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发展几个阶段

农业的发展几个阶段,第1张

农业的发展会经历四个阶段,分别为以人力和畜力为代表的传统农业、以机械化为主的小型规模化农业、以信息技术和自动化装备为主的自动化农业以及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主的智慧化农业,这农业四个阶段分别定义为农业10、农业20、农业30、和农业40。智慧化农业是以数字农业和精准农业为基础,通过农业数据的智能化运营,实现农业的科学、高效发展,最终达到增产增收,保障农产品安全的目的。
农业10——以户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
农业10阶段是以户为单位,小规模的方式进行生产,依靠的是农民个体劳动和畜力劳动,此时需要靠天而作,通过勤劳的劳动来满足基本的农产品需要。我国农业10阶段基本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一个十年里,由于改变了计划经济的生产模式,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替代方案,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得农产品的短缺问题得到了解决。这个阶段主要以产量高为主要目标。
农业20——以机械化为主的小规模农业
农业20阶段是以机械化为主,同时伴随着一些农场的出现,农业开始出现种养殖等大户。通过使用机械机器而取代了传统农民的部分工作,也改善了部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状况,此时仍然以产量高为主要目标,但也慢慢向高质量方向上发展。一些农业生产企业向产业下游加工行业延伸,或加工企业向上游延伸,此时出现了中粮集团、新希望等农业类企业。而此时土地规模化程度不足,生产与销售环节严重脱离,企业缺少足够的品牌经验,使得一些农业电商公司及农产品品牌商出现,如“淘乡村”、“褚橙”等。
农业30——以信息化为主的自动化农业
农业30代表的是农业信息化、专业化阶段,伴随着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农业信息化技术加速发展,使得农业智能化装备在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中实现普及应用。此阶段,由于农业10和农业20阶段的农业耕种不规范、农民的老龄化问题严重,出现了专业化的农民、市场化的农业科技人员及农业科技类企业,企业使用无人机进行遥感监测、无人机喷洒农药、使用智能化农机进行精准作业等,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农业的数字化和精准化发展。而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农业、绿色农业等商业模式不断出现,共同促进者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农业40——以数据驱动的智慧化农业
农业40是资源整合、数据驱动的智慧化农业时代。随着土地流转,农业土地规模化程度加深,资源集中于少部分专业的农民手中,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无人化的管理。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等获取数据后,利用有线或无线网络传输到云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实现农业全过程可控和高效地发展,以标准化流程体系,实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的智能化管理。使用机器人收获待收获的农产品,经过机器人运输到加工车间,加工完成后,利用电子商务进行农产品销售,最终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我国农业耕地种类多样,幅员广阔,区域发展不均衡,从农业10到农业40均在各地有所分布。根据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中国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了66%,其中,三大主粮小麦、水稻、玉米的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了94%,79%和83%,假如以按照70%的覆盖率视为完成的情况下,中国的农业整体上正处于农业20向农业30的过渡阶段,而预计农业30可在2050年完成。

数字农业、精准农业、智慧农业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数字农业的概念大约在20年前首次提出。近年来,随着农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和数字技术与农村发展的不断融合,数字农业逐渐成为我国农村发展的热点话题。政府还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大力推进数字农业的发展。数字农业通过数据、气象和卫星遥感,使人们对天和作物的简单了解,更好地感知作物的生长状况,及时预测天气和各种风险,减少农药和化肥的施用,打开农业的各个环节,从而产生更高效、更抗风险的农业整体解决方案。

精准农业是基于农业机械硬件的执行和 *** 作系统。它主要基于农业机械的单机硬件,配备检测设备和智能控制软件,实现精确 *** 作、变量控制(包括变量播种、变量施肥、变量喷雾等)、无人驾驶、最佳工作环境和场景适应。精准农业强调对(单体)设备和设施 *** 作的精确和智能控制,即硬件+软件。

精准农业是一套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技术和管理的定位、定时和定量实施体系。它根据土壤性质和作物生长条件的空间差异调整作物的投入,即一方面了解田间土壤性质和生产力的空间变化,另一方面确定作物的生产目标,实现定位和定量精确田间管理。显然,实施精准农业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的实际生产力,而且是实现优质、高产、低耗、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它融合了新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它是一个基于经验模型的专家决策系统,其核心是一个软件系统。智能农业强调智能决策系统,配备各种硬件设施和设备。它是系统+硬件。

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器节点(环境温湿度、土壤湿度、二氧化碳、图像等)和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和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种植、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决策。

智能农业的决策模型和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农业物联网和农业大数据领域。

然而,由于农业生产涉及的种类和品种繁多,生产过程漫长复杂,存在许多不可控制的因素和变量,数字农业从单点突破到全面进步和应用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当前,发展数字农业需要瞄准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主方向,以创新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让农民有更多的收获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近几年的每一个对农村扶贫的政策中,都会提到大力实施农村网络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智慧农业“互联网+农业”模式,鼓励对农业生产数字化改造,加强农业遥感、物联网应用等概念,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互联网对农民都有什么好处呢,互联网真的可以让农民致富?

"互联网+"行动路径划定 锁定11个目标

通过了解,互联网+农业,是一种生产方式、产业模式与经营手段的创新,通过便利化、实时化、物联化、智能化等手段,对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农业产业链环节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以“互联网+农业”为驱动,有助于发展智慧农业、精细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互联网对农村、农民的确有不少的好处,也是可以让农民脱离贫困,实现致富的方式。好处主要表现在这3个方面:

创意配图:互联网+

一、互联网+农业对农业生产的好处, 对农民而言,种子是否健康、施肥是否适量、采摘是否科学……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和查询。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农户实现互通,全方位监控了解农产品生产过程,解决了消费者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也让靠得住的农产品能够得到更快、更广的传播推广,用户安心又放心,农户省时又省力,实现了互利共赢。据相关测算,农业中使用互联网技术,每亩地一年可以节约10个可节约工时,人工劳动强度降低20%,节约水·肥料·农药10%。

二、互联网+农业在农产品销售方面的好处,解决了农产品到餐桌的所有中间环节,降低了销售过程中的附加费用,农民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消费者也能得到更多的实惠。同时通过消费者也可以反应市场需求,减少了农产品蜂拥上市,供大于求的现象。

财经配图:农村电商

三、互联网+农业对农产品品牌建立的好处,品牌是产品最好的包装,对产品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一个好的品牌代表了信誉、安全和高品质,农产品品牌建设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趋势,农业品牌将是未来农产品的名片。但是农产品品牌发展已经不能依赖传统的发展模式,互联网将成为农产品品牌发展的纽带,所以品牌要迅速崛起就必须依靠互联网的强大信息平台。

创意配图:农产品电商

以上就是互联网+农业给农民带来的实际好处,实现了农产品产、供、销的“一条龙”服务,也确实会给农民带来实惠。作为新时代农民和农产品消费者,大家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近些年,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完善智慧农业平台,为农民的增收、创收创造了条件,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我国农业面临诸多问题,和一些智慧农业发展较好的国家仍存在不小的差距。认清现实、找出差距,才能再出发。

一、我国农业当前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农业仍然以小农经济为主,从个体的角度来说,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但如果从产业资源、劳动力等层面来看,却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从产业面来看,我国大约有18亿耕地面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7亿4,平均到人不到25亩,稳定供货的能力明显偏弱,使得农业从业者与农民暴露在风险销售中,不利于市场竞争。

从资源来说,我国农业投入的研发能量明显弱于其它领域,低于风险的能力明显偏弱,土壤恶化、缺水、自然灾害、信息不对称等常常导致农民的农产品损失惨重。

从劳动力来看,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农村将成为更多老年人的“聚集和沉淀”之地,同时受粮食价格低、农业投入品如化肥、农药等价格高等因素的影响,年轻农民宁愿外出务工,也不愿从事农业劳动。因此,每年到采收季节,总是呈现缺工的情况,以小农为主体的农业面临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说完了国内,我们看看国外标杆国家是如何面对农业挑战的。以我们临近的日本为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研发与应用智慧农业技术,实现了超省力与大规模生产、粮食作物的潜能也发挥到了最大化、生产环境安全便利。尤其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的云端服务系统,从生产、经营到消费服务三个区块全覆盖。

再以德国农技产业为例,通过农机与通信公司的跨领域合作,应用先进的传感、云端计算等技术,有效提升了农业的作业效率。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农业先进国家以工程技术进行跨领域整合,让一个传统的行业迈向新时代。反观我们,在农业领域的投入与研发和这些国家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因此,将生产智慧化、农业产销数位化,透过云端科技、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智能机械、感应设备等,应用在农业上,促进国内农业创新升级与转型,从而降低因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极端气候对农业产业带来的冲击。

二、迈向未来的智慧农业是什么样的?

当无人机飞梭于农田上空,一面将资料传送云端,透过云端运算,进行符合成本与环境伤害最少的农药与化肥施用分析等等,农民只要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与云端连接,就能轻松完成田间管理;采用遥感技术、定位系统、智慧化决策系统、大数据分析等,将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与这些技术结合,快速进行土壤、作物生长检测及与当时的气候结合做分析,进而让系统做出决策建议。通过大数据分析,生产端的农民可了解作物特性,以适时调整养分、灌溉、轮作等生长条件;使用感应器测量植物含水量、土壤湿度、温度的改变,优化灌溉,调整作物生长环境;拍摄作物并上传云端就可实现销售,让农民不需要离开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就可参与全球的经济活动。

而消费者只要扫扫二维码,就可以在家看到自己订购的农产品的生产及采收过程;客商则可以通过云供应链系统,将外销的农产品迅速在各级终端销售市场铺货等等,总之,将上述诸如此类的情景融入农业产销活动中,是未来智慧农业的愿景之一。

三、未来智慧农业发展的方向

1、以省工、省力为目标,提高作业效率

前面我们说,因人力短缺及老龄化是我们农业目前面对的难题,因此,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应用人机协同的机械作为辅助工具,让种植者能够省力省时的耕种。如传统的浇水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时间,而且无法精准稳定供水,通过改良浇水机具,可根据植株位置自动调整出水方向,免去人为调整以减少作业负荷,并能节省人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2、建立溯源制度,确保农产品安全

为了使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放心,如果从生产到销售的过程能够透明化,有助于消费者建立信心,而产品溯源正是了解这整个过程的捷径。通过溯源系统,消费者可以简单、准确、及时地通过网络或手机APP,查询感兴趣的产品,详细了解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产品品质等,进而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可得到更多的生产信息;从生产者的角度来说,透过消费者习性可获得更多消费者信息,对生产决策提供帮助。

创新科技是农业进步最重要的原动力,为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期待智慧农业能开创高质、便捷及人性化的新典范农业,让我国的农业从传统农业迈向效率、安全及风险可管控的新农业时代,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让农民增收有奔头。

未来5年值得关注的行业主要包括:

一、前沿科技领域

1、新一代人工智能

前沿基础理论突破,专用芯片研发,深度学习框架等开源算法平台构建,学习推理与决策、图像图形、语音视频、自然语言识别处理等领域创新 。

2、量子信息

城域、城际、自由空间量子通信技术研发,通用量子计算原型机和实用化量子模拟机研制,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突破。

3、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设计工具、重点装备和高纯靶材等关键材料研发,集成电路先进工艺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微机电系统(MEMS)等特色工艺突破,先进存储技术升级,碳化硅、氮化家等宽禁带半导体发展 。

4、脑科学与类脑研究

脑认知原理解析,脑介观神经连接图谱绘制,脑重大疾病机理与干预研究,儿童青少年脑智发育,类脑计算与脑机融合技术研发。

5、基因与生物技术

基因组学研究应用,遗传细胞和遗传育种、合成生物、生物药等技术创新,创新疫苗、体外诊断、抗体药物等研发,农作物、畜离水产、农业微生物等重大新品种创制,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6、临床医学与健康

癌症和心脑血管、呼吸、代谢性疾病等发病机制基础研究,主动健康干预技术研发,再生医学、微生物组、新型治疗等前沿技术研发,重大传染病、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 。

7、深空深地深海和极地探测

宇宙起源与演化、透视地球等基础科学研究,火星环绕、小行星巡视等星际探测,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和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地球深部探测装备、深海运维保障和装备试验船、极地立体观监测平台和重型被冰船等研制,探月工程四期、较龙探海二期、雪龙探极二期建设。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

1、新支柱(如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北斗系统等)

2、未来产业(如类脑智能、未来网络、氢能与储能等)

三、5G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5G网络、6G网络、一体化大数据、工业物联网和车联网、遥感空间基础设施等。

四、教育

基本公共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教师队伍、教育改革。

五、养老

适老化改造、社区居家养老、养老机构。

六、婴幼儿照护

托育服务、儿童友好城市、科学育儿。

七、文化旅游

文艺创作、融合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旅游质量提升。

八、数字经济重点产业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VR与AR、数字社会建设。

九、体育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育消费、竞技体育。

十、医药卫生

医护人员培养、家庭医生、社会办医、中医药。

十一、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

十二、制造业

高端新材料、重大技术装备、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北斗产业化应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联网)汽车、高端医疗装备和创新药、农业机械装备。

十三、农业

农业综合生产、乡村建设

十四、环保

生态安全、环境改善、绿色发展

遥感和传感技术是物联网应用的重要基础,是两化融合的重要技术之一。

感测与识别技术的作用是仿真人类感觉器官的功能,扩展信息系统(或信息设备)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途径。传感技术同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一起被称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传感与交互控制在工业、交通、医疗、农业、环保等方面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可以说,传感和识别技术是“物联网”应用的重要基础,而“物联网”应用目前和未来将遍及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计算机软件服务

行业的应用重点,也是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关键技术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5031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 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