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互联网”和“软件”一词之差,两类企业的发展却截然不同

仅仅“互联网”和“软件”一词之差,两类企业的发展却截然不同,第1张

最近几年,工业互联网非常火热,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德国的工业40、中国制造2025,让从业者和专家们看到了工业互联网巨大的发展前景。GE推出工业互联网云服务平台Predix,西门子进军工业40,三一重工投资10亿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树根互联,中设智控从设备资产管理转型升级为工业互联网企业……

先前一阵子,我们举行了一个内部讨论: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区别和联系,就这个议题我展开思考了另一个问题:如何分析工业软件企业和工业互联网企业的区别和联系?在这里,从价值创造视角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思考。

分析企业必然无法绕开价值创造,每个企业都有特定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背后隐藏着价值创造。产品/服务为用户带来价值,企业通过满足用户需求进行价值创造,即使对于社会,也可以通过财富分配为公民创造价值。

价值创造是指企业利用内外部资源,为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以满足用户需求,从而达到企业的价值目标,这一过程中企业为用户创造价值,用户为企业带来价值。企业通过价值链为用户创造价值,即,企业在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中形成了价值链,一般认为,价值链的环节主要包括:原材料→生产→产品→营销→物流→用户。

那么,企业如何进行价值创造?两种方式:内部和外部,外部价值创造就是耳熟能详的品牌、口碑(用户认同)、市场价值等,也是市场对企业的认可。不同行业与企业有不同的内部价值创造方式,产品/服务、内容生产(知识类平台)、资源配置(中介服务、供应链改造)都是内部创造价值的方式。无论采用哪种方式,企业的最终目的都是获得收入和利润(价值)。
每个企业都要进行价值创造,不同点在于价值创造的来源、方式和价值链的不同。因此,分析不同企业可以从价值创造层面进行分析。耐克和安踏都是运动装备企业,除了产品/服务的区别,两者之间的品牌价值有差距;GE与西门子都是工业领域的巨头,两者之间竞争非常激烈,尽管两者都认识到数据对于制造业和工业产品的重要性,但在价值创造方式方面依然存在不同,GE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创造价值(这很美国),西门子则通过工厂智能化与协同制造创造价值(务实的德国)。

对于工业软件企业和工业互联网企业来说,企业的价值就是产品/服务的收入和利润,但暗含着不同的价值创造来源。这里先亮明旗帜:工业软件企业价值创造的来源是产品(工业软件产品)、工业互联网企业价值创造的来源是用户,这是两种不同的逻辑,用我们熟悉的互联网语言来解释:产品为中心、用户为中心。

先看个栗子,某企业提供设备资产管理软件,是典型的工业软件企业,该企业通过开发设备资产管理平台为企业用户提供设备资产管理服务。这是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式,这种模式面临着以下问题:产品与用户需求存在差异、产品的价格昂贵,受众用户比较少。

工业软件企业的运作模式:通过部分用户调研,开发某款工业软件产品,再将软件销售给企业用户,并提供售后服务。这个产品为了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必然非常“厚重”,由于工业产品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产品模块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复杂,结构越来越混乱。实际上,很多功能与模块企业并不需要,一些用户实际所需的功能和模块却没有开发。当然,问题总能解决,工业软件企业通过提供定制化服务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自然价格不低。

工业软件产品开发周期长、技术要求性较高,开发成本很高,产品的价格不菲,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这样的价格往往只有大中型企业才能承受,很多处于工业20、30的中小微企业往往没有这样的财力,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较为落后。恰恰,这些企业占据中国工业企业的绝大部分。

工业互联网企业以用户为中心,显然更符合互联网思维。这一模式下,工业互联网企业不再局限于依靠产品销售获得收入,工业大数据是其核心资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技术能力变成了数据挖掘和服务能力。利用大量的数据采集,工业互联网企业为工业企业提供多种服务:设备管理、生产管理、产品销售和原材料供应、工业产品的营销等,“煎蛋模型”(李杰,2015)可以更好地解释这种转变,具有共性的产品是蛋黄、个性化的服务是蛋白,这是典型的“平台+服务”模式。

工业40时代,企业面临规模化与定制化、个性与共性之间的矛盾,工业互联网企业致力于通过智能设备、智能系统、智能决策三个层次的相互融合来解决这些矛盾。背后的基础就是企业用户使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所产生的数据,数据即价值。因此,用户是价值创造的来源。

工业互联网企业通过产品的快速迭代和工业大数据挖掘不断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使工业互联网产品不再“厚而重”,产品非常轻,可 *** 作性很强。此外,工业互联网产品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开放,早期工业软件中的数据一般存储于服务器或本地,工业大数据则存储于云端,这是智能系统和智能分析的前提。

工业软件企业创造价值的方式更多依赖工业软件产品的销售和售后维护,通过产品开发创造价值,只要开发好软件产品,做好定制化服务,就能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价值,这是内部创造价值的方式。

工业互联网企业以用户为中心,其价值创造的方式包含内部和外部两种方式,不像工业软件企业一样只依赖于产品自身,其价值创造方式主要是为企业用户提供服务。从煎蛋模型分析,前三次工业革命中主要对标准化产品(蛋黄)进行改善和竞争,在工业40的环境下,如何通过服务做大蛋白,才是获得持续性盈利的关键。企业利用工业大数据挖掘为工业企业提供各种服务,这才是工业互联网企业创造价值的主要方式。

这些服务包括生产设备运行数据的智能采集(利用传感器),为企业提供智能系统进行智能化生产,这也是目前工业互联网急需解决的问题。GE的Predix云服务平台提供就是工业互联网云解决方案。

具体分析,工业互联网企业通过智能机器、传感器和物联网等多种方式智能地采集数据,以感知生产现场和设备运行状况,实现生产设备的精准调度、精准维护、精准管理和安全生产。这克服了工业20时代,主要依靠员工采集生产与设备运行情况数据所带来的低效和错误率。

数据的智能采集只解决了机器的物联网化,更重要的是对所采集数据的智能分析,随着越来越多的机器和设备接入工业互联网,这些分析将更实时、更精准。这也是解决先前提到的规模化与定制化、共性和个性之间的矛盾的重要步骤。工业互联网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智能决策,即:工业大数据将驱动机器进行学习,工业互联网平台根据学习情况进行“自我思考和自我决策”。

工业软件企业与工业互联网企业价值链的不同体现在两个方面:推动主体不同、价值链闭环。

工业软件价值链的推动主体就是企业本身,企业与用户之间缺少联动。工业软件企业的价值链条:调研→研发→测试→产品→营销→用户,每一环都环环相扣,严格按照先后顺序进行价值传递。用户是价值链的最后一环,被动地接受产品,整个价值链由企业推动。

工业互联网企业的价值链条

价值链的推动主体是企业+用户,为什么用户会成为价值链的推动主体?因为用户进入了价值链N多环节(除了研发),不再是价值链的最后一环,与企业关系从被动变成主动。企业用户使用工业互联网产品,进行机器与设备的数据采集、智能分析,产生了数据,通过使用云解决方案开发定制化服务,企业实际参与了调研、测试和服务等环节。与工业软件企业不同的是,工业大数据不再局限于本地服务器,而是存储于云端,能够实时准确地反映用户的使用情况,工业互联网企业利用这些数据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实现产品的快速迭代。

工业软件企业的价值链中企业与用户之间缺少联动,数据存储于本地服务器,无法真实反映用户使用情况。这条价值链并没有产生回环,用户安装上软件后,往往被认为是价值链的终结,很多工业软件企业并不重视售后与客户服务,造成价值链的脱节。

工业互联网企业的价值链是一个回环,企业与用户之间联系紧密,用户进入了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用户与产品形成一个回环,用户成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推动主体之一,形成价值回环让工业互联网企业的价值创造方式从产品销售转变到服务中,使其商业模式不同于工业软件企业。

《纽约时报》2012年2月13日撰文称,“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这三个技术结合在一起,正在彻底颠覆我们的生活”。2015年中国有几个概念非常的热火,第一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第二是工业40,第三个是“互联网+”。
“互联网+”
“互联网+”这个巨大无比的概念里,包含“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零售”等等,而“互联网+制造”就是工业40。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工业40工程,明确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国务院提出的“互联网+”的本质是指产业互联网,与早期提出的两化融合,和现在提出的工业40不谋而合。“互联网+”是两化融合的升级版,将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
中国发展“互联网+制造”具有三方面显著优势:首先,ICT产业领先,在移动通信领域,华为、中兴已经是全球领先的电信设备供应商,中国移动是TD-LTE标准的重要推动者之一,中国企业在该领域已经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产权武器库。在应用端,中国移动互联企业也已取得全球领先地位;其次,市场前景广阔,2012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224%,居全球第一位,比排名第二的美国高5个百分点,是排名第三的日本的两倍多,而且中国的制造业中劳动密集型企业仍然占据很大份额,未来提升的空间很大;再次,政策支持,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已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制定多项支持计划。2012年7月,国务院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产业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并把物联网、云计算单独列为重大专项工程。“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更将互联网和制造业的结合作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助推“互联网+中国制造”的三个基础分别是:软件一体化、创新生产硬件以及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在中国扎根已有十五年的时间,移动互联网过去的所有的资源、资金都已经压在第三产业,所以我们称之为消费互联网。现在移动互联网来到工业、农业。按照马云的说法,互联网成为这个社会的底层基础设施,是水、电、煤和高速公路。那么,随着移动互联网对工业领域、农业领域的颠覆、侵袭,实际上整个移动互联网个人认为它进入深层次的再造,深层次的重新产生效率的一个阶段。这也就是我们中国政府提出“互联网+”的核心要义所在。
实际上在过去的15年当中,我本人不仅见证了自动化到互联网化,还洞察了万物互联所带来的技术变迁。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工业制造业,它影响到整个中国的就业,因为在制造领域里,就业人员达8000万以上,它会影响到军事、国防,影响所有的产品生产、制造、流程、供应链,是对制造业中传统工业生产模式的彻底颠覆,称之为工业革命,是毫不为过的。
看世界工业的演进史会发现,工业革命是经济史上的“奇点”,它推动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变革。工业革命在放大人类力量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重要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与大机械结合为代表,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生产引领消费,延续时间86年;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内燃机与电气结合为代表,物动人不动,生产线将产品随时送到工作台,工人站定岗位,每人完成单一任务,以“一对多”规模生产,延续时间99年;第三次工业革命以自动化与网络化结合为代表,人动物也动,灵活生产“一对一”产品,到现在已经44年,大概还会延续10到20年。
第四次工业革命以2013年德国汉诺威为起始,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智能制造诞生。此次新一轮全球工业革命实际上是工业和互联网融合。
美国提出了工业互联网标准,希望关注设备互联、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基础上对业务的洞察,他们对传统工业互联网互联互通,其关注点在大数据和云计算。德国提出工业40,拥有强大的机械制造技术,嵌入式以及控制设备的先进设备和能力,德国很关注生产过程智能化和虚拟化的深刻改变。
可以看到,美国工业互联网和德国工业40,实施路径和逻辑相反,但是目标一致。美国是以GE、IBM这些公司为支持,侧重于从软件出发打通硬件;德国是以西门子、库卡、SAP这些公司为主导,希望可以从硬件打通到软件。无论从软到硬,还是从硬到软,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实现智能制造,实现移动互联网和工业的融合。
德国政府所定义的德国工业40,由一个信息,一个网络,四大主题、三项集成、八项计划组成的框架结构。德国推出工业40,目的在于重新引导全球制造业潮流、引导第四次工业革命。谁主导了这场工业革命,谁可以制订标准,就可以成为这个革命的王者,可以挽救欧盟的衰落,也可以使德国重新成为世界的霸主。
工业40带来的三大红利领域
第一类,智能工厂。也分为两小类:一是传统的工厂转型成智能工厂;二是一出生就是智能工厂的。

第二类,技术解决方案公司。为制造业提供智能工厂、顶层设计、转型路径图、软硬件一体化设施的“工业40”解决方案公司,总集成商。在“工业40”解决方案里,包括软件、硬件。软件有工业物联网、工业网络安全、工业大数据、云计算平台、MES系统、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支持工作的自动化等。硬件有机器人(包括高端的零部件)、传感器、RFID、3D打印,机器视觉,智能物流,也是AGV,PLC,数据采集器,工业交换机等。
实际上中国有400万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在未来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他们都会逐渐地分步骤地转型成“工业40”工厂。那么,这里就面临一个巨大的市场。
第三类,为中国的制造业转型成“工业40”过程当中的九大技术供应商,包括工业物联网,工业网络安全,工业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等等。
工业40的两大目标:智能制造&智能工厂
第一个目标是智能制造,第二个是智能工厂。过去智能制造商有几种说法:第一数字化制造,第二智慧制造,这些表述都不准确。工信部和中国工程院把中国版的工业40的核心目标定义为智能制造,这个词表述非常准确。由智能制造再延伸到具体的工厂而言,就是智能工厂。
智能制造是工业40的核心,作为广义概念,智能制造包含五个方面,实现这五个方面的智能化之后,才可以实现大的智能制造的概念。
智能制造是一个巨系统,工业40就意味着超复杂的巨系统正在形成,车间里面的机器如同智能手机,通过更新 *** 作系统实现功能升级,通过工业APP实现各种功能,通过API不断拓展制造生态系统。
所有的机器、产品、零部件、人员、原材料、所有的研发工具、测试验证平台、虚拟产品和工厂,所有的产品管理、生产管理、运营管理流程,所有的研发、生产、管理、销售员工,各级供应商以及成千上万的客户,都将是这一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基于云端、管道、端到端的信息复杂的体系正在形成。在这里面,车间的机器就像智能手机一样,整个 *** 作会形成一个巨大无比的巨系统。
在智能工厂,德国人希望实现两个概念目标。第一个是机器生产机器,或者说自己生产自己。第二个就是无人工厂,或者是黑灯工厂,或百分百全智能工厂,人与智能机器并存。智能工厂是现代工厂发展的新阶段,是在数字化基础上,利用物联网技术和设备监控技术,来加强信息和服务。

智能工厂有三大特征:第一个特征是信息基础设施高度互联,包括生产设备、机器人、 *** 作人员、物料和成品;第二是制造过程数据具备实时性,生产数据具有平稳的节拍和到达流,数据的存储与处理也具有实时性;第三是可以利用存储的数据从事数据挖掘分析,有自学习功能,还可以改善不优化制造工艺过程。
智能工厂的发展趋势是从柔性化到敏捷化到智能化再到信息化。
工业40的五个特点
互联
互联工业40的核心是连接,当然今天移动互联网的整个世界核心在连接,就像百度一样,在连接人和信息,就像腾讯一样,连接人和人。工业40要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数据
当传感器无处不在,智能设备无处不在,智能终端无处不在,连接无处不在,必然的结果就是数据无处不在。这些数据包括产品数据、设备数据、研发数据、工业链数据、运营数据、管理数据、销售数据、消费者数据等等。
马云说过,阿里巴巴本质上是一家数据公司,雷军也讲过,小米本质是一家数据公司,从IT到DT,未来整个社会变成大数据的社会。
从工业30到工业40,我提出一个自己的观点,实际上从模具到数据,30的工业是以模具为核心,40的工业是以数据为基础,所有的工厂都会变成数据工厂。
集成
集成是工业40的关键词,也是中国推动两化融合的关键词,工业40将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嵌入式终端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通信设施通过CPS形成一个智能网络。
通过这个智能网络,使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以及服务于服务之间,能够形成一个互联,从而实现横向、纵向和端到端的高度集成。
创新
工业40的实施过程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过程,制造技术、产品、模式、业态、组织等方面的创新,将会层出不穷,从技术创新到产品创新,到模式创新,再到液态创新,最后到组织创新。
转型
对于中国的传统制造业而言,转型实际上是从传统的工厂,从20、30的工厂转型到40的工厂,整个生产形态上,从大规模生产,转向个性化定制。阿里巴巴在三年前就提出,整个制造业的生产流程,从B2B、B2C,转成C2B。他们很敏锐地看到了这样的一个方向,整个生产的过程更加柔性化、个性化、定制化。这是工业40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工业40是从生产型制造转型成服务型制造。未来生产和服务的界限会更加模糊,按照德国工业40整个框架来说,未来的工厂有可能从集中式生产转成分布式生产。3D打印会快速使用,未来工厂的概念,可能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不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有几百人、几千人和设备。未来的工厂可能在客户的客厅,通过3D打印来完成,有可能每一个客户的客厅都是一个生产的车间。
举一个例子,过去生产一台电饭煲,可能在中国的广东生产,然后运到非洲送给客户。但是在未来,工业40时代,这个广东的电饭煲公司只需要电脑设计图纸,传到非洲客户的电脑,客户就可以通过客厅的3D打印机把这台电饭煲打印出来,就意味着客厅已经成为生产车间,所以未来工厂的概念是需要刷新我们的想象的。
工业40是从过去要素驱动向未来的创新驱动。过去是基于人口红利,是基于整个生产的大规模化、定制化,基于汇率低估,破坏环境所导致的要素驱动。未来工业40时代,整个生产制造业向40工厂转型、向创新驱动,科技的含量会变的越来越多,工厂人数在急剧减少,过去蓝领工人会转向黑领工人,是由电脑 *** 作人员在 *** 作整个机器,车间里面会大量使用低成本自动化装备,启用工业机器人,生产过程当中机器可以实现德国40所定义的自己生产自己,机器生产机器。
中国制造2025
由中国政府在2015年初提出,将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智能化制造作为今后发展主线,以未来十年为发展周期,目标是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中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
从本质上看,工业互联网是数据流、硬件、软件和智能的交互,由智能设备和网络收集的数据存储之后,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由此产生智能信息供决策者进行实时判断处理。从工作流程上来看,工业互联网通过三个步骤实现其效能:工业数据的获取、工业数据的分析、调度执行,分别对应于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专网通信,这是工业互联网的关键元素。
在我国当前阶段,工业互联网具体表现为将互联网作为当前信息化的核心,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推动两化融合深度发展。我们认为,工业互联网是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关键部分,即互联网+工业。而中国制造2025也为后续产业升级指明了方向。在人类的发展史上,经历了两次技术的飞跃,分别是工业革命、计算机与互联网革命,我们认为,第三次技术的飞跃将是工业互联网革命。
工业革命: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工业革命时代。工业革命在推进的过程中,分别出现了蒸汽机、内燃机,然后是电报电话和电力。
计算机与互联网革命:1947年,第一款点接触晶体管在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标志着计算机与互联网革命的到来。1986年,思科推出第一款多协议路由器产品,市场需求强烈,有力的推动万维网的发展。1981年8月只有不到300台电脑可以连接到互联网,而今天连接互联网的设备则以数十亿计,信息传输的速度和数量大幅增长。然而,目前互联网在工业领域的渗透率还比较低。
工业互联网革命:经过工业革命的发展,大型机器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促进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大发展。但是机器的性能还没有完全发挥,系统性的效率低下问题比较严重。于是,在过去的十年中,部分企业开始逐步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工业生产,发展开放的工业计算机和通信系统。工业互联网将有助于工业系统各层面更好的运转,通过优化检查、维护和修理过程,资产的可靠性和运行的效率得以提高。

如今,超过250亿台“物体”连接到互联网上,预计到2025年,这个数字将翻一番。工业物联网(IIoT)以一种爆炸式的方式迅速发展。工业物联网(IIoT)设备、标准和通信协议的激增,使得对IIoT的有效管理变得非常具有挑战性。

如何定义工业物联网 (IIoT) 平台?

工业物联网平台 是一种工业物联网软件,它使组织能够安全地管理工业物联网生态系统中所有连接的人、系统和对象。

在界定工业物联网平台时,我们应该认识到,物联网已经创造了一个新的整合水平。随着成千上万的工业物联网设备接入网络,企业需要管理比以往更多的端点。然而,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设备问题,工业物联网实际上是一个由人、系统和对象组成的数字生态系统。这就需要一个工业物联网平台来安全有效地管理生态系统的每一个元素。

工业物联网平台有哪些不同类型?

虽然工业物联网平台研发的初衷是对工业物联网的设备和数据进行管理和控制,但为了适应不同的用例,已经开发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平台。事实上,工业物联网平台很难分类,反而工业物联网平台供应商正在改进其平台产品,以满足客户需求和特定的业务需求。

工业物联网平台将提供不同的功能组合,包括工业物联网的端点管理和连接、物联网数据的采集、接收和处理、数据的可视化和分析,以及将物联网数据集成到业务流程和工作流中。在比较不同类型的平台时,应根据组织的业务需求和特定的IT基础设施,并将其与工业物联网的解决方案相匹配。

工业物联网平台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因此,最好的工业物联网平台因组织而异,单个平台功能集无法为每个用例提供足够的解决方案。但是,任何一个工业物联网平台都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安全

安全性是工业物联网平台的核心,它不仅可以保护所有物联网端点免受外部网络攻击,还可以处理来自组织内部的潜在恶意活动。

连接性

每一个工业物联网设备都必须快速、安全地进行配置,并对其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进行管理,包括在设备配置、注册、激活、挂起、未挂起、删除和按需重置时对其进行跟踪和授权。

集成

集成是工业物联网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工业物联网平台允许物联网设备与不同的企业应用、云服务、移动应用和传统系统无缝、安全地连接和共享信息。

识别

工业物联网平台可以支持最广泛的物联网设备。无论在工业物联网架构中的任何地方,都能自动感知物联网设备的存在,建立安全连接,并能快速建立设备凭据,或在需要时自动分配。

分析

物联网设备大大增加了组织中的数据量。分析工业物联网应该是工业物联网平台最强大的功能之一。它可以对工业物联网数据进行适当的可视化和分析,为改进数据驱动的决策提供实际的见解。

管理多个工业物联网传感器很简单,但如今,企业拥有数十万台工业物联网设备来执行遍及组织内部的众多任务。工业物联网设备有多种形状和尺寸,没有通用的工业物联网标准或连接方式。管理一个工业物联网网络意味着能够监控一系列异构的工业物联网设备。

如今,工业物联网(IIoT)平台为工业物联网在几乎所有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解决方案。工业物联网平台能够将设备和企业应用软件完美融合,使数据在互联的人、系统和对象之间无缝、安全地流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4994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 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