巡检,每天补充和更换损坏的共享雨伞。

“摩伞”App,输入身份z信息进行实名注册,再交付39元押金,点击“扫码借伞”,手机便会自动跳出一张二维码图,想要借伞的市民将该二维码放置进机器的扫描口进行扫描后雨伞便会自动解锁。目前“摩伞”尚在免费租借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10秒内没取走伞,伞槽将会重新锁上并闪烁红灯,只是这过程并不会扣费。使用完毕后,点击手机屏幕上的“我要还伞”,将雨伞放回任意一台伞桩中即可。此外,该App的还伞界面还提供了“我想买伞”选项,可以用押金买断当前的伞并免除本次借伞费用。

 无法保证所有伞都能归还

在地铁站内借用雨伞的模式,不免让人联想到多年前在地铁内投放的10余万把爱心伞。不过,由于借出去的雨伞很少有市民归还,甚至有些市民在借用雨伞的时候留下了假信息,导致地铁工作人员根本无法继续追踪,便民服务措施遭遇瓶颈,地铁站内已经不再提供出借爱心伞的服务。

虽然雨伞内未安装任何定位追踪系统,但是希望可以用交付押金的形式,给予用户一个无形的管束。

现在共享雨伞的投放不多,时常会听到共享雨伞丢失的情况,那么再去做共享雨伞还有可能吗?就像深圳,整整的八月底,每周台风来都下雨,共享雨伞的使用率应该增加了。
共享雨伞符合绿色出行,节约资源,环保理念。共享雨伞没有像共享单车一样大范围的投放,酒气原因还是产品开发不成熟,市场运营还需要一段时间发展。目前共享雨伞的开发解决方案是比较少的,你可以找有经验的开发企业来做,uu众创的共享雨伞的解决方案我觉得你可以参考的。
共享雨伞主要是组成是智能伞桩、智能雨伞、APP和云服务平台。其可开发的功能就有:智能伞桩扫码租借,GPS定位,阻挡紫外线,查看pm25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4715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 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