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立体栽培的方法,五种立体栽培方法 任你选择

草莓立体栽培的方法,五种立体栽培方法 任你选择,第1张

草莓是对蔷薇科草莓属植物的通称,在全世界已知有50多种,原产欧洲。草莓的外观呈心形,鲜美红嫩,果肉多汁,酸甜可口,且有特殊的浓郁水果芳香。由于其色、香、味俱佳,而且营养价值高,含丰富维生素C,有帮助消化的功效,所以被人们誉为“水果皇后”。那么对于草莓立体栽培的方法,您知道多少呢?

草莓立体栽培的方法:

一、传统架式栽培技术

该技术是利用3-4 层分层式框架,在框架上放置栽培容器,在容器内种植草莓的1 种栽培技术。这个分层式框架主要分为A字型和阶梯形2种。栽培架要按照南北向排放,为保证光照条件和减少遮光,排放时应选取适当的栽培架间距。架式栽培包括基质栽培和水培2 种形式。

以A 字型栽培架栽培为例。A 型栽培架主体框架为钢结构,左右两侧栽培架各安装3 -4 排栽培槽,层间距40cm,距地面5m,最高处 m,栽培架宽 m 左右;栽培槽一般用PVC材料制作,直径为20cm;立架南北向放置,各排栽培架间距为70cm。该形式 *** 作方便,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单位面积栽培架上栽培的草莓数量是平地栽培的2倍,产量比原来提高 倍。

二、改良架式栽培技术

1、移动式立体栽培草莓技术

移动式立体栽培装置主要包括栽培架、栽培槽、导轨、两端带有滚轮的支撑轴和传动机构。栽培槽固定在栽培架的两边,2根导轨固定在温室地面上,2根支撑轴安装在栽培架下方,滚轮与导轨配合并在导轨上运动,传动机构驱动支撑轴转动。支架采用600mm × 400mm 的方钢焊接而成,为矩形,每个栽培架上安装2-4 排栽培槽,槽直径为25cm。通过滑轮使栽培架进行左右平行移动,空出人行通道。采用该装置不仅可以使草莓植株充分地接受阳光,提高果实品质;还可以使温室空间得以充分利用,大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开合式立体栽培草莓技术

开合式立体栽培装置包括支架、栽培架、定植槽转动主轴、减速电机和曲柄连杆机构。支架用于将整个立体栽培装置支承在地面上,支架的上端通过滑动轴承与栽培架铰接,定植槽安装在栽培架上,转动主轴和减速电机安装到支架上,曲柄连杆机构的一端与转动主轴连接、另一端与栽培架铰接。草莓植株正常生长时,栽培架处于倾斜展开状态,倾斜角度为55 -65°;当进行管理和采摘时,通过调整栽培架角度使其处于垂直收拢的状态。采用该装置不仅可以使草莓植株充分采光,还可以充分利用温室栽培空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经济效益。

三、高架栽培床技术

草莓高架栽培技术是指通过水培、基质培等方式,在现代设施大棚内将草莓置于高架培床上进行栽培,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且果实品质优、食用安全性好,适合观光农业园应用和规模化生产。近年来,在日本、荷兰、美国等国家得到开发和应用,尤其是在日本发展较迅速。以下介绍2种高架栽培模式:

1、日本枥木模式

栽培槽宽30cm,内层槽深15cm,外层槽深25cm。内层为无纺布槽,中层为吸水布,外层为防水膜。单条槽种2列,株列距(15 ~20)cm × 20cm。果实朝外侧生长。种植方式有单槽成行和双槽并列成行2种,为提高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率,通常采用双槽并列成行种植方式。行间 *** 作通道宽80-90cm。栽培架一般用镀锌管制作,床面高80-110cm。

2、日本长崎模式

栽培槽用发泡塑料制成,外宽50cm,内宽40cm,深12cm,长1m。栽培槽底部有排水沟。槽内侧先后依次铺设防水黑膜和无纺布2 层。栽培支架主要用镀锌管制作,床面高度可自由调节,一般为80cm。单条槽种2列,株距19- 20cm,密度7 万株/hm²。果实朝外侧生长。草莓高架栽培是一种省力栽培模式。在该栽培模式下,草莓植株距离地表约1 m 左右,使得生产管理者能够直立身体进行作业,大幅度降低了生产者的劳动强度。草莓果实悬在半空中,减少了与灌溉水的接触,很大程度上也减少了因湿度过大而造成的病害。采用高架栽培草莓,花序授粉充分,果实发育正常,果型端正、颜色鲜艳,提高了优质果的比例。

四、墙体栽培技术

墙体栽培是利用特定的栽培设备附着在建筑物的墙体表,不仅不会影响墙体的坚固度,而且对墙体还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有效地利用了空间,节约了土地,实现了单位面积上更大的产出比。在日光温室后墙上设置通长的栽培管道,根据后墙高度可设置3-4排。后墙管道的采光条件较好,可充分利用太阳光,有利于草莓植株生长和果实品质的提高。

五、柱状立体式栽培技术

柱状立体式栽培是用立柱来支撑和固定栽培钵以及滴液盒,立柱使栽培钵贯穿于一体。立柱由水泥墩和钢管组成,水泥墩横截面面积为15cm2,中间留有直径30mm、深10mm 的圆孔用来插钢管;钢管长约2m,直径20-25mm。立柱要南北向成行固定在地面上,立柱间距不少于m。行间间距可以为 m。栽培钵中空、四瓣或六瓣结构,用PVC 材料制成,各栽培钵间相错叠放在立柱上。由于栽培柱南面能够见到直射光、北面只能见到散射光,光照度差异会导致草莓植株生长不一致,因此,需要隔3-4d转动1次栽培柱,以保证植株生长整齐,开花结果一致。

柱状立体式栽培可提高土地面积利用率。采用传统的平地畦栽方法,以畦宽1 m、畦埂宽m为例,在13m²地块上,实际栽培面积为10m²。而采用柱状栽培法,以直径5m、地面以上部分高5 m 的栽培柱为例,每个栽培柱的栽苗表面积为1m²,在长、宽约13m²的地块上可放置栽培柱20个,栽苗面积为20m²,土地利用率较传统平地畦提高了1倍。在栽培柱内,苗根部相对集中,浇水施肥时相当于直接作用于根部,肥料流失少、见效快,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同时各栽培柱间相互独立,还可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采用柱状栽培法最大的缺点是浇水比较费工费时,春季每3-4d浇1次水,夏季炎热时1d浇1次水; 此外,栽培柱越冬管理比较困难,需要每年重新栽植1次。

拓展知识-立体草莓的种植优点:

1、节约土地

传统模式的草莓栽植密度为12 万~ 15 万株/hm2,改用立体栽培模式后,栽培总量可达4 万~ 4 万株/hm2,相当于传统平地栽培的3 倍,节约土地2 /3 以上,产品产量是原来的3 倍。

2、改善植株发育

草莓生长对水肥条件要求较高,常发生连作障碍。而采用立体无土栽培,可按要求任意选配基质和营养液,不受土壤条件的限制,同时可根据草莓的生理特点和各阶段生长对水肥的需求,调节营养液浓度,使草莓生长发育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3、方便 *** 作

立体式栽培的草莓,便于采摘果实,降低了劳动强度。

虽然草莓是多年生植物,具有栽植后能连续多年结果的特性,但是为了提高产量和效益,目前生产上一般采用一年一栽制。草莓栽培分为促成栽培、半促成栽培、早熟栽培、抑制栽培、露地栽培等方式。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的草莓栽培以露地栽培为主,90年代中后期以来,则以促成栽培、半促成栽培和早熟栽培为主。

1.促成栽培

选用休眠浅或较浅的品种,通过各种育苗方法促进花芽提早分化,定植后直接保温,防止植株进入休眠,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使草莓鲜果提早上市(最早可在11月)的栽培方式。

目前促成栽培品种以休眠浅的日本草莓品种为主。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时间长、降雪多,可利用带有承重后墙、保温好的日光温室来生产草莓,覆盖材料采用聚氯乙烯塑料棚膜,上盖纸被和草帘,在寒冷的12月至次年1月,通过适当加温来防止草莓植株遭受冷害。在南方地区采用塑料大棚内加拱棚的双重保温方式。

2.半促成栽培

选用休眠较深或休眠深的品种,定植后在自然条件下基本上满足草莓植株对低温量的需求,在自然休眠通过之前开始保温,使草莓植株提早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的栽培方式。半促成栽培的果实采收期较促成栽培推迟,但比其他栽培方式要早,一般在3月中下旬鲜果开始上市。半促成栽培又可分为北方地区的日光温室半促成栽培和南方地区的塑料大棚半促成栽培两种形式。

3.早熟栽培

就是草莓植株已满足低温量但外界环境条件还不能使其正常生长发育的情况下,通过扣棚升温,使草莓植株提前开花结果的栽培方式,通常采用拱棚进行早熟栽培。早熟栽培的采收期比露地栽培提前20~30d。

4.抑制栽培

主要是指在草莓植株充分形成花芽以后,起苗贮藏于冷库中,7~9月随时定植于露地,9月初至次年1月采收鲜果上市的栽培方式。

5.露地栽培

最普通的栽培方式,通常秋季定植草莓植株,冬季休眠越冬,第二年春季恢复生长,开花结果,5~6月采收鲜果。无论在温暖地区还是严寒地区,露地栽培都是十分流行的草莓栽培方式,具有投资成本低、花费人工少、栽培容易等许多优点,而且容易与其他作物进行轮作和套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5022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 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