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具备哪些创业者素质?

雷军具备哪些创业者素质?,第1张

雷军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创业者素质的创业家,具体而言,他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创业者素质:
1 创新思维和敏锐洞察力:雷军在创办小米时提出了“互联网+手机”模式,这是一种开创性的商业模式,他敏锐地发现了智能手机市场的巨大商业机会。
2 远见卓识和战略谋略:雷军清晰地认识到了与苹果、三星等巨头竞争的艰巨性,因此小米选择了不对准“硬件”而是对准“互联网服务”,解决了老牌厂商从未解决的问题。
3 团队领导能力:雷军带领小米的团队实现了一个接一个的突破,深耕市场,并在中国市场实现了巨大成功。
4 敢于尝试和革新精神:在小米的初期,雷军大胆尝试和革新了手机销售渠道和服务模式,成功地打造了了一支经验丰富、敢于创新和自我挑战的团队。
5 坚持不懈、执著追求:雷军在小米的初期投入巨大,通过不断调整战略,小米最终成为了中国手机市场的巨头并成功进入印度、东南亚等市场。
综上,雷军不仅有创新思维等积极的品质,他更是能够迅速反应和拓展,顽强不屈的精神也帮助他在承受风险的同时,赢得了市场的宠爱和肯定。这些创业者素质塑造了他出色的组织管理和创业能力,帮助他成功为小米创造了卓越的成绩。

雷军是一个善于长期战略布局的企业家;金山云又依托着整个金山系和小米;特别是,金山云团队完全维持一家初创企业的氛围,一直保持着饥渴的状态。
坐拥4家上市公司小米、金山软件、金山办公、金山云,但这只不过是雷军帝国的冰山一角。这些年,还有、猎豹移动、迅雷、、、无忧英语、、石头科技雷军已经控股或参股过太多的上市公司。
很早之前有一个说法,中国互联网第一阵营是一个“TABLE”,其中“L”就是指雷军系。雷军年少成名,早在、创业之初就已经是互联网圈的名人。二三十年转眼而过,当曾经的大佬们渐渐退出舞台,雷军仍在续写新的传奇。

中国移动小米集团将会全力支持中国移动推进“5G+”计划,与中国移动一起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5G终端,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融合。中国联通、电信对于中国联通、电信,小米的表示基本类似。小米将会支持两家运营商5G产业发展,共同为用户提供丰富的5G终端,探索5G创新应用,共同打造5G新生态。

仅仅可以说是一种巧合,雷军的身份并不适合为三大运营商进行代言。不过,从此可以看出小米与三大运营商的关系相当融洽。小米不仅同时对三大运营商发出贺电,三大运营商同时通过官方渠道对小米做出回应。小米不亏是网络营销的高手,借助5G网络,三大运营商又再一次成为热点中心。华为老总说的,不要用狭隘的心思去看待世界。不管是华为小米。

都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华为有华为的技术特长。小米有小米的优势。我来描述一下小米的优势在哪里。5g网络不仅仅只是一台手机的一个网络而已。5g网络讲究的是互联世界。恰好小米在这个智能家居这一块做的是非常好。而且是行业的一个代表。也是智能家居这一块做的最早的一家企业。5g网络要的就是把大家所有的设备连在一块。

通过互联甚至通过一句话来解决家里所有繁琐的 *** 作。目前小米已经在这方面初定规模。其他企业也在跟进。华为目前也在做这一块。但是这个东西好像是没那么简单,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耕耘。像华为的处理器,它需要一个长时间累计。技术累计包括行业累计才能达到领先。所以说我希望大家用一个开阔的胸怀看待所有企业。

作者:龚进辉


日前,小米掌门人雷军在微博上表示,小米的梦想是“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 科技 带来的美好生活”。不得不说,小米的梦想很伟大,是一家非常有追求、有情怀的 科技 公司。


事实上,成立11年来,小米不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无论是手机还是AIoT,背后都是梦想驱动,都倾注小米团队大量心血。


手机方面,去年,小米迎来成立10周年,雷军在回顾10年历程时表示,当时团队没有任何硬件研发和制造经验,居然敢说“要做最好的手机,卖一半的价钱,推动智能手机在全球普及”,居然能有这么多人相信并愿意一起干,一干就是10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今年Q2,小米出货量首次超越苹果,跻身全球第二,取得有史以来的最佳成绩。不过,其并不满足于此,上个月,雷军立下新的Flag,喊出3年冲击全球第一。换言之,未来3年小米将强势挑战三星的霸主地位,野心勃勃可见一斑。


AIoT方面,小米一直希望用互联网思维来改变中国制造业“低端”“便宜没好货”的固有印象,将小米手机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各行各业。为此,小米以投资+赋能的形式扶持100多家生态链企业,助力中国品牌在全球崛起,打造出紫米、华米、石头 科技 等优秀企业。


如今,小米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消费级IoT平台,随着5G+AIoT战略的稳步推荐,小米AIoT平台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雷军相信,只要不断做出“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就能和用户成为真正的朋友,营收、净利润、市场地位等自然纷至沓来。


不光如此,在当前大热的新能源 汽车 领域,“梦想”依然是深刻影响小米决策的一大关键词。今年3月底,小米宣布正式进军智能电动 汽车 领域,9月1日小米 汽车 正式成立,注册资本100亿元,由雷军本人亲自挂帅。


雷军曾表示,用高品质的智能电动 汽车 ,让全球用户享受无所不在的智能生活,这就是小米造车的初心。从个人设备,到智能家庭、智能办公,再到智能出行,小米将用 科技 的力量,全力为米粉提供全方位、全场景的美好智能生活。


他坦言,小米造车将是自己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我很清楚,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我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声誉,再次披挂上阵,为小米 汽车 而战!”雷军立志造一辆感动人心的好车,定将拼尽全力、迎难而上,只为不负众望。


当然,雷军比谁都更清楚,通往梦想的道路注定很漫长、很坎坷,但自己充满信心,拥有坚定的必胜信念。“只要一路上有米粉支持,我相信,我们的梦想一定可以实现!”


可以预见的是,创业是一条没有止境的道路,小米将向着梦想的方向奔跑,坚持三大铁律——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一往无前、生生不息。未来的道路已在脚下,出发,一起去铸就小米新十年更大的辉煌。小米加油!

文:沈思涵 石丹

ID:BMR2004



2022年7月4日,小米12S系列手机正式发布,全系机型均搭载徕卡光学镜头和徕卡双生画质。对于这场与徕卡官宣独家合作之后的首场重头戏,小米自然将宣传重点放在手机的影像能力提升。


虽然小米这款旗舰手机单机5999元的售价并不便宜,但是能够以这个价钱体验到徕卡“德味”的魅力,在王彦看来也是物有所值。不过,对于小米能否借助跟徕卡的合作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他依旧持着怀疑的态度。


“比起以往的任何时候,此刻的小米无疑更加具有冲击高端的技术实力,不然雷军也不会有这份自信喊出对标苹果的口号。在硬件配置上,小米可以说完全不输苹果,但是小米要在高端手机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总感觉还缺少了点什么。”王彦说道。




联手徕卡,小米借势上探





小米希望借徕卡打造手机摄影、摄像功能强大的公众认知,更需要通过徕卡来拉升自身手机整体品牌形象。


自从小米在5月份官宣与徕卡达成战略合作后,不少人都在期待两家品牌联手能够创造出怎样的惊喜。经过为期一个多月的预热和宣传,小米可谓是吊足了公众的胃口。


在7月4日这场吸引眼球的发布会上,小米带来了两大“重磅卖点”。一是将小米12S系列的手机处理器全面切换到由台积电代工的“高通骁龙8+”移动平台,有效缓解了前面几代高通处理器因三星代工带来的发热问题;二是将徕卡百年沉淀下来的摄影理念、技术和风格,原汁原味地呈现在小米手机上。


按照雷军的说法,双方的深度合作主要体现在全链路的深度联合研制,例如共同研发的专业光学镜头。而徕卡则带来了其光学技术和审美经验,并在小米新机中融入了徕卡的影调画质和影像使用体验。


联名合作为的是共赢和互利,双方都有各自的需求和目的。对此,TMT产业时评人张书乐曾指出,小米和徕卡联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互相借势。



有意思的是,就在徕卡与小米步入“蜜月期”的同时,其前任合作对象华为也并没有沉溺于昔日合作的种种回忆,反而是苦练内功,练就了一门“新技艺”。


7月2日,华为发布全新品牌“华为影像XMAGE”,这意味着华为的移动影像拥有了专属标识。对此,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余承东颇为自信,称其是华为影像卓越能力的标识,将会给华为用户带来更专业、更愉悦的摄影体验。


如今,在手机厂商纷纷追求与相机品牌联名的潮流下(如vivo与蔡司、OPPO与哈苏、小米与徕卡),华为能够独辟蹊径自创影像品牌,也证明了坚持自主研发道路的可贵。


“华为放弃与徕卡的合作后,也就意味着放弃了光学影像技术,转而深耕自家的数字影像技术。在数字影像方面,华为走的比其他厂商要早得多。之前华为曾推出了全球首款搭载NPU芯片的麒麟970,并且在2017年发布的Mate 10手机也借助这颗芯片在AI能力上的飞跃,实现了AI摄影带动移动影像能力的进步。所以即便没有徕卡,华为利用数字影像技术,也可以完全弥补传统光学影像技术缺失的不足。”王彦对此认为。


回顾与徕卡的合作历程,华为在产品销量和品牌影响力上取得了双赢。2016年2月,华为与徕卡宣布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同年4月,两者合作的首款产品华为P9系列正式诞生,这是全球首款采用徕卡双镜头的智能手机。


华为P9的发布在当年掀起了一股畅销热潮,仅用8个月时间,华为P9在全球的出货量就突破了1000万部。对此,余承东曾表示,这是华为首款出货量突破千万的高端产品。


此后通过不断的产品迭代,华为P系列和Mate系列旗舰机型也凭借着徕卡镜头的加持,在消费市场建立了相当广泛的品牌认知和高端形象。那么作为徕卡的“新欢”,小米能否像当初的华为一样在口碑、形象和销量上大获成功,这还需要经过市场的检验。


在资深观察人士刘步尘看来,从小米对外释放的信息来看,其对与徕卡合作抱有较高的期待。“一方面,小米希望借徕卡打造手机摄影、摄像功能强大的公众认知,毕竟此前有华为与徕卡成功合作的先例;另一方面,小米也需要通过徕卡来提升手机整体品牌形象,毕竟从目前来看小米的品牌形象还是偏弱,中高端消费者对小米品牌的认可度不高。但小米要想改变公众这一认知,并提升自身在高端市场的销量,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




立足高端,远非一日之功





在华为受制裁影响淡出市场后,反而是被苹果品牌吃掉了原属于华为的市场份额,至于小米,并未在高端手机市场拿到多少红利。


必须承认的是,小米近年来在产品和研发上的投入有目共睹,逐步摆脱了以往刻意追求“性价比”的品牌形象。当初那套性价比的打法,则交给旗下的Redmi品牌(即原先的红米品牌)继续发扬光大。


这也是小米在2019年初就树立的“双品牌”发展策略。彼时,Redmi品牌正式独立,其主打大众市场坚守基本盘,而小米品牌从那一刻起正式向高端市场发力。


为了打好高端化这场战役,小米在最近三年多的时间里可谓是煞费苦心。先是在2019年,小米砍掉了之前的MAX、Note和数字+X系列,精简产品线布局;紧接着2020年,随着小米10/10 Pro、小米10至尊纪念版和小米11四款机型发布,小米在中高端战线上建立起良好口碑。


到了2021年,小米更是加快步伐,连续推出首款折叠屏手机MIX Fold、“安卓之光”小米11 Pro/11 Ultra、全面屏旗舰小米MIX 4以及小米12/12 Pro等六款高端手机。


从以上诸多的产品罗列不难看出,小米对于推进品牌高端化的执念和决心逐年增强。那么,经过这三年时间的努力,小米是否已经在高端手机市场打好基础?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IDC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也就是华为受制裁影响之前,中国600美元以上价位段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中,华为占比达到441%,略高于苹果的44%,华为也是唯一能够与苹果在高端市场分庭抗礼的手机品牌。


而在过去的2021年,中国600美元以上价位段的手机市场,苹果占据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66%。到了2022年第一季度,苹果的这一数字已经提高至71%,小米在其中占据的市场份额只有4%。



产经观察家、钉 科技 创始人丁少将对此认为,“华为能够在高端手机市场与苹果、三星同台竞技,中间也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低迷和磨练,直到华为用一系列自主可控的硬 科技 形成品牌声量之后,才被市场所认可。可以看出,品牌的高端影响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的。即便华为主动让出市场,其他国产品牌在近期一段时间内也很难补上,反观苹果,因为其自身就有高端品牌认知,因此可以很快吃下这些市场。”


然而,高端化是一场持久战,小米依然还在为此而努力。2022年2月8日的晚上,雷军组织内部团队召开了一场高端化战略研讨的会议,会上正式组建高端化战略工作组。这场别开生面的会议,雷军给全体员工传达了一个信号:“高端之路是小米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小米发展的生死之战。”

按照雷军的计划,小米将在三年手机销量全球第一的基础上,让产品和体验全面对标iPhone,争取未来三年内拿下国产高端手机市场份额第一。


这个“新年Flag”一出,顿时引起外界的热议。在众多的声音当中,支持者有之,嘲讽声同样不少,甚至还有不少人觉得这个说法只是雷军一时拍脑袋做出的决定。


在深度 科技 研究院院长张孝荣看来,小米的这一目标细想之下,仍然是有实现的可能。“首先,小米在计划中提到的主要目标指的是国产高端手机市场份额第一,而‘国产’两字,就已经将苹果、三星这两大高端势力的外企排除在外。也就是说,小米其实是将这三年高端之路的对手,局限于华为、荣耀OPPO和vivo等国内友商身上。”


为了在高端市场上闯出一片天地,小米已经做好了准备。目前,小米在研发投入上持续加码,从原先5年的500亿元提高到1000亿元。而持续的研发投入,也让小米在包括影像、快充、屏幕、电池等方面有了显著的进步。



对标苹果,仍需正视差距





既然要对标苹果,那么小米在造芯道路上也必须做出一番成绩,才能摆脱公众对其缺乏核心技术的质疑。


“对标iPhone在小米内部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细节!”从去年开始,雷军已经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说要对标苹果,当然也包括这次的小米12S系列发布会。虽然喊出这样的口号能够吸引公众的眼球,但必须承认的是,小米和苹果始终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


想要对标如日中天的苹果,小米在研发上必须有长年累月的投入。按照小米最近三年来的财报显示,2019年至2021年,小米的研发投入分别为749亿元、926亿元和132亿元。从数据上看,小米研发投入金额逐年显著提升,已经不再像早年被外界诟病为毫无技术含量的“组装厂”。不过,如若对比苹果,小米的研发强度仍然远远不够。


财报显示,自2016年苹果研发投入突破100亿美元后,2017年至2021年期间,苹果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15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795亿元)、14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586亿元)、162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919亿元)、18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622亿元)和21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742亿元)。


图源:《商学院》根据年报数据整理


苹果之所以在研发上有如此大的支出,主要原因就在于苹果在自研芯片上的不惜成本。毕竟,自研芯片资源投入大,研发周期长,跨领域开发难度高,各项成本高到不可估量。正是在这样严苛的条件下,苹果自研出用于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和笔记本电脑的处理器芯片才如此不易。


既然要对标苹果,那么小米在造芯道路上也必须做出一番成绩,才能摆脱公众对其缺乏核心技术的质疑。但回顾小米的造芯过程,其一路走来也并没有设想的那么顺利。


2017年2月,经过长达28个月的研发,小米推出了自家首颗自研SoC芯片(SoC即系统级芯片)澎湃S1,这款芯片的诞生一度让雷军激动不已。但好景不长,随着搭载澎湃S1的小米5C手机出现不太成熟的调教和发热问题,这款芯片并未在其他手机上复用,且后续的澎湃S2也被传出多次流片消息,使得小米自研SoC计划难产。


而且由于手机SoC研发和制造成本极高,小米短时间内不得不放弃了SoC芯片的自研,开始在造芯策略上转向开发相对复杂程度没那么高的专用芯片。2021年3月,小米发布自研图像信号处理芯片澎湃C1;同年12月,小米自研快充芯片澎湃P1推出;2022年7月,小米带来了自研的澎湃G1电池管理芯片,并将该芯片搭载于小米12S Ultra身上。


虽然小米在自研SoC芯片上宣告失败,但在专用芯片上,小米总算是走出了一条可行的路径,这也能够看出小米造芯已经从过去的激进向务实方向转变。


张孝荣指出,“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消费者已经清醒地认识到,高端品牌形象有赖于底层技术的创新,通过对核心零部件的掌控来建立新的品牌认知。专用芯片上的开发仅仅是小米造芯的第一步,如果小米要真正跟苹果对标,也必须在底层技术创新与核心零部件方面实现突破。”


需要指出的是,苹果在产品体验上的完整性,是以自研SoC芯片和自研 *** 作系统为基础的。况且,苹果是目前全球唯一同时拥有成熟的移动 *** 作系统和桌面 *** 作系统的厂商,比如在手机上的iOS系统、电脑端的Mac OS以及平板电脑端的iPad OS系统。


在手握全平台系统开发能力的基础上,苹果目前已经开启了对采用X86架构所构建的系统的攻势,其中在自家Mac系列产品线用上基于ARM架构的M1、M2系列芯片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而对于以上这些,小米短时间内并不具备强大的软硬件开发实力。


目前,小米已经明确表示,会继续回到手机SoC芯片的设计制造上。在小米12发布会上,雷军表示,技术为本是小米的铁律,近两年小米已经具备了超过16000人的工程师团队,投入了220个亿。未来5年,小米的研发投入将提升到1000亿元。


事实上,1000亿元的经费对于苹果只是不到一年的研发费用,但是对于年轻的小米来说,这已经是巨大的进步。更重要的是,研发投入的不断加码也让外界看到小米对于摆脱“卡脖子”问题的决心。随着小米逐步缩短与苹果之间的实力差距,小米对于品牌高端化才能有更多的自信。


“我认为国产手机应该有这样的勇气,为什么不比一下?我们必须在产品和体验上要旗帜鲜明,正式提出对标苹果,向苹果学习,一定要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一步一步超越苹果。”雷军对此说道。


未来小米多久会超越苹果,时间上仍是一个未知数,但小米挑战苹果的战鼓声才刚刚擂响。


物联网就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通俗地讲,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
第二,物联网的用户端不仅包括人,还包括物品,物联网实现了人与物品及物品之间信息的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具有渗透性强、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的特点,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信息产业发展的又一推动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4769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 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