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智能家居有哪些解决方案?

无线智能家居有哪些解决方案?,第1张

现阶段物联网智能家居的应用极为多元,在设计初期就需要d性地搭配不同的无线连接技术,本篇SKYLAB将从无线模块解决方案的角度来详细分析,哪些无线模块可用于物联网智能家居应用。

基于WiFi技术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

WiFi方案的优势是技术成熟,单独的设计就可以接入公网,成本也是相对较低。缺点则是WiFi设备功耗大,无法满足供电供电的需求;接入数量也相对有限,一个家庭路由器只能接入32~64个设备;无法复杂组网,覆盖能力严重受制于路由器的部署。WiFi方案在物联网初级阶段有较大优势,单独的模块依托路由器即可入网,优势明显,虽然接入数量不多,但是在物联网、只能家具未大规模普及的情况下,也可以满足大多数需求。80211ac可能会一定程度缓解WiFi方案缺陷,但是该技术的普及还需要很长的路。适用于部分对功耗要求不明显,且不会大量部署的产品,例如:智能电饭煲,智能空调,智能灯等传统家具入网。

智能家居WiFi模块选型:根据产品实际需求选择WiFi模块的通讯接口、数据速率、发射速率、传输距离、芯片、封装尺寸、供电、天线以及频率范围等。

基于蓝牙技术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

蓝牙方案的优势在于低功耗,与手机的交互比较简单。目前蓝牙的优势就是功耗与容易实现与手机的交互,缺点则是设备无法独立入网。而随着蓝牙50与蓝牙mesh的普及,基于蓝牙模块的物联网应用更如雨后春笋。适用于对功耗有要求且需求手机直接就能交互的产品,例如:智能门锁,智能称,智能牙刷,Mesh灯控,智能照明以及智能楼宇。

智能家居蓝牙模块选型:了解蓝牙解决方案的应用场景、需要实现的功能(应用框图),以及功能实现过程中所能提供调用的接口(主从设备,功能),考虑模块供电,尺寸,接收灵敏度,发射功率,Flash,RAM,功耗(广播,连续传输,深度睡眠,待机状态),连接距离,接口,天线,性价比等。

wifi控制从控制的距离来分可以分为局域网控制和广域网控制。

1 局域网控制

方法一:Wi-Fi 模块工作在AP模式,智能终端(手机、平板)直接接入Wi-Fi 模块提供的网络,在同一个热点网络实现无线控制。但是由于Wi-Fi 模块工作AP模式也就是热点模式下,它接入的智能设备端有限,大多可提供数个其他智能控制端(如手机平板)。

方法二:Wi-Fi 模块工作sta模式,智能终端和Wi-Fi 模块工作由无线路由器提供的无线网络环境中,数据信号经过无线路由器转发,从而实现局域网无线控制。

方法三:利用Wi-Fi 的STA模式作为中控器,Wi-Fi 中控器和其他设备终端的无线通讯可以采用433技术、315技术、24G技术,形成一个以Wi-Fi 中控器的局域网。

提示:433无线技术是无线单向技术,优点,传输距离比较远;Wi-Fi 中控器与433开关之间采用433技术通讯。此时的Wi-Fi 模块处于STA模式。24G技术是双线无线技术,但是传输距离相对较短;Wi-Fi 中控器与24G开关之间采用24G技术通讯,此时的Wi-Fi 模块处于STA模式。

2广域网控制

方法一:单纯Wi-Fi 技术,利用无线路由器作为中控中心。此时的Wi-Fi 模块工作在STA模式下。Wi-Fi 模块的MAC地址绑定在服务中, Wi-Fi 模块的数据经过路由器发出。与手机的2G、3G、4G或者其他wifi网络形成一个网络,从而达到控制。

方法二:Wi-Fi 技术与其他技术结合,如Wi-Fi 与24G或者wifi与433技术等等。此时的Wi-Fi模块工作在STA模式下,手机的2G、3G、4G或者其他Wi-Fi 网络形成一个网络,从而达到控制。

维修方法如下:
1、首先要先检查电源是否有问题,比如说检查电饭锅电源插座是否松动,如果松动将其插紧。如果不是插座连接问题,可将插头拔掉,将其他小家电插头插上,如果能够正常使用,则说明插座没有问题。如果插座不能正常使用,大家可检查家中是否断电,家中线路是否存在问题。
2、电饭锅不通电也有可能是因为产品内部元件出现损坏,比如说电饭锅保险丝烧掉了等等。大家可将电饭锅翻转过来,用螺丝刀将底部螺丝旋出并取下底座,我们将烧坏的保险丝拆下来更换新的保修丝,再将电饭煲安装好。如果电饭煲还在保修期,我们可联系售后人员进行维修处理。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即通过传感器或物理识别装置等感知技术,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通过ICT通信传输技术将数据传输至物联网云处理平台进行计算和处理,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链接,进而对物理世界进行管理和控制。一句话解释:互联网的升级迭代版,互联网实现人与人的链接,物联网增加人与物理世界的链接;感知物理世界的变化,并对物理世界进一步的管理和控制

萌芽期:(1991年-2004年):199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Kevin教授提出物联网概念,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构想物物互联,并未引起广泛关注。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首先提出物联网的定义。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将传感网络技术列为未来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初步发展期:(2005年-2008年):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2008年第一届国际物联网大会在瑞士苏黎世举行。

高速发展期(2009年-至今):2009年美国政府将新能源和物联网确定为美国国家战略。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视察时提出“感知中国”,无锡率先建立“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科院、运营商和多所大学建立物联网研究院。中国正式开始物联网行业战略部署。2010年中国政府将物联网列为关键技术,并宣布物联网是长期发展计划的一部分。2015年,欧盟成立物联网创新联盟。2016年,NB-IoT技术即将进入规模商用阶段。2018年6月,5G通信技术成熟化,第一阶段全功能标准化工作完成,进入产业全面冲刺阶段。

总结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大致经历:

第一阶段:智能消费产品的涌现

2012-2015年期间,消费类物联网产品一夜爆发,过后却慢慢消退。包括智能灯泡、智能插座、智能水壶、智能电饭煲等等智能产品出现在市场上。大致思路是将传统硬件产品,添加上Wi-Fi、蓝牙、ZiBbee等无线技术,再结合APP进行控制。这股热潮来的快、去的也快,因为害怕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存在问题,再加上价格比较高,对于消费者而言性价比不高,市场认可度比较低。

第二阶段:底层技术完善

第二阶段相对于上个阶段,技术有更深层次的突破。这个时候涌现了各种各样的针对物联网的技术,比如NB-IoT、LoRa等新型的传输技术、AI算法、智能语音技术等等,边缘计算、智能计算等计算存储技术走上台,传感器产品也更加的智能化,具有更多的功能。

第三阶段:行业级应用兴起

完成技术突破之后,物联网的应用逐渐从早期的消费类应用往企业级应用发展。更多的应用于城市建设、政府政务、各行各业产业当中。

物联网IoT产业架构分四层: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物联网IoT产业链:端——管——边——云——用

随着云端数据处理能力开始下沉,更加贴近数据源头,使得边缘计算成为物联网产业的重要关口;将来将有75%的数据需要在网络的边缘侧分析、处理和存储。因而物联网产业链由之前的“端——管——云——用”发展为现在的“端——管——边——云——用”;

“端”:物联网终端,主要是完成数据采集以及向网络端发送的作用;包含芯片、感知技术(传感器+识别技术)、 *** 作系统;

“管”:管道层,保证通信的作用,无线连接、卫星和量子通信等方式;

“边”:边缘计算,将集中式架构分解成边缘位置的点;

“云”:云平台,主要进行数据的计算和存储;包含云计算平台和AI技术;按厂商类型分:运营商、ICT、互联网和工业制造厂商以及第三方物联网平台;按商业模式分PaaS和本地部署;按照平台功能可以划分:设备管理平台、连接管理平台、应用开发平台和业务分析平台;

“用”:物联网IoT应用层,落地到不同行业应用场景中;三大业务主线:消费性物联网、政策驱动物联网和生产性物联网;(政策驱动物联网和生产性物联网并称产业物联网)

从产业集聚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已初步形成以北京—天津、上海—无锡、深圳—广州、重庆—成都为核心的 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 地区四大物联网产业集聚区的空间布局。

其中, 环渤海地区 凭借丰富的产学研资源和总部优势,成为我国物联网产业重要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基地; 长三角地区 以上海、无锡双核发展为带动,整体发展比较均衡,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推广方面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珠三角地区 是国内物联网市场化最成熟、体系最完备的地区,目前已形成了一批自主的、竞争力强的物联网应用技术成果和信息增值服务模式,产业规模领先其他地区; 中西部地区 软件、信息服务、传感器等领域发展迅猛,成为第四大产业基地,且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均存在优势,对物联网产业链底端感知层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产业集聚区的形成有利于产业规模效应凸显,形成产业链;有助于改善协作条件,节约生产成本;而且能更好的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目前,四大产业集聚区相互独立、各有特色,汇聚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产业链逐渐完善,研发机构和公共服务等配套体系基本完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4947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 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