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数字经济总量达7267亿 已建成5G基站3.1万座

广西数字经济总量达7267亿 已建成5G基站3.1万座,第1张

全区数字经济规模再上新台阶

据介绍,我区以融合创新发展为驱动,以“信息网”建设大会战为抓手,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五十百千”工程成效初显,认定第二批数字广西标杆引领重点示范项目(企业、平台)314个,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产生可观效益,催生一大批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物流等新模式、新场景、新应用,华为、浪潮等国产计算机、服务器等9条产线投产,千亿级鲲鹏产业生态建设和信创产业加快推进,一批数字技术创新平台组建运营,效益初显。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42个数据中心开工建设,完成“信息网”建设投资278亿元,建成5G基站31万座,5G用户超千万,同时,5G场景应用取得新突破,南宁地铁4号线全线和南宁地铁2号线东延线同步运营开通5G信号全覆盖商用。

“聚通用”和“简易办”改革取得新突破

据中国信通院和腾讯研究院研究报告显示,自2019年启动广西政务数据资源管理与应用改革以来,短短两年时间,我区政务数据治理从全国第28名跃升至全国第9名,其中玉林数字政务指数涨幅全国第一。目前,正全力推进“3个100%”工作,全区非涉密信息系统、非涉密业务专网、政务服务事项打通对接和迁移上云率均超过90%,广西电子政务外网实现从自治区到村五级覆盖,67个自治区单位已建设壮美广西·行业云或云平台,14个设区市已建成壮美广西·市云,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已覆盖126个自治区部门单位,14个设区市及121个县(市、区)1255个乡镇(街道)16121万个村(社区),421个便民服务应用实现“掌上办理”,初步构建了“三纵四横五个一”的数字政府架构体系和“1+11+2+1”的政务数据治理体系。

同时,我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放”的力度不断加大,目前,已向首府南宁放权29项,向自贸区放权162项;在管”的尺度更加严格,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体系,政务服务好评率9999%,实现广西“互联网+监管”与国家系统对接,监管覆盖率达 806%,超过国家要求206个百分点。在“服”的深度不断拓展,全面推进政务服务“简易办”改革,推动“一窗办”“异地办”“承诺办”“高效办”等,全区最多跑一次事项达到9952%,玉林、梧州等11市与广东等4省11市实现“跨省通办”,北部湾6市实现“跨城通办”。

此外,我区阳光透明政府建设成效明显,完成广西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试点项目建设,全区政府网站从2730家缩减至557家、缩减率79%,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4,12个设区市政府门户网站进入全国前100名,比例高达857%,区市两级整合139条政务热线,构建12345“一号响应”政府总客服,受理解答企业群众诉求112万件,成为公众与政府沟通的“连心桥”。

社会 服务普惠便捷水平取得新进步

在 社会 公共服务方面,我区大力推进“互联网+ 社会 服务”,加快数字技术在数字 社会 领域的应用,实现 社会 公共服务更加高效便捷普惠。“爱广西”APP提供超90项掌上政务和生活服务,注册用户超1300万,建成广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名师名校课堂进入普通家庭,全区4200多万人建立电子 健康 档案,900多个医疗机构信息互通共享,300多家医疗机构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桂建通”实名登记建筑农民工逾200万,代发工资359亿元;同时,我区 社会 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城市管理、边境管控、国防建设等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一站式 社会 服务管理平台、智慧城市管理中心、“一键游桂林”、“智慧高速”、“雪亮工程”等一大批应用平台建成投入使用; 社会 资源数字化不断加快,社区安防、智慧停车、智能快递等智慧应用场景层出不穷,3143个农家书屋完成数字化升级,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开展线上活动3200多场。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突如其来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大数据为全区人民生命 健康 筑牢“安全网”,除夕之夜,我区迅速行动组建大数据分析专班,汇集17个行业、32类信息超过1亿条,建设“一库四应用”,开展大数据分析及精准识别,排查出全区54%的确诊病例,为疫情防控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同时,开发广西 健康 码系统,构建开放应用生态圈,完成接入26个移动端,实现一端注册、一次申报、一码通行、全国互认,为全区复工复产筑牢了疫情防控的安全屏障。数据显示,到2020年底,2800多万人注册广西 健康 码,累计亮码121亿次,累计访问194亿次。

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取得新成效

作为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的核心支点,广西近年来紧紧围绕《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总体规划》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狠抓项目落实,举办高层次交流活动,搭建技术创新交流合作平台,加强开放合作和人文交流,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实现人才、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要素集聚,强力推动目标和重大任务落实。根据《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总体规划》目标任务,2025年的9项建设目标目前已完成5项,2020年的7项指标基本完成,46个重点项目开竣工率761%,166个在库项目开竣工率663%。其中,新增省际骨干直连链路11条,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建成运行,与9个东盟国家建立技术转移机制,覆盖企业2400多家。一批技术服务、经贸互联服务平台建成运营,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第二届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峰会等系列活动。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同意在南宁设立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这对于加快数字广西建设发展意义重大。

国家对农村的政策有:
1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加强合作社人员培训,各级财政给予经费支持。将合作社纳入税务登记系统,免收税务登记工本费。尽快制定金融支持合作社、有条件的合作社承担国家涉农项目的具体办法。
2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尽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
3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工技能培训。有条件的地方可将失去工作的农民工纳入相关就业政策支持范围。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合法土地承包权益,对生活无着的返乡农民工要提供临时救助或纳入农村低保。
4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按照着力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到2012年基本完成改革任务的要求,继续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推进“乡财县管”改革,加强县乡财政对涉农资金的监管。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逐步建立资金稳定、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
5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调整财政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对县乡财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逐步提高县级财政在省以下财力分配中的比重,探索建立县乡财政基本财力保障制度。
6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支持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建立区域性农村商品采购联盟,用现代流通方式建设和改造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扩大“农家店”覆盖范围,重点提高配送率和统一结算率,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7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制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办法。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尽快稳定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重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文明单位_绿色能源发电汇报材料

总厂紧紧围绕“绿色国电”要求,树立了“与青山绿水为伴,让青山绿水更美”的现代环保文明理念,持续抓好水电开发水保环保工作,两站枢纽工程均高标准通过了国家环保部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为流域水电开发环境保护工作树立了标杆。我为大家整理的文明单位_绿色能源发电汇报材料资料,提供参考,欢迎阅读。


尊敬的测评组各位领导、专家:

近年来,总厂全面打造“智慧企业”,大力加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具有电力企业特色的文明创建活动,先后建成了省级文明单位和省级最佳文明单位。下面,我汇报一下总厂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的工作情况。

一、总厂概况 二、对标求进,提升文明含量

文明创建只有进行时。我们于20xx年通过了县文明单位之后,又相继创建了县最佳文明单位、市文明单位、市最佳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最佳文明单位。20xx年以来,我们对照全国文明单位测评体系要求,再接再厉,跳起摸高,力求再上文明创建新台阶。

第一,抓领导推整体。我们始终将创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做到“三个纳入”,即纳入“典范电厂”总体规划、纳入年度重点目标、纳入绩效考评指标。建立了由党委书记、厂长领衔,党委副书记主抓的创建委员会,年内召开了3次专题会,保障了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文明创建中。坚持领导带头制度,厂级领导全面参加文明创建的具体工作,每位党委委员联系一个基层文明创建点。同时,根据文明创建标准,建立完善了《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目标、内容、步骤和要求,确保文明创建高起点规划、高质量推进。

第二,抓内涵推品质。我们形成了“三度”的创建要求。挖深度,始终围绕文明单位创建“内质外形”的本质特征,不断细化文明元素,夯实文明载体,优化创建手段,确保创建成效,并力求从人员能力素养、企业经营绩效上得到具体体现。增亮度,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狠抓形势任务教育和思想文化建设,第一时间抓好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精神的学习贯彻,特别是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做到了深学活用,及时布置了有关贯彻落实的研究课题,保持央企的政治本色和时代气息。保热度,做到创建工作常抓不懈持续不松,年年有目标,季季有检查,月月有考评,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创建体制机制。

第三,抓特点推辐射。将文明创建贯穿于生产经营、职工教育、文化建设等工作之中,开展了环境大改善、素质大提升、效益大增长等活动,“讲文明话、干文明事、做文明人”,使职工的文明素养有了质的提升,周围环境有了显著变化,各项工作取得快速发展。总厂连年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生产经营目标任务,各类经济指标成为行业对照标杆。相继荣获了“全国电力行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能源企业工人先锋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状”、“中央五四红旗团委”等多项荣誉,工程均建成全国电力行业优质工程。

第四,抓活动推氛围。按照务实丰富的原则,总厂依托各类载体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确保创建工作更加贴近生活,延伸文明创建工作内涵。将践行雷锋精神、志愿服务、帮扶共建等活动与日常工作、关爱职工、扶危济困结合起来,每月利用图书漂流、道德讲堂等活动传播文明风尚,开展文明礼仪培训。成立了文学社等十余个文体协会,每年举办球类比赛、读书活动、趣味大赛、春节游园等活动,通过人文关怀增强了职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推进文明宣传和典型宣讲活动,保持浓厚的创建氛围。

三、创先争优,凝聚文明力量

(一)争当绿色能源的代表。

       总厂紧紧围绕“绿色国电”要求,树立了“与青山绿水为伴,让青山绿水更美”的现代环保文明理念,持续抓好水电开发水保环保工作,两站枢纽工程均高标准通过了国家环保部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为流域水电开发环境保护工作树立了标杆。鱼类增殖放流站连续6年开展珍稀鱼类增殖放流活动,累计向水库投放鱼苗256万尾,目前正规划增建二期工程。坚持开展植树造林等公益环保活动,在库区共植树造林12万株,移栽清香木、皂荚等xx类古树名木两百余株。水库蓄水后,其泥沙净化能力每年为三峡、葛洲坝等大型水电工程减少2400万吨的泥沙下泄量,明显改善雅安、乐山等地乃至岷江上游地区的濒水生态、环境经济,库区沿岸风景及汉源湖等景观成为了汉源地区新的形象名片。

        20xx年,我厂投入4600余万元开展了厂区形象提升工程,今年投资xx00多万元,利用航拍等技术开展了周边地质灾害巡查防治。不断建设优美环境,厂区面貌整洁美观,无跑冒滴漏和乱堆乱放等现象。同时,作为目前四川电网主力电站,总厂年均发电量近170亿KWh,相当于节约标煤56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xx00万吨、二氧化硫7万多吨。积极带头做好企业自身的节能减排工程,倡导低碳生活,推广节能技术,力控厂用电和各种成本耗费。

(二)争当管理先进的典范。

       作为流域水电开发的先锋和母体电站,我们积极遵循国家绿色再生能源开发趋势,着力打造“行业一流、系统样板”。一是建立了以数据信息为核心的生产网络。实行“两站合一、机电合一、运维合一”、“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远方集控)” 的先进生产管理模式,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建立了集生产、人资、财务等为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工作效率实现极大提高。企业人均装机容量达到228万KW,在全国名列前茅。

         二是建立了以安全环保为中心的经营模式。构建了五级技术管控链和三级安全管控网,每年平均实现无差错 *** 作28万余项,保持了设备健康平稳和安全事故零记录。注重职业健康,定期开展电磁辐射、噪音监控,从未发生过职业性伤害和健康伤害事件,从未发生过环保污染事件。企业实现了全面可持续发展,发电量、水能利用率、度电耗水率等指标保持集团领先。

        三是建立了以德才兼备为导向的人才机制。我们抓住人才这个核心,推行电力生产13个专业考试,根据资格证书和绩效情况,构建了岗位能上能下、薪酬能升能降的动态机制。倡导“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构建了360°绩效管理体系,确保及时监督、有效指导、科学奖惩。近年来累计输送新型电力人才近xx0名,20多名青年走上中层及以上岗位。

        四是建立了以三同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体系。多年来倡导“同一条河、同一艘船、同一个家”的“三同文化”。对内建好职工“小家”,构建了“家园、舞台、梦”的企业愿景,强化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对外努力造福“大家”。做到建设一个项目,带动一地经济,造福一方百姓,水能强企、水电兴邦。

(三)争当技术一流的标杆。

        作为新建电厂,总厂下辖的水电站均采用了行业领先的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安装了世界一流的设施设备,引进了美国GE、瑞士ABB等公司的先进技术和新材料和新工艺。企业智能化水平较高,生产管理系统、监控保护系统、状态监测系统、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等均代表了国内最先进水平。确立了数字化电厂建设的思路和模型,实现了全厂设备状态趋势分析和报警,设备温度、振动、压力能够自动诊断和调整。

       建立了数字化全景展示平台,可足不出户对工区进行全方位查看。累计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15项,由总厂和四川大学共同研发的“PPIS编码技术”项目成果通过四川省科技厅鉴定委员会审查。企业在安全、健康、环保体系建设上达到了NOSA五星级标准。

(四)争当社会责任的先锋。

        水电站的相继投产,解决了成都拉闸限电问题,特别是利用自身调节水库优势,有力支撑了四川地区冬季电网的供给平衡。电站建成后,为四川电网提供重要的系统调峰作用,增加下游已建电站150万KW的出力。同时,水库是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的防洪设施,每年累计滞洪错峰约15~2亿m³,有力地缓解了中下游、长江防汛的压力。作为大型国有企业,总厂一直铭记企业的社会责任。结对帮扶县大树镇,20xx年至今累计帮扶xx00万元。组织向沿岸困难群众、地震震区捐款捐物活动6次,捐款总额达25万余元。主动参与汉源县“420”灾后重建工作,帮扶农房重建困难群众19户,落实资金57万元。

        坚持送服务进学校、进乡镇、进社区,多次深入关怀孤寡老人和山区留守儿童,在汉源县大树镇松林小学捐资建设了“松林书苑”,捐助汉源县皇木镇松坪小学多批电脑和教学设备。长期资助优秀贫困学生24名,捐助30万元建立了乌斯河镇爱心帮扶医院。在发挥社会效益的同时,水电工程极大地带动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厂每年上缴利税约xx亿元,占当地财政收入80%以上,实现了地方、企业、社会的多赢局面,切实履行了央企的重大社会责任。

(五)争当文明建设的使者。

       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理念,始终将文明创建与中心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秉承文化育人理念,探索建立了以责任文化为核心的特色企业文化体系,营造了良好的文明氛围。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基层组织建设年、“三德”教育、“中国梦” 主题教育 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培育了一支政治素质好、技术业务精、作风形象正的人才队伍。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精心策划开展了“我们的节日”、道德讲堂、经典诵读、文明有礼、勤俭节约等主题活动,争做文明传承的先锋军。把关爱职工作为文明创建的重要方面,坚持走好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着力维护职工的主人翁地位,相继完成了生活营地文体设施建设、职工书屋和数字图书馆建设、新增职工宿舍楼建设、营地用水工程改造等40余项惠民工程,实现成果共享。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及驻场武警部队的沟通联系,积极参与企地共建、警民共建、综合治理、卫生扶贫等工作,企地实现和谐共赢、同步发展。

四、持续深化,引领文明发展

在积极谋划“十三五”的重要时期,总厂提出了建设典范电厂、智慧电厂和和谐电厂的奋斗目标,努力实现两手抓、两促进。

(一)建设典范电厂,实现硬件一流、管理一流、效益一流。要达到设备技术先进、稳定可靠、高效低耗、高自动化、节能环保要求,在电网运行中充分发挥发电、调频、调峰、调压和事故备用的作用。通过高效精干的组织结构、稳定持续的精益生产、主动协同的特色营销、精打细算的成本控制,在提升总厂整体效益的同时,增强职工人均贡献度。推进法制企业建设,做到“依法治理、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办事”。

        继续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快转型升级,深化对标管理,实现企业从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企业领导从厂长向总经理转变、人员队伍培育从专业技术型向综合管理型人才转变,增强发展支撑能力、价值创造能力和可持续盈利能力。规范生产运营,促进管理效益双提升,建成指标可比领先、经济效益突出的主力军,推动总厂协调、健康、快速发。

(二)建设智慧电厂,实现经营管理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坚持创新驱动,以建设智慧电厂为契机,通过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在总厂建成国内领先、行业一流的设备硬件基础、自动控制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提升“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远方集控”运行水平。利用智能科学的理论、技术、方法、信息、通信和自动化技术工具,通过智能感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挖掘、专家系统等手段,实现企业核心业务智能化、经营管理、决策和服务智能化、企业各种资源获得智能调配和优化利用,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业务工作流进行高度集成与融合,更加有力地提升企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

(三)建设和谐电厂,实现企地共赢、环境友好、团队幸福。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强化公共关系协调机制,推进企地共赢发展,使总厂发展成为地方发展的有力保障。优化企业生态环境和发展环境,持续提升企业社会形象,构建环境友好、风清气正、平安祥和、价值体现的良好氛围。加强职工教育引导,完善职工心理关怀和惠民工程长效机制,持续改善工作生活条件,搭建职业发展舞台,打造幸福高效团队。实现企业与地方和谐、人与自然环境和谐、人际关系和谐,形成企业管理秩序规范、干群关系良好、生存环境优化、安全稳定可靠的良好局面,形成职工心态健康阳光、职业发展顺畅、收入福利改善、幸福指数提升的蓬勃局面,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总之,非常感谢我们省、市、县文明办长期以来的关心和帮助,正是有了你们关心和支持,我们才能把这项工作长期坚持下来,水平提升上去。全国文明单位是一个地区和单位的最高的综合性集体荣誉,是单位软实力的象征和肯定。我们将认真落实各级领导、专家的意见,不断强化文明创建工作,让文明礼仪、文明行为蔚然成风,用文明的力量去提升自我、感召他人、传承文化、推动发展、服务社会,为“中国梦、瀑电梦”增光添彩。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4927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 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