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误差函数erf(β)表是怎么查的呀?

请问误差函数erf(β)表是怎么查的呀?,第1张

一般都是已知erf让你求β的,就先确定已知数在哪一行,然后根据二分法具体确定数值。

比如erf是078,在表上可以看出,是在08那行,6和7列的中间某个数,然后用二分法具体确定一下列是多少,将得到的数除以100(因为它表示的是小数点后第二位的数),得到0068,然后读数就是08(行)+0068(列)=0868。

扩展资料

误差函数erf(β)的应用:

高斯函数的不定积分是误差函数。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以及工程学等领域都有高斯函数的身影,这方面的例子包括:

在统计学与机率论中,高斯函数是常态分布的密度函数,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它是复杂总和的有限机率分布。

高斯函数是量子谐振子基态的波函数。

计算化学中所用的分子轨道是名为高斯轨道的高斯函数的线性组合(参见量子化学中的基组)。

在数学领域,高斯函数在厄尔米特多项式的定义中起著重要作用。

高斯函数与量子场论中的真空态相关。

在光学以及微波系统中有高斯波束的应用。

高斯函数在图像处理中用作预平滑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误差函数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系,它就是:太阳系。埃及天文学家托勒密,在亚历山大进行天文观测后提出了“地心说”。 (当时在托勒密时代望远镜还没有发明,主要是用肉眼来进行一些天文的观测。)观察到太阳、月亮还有一些非常亮的行星,像水星、金星、火星、还有木星,每天都在东升西落,当然包括太阳和月亮了,于是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概念,这些天体都在围绕着地球旋转。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的天体都在围绕地球旋转,这就是“地心说”。这种学说在西方一直持续了一千多年。十六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近四十年的辛勤研究,于1543年出版《天体运行论》一书。哥白尼认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一颗普通行星,并系统地提出了日心说。但哥白尼的学说久久得不到合理的使用与宣传,伟大的科学先行者布鲁诺为了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黑暗的宗教势力活活烧死在罗马的广场上。直到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伽利略用观测事实来说明“日心说”是正确的,否定了“地心说”。太阳系由太阳和围绕它旋转的一群天体组成。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以巨大的质量,吸引着其他成员按照一定的轨道,环绕自己运动。太阳和这个太阳王国的成员包括一颗恒星、八大行星、四颗矮行星和至少六十三颗卫星,以及约一百万颗小行星和无数的彗星等。太阳处于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系的主宰。它的质量是太阳系所有行星质量总和的745倍。所以,她有足够强大的吸引力,带领它大大小小的家族成员围着自己不停地旋转。太阳是我们唯一能观测到表面细节的恒星。我们直接观测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它从里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太阳的大气层处于局部的激烈运动之中。如:黑子群的出没,日珥的变化,耀斑的爆发等等。太阳活动现象的发生与太阳磁场密切相关。太阳系中有八颗环绕太阳运动的行星,成员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水星是九大行星中最靠近太阳的行星,它是太阳系中运动最快的行星。由于水星距离太阳太近了,个头又小,人们平时很难看到它。水星的表面和月球表面极为相似。其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水星的大气极为稀薄,昼夜温差很大,白天表面温度可达427度以上, 黑夜最低温度可降到零下173度左右金星,在中国民间称它为 “太白金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启明星”;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是第二颗。它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金星的表面温度很高,不存在液态水,金星大气中,二氧化碳最多,占97%以上。同时还有一层厚达20到30公里的由浓流酸组成的浓云。金星的自转很特别,自转方向与其它行星相反,是自西向东。因此,在金星上看,太阳是西升东落。人类的家园“地球”已经是一个46亿岁的老寿星了,她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层,这就是地球大气层。地球就像一只陀螺,沿着自转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着。火星是地球的近邻。它与地球有许多相同的特征。它们都有卫星,都有移动的沙丘、大风扬起的沙尘暴,南北两极都有白色的冰冠,只不过火星的冰冠是由干冰组成的。火星上也有明显的四季变化。但除此之外,火星与地球相差就很大了。火星表面是一个荒凉的世界,空气中二氧化碳占了95%。火星大气十分稀薄,密度还不到地球大气的1%,火星表面温度极低最低温度则可达到-123℃。 木星是九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颗。其亮度仅次于金星,木星大气的成分和太阳差不多,中心温度达30000摄氏度 ,木星上还有很强的磁场,表面的磁场强度大约是地球磁场的10倍。木星自转速度非常快, 是太阳系中自转最快的行星。木星是太阳系中卫星数目较多的一颗行星。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发现木星有16颗卫星,它们与木星组成了一个家族:木星系 土星好象是一顶漂亮的遮阳帽飘行在茫茫宇宙中,可算是太阳系中最美丽的行星了。土星是扁球形的,土星的大气运动比较平静,表面温度很低,约为零下140摄氏度,土星的美丽光环是由无数个小块物体组成的,它们在土星赤道面上绕土星旋转,其中最著名的“土卫六”上有大气,是目前发现的太阳系卫星中,唯一有大气存在的天体。 天王星是一颗远日行星,由于其大气层中的甲烷反射蓝色光,从而使天王星呈现蓝绿色。天王星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它的自转轴几乎与公转轨道面平行,于是有些人把天王星称做“一个颠倒的行星世界”。天王星和土星一样,也有美丽的光环。它的光环由20条细环组成,每条环颜色各异,色彩斑斓,美丽异常。海王星是远日行星之一,海王星呈扁球形 ,大气中主要含有氢,海王星是一个狂风呼啸、乱云飞渡的世界,在大气中有许多湍急紊乱的气旋在翻滚。由于海王星离太阳太远 ,因此它表面温度很低,通常在零下200摄氏度以下。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海王星有8颗卫星。 冥王星是 1930 年发现的,地面观察显示,冥王星的表面覆盖着固体的甲烷,它有一层薄薄的大气。随着冥王星渐渐远离太阳,这层薄薄的气体将逐渐在地表凝固。由于还没有宇宙飞船访问过冥王星,因此它至今还是一颗神秘的星球。因为冥王星与太阳的距离是如此遥远,致使它表面的温度几乎接近零下 240 摄氏度。在冥王星上,太阳看上去不过是一颗明亮的星星。

时间和空间是随大爆炸一同诞生的,谈论大爆炸之“前”和谈论比无穷大更大的数字一样是毫无意义的。
有一种理论就是你说的循环宇宙论,但是个人认为即使宇宙是循环的,前后相邻的两个宇宙也毫无关联。因为大挤压成为奇点的一瞬间,所有的时间、空间都消失了,我们无法预测,事实上,无法得知任何与上个宇宙有关的信息。根据“奥卡姆剃刀原理”,我们可以认为上一个宇宙——以及下一个宇宙—— 都是不存在的。
关于大爆炸的成因,我们现在无法精确预测,我们利用广义相对论可以推导出大爆炸之后几乎所有的景象,并且氦元素23%的丰度也证明了理论的推导。但就在大爆炸之初,这个体系出现了一个小小的BUG,就是时间从0到10^-43s(普朗克时间)之间的一个时间片段,广义相对论对此没有任何解释。因为在普朗克尺度下,量子力学使广义相对论的方程失效,我们无法预知大爆炸最初的一瞬间发生了什么,因为我们还没有一个完备的量子引力理论。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的大爆炸理论不能说是错的(毕竟它还是经历了很多考验),至少是不完备的。
我在这里冒昧的猜测,大爆炸是由于奇点内偶发的量子涨落引起的。因为在时间和空间为0的“地方”(没有别的语言工具了),广义相对论失效,量子力学占主导地位。大爆炸处是未知的物理定律,我们无法预测那一瞬间发生了什么。
所以个人比较倾向于弦理论的解释,现在详细说弦理论似乎不太可能,我就简单说说弦理论的宇宙观:
在宇宙的开端,所谓大爆炸奇点其实是一个凝聚了11维时空的普朗克尺度的“小火球”,它具有极高的密度、能量,但都不是无限。这个小球被所谓的“弦”束缚着。弦是1维的,它扫过二维的路径,两根弦就扫过4维的时空。当弦-反弦相遇,湮灭时释放出4维的时空(3维空间1维时间),维度不断膨胀,就形成了现在的宇宙。
关于“无中生有”,是这样解释的:
奇点处是所有物理定律失效的时候。在量子理论中,粒子可以以粒子-反粒子对的形式由能量中创生出来。宇宙中的物质由正能量构成的。所有物质都由引力相互吸引。两块互相靠近的物质比两块分得很开的物质具有更少的能量,因为你必须消耗能量去克服把它们拉在一起的引力而将其分开(因为假设无限远的势能为0,那么当物体靠近后因为引力做功使得其势能为负值)。这样,在一定意义上,引力场具有负能量。在空间上大致一体的宇宙的情形中,这个负的引力能刚好抵消了物质所代表的正能量,所以宇宙的总能量为0,凭空产生的物质不破坏质能守恒定律,宇宙“无中生有”了。

近日,IDC发布《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21年第二季度》报告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3,614万台,同比增长337%。

本季出货量还是以耳戴设备贡献为主,其次是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出货量分别是1,996万台、966万台、641万台。其中,成年人、儿童手表均出现上涨趋势,智能手环的市场份额被智能手表挤出,出货量同比下降50%。

关于智能手表市场的发展趋势,IDC认为,在今年下半年,中高端市场将迎来迎来丰富的传感器技术和功能, 健康 监测功能将在传感器技术的升级之下迎来更加广阔的应用场景。市场将从“逐量时代”进入结构化调整期,更加注重产品体验和用户转化。

从2013年果壳电子发布第一款智能手表至今,这8年的时间里,智能手表经历了智能化、医疗化的发展趋势。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智能手表将迎来新的市场转向。旭日大数据认为,未来智能手表一定是消费者的智能“管家”,可分为六大类: 健康 管家、移动管家、物联网管家、医疗管家、饮食管家、购物管家。例如当医疗管家真正实现的时候,智能手表自动监测到用户的心跳、房颤等功能不正常的时候,可以通过智能手表将最近一周的监测记录发送到后台,再让医生为用户做出诊断。

“智能管家”或许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强大的智能管家背后是丰富的传感器技术,包括运动传感器,血糖、血压、心电体温等生物传感器,以及位置传感器等。从目前智能手表的形态来看,主要还是以消费级为主,血糖、心电等对技术要求较高的医疗级产品形态尚未真正进入市场,消费者还处于习惯培养阶段。

就在医疗级产品还未真正进入市场之前,传感器厂商、终端厂商早已嗅到市场最新动态,三星在今年八月推出新生物传感器和5nm的Exynos W920 处理器,首次搭载在Galaxy Watch4 系列上,可测量多项 健康 指标,国内厂商贝特莱也针对智能穿戴产品推出具备强大抗干扰能力的的BL7XX3系列触控芯片,可降低41dB的噪声,同时减少对其他芯片的干扰。

在终端市场,国内已有多家厂商取得突破,率先推出无创血糖监测智能手表、额温智能手表等医疗级的产品。例如舒糖讯息发布了Glutrac睿糖血糖手表,基于ppg信号进行无创血糖监测;友宏医疗推出了额温智能手表……

沃特沃德王声平认为,智能手表的难点和突破点有三个方面,一是医疗 健康 ,二是空间和待机时间,三是研发和生产门槛高,包括产品研发、认证、生产。电子发烧友网发现,目前国内进军医疗级智能穿戴市场正处于百家争鸣的阶段,不少厂家已进入产品注册认证、生产许可认证阶段。这也可以说明,医疗级市场正处于蓄力期,一旦产品认证等通过之后,将迎来爆发期。

尽管不少人看好医疗级智能穿戴市场,但也有另一种声音。在终端市场,业内人士指出,医疗级认证时认证的是技术而不是终端,认证方式主要是通过论文形式与第三方医疗类产品测试机构等进行临床试验,不少消费者对产品性能的准确性还是存在担忧,用户习惯的培养或许需要比预期更长的时间。

医疗级产品真正进入市场,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但在这之前,传感器技术的迭代是重要发展重要阶段。正如IDC提到的,谁能够在手表传感技术上率先取得突破,并成功产品化推广的厂商将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也有利于通过强化产品的技术领先性而建立起竞争壁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5129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 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