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物联网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明年物联网将会发生哪些变化?,第1张

物联网仍然处在发展初期。根据埃森哲咨询公司,近至2014年,87%的消费者从来没听说过物联网技术。而根据物联网协会的研究,2016年,19%的商业和政府员工中报告说他们从未听说过物联网,18%的人仅仅是有一点印象。
尽管物联网技术在产业领域内斩获颇多,但其最具潜力的应用却才刚刚为人们所知。
1物联网将会影响全渠道
营销界将会充分感受物联网的影响,被评为2016年福布斯数字影响人物Silicon-Blitz的CEO兼创始人桑迪·卡特这样说到。卡特说:“全渠道以其专注于向顾客提供面对面的服务而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有了物联网之后,无论你是在公司对公司业务的公司(B2B)或者在公司对顾客业务的公司(B2C) ,呈现单个数据视图将会变得更加容易。贯穿多个渠道的数字与物理世界融合为预测和影响传统购货周期之外的顾客行为提供了契机。传感器、信号灯、订阅和数字能力已经大大改变了商业实现途径和客户关系管理方式。这引发了一场营销变革。
首席营销官们(CMOs)需要搞清楚这种新技术的数据是如何在客户的体验过程中建立竞争力的。
2“物”将会成长
以顾客为导向的物联网和其它物联网之间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其涵盖了建筑、运输、农业、医疗、油气、能源和水等一切事物。
尽管物联网的产业应用在许多方面都领先于面向消费者的应用,但是早期物联网产业应用中计算能力的平均数量却几乎让人没有一点印象。斯坦福大学讲师周晨光猜想物联网中的物将会在2017年变得更加智能。坦率地讲,目前工业使用的机械都不是智能的。周说将来我们会拥有更多的智能技术,就像伟迪捷工业用打印机中的四核微处理器一样。我们还有可能在2017年初步看到“物”计算软件PK个人计算软件。
截止2016年,许多工业机械仍然未能连通。明年,将会朝着联系更多的低频段LoRa或者高频段60千兆赫兹的无线技术稳步过渡。
3数据收集将会迁移到云端
明年数据收集将会迁移到云端,且可能不会再依赖于结构化查询语言。“我们还可能看到为特定目的建立的收集服务,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来识别某人的言语,同时优化机器运行”,他解释到。
4人才招募依旧是物联网项目组织的挑战
物联网与常规的互联网之间有巨大的差异。一个普通人现在都每天花费好几个小时在互联网上,而且近年的许多大学毕业生都渴望加入苹果和软营这样的科技公司。但是开展智慧城市和工业设施数字转换工程的这些组织在人才招聘方面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令事情变得复杂的是依然难以找到更多能确保物联网安全的工人。根据TEKsystems的一项调查,45%的物联网公司都在努力寻找安全专家,30%的公司很难找到数字营销人员。
5公司将会开发出更有意义的物联网产品,但这并不容易
物联网发展早期,许多供应商试图通过将每个消费者的设备都连接到物联网的方式来招揽顾客:沙发、牙刷、茶壶、咖啡机、洗衣机等等,但现在顾客几乎不会再购买了。
物联网产品开发公司在了解客户需求方面做得比较好,但是许多公司却继续将精力放在了技术上而忽略了市场需求。
越来越多的公司现在认识到:仅仅将一些设备连接到互联网并不意味着会取得成功。2017年,我们将会看到更多面向顾客、通过连接来解决现实问题的互联产品。
然而,这并不容易。科技公司讨论的时候就像顾客在亲身体会一样,但是谈论市场研究要比真正了解人们想要什么容易许多。这种说法可能并不适用于产业层面,但对于智能家居这些事物而言,物联网供应商仍旧在努力弄清楚顾客到底在想什么。有了物联网技术,你不能只关注消费群体。真正了解人们的愿望和动机变得超级重要。
比如,就拿智能冰箱来说,当普通的消费者听到无线连接冰箱时,他们不禁会疑惑:我为什么需要一个联网的冰箱?“到底有多少人听过联网冰箱但却不知道它会使生活变得更简单?” 麦克利这样问到。比如,一个联网的冰箱能够在冰箱门闭着的时候拍摄到里面的东西。“顾客在商店里可以利用手机看到冰箱里面有什么?而不是试着回忆自己的冰箱里有没有青椒这些东西,我能够看见”。更多资讯请登录Easy-Key查看。

5G 清风徐来,静待应用花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具挑战的时代。

当下就国内而言,随着四张 5G 商用牌照的正式发放,运营商们纷纷扩大并加快了建网的规模与速度;手机厂商们也早已于今年年初相继推出了 5G 手机;与此同时,5G 的专利的战场,竞争也愈发激烈,日前,据德国专利数据公司 IPlytics 给出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 6 月 15 日,在全球 5G SEP 标准必要专利排名中,华为以 2160 个 5G SEP 的专利数排名第一,第二名的诺基亚 5G SEP 专利为 1516 个,第三名则是 ZTE 中兴公司,拥有 1424 个 SEP 专利。

由此,我们不禁畅想从基础运营商、手机厂商,到芯片厂商、应用开发商等都在加紧布局的 5G 到底会为我们带来哪些改变?事实上,不论媒体把 5G 捧得有多高,也不论业界有多少人并不看好 5G 的发展,最终,落地的应用才是检验 5G 实用性的唯一标准。

那么,什么样的应用才适合 5G 的大环境?如今 5G 的标准已经发展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其机遇又在何方?为了更好地帮助国内开发者深入了解物联网与下一代通信技术 5G 的应用,中国专业的 IT 社区 CSDN 发起并举办以“5G 在物联网领域的技术应用实践”为主题的沙龙活动,围绕 5G、物联网、智慧、应用、挑战等核心话题,邀请到了行业内顶尖的领军者、资深的技术专家、一线的开发者们共聚一堂,展开探讨 5G 的巨大潜能。

目前主办方公布了沙龙的详细日程并确认了会议的演讲嘉宾,详细内容如下:

5G 来了,我们应该做什么?

演讲嘉宾

韦青 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

韦青,投身亚洲移动通信、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等领域二十余年,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拥有丰富的知识与经验,他的工作足迹遍及中国、新加坡等地,尤其擅长于移动与信息技术产品的开发、销售与市场管理工作。现任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负责将微软的产业愿景、创新技术与数字化转型的切身体会介绍给中国的行业伙伴与业界领导者。

在微软公司的十多年间,韦青曾先后担任过微软大中华区产品管理,产业平台与生态链建设,消费市场推广等领导岗位。在加入微软之前,韦青曾经在摩托罗拉公司工作十年,历任移动产品开发,市场推广与销售管理之职。

韦青还是一位热心、积极的科技布道者,他是《万物重构-智能社会来临前夜的思索》一书的作者。该书以其多年的技术培训与公开演讲内容为蓝本,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为读者分析以“云-物-大-智”为代表的智能科技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每一个个体应该以何种积极心态与行动来迎接社会巨大变革的挑战。

演讲议题

5G 来了,我们应该做什么?

议题介绍

从全球范围来看,5G 的概念来势汹汹。无论是政府、媒体、投资界、还是电讯运营商、设备供应商、内容提供商,还有广大消费者,都在探讨 5G 和 5G 能够给大家带来的变化和机会。

同时,人们也开始从媒体上看到一些建议大家不用头脑过热,要循序渐进的发展 5G 和整体下一代通讯技术的声音,那么从通讯与计算机技术而言,我们到底处于何种发展阶段,5G 到底能够在“现在”以及“未来”带给我们何种机遇与挑战?更重要的是,各个行业能够如何储备必要的知识、经验与资源,以迎接一个新时代的来临,这些是本演讲希望与大家分享的主要内容。

通讯技术与社会进步的共同发展历程

下一代通讯技术——为什么 5G 还没商用,已经有人在研究 6G 了?

不同行业的不同机会

我们现在应该做什么?

听众受益

跟风永远智能是拾人牙慧,5G 作为名词的火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基于与挑战全都是在 5G 这种通讯技术本身。通过本次交流,听众可以了解到任何一种新技术能够成功的背后所具有的社会价值,以及如何从一个生态链的角度去理解一门新技术的兴起,以及由此带来的整个生态链的发展机会。

物联网技术在 5G 中的机遇与挑战

演讲嘉宾

孙松林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多媒体教研中心主任

孙松林,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多媒体教研中心主任、IEEE 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 CCF 高级会员、ACM 会员。2003 年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智能信号处理、视频编码与通信,在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可信分布式计算与服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

负责的留学研究生课程《通信综合实验》在 2016 年被教育部评为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是目前获评的唯一的实验类课程。

2014 年获得北京邮电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工作突出贡献指导教师奖”。

2016 年,赴美国马里兰大学参加“北京邮电大学优势学科全英文课程体系建设青年骨干教师海外研修计划”项目。

2014 年、2015 年连续两年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评审委员会专家。

演讲议题

物联网技术在 5G 中的机遇与挑战

议题介绍

1 概述:物联网技术现状、5G 现状

2 5G 关键技术概述

21 性能指标及其专有场景

22 目前进展和展望

3 物联网关键技术的特点

31 关键技术概述

32 NB-IoT 与 LoRa

33 目前进展和展望

4 5G 中物联网技术的机遇

41 专有场景

42 切片技术

43 边缘计算

5 5G中物联网技术的挑战

51 安全体系

52 终端设备

53 产业生态

6 总结

听众受益

了解到目前 5G 网络和物联网技术的最新进展,为物联网技术选择提供参考;

了解到 5G 网络对物联网技术的支持,将有哪些新技术会解决物联网中的固有难题,为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了解到 5G 网络的到来依然无法解决的物联网短板,为创业和技术攻关提供参考;

了解到物联网产业形态的特点,为创业和技术选择提供参考。

5G 时代下的智慧人居新高度

演讲嘉宾

肖江  金山云 AIoT 事业部高级研发总监

肖江,金山云 AIoT 事业部高级研发总监。2009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曾在微软 STB、华为 2012 实验室从事云计算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与开发。

2018 年加入金山云任 AIoT 事业部 VP,拥有 10 年的互联网软件设计和开发的经验,在智能物联网领域有着非常深入的理解。

演讲议题

5G 时代下的智慧人居新高度

议题介绍

智慧人居行业的现状和痛点;

5G 技术的特征与行业应用;

5G 技术在智慧人居行业的前景。

听众受益

通过讲座,听众将了解 5G 技术将为智慧人居行业带来新动能,将促使智慧人居行业走向新高度。

5G 与物联网

演讲嘉宾

朱怀松 爱立信中国研发部多天线高级专家

朱怀松,2004 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并获硕士学位,现任爱立信中国研发部多天线高级专家。长期从事无线基站的开发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多天线信号处理和系统性能分析等,工作期间获得专利 100 余项。

刘阳 爱立信中国研发部主任系统工程师

刘阳,2003 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并获硕士学位。现任爱立信中国研发部主任系统工程师,从事无线接入网产品研发,经历了 3G、4G 到 5G 一系列基站产品,主要负责无线资源管理等算法的研究和产品化。

演讲议题

5G 与物联网

主题介绍

从各种物联网应用场景入手,讨论了各种应用对物联网的需求。

概述各种无线物联网的现状,介绍了蜂窝无线物联网的优势。

讨论 5G 标准如何有效解决物联网的需求。包括:

通过低功率广域蜂窝网络来处理大规模物联网的需求。详细介绍了低功率广域蜂窝网络如何在降低终端功耗的同时,极大提高无线网络的覆盖;

通过全新的 5G 标准——NR,来满足高实时性和高可靠性物联网(URLLC)的需求。详细介绍 5G 网络如何让网络的时延达到 ms 级别。

10月27日,从无锡机场到湖滨饭店的轿车频繁穿梭,湖滨饭店及周围的宾馆入住率暴增,全国各地都来赶一场物联网的大集。28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中科院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10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大会”在无锡盛大开幕,同时举行的还有博览会和技术及商业应用高峰论坛,为期三天。八位部长级官员、三位院士、四十多位司局长和五十多位跨国公司高层及大型央企高层出席此次会议,是近年来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力最深远的行业盛会。这不仅是一次对物联网产业的检阅,也是一次集体思考,为下一步发展理清思路。

用战略性眼光
务实布局

“物联网的‘泡泡糖’(PPT)时代已经过去,现在要演示的是真q实d。”张伟(某物联网公司CEO,化名)想起一年前跟用户交流时如是感叹,以前多数公司都是停留在方案构思和宣讲阶段,只能靠PPT(幻灯片)来展示物联网,而现在,用户不再满足于PPT了,要看实际案例。如果说,去年来到无锡,每次参观者接触到的示范项目都是“太湖鱼”,那么今年的无锡,则呈现出更多物联网的应用。
本届博览会就是一次大秀场。以传感器、RFID、网络设备、嵌入式终端制造等为代表的物联网制造业,以通信网络为代表的物联网基础设施服务业,和以软件集成、应用开发等为代表的物联网服务业等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都参与了此次博览会。
无锡,整个城市都散发着浓郁的物联网氛围,从2009年8月以来,物联网概念的公司比肩接踵地成立,分布在无锡新区、滨湖区等地。新区设立了10亿元产业培育专项基金,主要用于重点支柱产业促进和新兴产业培育,尤其是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战略性产业,核心企业入驻园区,新区都给予3年贷贴息或一定比例的注册资本金配套;滨湖区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也在集聚各类资源,已累计引进物联网及相关企业200家以上,其中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35家。
无锡市市长毛小平介绍说,2009年8月7日温总理在视察无锡时提到建立感知中国中心,同年10月13日国务院批准同意建设无锡传感网实验区,无锡迅速开始创建物联网、传感网的示范区,技术研发事业培育、人才引进等配套技术相继出台。到今天,有156个物联网项目已经签约,即将开工建设。
去年11月12日,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无锡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建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协议,先期以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物联网发展中心为运作载体,总部设在无锡。发展中心第一任主任为叶甜春。据叶甜春介绍,发展中心采用了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吸纳社会资本,与工业界紧密合作,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中心目前设立了综合协调部、战略规划部、应用总体部和技术服务部四个部门。
叶甜春认为,物联网与现有传感网和信息化技术的差异是:更大规模的节点覆盖、更综合的系统集成和更智能的信息处理。“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更需要‘战略性眼光’,物联网的培育和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这其中核心技术的培育和掌握是关键中的关键。”叶甜春发自肺腑地说,如果没有重点地一哄而上、遍地开花,可以推进信息化,但做不成物联网,或者成为又一个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打工产业”。
中国科学院在知识创新工程中,对传感网/物联网领域进行了战略性的前瞻布局,已开展了近10年工作。包括传感器与芯片、信息网络与传输技术、信息处理与存储、软件等,传感器与芯片方面包括声学、振动、压力、温度、湿度、生物、化学等传感器。

借力运营商

物联网与互联网经常被相提并论,虽然两者的本质、内涵及应用模式都有差别,但发展路线却是可以作一定借鉴的。启明创投董事总经理邝子平认为,互联网发展初期,要感谢运营商,因为他们在互联网还没有明确形态时,就大力投入组建了骨干网,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和完善,促进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如今,物联网来了,运营商又开始摩拳擦掌。
中国电信所关注的领域包括节能减排、民生工程、防灾减灾等。中国电信副总工程师靳东滨透露,中国电信已经在着手建立物联网的企业标准。“因为国家物联网标准组有一些标准并没有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电信建立了企业标准。目前,中国电信已经出台了七个关于M2M的标准,包括终端、平台设备和服务协议等。”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强认为,TD-SCDMA的独特优势为物联网的规模发展提供了网络平台,TD的优势是:国家自主知识产权标准保障了通信的安全可靠;频谱效率更高、客户为每比特数据传输支付费用低;根据网络需求,可自行配置上下行资源,特别适合监控等非对称性数据传输业务。杨志强指出,物联网与TD结合有利于我国两大基础创新技术发挥协调作用。“TD与物联网都属于产业链形态的集群性创新模式,由于这种集群性和链条性,使得这两大基础创新在芯片、终端、测试、系统及应用等各个环节具有高度的重合和协同性,将会充分发挥基础协调作用。”杨志强介绍说。
据悉,中国移动M2M业务已经超过了500万终端,2009年,M2M业务收入超过7个亿,2010年,M2M终端用户超过500万,年增长率66%。M2M产业从分布上来看,电力行业占终端总数的35%多,主要应用为电力远程抄表、电力输配变设备监控;交通行业占终端总数的30%,主要应用为车辆定位管理。
中国移动在无锡物联网研究院建设完善了研发试验环境,拥有总面积达1050平米的基础实验室和支持2G和3G的应用开发测试系统;并建立了中国移动物联网体系架构。其目标是把每一个人、每一辆车、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城市接入物联网。
事实上,物联网产业应该借力于运营商及大企业的投入,给物联网一个初始推动,逐步渗透入行业。

从集中走向分布

运营商所擅长的基础设施是一个方面,物联网最后落地,必然是在行业应用中。物联网应用的一个最普遍特点是从集中走向分布,突出表现在智能安防和制造业等领域。
本土著名安防企业博康集团总裁李璞认为,物联网可实现分布式的智能,分布于全系统内的智能化使人与物、物与物得以通信对话,从而自动获取物的动态特征、关联特征,实现所有物征动态信息互通共享。物联网为智能安防带来了一套完整可参照的“技术体系框架”,改变了现在安防领域局部智能、局部互通的限制。经过海量数据存储、处理及多传输通信技术,实现事前的分析预警、事发的实时报警和事后的侦查取证。
西门子中国研究院院长徐亚丁也认为物联网技术为自动化领域带来了更好的分布式解决方案。“制造业面临的大趋势是个性化定制需求、全球化的采购和生产。发达国家的现状是机器密集型,发展中国家的现状是劳动力密集型,两者都向大机器分布式模块化制造转变。”徐亚丁介绍说,采用物联网技术可以使生产自动化从集中走向分布,能够自动调整工序、灵活增减工序。物联网架构使模块可重用性得以提高,可进行重新配置组合以适应生产需要,减少资源浪费,还可以调整就业人口,使受良好教育的劳动力从事高附加值的模块设计维护。“分布式模块化生产系统的关键技术就是物联网,物联网技术使每个模块智能化,能够承担灵活多样的生产任务;使模块内部集成,实现机电/人机一体化。”可见,要深化物联网的应用,必须吃透其技术特性和优势,才能找准应用切入点。

资本市场冷静观望

在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大会的投融资高峰论坛上,来自德同资本、红杉资本、启明创投、美国风投协会等风险投资领域的专家,围绕“风险资本如何孵化伟大企业”这一焦点话题畅所欲言。面对火热的物联网概念,资本市场的态度显得很冷静。
邝子平认为,物联网重点在B2B的市场,物联网早期的发展,更多仍然还是给集团客户解决其所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而不是给最终用户提供一个娱乐或者个性化的平台。“不同于互联网,互联网更多关注B2C市场,物联网的商业模式跟互联网将非常不一样,进入的门槛不一样,它的销售周期也会不一样。”邝子平分析说,B2B业务在中国所面临的不确定性非常大,例如为行业用户或政府部门服务的物联网企业,要有能力协调好各方的关系。旷子平认为第一批成功的物联网企业很可能是做系统集成的,即整合各方的物联网资源,提供综合物联网解决方案,而并非纯技术型企业。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在谈到物联网时也提醒产业界,物联网刚刚起步,对其期望值不要太高,实际上产业界对物联网领域,从技术和体制上都还没完全做好准备。
何积丰建议,物联网产业在上项目的时候要考虑“先民生后重大基础设施”,在“十二五”规划中一个重要的元素是关注民生,他建议在无锡先做一些跟民生相关的项目,如教育、医疗试点等。
除了要撬动资本市场外,国家在整个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早期的示范及推动、行业标准及法则法规的确定,特别是在营造良性竞争环境、降低产品成本方面,从国家层面的协调与布局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今年8月,中国传感网国际创新园在太湖国际科技园内建成启用,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等多个研发中心成为首批入驻单位。
“2010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掠影
2010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以“感知科技、感知未来”为主题,围绕信息的感知、传输、处理、应用四大核心领域,集中展示物联网产业链各个关键环节的国内外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工艺和新的解决方案,突出展示物联网在工业、农业、电力、交通、物流、环保、水利、安保、家居、教育、医疗、园区等12个领域应用所带来的高品质生活、高效率管理和高科技网络。博览会展示总面积15000平方米,参展及出席单位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IBM、微软、华为、航天信息、清华同方、大唐电信、CETC、东软集团、国网信通、美新半导体、长电科技、华润微电子等众多业内知名企业,共200多家来自世界各地的物联网产业链企业参加了展览。参展企业涵盖了产业链上游的芯片和传感器制造商,中游的应用设备提供商、软件与系统集成商、软件与应用开发商,以及下游的海量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服务提供商。

物联网疫苗冷链运输车。要使民众用上放心安全的疫苗,疫苗冷链运输环节至关重要。近期,宁波凯福莱特种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推出了历时三年研发的我国首款物联网疫苗冷链运输车。在疫苗运输前能预先了解冷藏车状态,对运输的整个过程实时监控、记录,避免车辆内冷冻机组、箱体密封问题引起的故障。该特种车实现了疫苗运输工具的智能化、感知化、网络化,使传统的冷藏车变成了具有物联网功能的专业网络信息终端。

平安城市。联通结合WCDMA网络和视频终端采集系统,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提供公共场所以及重要场所的视频监控、移动执法等多种综合管理信息服务,系统前端数据通过视频监控系统采集并传输到市、区监督指挥调度中心,实时监控并对紧急事件做出快速响应和应对,防范和处理危害城市公共安全的行为。

食品溯源。消费者只要用手机拍摄食品包装标签上的二维码,就可查询到相关食品的原材料和生产程序等,这种产品可溯源功能大大方便了消费者,为消费者放心消费提供了保障。

感知健康。无锡矽丰展示的基于物联网和云服务技术的感知健康体验中心及健康管理服务平台,用以达到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目的。

瑞孚特感知停车。车辆电子标签技术为保安、停车及进出管理提供独立、不间断的系统设备,可以实现对商业区及社区的方便管理,确保只有经过许可的车辆进入。系统还可以提供车辆定期出入及停车费用管理数据。掌握车辆动态情况,分析车辆运行规律,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实现车辆调度派遣无纸化、进出场区识别自动化。

物联网比特实验室。无锡爱睿芯电子有限公司把目光放在了物联网教育市场。实验室主要面向青少年开展物联网方面的宣传、培训和体验等活动。通过数字化的实验、积木化的游戏、个性化的作业和整合化的展示等方式,使学生在互动式、体验式的快乐氛围中,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方向,更快地接受最新的科技知识,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人已经预言未来的时代僵尸一个“大数据”的时代,关注大数据的人越来越多,同时物联网的出现与发展推动了数据采集的能力,为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而大数据的处理结果可以通过物联网这一平台有效地执行。数据的采集处理应用必将成为时代的发展主题。
物联网概念的提出
1998年,MIT的Kevin Ashton第一次提出:把RFID技术与传感器技术应用于日常物品中形成一个“物联网”
2005年,ITU报告:物联网是通过RFID和智能计算等技术实现全世界设备互联互联的网络。
2008年,IBM提出:把传感器设备安装到各种物体中,并且普遍链接形成网络,即“物联网”,进而再次基础上形成“智慧地球”。
物联网形式早已存在,统一意义上的物联网概念提出是在架构在互联网发展成熟的基础上。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大数据,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据达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河里时间内达到管理、处理并且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有积极目的的资讯。
大数据的误区
1、“大数据”不等于“海量数据”;
2、“大数据”不是一门“新兴技术”;
3、“大数据”不仅仅是“一种理念”。
智慧化的新经济形态
外在:物联网
人和机器的智慧融合
信息和物理世界的智慧融合
信息化与三大产业的智慧融合
内涵:大数据
每个人都是数据产生者、拥有者和消费者;
数据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原材料;
数据中提出信息和智慧
新范式的确立表现为智慧产品的普遍化。
以上由物联传媒转载,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百亿的物联网设备是采用简单廉价的采集设备还是功能复杂的采集设备,这在很久以前就是大家关注的话题。

关注物联网的人不难从各大研究报告中看到过物联网的连接量将会达到数百亿的级别甚至更高,从目前的发展速度看来似乎没有人会怀疑这个数字。很多人也沉浸在数百亿的大连接的美好愿景中,期待一种全新的智能生活,挖掘一个庞大的商业市场。但是,这也引出一个新的问题,就是这些庞大的物联网设备是需要简单化还是复杂化。

物联网越简单越好吗?

数百亿的物联网设备是采用简单廉价的采集设备还是功能复杂的采集设备,这在很久以前就是大家关注的话题。

很多人曾设想,物联网所追求的万物互联需要将各式各样终端的环境数据进行采集即可,这种愿景最大的特点就是数据的种类多,涵盖范围广,但是功能比较简单与基础,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物联网需要有大量的廉价传感设备去进行覆盖。

但是,物联网仅仅是如此的简单吗?

物联网最核心的价值点是数据,我们从数据这个维度进行分析,数据最大的价值有两点:一个是有效数据、另一个是能够相互连接的大数据。

有效数据才是物联网数据的真正价值点所在,而不同种类的数据能否互联互通对于后续的大数据服务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这些精细化的数据需要的是功能丰富、性能优越的传感设备,而不是简单的廉价设备所能够解决的。

多模集成越来越受欢迎

市场实践是验证理论的唯一标准,这两年走高性能路线的企业越来越多,就以物联网的关键终端——模组产品来说,应对物联网的市场,多模产品越来越多。

最近,一则新闻吸引了笔者的眼球。

村田制作所(Murata)近日宣布在其Type ABZ LoRaWAN模组上实现了Sigfox协议栈和LoRa协议栈的并存,通过这一特征,村田制作所将其Type ABZ模组扩展至在单一硬件平台上提供全球LoRa和Sigfox的能力。这一模组让用户可以根据位置、服务需求和成本来自由决定采用哪种网络技术。

这种双模模组产品正在打破物联网设备月简单越好的思路。当然,这种双模甚至多模的产品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就以这两年火的发紫的LPWAN技术来说,高通对于LPWAN产品的战略一直是走多模的路线,其LPWAN产品不仅集成了NB-IOT与eMTC这两种不同的LPWAN技术,也将目前成熟GPRS集成去,通过这种做加法的方式来将产品覆盖到更多的应用领域。

事实上,从目前的产业现状来看,多模模组的受欢迎程度更高于NB单模模组,据了解,移远通信、中兴物联、有方科技、美格智能、龙尚科技、骐俊物联等众多国内主流模组厂商均发布了自己的多模模组产品。

不止高通,其他的LPWAN芯片厂商也更倾向于做加法。锐迪科、Sequans、Intel、Altair等芯片厂商也都发布了LTE-M/NB-IoT多模甚至三模芯片。

这些芯片与模组厂商的做法就是对多模方向最大的肯定。

为什么物联网产品会越来越追求复杂化

产品应该追求简单化还是复杂化,都是由市场所决定的,目前的单模产品不够吃香或许是企业将物联网的需求想的过于简单,单模产品只能满足比较单一的需求,事实上,在复杂的物联网应用环境中这些还远远不够。

我们可以简单的分析单模与多模的优劣势。

单模简单化:成本低、功能单一、数量大、但是每个单一的节点意义不大,比如说要监测森林防火不可能在每棵树上安装节点,要监测土壤的温湿度也不可能每个平米就会安装一个监测装备。对于用户而言,虽然每个节点的成本不高,但是加起来也会增加硬件成本,还有运营成本。

多模复杂化:单价成本肯定会偏高,但是对功能与性能有保障,比如说功能集成化、通讯方式多样化,每个节点所带来的收益也高。尤其是适用于产品用户分布的区域跨度大,会面临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网路覆盖不一样,标准也不一样的应用场景。

不只是通讯模块,标准化的互通互联也是一个问题,协议标准的多样化势必会造成信息孤岛的问题。

就比如我们现在每个人所使用的手机,就是集成了各式各样的协议标准,所以我们每个人使用起来会觉得很方便,而其他的智能产品也可以借鉴。很多人也在探索解决智能设备互联互通这个问题,但是收效甚微,因此智能手机的这种大集成模式便值得借鉴。

当然,这么做的问题也很明显,那就是成本太高,但是,如果采用通讯云端化,通讯协议的选择进行云端也是一种不错的思路。

物联网应用场景的多样化也需要多模的场景,比如说定位功能的实现就需要LPWAN+蓝牙、物流行业需要LPWAN+RFID等等。

诚然,LPWAN是一项新技术,它的出现让我们觉得很多应用场景有了新的突破,但是绝不会因为LPWAN的出现而忽视了其他种类的通信技术,未来碎片化的物联网应用场景肯定是需要LPWAN+各种其他的通信技术相互结合的,因此,未来多模化的产品会越来越多。

LPWAN更多的是管道与渠道,需要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去进行进一步的开发。目前的蜂窝网络也开始走这个趋势,比如说高通的NB-IOT/eMTC/GPRS多模产品,以及现在共享单车应用广泛的2G+GNSS。当然,其实这块对于非运营商的网络机会更大,因为非运营商的网络组网的形式本来就灵活多变,对于具体的应用场景能够给出更为个性化的方案,因此,多模复杂化将是越来越流行的趋势。

深圳国际智能建筑电气&智能家居博览会

以上由物联传媒转载,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5130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 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