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A公司行业背景调查

京东方A公司行业背景调查,第1张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BOE)创立于1993年4月,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显示技术、产品与服务提供商。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车载、数字信息显示等各类显示领域。 2014年,京东方(BOE)全球首发产品覆盖率38%,年新增专利申请量5116件;2015年上半年,新增专利申请量3250件,累计可使用专利超过32000件,位居全球业内前列。此外,京东方(BOE)手机面板出货量同比增长38%,市占率达18%;平板电脑面板出货量同比增长37%,市占率达32%,均位列全球第一。电视面板出货量同比增长154%,尤以UHD面板出货量增速迅猛,使京东方电视面板市占率增至11%,升至全球第4位。 目前,京东方(BOE)拥有北京第5代和第85代TFT-LCD生产线、成都第45代TFT-LCD生产线、合肥第6代TFT-LCD生产线和第85代TFT-LCD生产线、鄂尔多斯第55代AMOLED生产线,以及重庆第85代TFT-LCD生产线等7条半导体显示生产线,还有一条建设中的成都第6代LTPS/AMOLED生产线和一条建设中的福州第85代TFT-LCD生产线,是中国大陆惟一能够自主研发、生产和制造15英寸-110英寸全系列半导体显示产品的企业。 京东方(BOE)以北京为核心,以合肥和成都为分中心,分别建有研发和制造基地。我国首个且唯一一个TFT-LCD工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就落户在京东方(BOE)技术中心;在合肥,京东方(BOE)与安徽省共同建设了“安徽省平板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进行高精尖人才培育以及自主专利技术的研究;在成都,京东方(BOE)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建了OLED联合实验室。不仅如此,京东方(BOE)还积极致力于与全球顶尖大学、研究所和企业的合作,实现价值共创。2014年3月,京东方(BOE)加入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全球产业联盟,成为中国大陆的首家显示领域高科技企业会员。京东方(BOE)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重庆、河北固安、江苏苏州、福建厦门等地也拥有多个制造基地,营销和服务体系覆盖欧、美、亚等全球主要地区。

主营业务: 显示器件业务、智慧系统产品业务、智慧健康服务业务

所属行业:光学光电子

概念强弱排名: 集成电路 , OLED , 智能穿戴 , MSCI概念 , 互联网+ , 健康中国 , 民营医院 , 融资融券 , 深港通 , 物联网 , 新零售

董事长:王东升

总裁:刘晓东

1车载显示

        考虑到公司ODM OEM业务快速成长、车载显示产品与重庆快速成长的汽车工业相配套以及智能制造的长远发展趋势,我们认为该项目与市场的匹配度高,未来盈利空间可期。
2显示面板

        公司未来仍将凭借规模以及技术优势,引领国内显示面板产业的成长。

3手机面板

        但从季度情况来看,目前手机面板库存较高,新增产能释放将使手机面板价格环比承压,其次福州厂进入量产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也将对产能尚未完全释放的新增产线造成一定程度盈利压力。

一、概述

为契合全球产业生态从后互联网时代向第四次产业革命方向的转型进化,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拥抱新技术浪潮,完成新跨越,成为物联网领域全球领先企业,公司将业务进一步定位为“为信息交互和人类健康提供智能端口产品和专业服务的物联网公司”。

2017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中国经济回暖,显示行业整体基本供需平衡,市场表现稳定。公司继续坚定执行DSH事业战略,快速布局新业务领域,夯实并提升全球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市场营销渠道不断丰富,品牌推广能力不断加强;精益管理持续加强,降耗增收成绩提升;重大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事业布局稳健推进。在此基础上,实现营业收入446亿元,同比增长69%,实现净利润4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具体各事业单元经营情况如下:

(1)显示和传感器件事业(DBG)

半导体显示产品整体市场份额稳步提升,主要细分市场占有率继续保持业内领先:智能手机LCD显示屏、平板电脑显示屏、笔记本电脑显示屏业务市占率稳居全球第一。15寸FIC OLED、像素密度高达2300PPI的21寸VR、5寸喷墨打印工艺AMQLED、52寸护眼显示、55寸QHD人眼追踪3D等多款全球前沿技术产品实现全球首发,获得SID“Best In Show”大奖;多款柔性OLED产品在新产线成功点亮,8K超高分辨率系列产品、TDDI产品、MLOC主动笔产品成功推出。通过不断强化精益管理,不断优化瓶颈工艺,深化产能挖潜,北京、合肥、重庆85代线产能创新高;重点项目良率明显提升,产品结构优化效果显着,竞争力持续提升。成都、合肥、福州、绵阳等地重点产线项目顺利推进,其中部分产线实现提前点亮或量产。传感器事业加快创新转型,光电传感器开发完成,理化检测、分子天线、安防等项目稳步推进,玻璃基指纹识别传感器实现样品出货,基因测序与国内外一线客户达成合作意向。

(2)智慧系统事业(SBG)

成功开拓全球知名品牌客户,智造服务整机出货量不断增长,智能工厂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合肥智能工厂完成一期智能物流整体规划,大幅节省人力并顺利量产;重庆智能工厂主厂房实现提前43天结构封顶;智慧车联业务不断深度融合,成都车载基地顺利完成客户认证;智慧零售启动收购法国SES公司,布局商超零售解决方案,初步形成iGallery画屏艺术零售业务、实体零售店电子标签物联网系统、金融零售物联网系统等产品线;智慧能源发电能力储备量持续提升。

(3)健康服务事业(HBG)

健康服务事业形成移动健康、数字医院、再生医学、生命保险、健康园区协同发展的业务架构。移动健康推出无创多参数检测仪(MTX)和移动健康管理平台(APP),无创组合血糖仪(COG)通过C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英文全称为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认证;明德医院经营业绩同比持续提升,合肥数字医院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北京、成都等地项目积极规划;再生医学开工建设三位一体再生医学研究院,推出国内首创心肌、角膜等细胞膜片;保险公司牌照申请稳步推进;健康园区事业能力不断强化,现有园区稳定运营基础上,拓展TS项目并推进落地。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BOE)创立于1993年4月,核心业务包括显示和传感器件、智慧系统和健康服务:

1、显示和传感器件业务

引领半导体显示和传感的创新和发展,夯实核心能力,通过技术方向、产品形态、应用拓展三个方面创新转型,提升价值创造,致力于TFT-LCD、AMOLED、Micro Display、Sensor等事业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主要提供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及车载、穿戴、工控、医疗、拼接、透明等显示屏以及理化检测、基因检测、安防、分子天线等传感器产品。

2、智慧系统业务

以“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主要方向,构建智造服务、智慧零售、智慧车联、智慧能源四大业务体系。目前主要为全球伙伴提供最具竞争力的整机和背光模组等ODM/OEM服务和个性化智造服务,以及提供电视、显示器、VR/AR、高清车载、异形车载、曲面车载、艺术零售、商超零售、金融零售、光伏电站、EMC(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ing)、植物工厂、电/碳资产交易等物联网细分解决方案。

3、健康服务业务

以“信息医学和大数据”为基本特点,打造移动健康、数字医院、再生医学、生命保险、健康园区五大业务体系,构建健康服务生态圈。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坚定执行DSH事业战略,快速布局新业务领域,夯实并提升全球竞争力

2017年上半年,京东方坚定推进落实DSH事业战略,做强做大显示和传感器件事业,快速布局智能系统事业和健康服务事业领域,夯实并提升全球竞争力。

显示和传感器件事业:快速布局AMOLED和大尺寸TFT-LCD生产线,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完成首款产品点亮,合肥第105代TFT-LCD生产线设备提前搬入,为实现做强做大显示与传感器件事业,促进转型升级,提供产能和技术上的保障。

智慧系统事业:打造智造服务、智慧零售、智慧车联、智慧能源四大业务体系,2017年通过增资建设合肥整机智能制造生产线实现智能制造生产线升级,启动收购法国上市公司SES(SES-imagotag SA)5001%以上的股份,实现“硬件产品+软件平台+场景应用”整合。

健康服务事业:打造移动健康、数字医院、再生医学、生命保险、健康园区五大业务体系,《京东方(成都)数字医学中心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和《京东方—北航“中国医工硅谷”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完成签署,京东方通过战略合作实现健康医疗产业创新,推进中国物联网和健康医疗等重要新兴产业的发展。

2、坚持客户导向,深耕细分市场

坚持“深度合作、协同开发、价值共创”方针,京东方已成为半导体显示领域全球领先供货商,与包括三星、LG、海信、康佳、联想、戴尔、惠普等在内的国内外知名客户保持了长期、可持续的合作,是众多国际一线品牌的第一供应商。在加强战略客户的开拓与维护的同时,深耕细分市场,实现各细分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显示和传感器件事业:根据IHS Markit(全球性信息咨询公司,英文全称为Information Handling Services, Inc&Markit Ltd)数据显示,截止6月底,智能手机LCD显示屏、平板电脑显示屏、笔记本电脑显示屏稳居全球第一。智慧系统事业成功开拓全球知名品牌客户,整机出货量近700万,TV和MNT市占率显着提升;车载显示系统出货导入客户;VR/AR等产品专案积极推进中。

3、强化自主创新,企业创新力进一步提升

京东方坚持自主创新和“技术领先、全球首发、价值共创”创新理念,继续加强专利攻防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国内外行业标准制定,不断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保持技术和产品的前瞻性和领先性,全面提升全球竞争力。2017年上半年,新增专利申请持续创新高,集团新增专利申请超4,000件,同比增长5%,其中柔性OLED、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域新增专利申请同比增长22%。

新增专利授权2,262件,同比增加34%。1月份入选IFI发布的2016年美国专利授权量TOP 50,2月份跻身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16年国际专利申请量TOP 10。同时,京东方持续推进技术与产品创新。15寸FIC(Full In Cell)OLED、像素密度高达2300PPI的21寸VR、5寸喷墨打印工艺AMQLED、52寸护眼显示、55寸QHD人眼追踪3D等多款全球前沿技术产品实现全球首发,获得“Best In Show”大奖;55寸QHD、59寸FHD柔性OLED产品在成都新产线成功点亮;成功推出27寸、65寸等一系列8K超高分辨率产品;智能手机TDDI产品销量不断提升,成功推出TPC(Tablet Personal Computer)101寸WU TDDI产品,成功推出133寸FHD MLOC(Multi-layer On Cell)主动笔;高分辨率产品销量持续提升。

4、推动转型升级,公司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

随着转型升级的推进,产品和服务品质进一步改善;组织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公关宣传和市场推广工作进一步加强,企业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加速全球市场渠道拓展,俄罗斯、巴西、中东子公司开始运营;进一步强化国内营销网点布局,增设了(成都)西南区域总部,以及青岛、天津、沈阳、石家庄、太原、杭州、南京、合肥、西安、重庆、广州、武汉、长沙、厦门共14个分公司;推进iGallery画屏、MTX(无创多参数检测仪)等创新转型产品销售能力与渠道建设,支撑了向软硬融合与服务营销转型;优化打造以官网、官微、APP为主导的全方位、多层次线上传播平台、创新官微传播内容与形式;成功参加SID、日本商用显示专业展等国际知名展会,斩获多项奖项,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品牌形象。

四、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2017年下半年,宏观经济与市场环境将更加复杂,全球经济增长预计有所反d,但受政治不确定性、贸易保护主义继续发酵,金融外汇市场不稳定因素增加,半导体显示产品市场继续面临市场竞争。

公司将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抓住物联网快速发展带来的市场机遇,继续提升产线运营效率,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加快提升AMOLED全球竞争力,推动传感事业快速发展,夯实软硬融合技术基础,加快信息医疗核心能力建设,推进“+互联网战略”实施,促进业务转型升级,全面增强盈利能力。

2、转型升级带来的管理风险

公司目前已经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经营管理运转情况良好,随着公司DSH事业战略的发展带来产能规模增长和业务领域扩张,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公司将推动全局性的、面向物联网时代的组织能力革新和再造,进一步强化战略管控和执行能力,完善标准化管控平台及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主动战略管控和专业服务的意识、能力和运行机制,及时培养、发掘、引进并有效发挥高端经营和管理人才的作用,适应事业升级的经营管理要求。

针对以上风险,公司将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公司行为,及时、准确、全面、公正地披露重要信息,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同时公司将采取积极措施,有效降低各类风险,积极为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创造价值。

2017-12-06 京东方A: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2016年面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重大事项的临时受托

2017-12-06 京东方A:关于当年累计新增借款的公告

2017-12-05 京东方A:2017年11月2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17-12-05 京东方A:2017年11月3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17-12-05 京东方A:2017年11月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17-11-27 京东方A:2017年11月2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17-11-27 京东方A:2017年11月2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17-11-27 京东方A:2017年11月2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17-11-25 京东方A: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股份预披露公告

2017-11-22 京东方A: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股份预披露公告

2017-11-21 京东方A:2017年11月1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17-11-21 京东方A:2017年11月1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17-11-21 京东方A:2017年11月2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17-11-20 京东方A:2017年11月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17-12-08 大宗交易: 详情>> 成交均价558元, 相比当日收盘价 低 159% , 成交量53万股,成交金额29574万元

2017-12-08 大宗交易: 详情>> 成交均价558元,    相比当日收盘价                  低 159% ,    成交量40万股,成交金额2232万元

2017-12-07 融资融券: 详情>> 融资余额12397亿元, 融资买入额801亿元

2017-12-06 发布公告: 更多>> 《京东方A: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2016年面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重大事项的临时受托管理事务报告》 等2篇公告

2017-12-05 机构调研: 更多>> 《京东方A:2017年11月3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等3篇公告

2017-12-05 投资互动: 详情>> 最新57条关于京东方A公司投资者动态互动内容

根据中物联冷链委测算分析,我国冷链物流需求量逐年上升,在2020年可达到265亿吨。在冷链物流服务的行业中,食品占比高达90%;食品细分品类中,生鲜水果与蔬菜肉类占到了较大的比例,2019年水果、蔬菜、肉类与水产品占比总和达到了88%。

随着电商平台的蓬勃发展,生鲜电商平台也发展迅速,2020年用户线上消费生鲜水果与食品饮料增速远高于其他品类,分别为276%与173%。在此背景下,生鲜电商平台规模拓展迅速,预计2021年规模可达到31174亿元。

全国冷链物流需求量逐年上升

2016-2020年我国冷链物流需求量逐年上升,排除2020年疫情特殊情况,冷链物流需求量的增速也在逐年上升。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2020年第一进口食品逆势增长,2020上半年,我国肉类产品进口量比2019年同期增长749%,其中全年猪肉进口预计将比2019年增加100万吨以上。据中物联冷链委测算分析,我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能够突破265亿吨。

生鲜电商规模逐年增长

2016-2020年我国生鲜电商规模逐年提升,在2019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6200亿元。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无接触要求推动线上经济的迅速增长,客观上也推动着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生鲜电商的发展为冷链物流市场的扩大提供助力。

而“新冠疫情”对生鲜行业的推动,也为冷链物流市场进一步发展提供机遇。未来随着线上购物越来越普遍,预计2021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可达到31174亿元。

冷链物流主要服务于食品行业

冷链物流的对象产品包括一般产品有:农产品、禽禽肉类、水产品、花卉、加工食品、冷冻或速冻食品、冰淇淋和蛋奶制品、快餐原料、酒品饮料等;特殊的产品有:药品(疫苗、血液)、化工品等。其中食品占比高达90%,医药与化工占比分别为9%与1%。

食品冷链物流不同产品需求量占比情况

2019年中物联冷链委通过对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乳制品和速冻食品这六大类食品(其他类产量较少或基本不采用冷链物流方式流通,故没有计算在内)的年产量进行统计,并结合各品类的冷链流通率,测算2019年我国食品冷链物流需求总量约为233亿吨,比2018年增长4439万吨,同比增长2352%。

其中,水果冷链物流需求总量为548017万吨,蔬菜冷链物流需求总量为648923万吨,肉类冷链物流需求总量为457768万吨,水产品冷链物流需求总量为382332万吨,乳制品冷链物流需求总量为165883万吨,速冻食品冷链物流需求总量为127942万吨。

生鲜水果与食品饮料线上增速明显

由于疫情期间线下消费场所关闭的影响,用户逐步养成线上消费心智,其中变化最为明显的是生鲜水果和食品饮料品类购买:据艾瑞咨询调查显示,疫情前后线上购买生鲜水果和食品饮料的用户分别增长了276%和173%,保健品、汽车用品、母婴、家居、百货均实现线上正增长。

——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大数据泛指巨量的数据集,因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而受到重视。《华尔街日报》将大数据时代、智能化生产和无线网络革命称为引领未来繁荣的三大技术变革。麦肯锡公司的报告指出数据是一种生产资料,大数据是下一个创新、竞争、生产力提高的前沿。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认定大数据为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因此,发达国家纷纷将开发利用大数据作为夺取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抓手。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加快了信息化向社会经济各方面、大众日常生活的渗透。有资料显示,1998年全球网民平均每月使用流量是1MB(兆字节),2000年是10MB,2003年是100MB,2008年是1GB(1GB等于1024MB),2014年将是10GB。全网流量累计达到1EB(即10亿GB或1000PB)的时间在2001年是一年,在2004年是一个月,在2007年是一周,而2013年仅需一天,即一天产生的信息量可刻满188亿张DVD光盘。我国网民数居世界之首,每天产生的数据量也位于世界前列。淘宝网站每天有超过数千万笔交易,单日数据产生量超过50TB(1TB等于1000GB),存储量40PB(1PB等于1000TB)。百度公司目前数据总量接近1000PB,存储网页数量接近1万亿页,每天大约要处理60亿次搜索请求,几十PB数据。一个8Mbps(兆比特每秒)的摄像头一小时能产生36GB数据,一个城市若安装几十万个交通和安防摄像头,每月产生的数据量将达几十PB。医院也是数据产生集中的地方。现在,一个病人的CT影像数据量达几十GB,而全国每年门诊人数以数十亿计,并且他们的信息需要长时间保存。总之,大数据存在于各行各业,一个大数据时代正在到来。
信息爆炸不自今日起,但近年来人们更加感受到大数据的来势迅猛。一方面,网民数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以物联网和家电为代表的联网设备数量增长更快。2007年全球有5亿个设备联网,人均01个;2013年全球将有500亿个设备联网,人均70个。随着宽带化的发展,人均网络接入带宽和流量也迅速提升。全球新产生数据年增40%,即信息总量每两年就可以翻番,这一趋势还将持续。目前,单一数据集容量超过几十TB甚至数PB已不罕见,其规模大到无法在容许的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
数据规模越大,处理的难度也越大,但对其进行挖掘可能得到的价值更大,这就是大数据热的原因。首先,大数据反映舆情和民意。网民在网上产生的海量数据,记录着他们的思想、行为乃至情感,这是信息时代现实社会与网络空间深度融合的产物,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很多规律性信息。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2012年底我国网民数为564亿,手机网民为42亿,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可以了解大众需求、诉求和意见。其次,企业和政府的信息系统每天源源不断产生大量数据。根据赛门铁克公司的调研报告,全球企业的信息存储总量已达22ZB(1ZB等于1000EB),年增67%。医院、学校和银行等也都会收集和存储大量信息。政府可以部署传感器等感知单元,收集环境和社会管理所需的信息。2011年,英国《自然》杂志曾出版专刊指出,倘若能够更有效地组织和使用大数据,人类将得到更多的机会发挥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大数据应用的领域
大数据技术可运用到各行各业。宏观经济方面,IBM日本公司建立经济指标预测系统,从互联网新闻中搜索影响制造业的480项经济数据,计算采购经理人指数的预测值。印第安纳大学利用谷歌公司提供的心情分析工具,从近千万条网民留言中归纳出六种心情,进而对道琼斯工业指数的变化进行预测,准确率达到87%。制造业方面,华尔街对冲基金依据购物网站的顾客评论,分析企业产品销售状况;一些企业利用大数据分析实现对采购和合理库存量的管理,通过分析网上数据了解客户需求、掌握市场动向。有资料显示,全球零售商因盲目进货导致的销售损失每年达1000亿美元,这方面的数据分析大有作为。
在农业领域,硅谷有个气候公司,从美国气象局等数据库中获得几十年的天气数据,将各地降雨、气温、土壤状况与历年农作物产量的相关度做成精密图表,预测农场来年产量,向农户出售个性化保险。在商业领域,沃尔玛公司通过分析销售数据,了解顾客购物习惯,得出适合搭配在一起出售的商品,还可从中细分顾客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在金融领域,华尔街“德温特资本市场”公司分析34亿微博账户留言,判断民众情绪,依据人们高兴时买股票、焦虑时抛售股票的规律,决定公司股票的买入或卖出。阿里公司根据在淘宝网上中小企业的交易状况筛选出财务健康和讲究诚信的企业,对他们发放无需担保的贷款。目前已放贷300多亿元,坏账率仅03%。
在医疗保健领域,“谷歌流感趋势”项目依据网民搜索内容分析全球范围内流感等病疫传播状况,与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提供的报告对比,追踪疾病的精确率达到97%。社交网络为许多慢性病患者提供临床症状交流和诊治经验分享平台,医生借此可获得在医院通常得不到的临床效果统计数据。基于对人体基因的大数据分析,可以实现对症下药的个性化治疗。在社会安全管理领域,通过对手机数据的挖掘,可以分析实时动态的流动人口来源、出行,实时交通客流信息及拥堵情况。利用短信、微博、微信和搜索引擎,可以收集热点事件,挖掘舆情,还可以追踪造谣信息的源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通过对十万多人手机的通话、短信和空间位置等信息进行处理,提取人们行为的时空规律性,进行犯罪预测。在科学研究领域,基于密集数据分析的科学发现成为继实验科学、理论科学和计算科学之后的第四个范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材料基因组学和合成生物学等正在兴起。
麦肯锡公司2011年报告推测,如果把大数据用于美国的医疗保健,一年产生潜在价值3000亿美元,用于欧洲的公共管理可获得年度潜在价值2500亿欧元;服务提供商利用个人位置数据可获得潜在的消费者年度盈余6000亿美元;利用大数据分析,零售商可增加运营利润60%,制造业设备装配成本会减少50%。
大数据技术的挑战和启示
目前,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仍存在一些困难与挑战,体现在大数据挖掘的四个环节中。首先在数据收集方面。要对来自网络包括物联网和机构信息系统的数据附上时空标志,去伪存真,尽可能收集异源甚至是异构的数据,必要时还可与历史数据对照,多角度验证数据的全面性和可信性。其次是数据存储。要达到低成本、低能耗、高可靠性目标,通常要用到冗余配置、分布化和云计算技术,在存储时要按照一定规则对数据进行分类,通过过滤和去重,减少存储量,同时加入便于日后检索的标签。第三是数据处理。有些行业的数据涉及上百个参数,其复杂性不仅体现在数据样本本身,更体现在多源异构、多实体和多空间之间的交互动态性,难以用传统的方法描述与度量,处理的复杂度很大,需要将高维图像等多媒体数据降维后度量与处理,利用上下文关联进行语义分析,从大量动态而且可能是模棱两可的数据中综合信息,并导出可理解的内容。第四是结果的可视化呈现,使结果更直观以便于洞察。目前,尽管计算机智能化有了很大进步,但还只能针对小规模、有结构或类结构的数据进行分析,谈不上深层次的数据挖掘,现有的数据挖掘算法在不同行业中难以通用。
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前景是十分光明的。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任务很重,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是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保证。大数据分析对我们深刻领会世情和国情,把握规律,实现科学发展,做出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数据的重要价值。
为了开发大数据这一金矿,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首先,大数据分析需要有大数据的技术与产品支持。发达国家一些信息技术(IT)企业已提前发力,通过加大开发力度和兼并等多种手段,努力向成为大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国外一些企业打出免费承接大数据分析的招牌,既是为了练兵,也是为了获取情报。过分依赖国外的大数据分析技术与平台,难以回避信息泄密风险。有些日常生活信息看似无关紧要,其实从中也可摸到国家经济和社会脉搏。因此,我们需要有自主可控的大数据技术与产品。美国政府2012年3月发布《大数据研究与发展倡议》,这是继1993年宣布“信息高速公路”之后又一重大科技部署,联邦政府和一些部委已安排资金用于大数据开发。我们与发达国家有不少差距,更需要国家政策支持。
中国人口居世界首位,将会成为产生数据量最多的国家,但我们对数据保存不够重视,对存储数据的利用率也不高。此外,我国一些部门和机构拥有大量数据却不愿与其他部门共享,导致信息不完整或重复投资。政府应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打破数据割据与封锁,应注重公开信息,应重视数据挖掘。美国联邦政府建立统一数据开放门户网站,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并鼓励挖掘与利用。例如,提供各地天气与航班延误的关系,推动航空公司提升正点率。
大数据的挖掘与利用应当有法可依。去年底全国人大通过的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是一个好的开始,当前要尽快制定“信息公开法”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现在很多机构和企业拥有大量客户信息。应当既鼓励面向群体、服务社会的数据挖掘,又要防止侵犯个体隐私;既提倡数据共享,又要防止数据被滥用。此外,还需要界定数据挖掘、利用的权限和范围。大数据系统本身的安全性也是值得特别关注的,要注意技术安全性和管理制度安全性并重,防止信息被损坏、篡改、泄露或被窃,保护公民和国家的信息安全。
大数据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盖特纳咨询公司预测大数据将为全球带来440万个IT新岗位和上千万个非IT岗位。麦肯锡公司预测美国到2018年需要深度数据分析人才44万—49万,缺口14万—19万人;需要既熟悉本单位需求又了解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的管理者150万,这方面的人才缺口更大。中国是人才大国,但能理解与应用大数据的创新人才更是稀缺资源。
大数据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中反映,是一个应用驱动性很强的服务领域,是具有无穷潜力的新兴产业领域;目前,其标准和产业格局尚未形成,这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宝贵机会。我们要从战略上重视大数据的开发利用,将它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抓手,但要注意科学规划,切忌一哄而上。

施耐德电气发布的《转型中的中国制造企业——数字化赋能绿色智能制造高管洞察》(下简称《洞察报告》)发现,在调研的企业中,认为只有部分达到预期或者没有达到预期的企业的比例高达 54%。在这当中,有60%的企业认为是数字化转型的投入过高而回报率偏低,58% 的企业认为是因为缺乏数字化转型的人才,52% 的企业认为是因为数字化技术与业务难以整合。这是调研显示的排名前三的影响因素。并且,在调研企业中,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认为效果超出了预期。

报告指出,这与众多制造业企业正热火朝天地推进数字化转型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而这也是现阶段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特征。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战略与业务发展负责人熊宜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投入高、回报低的问题,是需要多方去反思的事情。首先,从提供产品解决方案的这一端,需要对客户的期望值进行管理,不能把数字化系统讲述的太过全能。另外,从用户端,需要去考虑各家的基础水平、设备情况以及人的能力各不相同,这些都是复杂的原因。

熊宜指出,当前行业内多在倡导“先医后药、小步快跑”的理念。“先医”的意思是,先把基础水平评估清楚,比如设备的 历史 能耗数据、使用年限、 *** 作记录等等是否有数据积累,如果没有,安装一些设备进行初步的评估。二是“小步快跑”,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开始就要启动一个大的项目,而是根据第一步的诊断,改造某个部门、优化某个部分,看看这样对能耗效率的提升程度如何,再决定是否要启动下一套系统。

“这些都是比较务实的方案,而且可以清晰地衡量投资回报。”熊宜总结指出。

埃森哲此前发布的《2020中国企业数字转型指数研究》报告就曾提到,由于外部压力加大,市场不确定性提高,导致企业对数字化转型成果的期望更加务实,对投资回报要求更高,要求数字化投入能够快速、直接地为企业带来价值。

熊宜表示,外部协同其实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指从企业本身,一些智能制造的项目需要外部的伙伴来帮助完成。第二层是指外部的伙伴大家一道形成一个生态圈。

熊宜举例表示,因为大家的擅长点不一样。 比如,石油化工类的企业在电力方面可能不是那么专业,它的电力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如何保证安全,这个就涉及到了施耐德电气的专业领域。而这一过程还需要人工智能的算法分析技术,因此施耐德电气还需要与人工智能公司一起合作,大家发挥各自擅长的优势。

如施耐德电气的《洞察报告》中所言,大多数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未达到自身预期是当下的主要特征的话,那么前路该如何看待?熊宜指出,从大的趋势上来看,数字化转型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的理念。因为企业要盈利,一定是生产的产品成本更低、附加值更多的,而无论是产销协同还是供应链韧性,指向的都是为了可持续。因此,这是企业自身盈利能力获得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对 社会 有益的事情。

此前,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的调研显示,85%的受访企业认为,技术能力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首要内部因素。调研分析指出,在企业落地绿色智能制造的过程中,掌握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各种数字化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专长的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将扮演重要角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4893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7
下一篇 2023-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