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前景?

分析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前景?,第1张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前景:物联网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1、发展前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物联网占比逐渐上升

物联网是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芯片、传感器、近距离传输、海量数据处理以及综合集成、应用等领域,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要素不断积聚。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中国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经济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采用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家居生活智能化水平。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综合多方面的情况分析,前瞻认为未来6年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27年市场规模超过7万亿元。


根据信通院于2020年12月发布的《2020中国物联网白皮书》,2019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中产业物联网和消费者市场各占一半,预计到2025年,物联网连接数的大部分增长来自于产业市场,产业物联网的连接数将占到总体的61%。由此来看,未来产业物联网的市场发展潜力大于消费物联网。

2、发展趋势:重点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分工协作格局将进一步显现

国内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规模位列四大区域的首位。未来中国物联网产业空间演变将呈现出三大趋势:


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工业互联网发展趋势: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

通过人、机、物的全面联网,促进制造资源泛在连接、d性供给与高效配置。工业互联网正在推动制造业创新模式、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商业范式的深刻变革。在实体经济、数字经济、软件产业共同发展的新体系中,工业互联网成为我国制造业在中国制造2025目标下、工业40时代的新的发展思路。

工信部、财政部等部委最近密集出台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0年工作计划)》等多项旨在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产业支持政策。业内普遍认为,随着产业支持政策的不断落地,工业互联网应用将进一步普及,产业发展也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在政策引导和市场推动的情况下,工业互联网行业仍然是一片蓝海。

我国工业互联网布局不断完善,且我国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布局各方面成果初现,但仍有很大进步空间。

2、工业互联网前景预测:工业互联网将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进步而快速发展

考虑到工业互联网的跨界性质,很多产业可能将会从中受益,尤其是中小软件企业、互联网企业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等企业、智能制造企业等。作为物联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互联网发展将会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进步而得到快速发展,芯片、传感器、通信模组网络等行业的技术进步将会带动工业企业的新一轮效率提升,帮助电力、航空、医疗、铁路、能源等行业提高生产率。前瞻根据近年来的相关政策以及年复合增速测算出2027年中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经济规模将达到243万亿元左右,渗透产业经济规模将达539万亿元,合计为782万亿元。这将为智能机器人、新型工业软件等软硬件领域带来发展机遇。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在宣布退休后的第一个小时,张亚勤收到了一份来自清华大学的入职邀请,这也是他日后收到的许多入职邀请中最早的一份。

在IT界,张亚勤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作为多媒体、互联网领域的世界级科学家和全球高科技产业的之一,张亚勤曾在微软、百度等企业任职多年。自2019年3月宣布将从百度总裁的位置上退休后,张亚勤的“下一站”一直被业内关注。

事实上,在张亚勤宣布退休后,世界TOP10知名大学曾为他提供讲席教授职位,国际知名组织曾力荐他成为负责人,但经过近300天的思考后,张亚勤决定成为一名清华人。

“给学生们讲最需要的课程”

近日,清华大学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澳洲国家工程院院士张亚勤博士正式加盟清华大学,受聘清华大学“智能科学”讲席教授,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车辆与运载学院(以下简称车辆学院)和相关院系开展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

同时,张亚勤还将负责牵头筹建“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面向第四次工业革命,以自动驾驶、AI+IoT和类脑智能为关键技术突破方向,打造世界顶尖的创新研究平台。

如果说,在IT领域继续深耕属于意料之中,那么张亚勤此次与清华大学车辆学院的携手则吸引了更多人的眼球。

据悉,即将筹建的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将人工智能、类脑计算与智能汽车开发相结合,推动清华大学在自动驾驶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共同推动未来移动出行领域的技术变革。

事实上,第一时间向张亚勤递出邀约的,正是清华大学车辆学院院长杨殿阁教授。在车辆学院长聘教授会上,张亚勤的引进更是得到了会议委员的全票通过。

如果了解张亚勤,便不难理解双方携手的关键所在。据悉,张亚勤是世界经济达沃斯论坛FutureMobilityCommittee唯一来自中国的委员,曾领导了百度公司的自动驾驶计划──阿波罗计划。这与车辆学院“移动出行”的研究方向不谋而合。

在杨殿阁看来,张亚勤的加盟能够帮助车辆学院在多学科交叉背景下,实现自动驾驶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并且实现培养人才的初心。

“‘汽车新四化’不仅带来了一场技术变革,更提出了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传统的车辆工程人才培养需要融入更多的计算机、人工智能和电子信息相关的知识。”杨殿阁透露,“亚勤曾问我,如果进入清华工作,我的要求是什么。我说,唯一的要求是给我的学生们讲最需要的课程。”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移动出行正是主战场之一。“汽车+物联网”“汽车+大数据”“汽车+人工智能”在产品技术层面深度融合,“新一代汽车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城市”在系统层面呈现融合发展的趋势。

跨界与转型、机遇与淘汰,面对汽车行业的百年变革,汽车人才的边界正越来越模糊,多学科交叉成为热点。如何定义汽车人才,如何培养汽车人才,成为行业与高校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

“不必唱衰汽车专业”

“看网上报道,最近两年,国内汽车市场比较饱和,汽车行业就业形势好像不像前几年这么火了。”最近,大连理工大学汽车专业的大三学生李鹏飞有些担心。

李鹏飞的焦虑,源自于2019年9月的一则招聘信息。

彼时,一汽-大众在“2020高校预开发选拔项目签约情况说明”中表示,因汽车行业面临下行压力和转型调整,2020年暂无车辆工程、机械工程、工业设计(车身结构)等多个专业学生招聘计划。这让一些即将毕业的学生始料未及,也被不少媒体解读为传统汽车工程专业“由盛转衰”的信号。

“以往,大家都说汽车专业是‘就业香饽饽’,属于供不应求的热门专业。但今年,连一汽-大众这种排名靠前的企业都不招汽车专业毕业生了。我有点担心,我的专业不好找工作了。”李鹏飞说。

记者拨打了一汽-大众高校预开发项目咨询电话。该项目负责人表示:“相关专业的招聘调整仅限于2020年,未来招聘情况将视人才需求而定,不排除继续招聘车辆工程、机械工程等专业人才的可能。”

“在汽车行业不怕入错行”,作为支柱产业,汽车因产业链长,人才需求量大,一直是吸纳就业的“大户”。汽车工程相关专业毕业生常常被称作“职场宠儿”。

然而,随着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转型,以及近两年汽车市场增长红利衰退,一些企业开始调整招聘规模,传统的汽车工程类专业将成为“夕阳专业”的议论声不绝于耳。

“技术中心研究发动机的一些同事开始担心,随着汽车产业向新能源转型,是不是就不需要研究发动机的人才了。我告诉他们,不用担心。”作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技术中心主任,谈民强并不认同汽车工程类专业将过时的说法。

他以发动机研发举例说,从2021年-2035年的新能源规划来看,混合动力等技术未来还是会用到发动机,只不过单一燃料的研究会减少。未来,车企仍然需要动力总成领域的研发人才。

“汽车行业将进入高质量发展竞争的新阶段,对人才做精做细的要求更高,对人才的综合水平要求更高。从绝对数量上来看,相关专业招聘需求随着市场上下调整是正常现象。”谈民强说。

对此,清华大学AI-Lab博士后、NewAuto汽车创新策略总监王亚辉表示认同。本硕博都学习工业设计的他辅修了车辆工程专业,而在博士和博士后阶段,他增强了对心理学领域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他说:“汽车正处在巨大变化的节点上,这对科研来说蕴含着很多新机会。”

“在博士后的研究中,我专注于心理学层面下的用户体验和人机交互研究。从专业角度来说,在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电动化发展的过程中,汽车内饰应该更具科技感,更加智能,并加入人的情感因素。”王亚辉说。

他直言,在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很多汽车企业完全照搬手机移动端的设计思路到车机设计里,但涉及交互背后的心理机制,单纯做技术、做设计已经不能解决当前的问题。

“我博士后阶段对心理学比较感兴趣,因为智能汽车语音交互的拟人化研究,底层的理论都是心理学的理论,研究的层面是尖端的人机交互问题。”王亚辉说。

在王亚辉眼中,汽车行业的人才升级与竞争一直存在,“不必唱衰汽车专业”。

“依靠单一的技术是没有办法适应快节奏的技术迭代的,必须得去学习。如果只停留在专业的限定空间里,很难进步。”王亚辉告诉记者,“据我观察,面对行业变革,有准备的学生不少。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具备了系统性的专业基础,如果在学习中涉猎更多的前沿知识,这在汽车行业的人才竞争中是有优势的。”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汽车产业中长期人才发展研究》预测,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汽车人才资源总量将稳步增长,预计到2020年和2025年,汽车制造业规模以上(指主营收入达到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从业人数将比目前分别增长15%和30%,分别达到555万人和628万人。

由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人才需求将达到85万人,缺口尚有68万人。

在智能网联方面,《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发展报告》显示,目前,整个行业智能网联汽车人才总量不足2万人。尤其是研发人才缺口过大,严重制约了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在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朱明荣看来,人才短缺依然是汽车行业的现状。

“汽车产业发展太快,人才培养的速度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需要。人才总量与产业大国的发展现状不匹配,是当前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朱明荣说。

汽车专业体系变革进行时

“汽车领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人才,不过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需求。”尽管汽车行业“由热转冷”成为不少人议论的话题,但杨殿阁对此有着自己的判断。

“‘汽车新四化’推动了汽车从传统的机械制造领域向电子信息互联网领域逐渐融合,这样的趋势带来了一场影响整个交通出行的革命。”杨殿阁分析称,“这场革命让汽车专业这样一个传统机械学科变得更需要融合,产业边界也更加模糊,导致人才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与一些人的预想不同,清华大学车辆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形势比往年更好。”他透露,车辆学院的毕业生不仅是传统汽车企业青睐的对象,华为、百度、滴滴、神州等科技企业也加入了抢夺毕业生的队伍。

在业内人士看来,汽车行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抢占未来汽车行业发展制高点离不开源源不断的本土人才。

如何通过改变人才培养体系的适应性来激活本土人才的“一池春水”,重新定义新时代下的汽车人才,将是决定我国汽车产业前途的“胜负手”之一。

“全世界汽车行业都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基于传统汽车工程教育所培养出的人才,不能满足目前汽车行业的实际需求。”杨殿阁说,“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陈旧知识解决不了新问题,因此汽车人才培养也需要一场革命。”

作为人才的蓄水池,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毕业生遭企业“争抢”的背后,是清华大学车辆学院早已率先迈开的变革步伐。

2019年4月,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正式成立,英文名称SchoolofVehicleandMobility,同时撤销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建制。据悉,车辆学院下设4个研究所,分别针对车用动力工程、汽车工程、智能出行、特种动力和车辆方向,形成“一院四所”布局。

据悉,清华大学车辆学院将改变以机械为主的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兼具机械、电子、信息、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等专业能力的更加适应未来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清华正式将汽车系升级为车辆与运载学院,这也是在中国第一个以‘Mobility’命名的院系,这代表着我们的研究方向从原来的‘车辆’本身扩展到了移动出行的新方向,与名称上的变化相比,学术方向的拓展对学院而言才是真正宝贵和重要的。”杨殿阁如是说。

在杨殿阁看来,清华大学车辆学院的改变仅仅是中国汽车相关院校改革的一个缩影。

在2019中国汽车人才高峰论坛上,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张立军透露,同济大学正从学科交叉、校企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人才培养体系的变革。

“我们在校内特别强调打破学院和学院之间的界限,比如我们和设计创意学院联合,将工学和美学结合,进行汽车车内车外造车设计和开发;和交通运输学院、电信学院联合,进行智能交通和车辆的招生培养等。”张立军说。

复旦大学招生办公室则透露,今年,复旦大学新开设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该专业在学生培养上充分发挥复旦综合型大学的学科优势,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旨在培养未来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人才。

据悉,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有“智能信息处理”“智能系统设计”“智能芯片设计”与“类脑智能”4个培养方向,通过理论+实验/实践的复合课时设计,锻炼学生综合获取新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交叉创新能力、组织管理、社交和活动策划能力、系统设计和工程应用的能力。

记者电话咨询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该学院办公室负责人表示,除了传统的汽车工程系外,该学院内燃机工程系以及热能工程系已经合并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并在该专业中开设了新能源汽车的相关课程,应对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需要。

事实上,这样的变化正为更多车辆专业的学生指明学习方向。

让李鹏飞感到安心的是,与往年相比,他所学的专业课程也已经开始主动调整。“不适合汽车发展方向的课程取消了,增加了一些新课程。例如汽车专业的大三专业课,会学习控制原理、智能网联等。”李鹏飞说,“都说在汽车行业越老越吃香,我准备继续学习下去。”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智慧物联网技术应用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写法如下:
1、先将自己对智慧物联网技术应用的研究背景,进行分析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切入点。
2、确立自己研究智慧物联网技术应用中某一项技术的活动目标。
3、对智慧物联网技术应用中某一项技术进行购买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实时记录。
4、总结自己在智慧物联网技术应用中某一项技术研究的成果,以及自己在这项领域中的不足。

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很不错,具体如下:
1更安全的保护措施。在新技术出现之初,它的技术力量几乎都集中在创新上,导致监管水平低下,这就使业界的兴奋、激进和政策、监管的滞后常常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物联网设备和基础设施的价格下降,企业在物联网设备上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这种创新和应用一旦普及,各种新技术的风险也突显出来。
2更普遍使用智能消费品设备。IoT所覆盖的行业人群广泛,从智慧交通、智能物流、医疗、农业、能源等行业应用,到私人智能家居、个人、智能汽车等应用,无论是降低成本,还是提高中国居民的生活质量,都将是中国居民生活质量的巨大提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4955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 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