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尔公司地址

青岛海尔公司地址,第1张

青岛海尔公司的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海尔路1号,即是海尔集团总部。

中国海尔创立于1984年,经过30年创业创新,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家电第一品牌。海尔秉承锐意进取的海尔文化,不拘泥于现有的家电行业的产品与服务形式,在工作中不断求新求变,积极拓展业务新领域,开辟现代生活解决方案的新思路、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引领现代生活方式的新潮流,以创新独到的方式全面优化生活和环境质量。

是中国山东省青岛市的品牌
海尔集团[1][2][3][4][5]创立于1984年,是一家全球领先[6]的美好生活解决方案服务商。在持续创业创新过程中,海尔集团始终坚持“人的价值第一”的发展主线。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提出“人单合一”模式[7]。海尔集团始终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踏准时代节拍,从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引领物联网时代的生态型企业[6],连续两年作为全球唯一物联网生态品牌蝉联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8]。2018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达2661亿元,同比增长10%;全球利税总额突破331亿元,同比增长10%;生态收入达151亿元,同比增长75%[9]。海尔拥有上市公司3家[10],孵化独角兽企业5家、瞪羚企业37家[11][12][13],在全球设立10+N开发式创新体系[14]、25个工业园、122个制造中心[15],108个营销中心和14万+销售网络[16],拥有海尔、卡萨帝、Leader、GE Appliances、Fisher&Paykel、AQUA、Candy、卡奥斯COSMOPlat[15]、日日顺、盈康一生、海尔生物医疗[17]、海纳云[18]、海创汇[19]、海尔兄弟等众多生态品牌和新物种[15]。海尔连续十一年稳居欧睿国际世界家电第一品牌[20][21],子公司海尔智家位列《财富》世界500强[22]和《财富》最受赞赏公司[23],旗下新物种卡奥斯COSMOPlat,在工信部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中排名榜首,被ISO、IEEE、IEC三大国际标准组织指定牵头制定大规模定制模式的国际标准。物联网时代,海尔生态品牌和海尔人单合一模式正在实现全球引领。[24][7]未来,海尔集团将继续携手全球一流生态合作方,建设衣食住行康养医教等物联网生态圈,为全球用户定制个性化智慧生活。[7]公司名称海尔集团外文名Haier所属行业物联网生态成立时间1984年总部地点

海尔公司是股份制公司。

海尔集团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美好生活解决方案服务商。在互联网和物联网时代,海尔从传统制造企业转型为共创共赢的物联网社群生态,率先在全球创立物联网生态品牌。公司创始人张瑞敏先生任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

海尔集团拥有海尔、卡萨帝、GEA、斐雪派克、AQUA、统帅等智能家电品牌;日日顺、海尔消费金融、COSMOPlat、顺逛等物联网服务品牌;海尔兄弟等文化创意品牌。

物联网时代,海尔将围绕“智家定制”(智慧家庭定制美好生活)的战略原点,构建食联生态、衣联生态、住居生态、互娱生态等物联网生态圈,满足全球用户不断迭代的个性化家居服务方案的需求。目前,海尔在全球拥有10大研发中心、24个工业园、108个制造工厂、66个营销中心。

扩展资料:

海尔公司的发展历程:

1、1984--1991年,七年的时间,通过专心致志干冰箱的过程实施了名牌战略,建立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2、1992--1998年,通过企业文化的延伸及“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理念,成功的实施了多元化的扩张。

3、1997年,美国《家电》杂志公布全世界范围内增长速度最快的家电企业,海尔超过GE、西门子等世界名牌,名列榜首。

4、1999年,美国《财富》杂志以《中国海尔的威力》为题对海尔集团所取得的业绩进行大篇幅报道。

5、1999年12月7日,英国《金融时报》公布“全球30位最受尊重的企业家”排名,海尔总裁张瑞敏荣居第26位,这是中国企业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的最高声誉。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海尔

海尔官网-关于海尔

青岛市崂山区海尔高科技工业园内创牌大楼南401房间
1、海尔的核心价值观 [
是非观:永远以用户为是,以自己为非——海尔创造用户的动力
发展观:人人创客,链群自驱。
利益观:人单合一双赢——海尔永续经营的保障
2、企业精神
诚信生态、共赢进化;
3、企业作风 [67]
人单合一、链群合约。]
发展观念
人人都是自己的CEO
——海尔的人才观
人人都是自己的CEO
康德说过:“人不是工具,而是目的。”贯穿海尔的发展历程,管理创新的重点始终关注“人”的价值实现,让员工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CEO。在海尔平台创业的小微真正握有“三权”,企业把“决策权、用人权和分配权”完全让渡给小微,使小微可以灵活根据市场变化迅速做出决策,更好地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小微的自演进过程也是自创业、自组织、自驱动,并且按单聚散。
人人能在海尔平台创业
海尔已从传统制造家电产品的企业转型为面向全社会孵化创客的平台,所有创业者都可以成为海尔生态圈的一员,从而形成一个共同创造、共同增值、共同盈利的共创共赢生态圈。海尔员工和小微的驱动力来自用户付薪,也就是能为用户创造多大的价值,就能收获多大的增值分享,不再是传统企业的岗位薪酬。另外,小微也受来自社会化资本的驱动,通过资本社会化不断倒逼小微完善商业模式,全流程驱动小微升级。相应地,海尔文化也从“执行力文化”转型为“创业文化”。
员工从雇佣者、执行者变成创业者、动态合伙人
海尔把传统的“选育用留”式人力资源管理颠覆为“动态合伙人”制度,给员工提供的不再是一个工作岗位,而是一个创业机会,员工从被动的执行者,变为主动的创业者,甚至是企业的合伙人,通过互联互通全球资源为用户共创价值,实现用户、企业和利益攸关各方的共赢增值。
世界就是我的人力资源部
“世界就是我的研发部”,“世界就是我的人力资源部”,互联网为企业利用全球分布式的人才资源创造了条件,海尔从自成体系的封闭系统变为互联网的一个节点,不仅仅是企业,每个组织和个人都成为互联网的一个节点,无障碍链接全球一流资源。
创新文化
海尔员工不断接受创新管理的培训
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它是在海尔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的特色文化体系。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员工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海尔文化的最大特色。当前,海尔的目标是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为民族争光。这个目标把海尔的发展与海尔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每一位海尔员工将在实现海尔世界名牌大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
人的成熟,在于思想的成熟。企业家的成熟在于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理念体系。一切成功的企业家都是经营哲学家。著名经济学家艾丰为《张瑞敏如是说》一书写序,题目就是:《不用哲学看不清海尔》。艾丰用哲学恰到好处地评价了张瑞敏。
张瑞敏是走上哈佛讲坛的第一位中国企业家,以海尔的卓著业绩和精辟经营理念让世界认识了中国企业与成功的海尔文化。这一事件在中国企业管理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它说明,中国企业只要创新,同样也可以在企业管理方面为世界做出贡献。
海尔企业精神、工作作风诠释
求变创新,是海尔始终不变的企业语言。
更高目标,是海尔以一贯之的企业追求。

公司名称:海尔集团公司 • 公司地址:中国青岛海尔路1号海尔工业园内 • 邮政编码:266101
• 电话:(086)4006999999 • 传真:(086)532-88935384 • 邮箱:9999@haiercom

在过去年十几年互联网取得的高速发展毋庸置疑,随着时代的车轮不断前进,在5G的春风里,物联网生态逐步崛起,单纯的互联网企业,尤其技术服务型互联网企业已然走到了 历史 的尽头,同传统的制造企业一样,面临大浪滔沙终将被淹没的窘境。

2019年10月19日,在首届跨国公司***青岛峰会上,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表示,应对物联网时代带来的挑战,企业应实现三个转型。

第一个转型是导向的转型。企业应该从追求规模的扩大转向创建物联网时代的生态。物联网生态的本质就是人联网,就是创造人们在物联网时代的生活质量和最佳体验。

第二个是品牌的转型。企业应该从工业时代的产品品牌转向物联网时代的生态品牌。企业与用户共同创造场景生态,比如智慧厨房、智慧卧室、智慧客厅等等。在以5G为基础的物联网场景下 探索 应用场景生态,逐步提高物联网时代的竞争力。

第三是商业模式的转型。企业应该从工业时代的商业模式(即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转化为物联网时代的商业生态系统模式。

张瑞敏的表述是基于传统企业的物理层面来理解物联网生态的,而全面的物联网,自然不是只有物还有网,如果说形形色色的传感器和5G通讯技术为物联提供了坚实的物理基础,近些年来丰富的互联网商业应用生态和多元的互联网开发技术则为物联网的未来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也为互联网企业向物联网转型提供了更多可能。

然而现在许多互联网企业却面临着向物联网转型的艰难,一方面是对过去十几年在互联网领域取得的辉煌恋恋不舍,总期待着互联网还能梅开二度;另一方面却是面对物联网的物理层面有点不知所措,一时不知从哪开始。

我们九米 科技 的开发工程师们习惯了在互联网空间里驰骋,也曾经一度想回避物联网的存在,不愿意去介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然而基于智慧互联的现实,我们却接到了越来越多的业务需要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与设备端连接,同时我们也发现许多传统的物联网企业对线下物理设备通讯管理信手拈来,可是对于云端管理构建和应用场景的想象表现出了束手无策。

而这恰恰就是一种机会,一种现场与云端双向互通所倒逼的机会。

作为互联网企业,我们要清楚认识到自已的不足,我们的目光不要对物理端有太多的锁定,但对物理端上云要充分发挥我们的互联网技术开发优势。我们的不足是要尽快熟悉物联网领域的MODEBUS协议、CDT协议和485通讯方式,然后结合我们对云上软件开发的经验,积极地开拓更多云端应用场景下的功能,更好地为线下物联网基础企业服务,这将是互联网企业向物联网转型的必经之路。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企业所有的成功只不过是踏准了时代的节拍而已。今天我们的挑战在于踏准物联网时代的节拍。否则,不管你是多大的企业都会被时代所抛弃。”海尔董事长张瑞敏说的颇有些道理,审时度势,把握时代机会,互联网企业一定能够走出自已的春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4921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7
下一篇 2023-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