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独角兽报告看IT产业大势

从2018独角兽报告看IT产业大势,第1张

近日,细分产业研究机构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了2018中国独角兽企业名单。其中上榜企业共203家,从企业数量的行业分布来看,2018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分布再 汽车 交通领域的数量最多,达到27家。金融、企业服务、电子商务、医疗 健康 、物流、文化 娱乐 、硬件、教育、房产服务领域的企业数量均达到10家以上。

IT领域的主要看点如下:

■ 金融业估值最高,企业服务估值第四

从企业估值的行业分布来看,金融业合计估值最高,达到2845亿美元,其次分别是文化 娱乐 、 汽车 交通、企业服务。

■ 阿里云占据中国企业服务半壁江山

其中,2018年企业服务行业独角兽企业数量上榜23家,估值规模为1146亿美元。从企业的平均估值水平看,平均单个独角兽估值为49。85亿美元,去掉估值最高的阿里云后,平均单个独角兽估值下降至1981亿美元,低于全部独角兽平均单个企业估值4628亿美元。

■ IT基础设施独角兽估值最高

从企业服务的细分行业来看,2018年IT基础设施行业的估值最高,合计估值为76553亿美元,仅阿里云估值就达71077亿美元。

■ 互联网巨头在企业信息化领域布局加速

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分三个阶段,不仅仅是内容从单一到系统继承,范围从内到外融合,更是技术升级演变的过程,目前行业呈现出提供基础设施的互联网巨头和传统解决方案服务供应商并列竞争的局面。互联网巨头在企业信息化领域布局呈现加速趋势,主要原因在于:

1、我国企业数量庞大且带来企业信息化需求广阔;

2、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技术升级带来的更新换代需求涌现。

■ 云计算、大数据相关的基础设施发展将爆炸

伴随企业信息化、精细化运营需求提升,国内新增企业在企业信息化服务需求上有巨大潜力。因此,中国创业公司开始进入企业级服务领域,为企业提供行业信息化及解决方案、办公OA、IT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数据服务、销售营销、企业安全等信息化服务。

预计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云计算、大数据相关的基础设施发展将顺理成章的爆发。

■ 硬件行业独角兽企业数量12家,估值506亿美元

从企业平均估值来看,平均单个独角兽估值为4216亿美元,略低于全部独角兽平均单个企业估值4628亿美元。

■ 硬件发展现已进入物联网时代

智能硬件是指具备信息采集、处理和连接能力,并可实现智能感知、交互、大数据服务等功能的新兴互联网终端产品,是“互联网+”人工智能的重要载体。硬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最初的计算器手表发展到目前的智能手表、手环,智能家居等等,智能硬件进入了物联网时代。

除了IT领域,报告还对金融、电子商务、医疗 健康 、物流、文化 娱乐 、教育、房产服务等诸多领域进行了详细分析,如果想获取完整报告,请在后台消息中回复 独角兽 ,我会将报告直接发送给您。

整理丨小蟹

推荐阅读

壹 2018中国云计算500强(Cloud500)

贰 谁是中国智慧城市最强玩家?

叁 方案商中期财报预告透露出什么

尽管现在 科技 还在“拖累”快递员,但未来,或许真如马云所言,会是“替代”。

全文6600字,阅读约需13分钟

文丨杨俏

编辑丨小北

小推车上摆满了大小不一的快递包裹,顺丰快递小哥在电梯间按下10层。到达亿欧前台,他用顺丰APP扫描了下电子面单上的二维码,收走了一批要寄出的快递包裹。

寄快递的客户大多没有留意到, 纸质面单、手持扫码q已经消失了很久。不知不觉中,这个行业已经从原始的“刀耕火种”,悄然进入了 科技 物流时代。

从仓储环节的机械臂、传送带、自动立体货架,到运输环节的智能运力调配、智能路线规划,再到配送末端的智能分单、无人机配送、智能快递柜等,原本“土又笨”的物流行业,如今每个环节都弥漫着浓浓的 科技 因子。

但 科技 环绕的物流行业,在物流格局上,却展现出另一幅景象:

快递企业在 科技 的渲染下,更加注重客户体验,继而不断试探业务边缘,开拓新的项目,导致末端配送人员数量和压力都有增无减;

面向消费者的快递企业, 科技 投入金额大,应用程度高,相应的盈利能力也显著提升,而面向企业端的快运企业, 科技 投入在与快递企业相同程度下, 科技 渗透反而迟缓;

资本助力下,快递市场整合、并购加速,形成了以菜鸟、京东、顺丰为主的三股势力,再加上占据全国快递市场四分之一体量的拼多多,有意建立自己的物流平台,促使快递市场格局向电商物流市场转变。

电商崛起的大背景下,中国快递包裹的数量指数级攀升,最终这些“重担”都压在了以“四通一达”为代表的快递公司身上。

2013年双十一,淘宝+天猫的订单首次破亿,“快递爆仓”第一次成为网络热词。2014年, 我国以140亿的快递单量,超过了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总和,成为世界第一快递大国。

在当时电商蓬勃发展的带动下,物流产业的升级已经蠢蠢欲动。产业升级集群现象最早体现在定位于智能骨干网的菜鸟身上,菜鸟联合通达系等14家快递企业共同推出了电子面单平台,统一各种数据标准,规划快递路径, 从快递的下单揽件环节开始缩短信息传输距离;

紧接着,菜鸟在2015年推出了首个基于云计算的物流基础信息服务平台,利用云处理能力,为用户展现物流运输详情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京东首次宣布使用带有自动存取系统、自动拣货货架及自动化输送设备的上海“亚洲一号”现代物流中心,为双十一的大促做足了准备。它们通过搭建 科技 和效率驱动的物流基础设施, 实现了物流行业的基础设施数字化。

2016年,物流 科技 更是在运输环节展现出了“惊人”的一面。 亚马逊首次使用无人机为消费者投递快递包裹;DHL集团在德国巴伐利亚镇通过无人机投递了130多个快递包裹;京东自主研发的中国首辆无人配送车开始上路测试;菜鸟与心怡 科技 打造的自动化仓储运营中心在广州运营。

自动化分拣设备、AGV、智能仓储、智慧决策、无人配送小车等硬件设备与技术逐渐成为了各大快递企业的刚需,一票快递从下单—揽件—中转—运输—派件,时效化、透明化充斥着整个物流运输流程。

但随着快递行业的 科技 化进程加快,一个新的问题展现出来: 物流行业智能化,是否会引发快递员的大规模失业?

马云曾在2017年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留下了一则关于“物流 科技 与快递员”的预言:“每次技术革命都会带来巨大的失业,但是真正的新技术,是让人去做更有价值的东西。 今天好不容易组织起来的快递人员,很多可能都会失业,因为有了机器人,因为有了无人驾驶 汽车 ,还有今天概念还比较不错的无人机送货。”

截至目前,快递员数量并没有像马云预言的方向发展,而是相反。

2019年双十一旺季,全国快递行业业务量达到28亿件,最高日处理量达到52亿件。也就是说, 全国210万的一线快递员平均每人需要每天送240多件快递。

这是一个严重“超载”的数字。各家快递企业为了弥补高峰期间末端投递能力的不足,普遍加强了末端人员、场地、车辆储备,临时补充近40万人。

快递员们几乎时刻在与时间赛跑。 韵达快递员告诉亿欧,无论高峰还是平常,从早上6点多一直工作到晚上10点;工作了七八年的圆通快递员也表示,几年前送货大概120-130票,如今最低都有300票;双十一高峰期,不少人甚至凌晨收到了各家快递员发来的短信:“包裹给您放对面的水表箱了,注意查收”。

朝阳区居美家居旁的顺丰站点负责人向亿欧介绍,自动化分拣设备在分拨中心、中转仓等总部运用的更多一些。最后分派到站点,快递员需要自己动手将包裹分拣到派送小区。

据58同城招聘研究院数据,2019年上半年包含“快递员”字样的招聘需求同比倍数增长。其中,2019年4月份同比增长最高,达到了27196%,其次是6月份同比增长16227%。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兼物流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刘大成对亿欧表示, 物流的 科技 应用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数字技术, 实现物流全流程的精准对接,实现节点、成网、车货匹配等;

二是装备基础, 自动分拣、自动运转、自动装卸等装备技术;

三是物联网技术, 实现物流运输中货物、车辆、人员的实时监控;

四是整体系统的采集能力得到加强;

五是决策支持, 计算机的决策支持能力帮助企业进行预测、决策等。

也就是说,长期而言,马云的观点是对的,快递企业的物流 科技 化体现在了仓储、分拣中心、货物中转中心等分层阶段中。但在目前, 科技 化并未达到物流全链条的程度。加上快递正处于增长阶段,末端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相关人员也未从工作压力中解脱出来。

从站点到末端配送的环节中,人工 *** 作仍占绝大多数工作量。 物流 科技 的应用,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实际上是将行业从业者的劳动重点转移到了那些机器无法代替的工作当中。

但末端配送环节的智能化也初见端倪,比如智能快递柜越来越多的使用,就替代了快递员一部分工作。

物流领域 科技 应用两极分化现象逐渐浮出水面,像上市的快递企业,在流程标准化高的环节上 科技 化程度高,科研投入所获得的盈利效果与其付出成为正比。

反观快运企业,本身行业就处于散乱的状态下,集中度也差,没有足够的资本支撑其 科技 方面的开发与应用,导致 科技 渗透力不足,所带来的成效也不尽如意。

“爆仓”一词是伴随双十一电商业务高峰期出现的高频负词,AGV、自动分拣设备等在仓内的高度 科技 化并未实现完全的智能化,快递企业仍要面临着爆仓所带来的仓库货物积压、消费者投诉率增加、旺季盈利与淡季亏损产生的落差、抗风险能力的考验等。

在物流 科技 成体系之前,这些都是非常难以解决的难题。但电商市场的快速发展、用户对服务需求的提升,都在倒逼着物流企业不断进行自我革新。

2016年,顺丰、圆通、申通、韵达等民营快递企业集体上市,登陆资本市场。7家上市快递企业形成了1家收入超千亿、4-5家收入超500亿元的企业集群。

再加上阿里持续不断对中通、圆通、申通、百世企业投资,都让快递企业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不断加大 科技 研发投入的比例。从2015年至2018年,通达系、百世等各家快递企业逐年提升对自动化设备投入的金额比例,加大其在仓储、分拨中心、中转环节等物流运输中的自动化设备投入使用。

在 科技 及信息IT方面,仅2018年,顺丰、中通、圆通、申通、韵达、百世就分别投入了2723亿、155亿、506294万、436214万、5810万元。

申通义乌分拨中心正式上线运行,350个机器人同时作业,加快货物分拣速度;圆通率先研发并推出了隐形面单,加强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韵达曾发行股票募资4517亿元用于智能仓配一体化及转运中心自动化升级项目中;中通更是计划到2020年实现部分分拨中心的无人化 *** 作。

快递与快运作为两种不同的业务发展,快运业务不同于快递业务,主要以工厂件为主,提供B2B服务,发货频次低之外,票均重量偏大。

为此,快运市场格局未定,市场分散,既没有龙头企业浮出水面,也没有像阿里一样的“带头人”,就连现在打起的价格战也进入了十年前快递市场的局面。不过在研发方面,德邦、壹米滴答等的投入达到了数亿元规模。

德邦从2016年至2018年,每年的研发费用均在3亿元以上。数字化管理方面,德邦上线了智慧场站、的卢系统等智能管理系统;运派送方面,智慧收派、大小件融合分拣、德邦小D PLUS等设备齐上阵。

获得D轮融资的壹米滴答,也打算将18亿元融资用于客户获取、核心运营节点、智能技术的研发与投入三大方面,推动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比如,其运营的智能调度智慧中心可以在货物上形成监控、预警、指挥等功能。

安能物流每年投入过亿元用于信息化系统的研发及自动化设备的引入,拥有一支近200人的专业信息化技术研发团队,在信息化方面更是推出了快运电子面单和“令牌”APP,辅助人员快速下单收发件。

在业务量上升的过程中,机器数量的增加摊分了企业的固定成本,降低了边际成本,从而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 例如,自动化分拣设备是传统人工分拣效率的10倍以上,近三年仅末端快递小哥人均效能,就由80件提升到了100件左右。以往三五天送达的快递包裹,如今能够实现当日达及其次日达。

持续投资,推进基础设施升级,也为企业提供更强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2018年,中通、韵达、申通、圆通的盈利更是达到了4383亿、2698亿、2049亿、1904亿元,只有百世处于亏损状态。

反观快运领域的企业,2018年登陆上交所的德邦情况不容乐观,转型大件快递领域后业绩持续萎靡,2019年一季度,更是亏损了近05亿元。此后,盈利能力一直下滑,到2019年三季度,相比于2018年同期的459亿元而言,同比下滑了757%,德邦还存在着负债率高、现金流恶化等问题。

快运与快递的科研投入平分秋色,但成效却并不如快递一样乐观。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对亿欧表示,首先, 越靠近C端客群的生活资料物流,市场化自由竞争程度越高,进入门槛越低,市场资源也越分散,更容易被数字 科技 洗牌, 例如快递、即时物流等多跟民生消费相关的生活资料物流, 科技 应用程度高。

越靠近B端客群的生产资料物流,行业门槛越高,市场活跃度越低,服务链条的惯性越难改变。 服务B端的物流市场是规模更大的金矿。但包括能源物流、钢铁物流等市场都因为高度集约, 科技 渗透反而迟缓。

其次, 运输方式的不协调、 科技 应用分散分化等问题,也间接导致了物流成本高、 科技 普及程度不高。 铁路运输只占中国全部货运的5%-6%,高速公路占货运的86%,水运、空运等运输方式占据10%左右,便足以证明了这一点。

另外,顺丰、通达系等企业占据整个快递市场的70%以上市场份额,而快运领域企业的集中度仅仅只有29%,公路货运行业集中度只有12%。

刘大成也认为,行业集中度越高,越容易形成规模型产业,物流 科技 应用程度就会越多、广、深。而行业集中度较差的快运领域,容易形成散、小、乱等状况,企业的溢价议货能力差,融资账期和现金流弱,没有足够的资本支撑物流 科技 方面的开发和应用。 现在整个快运行业处于不景气状态,更难用重资产来做 科技 上的升级。

物流行业发展至今,资本市场对企业自身盈利能力、投资回报率的要求都在不断提升,这本身就是一个行业吸引资本的代价。

阿里通过投资来编织自己的物流网络,将快递市场的半壁江山纳入旗下,强化电商与快递之间的关联。自建物流的京东,一方面加强自身的 科技 掌控力,一方面又通过拆分或独立的方式,想让京东物流成为年收入规模超千亿元的物流 科技 服务商。

此外,作为民营快递行业的龙头老大顺丰,一直面临菜鸟系与京东的围剿,开始急着突围,拥抱电商市场。加上电商企业拼多多的崛起,也搅起了物流市场三足鼎立的“浑水”。物流市场新的格局演变正在拉开帷幕。

2016年起,快递市场开始了深度整合, 各大企业都朝着综合物流型企业的方向布局。 中通进军快运领域,正式启动全国地区的招商和加盟;圆通拓展大件重货运输、仓储等领域;韵达提出“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德邦战略升级,布局电商大件快运业务等。

上市的快递企业加速了整个快递市场的变革,迅速抛开了第二梯队。全峰、国通、如风达等逐渐被淘汰出局。

此时,菜鸟已完成首轮融资,拿出10亿元启动“菜鸟联盟“,推出当日达、次日达等产品,四通一达、天天、EMS等均参与其中。2019年,阿里又用233亿元进行增持,加大对菜鸟的支持力度。

马云曾经公开表态过不会去碰快递和物流,“不会抢快递公司的生意”,但实际上,2019年5月,菜鸟成立了自有品牌落地配企业“丹鸟”,并且几乎将通达系全部纳入旗下。

目前,菜鸟已经入股或持股了中通、圆通、申通、百世等快递企业,和点我达、蜂鸟配送等即时物流企业。未来阿里大概率还将会寻找入股韵达的机会。

阿里用资金纽带链接了电商生态与新零售业态,打通仓干配送资源,增强对快递企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菜鸟搭建的智慧物流骨干网从技术、供应链的角度对整个物流行业实现了数字化升级,带动行业进步。

京东、苏宁本身力量的雄厚,就足够自己撑起一片物流的天地。刘强东从创业之初,就认定只有自建物流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物流服务的难题。

2007年京东获得首轮融资后,刘强东就执意要自建物流,为此不惜大规模烧钱。京东物流在连续亏损了12年后,如今才刚刚开始实现盈亏平衡。未来,京东物流也要独立上市。苏宁在2017年初,花费425亿元收购了曾被多次“易主”的天天快递,希望与其在仓储、干线、末端等方面整合,强化苏宁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能力。

顺丰在快递领域逐渐受到电商件的冲击,开始寻找突破点。在唯品会旗下的品骏快递,花钱速度始终赶不上盈利速度,唯品会苦心经营并未获得很好的结果,品骏彻底关闭,并纳入顺丰旗下。

相比于电商物流的阿里、京东,民营企业顺丰,异军突起的拼多多似乎将要打破原本的三足鼎立局面,成为新的一级。拼多多的订单业务增长之快,在短时间内市值一度超越京东,成为中国市值排名第四的互联网上市企业。

拼多多以下沉市场起家,一半以上的包裹流向了三、四线城市及广大的县城和农村,一年占据中国快递市场总量的25%,成为快递企业的第二大订单来源,与淘系订单处于三七分状态,其带来的增量市场是阿里、京东所“眼红”的。

曾说过“永远不会介入物流”的拼多多,如今也开始试用自己的电子面单,并开发“新物流”技术平台。

快递市场的竞争格局似乎演变成了电商物流的市场竞争格局。而电商竞争的本质不是流量,而是推进价值变现的供应链。 拼多多通过资本杠杆撬动的大流量,需要一个数字化物流基石,搭建数字化物流枢纽。

资本的介入力量总是强大的,它可以让物流企业快速完成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完成生态圈的布局;同时,企业通过对资本进行有效的运作,以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增大与竞争对手抗衡的砝码。

巨头对快递市场的重构,资本的全方位介入,让快递行业生态发生了清晰的变化。

快递企业是集网络、生态、文化、产品、服务、系统于一体的集合体。 在以 科技 为驱动的物流行业发展中,最末端的配送端是连接商户与用户、线上到线下的重要一环,也是承压最大、话题最多的一环。企业的降本增效,也体现在了快递员身上。而他们的提速,不仅代表着企业的 科技 成果,也体现着整体快递的服务质量。

居民社区、写字楼、高校、商圈都成为了快递员最密集的场所。如果按照社区单位衡量,万人的大型社区一般需要配备20名快递员。这一数字在十年之前,一个社区仅需要2-3名配送员。

再加上电商零售渗透的深入、即时配送的兴起,快递员与社区之间接触更加紧密了。从单纯的运输、配送人员,到现在成为了“技术流”,快递员上门给居民提供服务的比例已经非常高。

就像顺丰快递小哥所说的那样:“只有公司壮大了,发展好了,员工的体力就能够减少一些,效率就会提升一些。”

技术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虽然目前重流程、轻终端发展阶段,意味着快递员更大的工作压力。但从快递公司的角度来看,技术的武装下,其链接互联网公司与社区方面起到的作用已经越来越重。

朝阳区绣菊园内一位退休教职工刘女士表示,快递员缩短了商家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对双方都是互惠的,也代表着企业的进步、 社会 的进步。

北苑家园茉莉园的高先生则觉得,快递柜、驿站等站点的高 科技 应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极大的安全感。

快递企业在用 科技 承载着巨大的业务量,用速度传递着冰冷的包裹,从入库、存储,到包装、分拣、装车,到中间的运输环节,再到最后一公里配送,机器人、无人车、无人机都在一步一步夺走属于我们身边的非创造性岗位。尽管现在 科技 还在“拖累”快递员,但未来,或许真如马云所言,会是“替代”。


多位资深业内人士与相关工作人员在本文写作过程中鼎力支持,为亿欧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和数据支撑,特别致谢(排名不分先后):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专家、京东快递员、顺丰快递员、韵达快递员、中通快递员、圆通快递员、朝阳区居美家居旁顺丰站点负责人、朝阳区绣菊园内退休教职工刘女士、北苑家园茉莉园的高先生等人。

4G技术孕育了举世瞩目的消费互联网经济,电商、社交、文娱为代表的消费互联网迅速崛起。而具有高速率、广连接、高可靠、低延时特点的5G的全面运用,推动面向大众的消费互联网时代转向万物互联的产业互联网时代 。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之下,金融科技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未来,符合科学、契合规律的金融科技应当具备哪些特征,应当走什么样的发展路径,值得探讨。

(一)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产业互联网

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有什么样形态的产业链,就会有什么类型的供应链金融,相伴随的也会有相应的金融科技发展生态。传统产业规模巨大,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价值空间也非常巨大。全国目前有60余个万亿级的产业集群,根据测算,仅在航空、电力、医疗保健、铁路、油气这五个领域如果引入数字化支持,假设只提高1%的效率,那么在未来15年中预计可节约近3000亿元;如果数字化转型能拓展10%的产业价值空间,每年就可以多创造2000亿元以上的价值。 所以,如果说中国的消费互联网市场只能够容纳几家万亿元级的企业,那么在产业互联网领域有可能容纳几十家、上百家同等规模的创新企业。

在消费互联网领域,国内C端流量增量即将耗尽,行业主动求变。 当前我国移动互联网月活用户增速持续下降,互联网增量红利消退,市场出现互联网下半场的声音。一方面,行业向上游拓展或国际化需求迫切。另一方面,头部互联网企业寻求新增长点的需求迫切,因此提出产业互联网概念,这也是产业互联网金融的产生背景。

中美互联网行业对比,国内尚未出现产业互联网巨头。 中美对比,美国产业互联网公司占据美股科技TOP20的半壁江山,相比之下,中国GDP约为美国的70%,但美国产业互联网科技股市值为中国的30倍,国内尚无领先的产业互联网巨头企业。

产业互联网是通过产业内各个参与者的互联互通,改变了产业内数据采集和流通的方式,并运用区块链等技术保障产业内数据、交易的可信性,进而改变产业价值链,提升每个参与者的价值。产业互联网充分体现了数据要素在产业内的价值创造能力,通过挖掘数据要素的价值提升产业价值。具体上,可以认为产业互联网综合运用互联网、AI、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一代技术手段,深入到企业生产、研发、销售等内外各个环节,力图将每家企业都变成信息驱动型企业,并进行互联,从而提高产业的整体效率。

 

与消费互联网相比,产业互联网有明显的区别:比如,产业互联网是产业链集群中多方协作共赢,消费互联网是赢者通吃;产业互联网的价值链更复杂、链条更长,消费互联网集中度较高;产业互联网的盈利模式是为产业创造价值、提高效率、节省开支,消费互联网盈利通常先烧钱补贴再通过规模经济或增值业务赚钱,等等。构建产业互联网是产业价值链重塑的过程,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做数字化升级,产业生态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把原材料变成产品,还要加工“数据”要素、把数据变成产品的一部分,并进而通过数据产品和服务拓展产业链的价值空间。在发展产业互联网的过程中,传统产业要进行大胆的变革,敢于抛弃落后的商业模式,对组织架构、组织能力进行升级迭代,提高组织内部协同效率,更好更快地为数字化转型服务。产业互联网的这些特点,正是金融科技下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传统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方向。可以这么说,消费互联网金融只是科技金融发展的初级阶段,基于产业互联网金融才是科技金融的高级阶段主战场。

(二)金融科技发展的主体是产业互联网金融

什么是产业互联网金融。产业互联网金融目前没有行业标准定义,我认为产业互联网金融具体指的是机构基于产业互联网发展,通过金融科技向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统称,当前主要为基于产业互联网服务的供应链金融、互联网金融产品(如微业贷)、助贷超市等形式,随着行业的发展,未来可能会有新的形式。

产业互联网金融与消费金融的联系与区别主要为:产业互联网金融是消费金融向上游产业端渗透,产业互联网金融以企业为用户,以生产活动经营为场景提供贷款服务,消费金融以个人为用户,以日常生活消费为应用场景提供贷款服务。

产业互联网金融的现实意义在于有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小微企业贡献了全国80%的就业,70%的专利发明,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在经济发展中意义重大。截至2018年中国小微企业有9318万家,占比88%。小微贷款余额335万亿元,占企业贷款376%,金融资源分配不够合理,产业互联网金融的现实意义在于有望改变这种状况。

供给上,我国传统银行业不能完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截至2018年底,我国共有134家城商行及1427家农商行,提供了1322万亿的小微企业贷款,且贷款规模发展迅速,高于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1167万亿,是小微企业贷款的主力。但与此同时,行业不良率也在持续走高,农商行行业不良率最高触及429%,高企的不良率迫使银行收缩信用,放缓小微企业贷款发放,农商行及城商行不能完全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需求上,2018年起实体经济企业金融需求分层,呼唤新金融供给解决痛点。 2019年12月,我国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帐款达174万亿,同比增长45%,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旺盛,同时由于信用分层,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日益严重。小微企业属于金融业长尾客户,由于存在抵押品不足、信用资质差、信息不对称、生命周期短等问题,银行通过传统手段进行风控成本很高,造成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供需的不匹配,这是产业互联网金融产生的基础。

各类因素叠加金融科技技术储备迭代,产业互联网金融产生。 2016年前后,随着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被应用到金融行业,金融科技迅速发展,当前市场上传统商业银行、互联网银行、供应链金融平台、产业互联网服务商等机构试水C端风控技术在B端的有效性,诸多因素叠加导致了产业互联网金融产生,并且在快速发展,不断丰富。

产业互联网金融依托产业互联网,价值来源于金融赋能产业能力提升。 产业互联网金融依托产业互联网服务,基于B端经营融资需求,行业价值来源于金融赋能产业能力提升,这一点与C端消费金融满足个人超前消费需求的价值逻辑不同。产业互联网金融相比传统金融供给体系的优势在于将企业服务数据与金融服务紧密的结合起来,以信息流转带动信用流转,从而解决传统金融供给无法解决的问题。

产业互联网金融有五类基本构成要素。 产业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构成要素分别为产业链、中小微企业、产业互联网应用、金融科技及金融服务机构。我认为未来产业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重要节点在产业互联网应用与金融科技两个部分,这一点类似C端的消费金融。

 

产业互联网金融服务商相比传统金融机构有四方面优势。 中小微企业天然具有生命周期短、业务规模小、抵押资产少、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过去我国采用城商行及农商行服务当地的做法,效率并不够高,不能完全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产业互联网金融相比传统金融机构服务可以有效解决获客成本、信息孤岛、智能风控、审批效率等问题。

 

产业互联网金融的服务目标将专注于中小微企业金融市场。 一是产业互联网金融可以有效解决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用不足;二是大型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一般采用本地化策略,产业互联网提供商提供定制化服务,产业大数据不好采集;三是中小微企业预算有限,偏好低价甚至是免费软件,一般愿意接受标准化服务,服务商可以获取大数据;四是大型企业信用好,融资手段多且成本低,已经被银行服务覆盖,中小微企业则因为风控原因,仍为蓝海市场。

金融科技能力是产业互联网金融行业亟待验证解决的问题。 由于B端企业法人和C端自然人的巨大差异,同时中小微企业固有的生命周期短、抵押品不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目前行业最成熟的解决方案是用核心企业弥补中小微企业信用的供应链金融;脱离核心企业信用,仅以金融科技为基础的大数据风控,目前行业正在进行可行性验证,部分龙头企业已取得了初步的发展(如微业贷),未来完全依靠金融科技的产业互联网金融模式,还有待时间验证。

区块链是解决资金方信任中小微企业底层信用的新桥梁。 过去,中小微企业与传统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是行业的主要问题。区块链的产生,可以为中小微企业底层信用与金融机构添加一座新桥梁(如解决票据流转、仓单重复质押等问题),有效解决资金供需双方的矛盾,目前在政府的引导下,各类基于区块链的跨境金融平台、贸易融资平台发展迅速。

SaaS、PaaS/IaaS是辅助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手段。 产业互联网金融在风控问题验证得到有效解决后,获客问题会逐渐出现,由于B端客户使用产业互联网应用具有排他性,所以行业前期的优质客户积累很重要。产业互联网金融将产业互联网服务融合到产业链中,在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同时获得产业大数据,能有效解决信息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从而精准找到中小微企业中“合格的借款人”。

以供应链金融为基础升级的产业互联网金融基础最好。 金融的底层逻辑是信用,传统供应链金融本质是通过核心企业信用弥补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信用,但现实情况中四流合一很困难(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商流),制约行业发展。

由于供应链金融行业存在时间较早,行业服务模式和金融产品已经较为成熟,已有不少核心企业、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平台在探索金融科技,因此发展基础最好。

 

上图以供应链金融为例。近三十年供应链金融发展经历了 三个阶段:

供应链金融 10 是主办银行模式, 银行和企业是点对点的连接关系,只是主办银行将供应链上下游作为整个链条来开展业务,并没有真正参与到供应链运营中;

供应链金融 20 是核心企业主导模式, 这种模式下,核心企业可以对供应链中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仓单等信息进行有效掌控,银行再依据这些信息对供应链各类主体服务,因此可以大大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效益;

供应链金融 30 是数字金融模式, 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整个供应链中获取每个产业链上企业的动态、每时每刻的数字信用。此时,供应链生态圈将相互打通,交易完全透明可信,资金流动清晰可见,在这个阶段的供应链金融将是智能化的、数字化的、效率极高的,大大提高了融资便利性与风控水平。供应链金融 30 才是这一领域金融科技的新生态。

供应链金融 40 是以产业互联网生态为基础的产业互联网金融 ,是今后最具备想象空间的发展趋势。以产业互联网服务生态为基础的产业互联网金融最诱人之处在于未来有机会在全国范围内将企业法人、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像自然人一样建立画像,提供金融服务,最终形成了供应链金融的 40 版本。

供应链金融升级产业互联网金融的标志在于风控方式的转变。 供应链金融在风控中一般关注三个点,分别是贸易的真实性、资金的自偿性及交易的可控性。根据机构调研,当前我国供应链金融的风控方式仍以传统风控手段为主,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风控技术应用仍然较少,我认为行业转型升级的标志在于风控手段的转型。

 

未来新能源最有潜力的四大版块将会锂电、光伏、储能、氢能源。但作为21世纪终极能源的氢能却是最易被忽略的一位,由于氢能并不像锂电光伏那样发展成熟,更不像锂电光伏那样比比皆是。而这会使我们投资的预期差存在较大差距,氢能源渡过培育期和探索期后已逐渐成熟,未来股票行情也会像锂电和光伏般迎来疯涨,接下来就跟大家说一下氢能源的龙头之一--厚普股份。


在开始分析厚普股份前,新能源行业龙头股名单的名单我已经给大家整理好了,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名单限时免费,点击马上领取:宝藏资料:新能源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公司角度


公司介绍:公司是以清洁能源装备制造起步的,天然气和氢能加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集成也都涵盖到了。就说在天然气加气的这个行业领域,公司已经占有这个领域的半壁江山,市场占有率超过了50%,已经是这个行业中的佼佼者。在氢能领域,虽然收入占比不大,但是公司对这款业务已经有了新的想法,准备积极地发展,目前,氢能方面多项专利都掌握在公司手里,氢能加注设备中至关重要的部件已研发出来,不再是国际垄断,相信未来也会成为世界佼佼者。


对公司的情况有了基本的认识后,我们接下来再来讨论一下,厚普股份在氢能领域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点都有什么。


亮点一:深耕氢能多年,打破国际垄断


自2013年开始,公司着手涉猎氢能源领域相关业务,在箱式加氢站解决方案方面成为国内首家供应商。随后公司大力支持氢能领域发展,2017年,公司与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和推广项目一齐推进;2018年,公司成立厚普氢能重点发展氢能事业。在多年深耕下,{公司自主研发的多项厚普股份 -19}公司在业内逐渐处于领先地位。


亮点二:业内首家一体化智慧能源系统开发商


公司运用信息化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先进通讯技术在清洁能源领域胜利推出HopNet物联网平台。这个平台打破了不同设备厂家、不同协议设备、不同展示平台之间的对接束缚,是首个在清洁能源加注行业实现统一安全监管和运营的平台。


公司靠着这个自主创立的平台,综合完成"清洁能源+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整体化智慧能源系统,让商业生态圈全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好景象,进一步稳固和提升了公司的业务收入。


当然,公司在氢能领域的优势不仅限于止,在天然气领域也是蛮强的,时间来不及了,关于厚普股份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的更多详情,我在下面的研报里已经准备好了,大家可以移步到这里:深度研报厚普股份点评,建议收藏!


二、行业角度


氢能是一个对于将来规划很清晰具体的行业,站在国际角度,再参考国际氢能委员会的预计,氢能到了2050年,将承担全球 18%的能源终端需求,创造了超过25亿美元的超高市场价值,而目前氢能在新能源的占比可以说是微乎其微,所以未来行业发展前景很大。


在我国,氢能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已经在十四五的规划之中了,且中国氢能联盟的计划是在2050年氢能在中国终端能源体系中的占比至少达到10%,氢气需求量要快到达6000 万吨(截至2019年,氢气产量仅2000万吨,注意,只是氢气,非氢能)。


所以氢能源未来成长空间巨大,并且还是出处发展早期的状态,将来在迈入成长期时,相较其他新能源,将有机会获得更为丰厚的回报。但有点要注意一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还在初级阶段的氢能源,成长过程中未知因素还有很多,而文章又具有一定滞后性,大家要是想深入了解厚普股份未来行情,千万不要错过下面的链接,有专业人士把你的股票诊断好,分析下厚普股份现在行情值不值得买入或卖出:免费测一测厚普股份还有机会吗?


应答时间:2021-10-25,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

新能源未来四大最具前景赛道——锂电、光伏、储能、氢能源。但最易被忽视的就是作为21世纪终极能源的氢能,因为氢能并不像锂电光伏那样有起色的表现,更不像锂电光伏那样举目皆是。因此,对我们来说投资预期差较大的问题还是有的,经过培育期和探索期后,氢能源已逐渐成熟,未来股票行情也会像锂电和光伏般迎来疯涨,接下来就跟大家说一下氢能源的龙头之一--厚普股份。


正式开始讲厚普股份前,这份新能源行业龙头股名单已经整理好了,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名单限时免费,点击马上领取:宝藏资料:新能源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公司角度


公司介绍:公司的业务主要是清洁能源装备制造,这其中也包括了天然气和氢能加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集成。在天然气加气设备的这个领域里,公司已经占有这个领域的半壁江山,市场占有率超过了50%,跻身为国内绝对龙头。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氢能领域,虽然占比收入不是很多,但公司正积极发展,现如今,公司在氢能方面已经掌握了不少专利,氢能加注设备中有一个关键部件,过去一直国际垄断,现在被我们率先打破了,未来还将强者更强。


认识完公司的基础概况后,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厚普股份在氢能领域值得我们着重关注的点到底有什么。


亮点一:深耕氢能多年,打破国际垄断


从2013年起,公司才把氢能源领域相关的业务开展起来,成为了国内第一家箱式加氢站解决方案供应商。随后公司对氢能领域的投入力度加大了,2017年这一年,公司和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一起签订了一份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和推广项目;公司2018年成立厚普氢能专门发展氢能事业。通过多年的积累,{公司自主研发的多项厚普股份 -19}公司在业内的领先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亮点二:业内首家一体化智慧能源系统开发商


公司利用信息化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先进通讯技术使得在清洁能源领域成功发表HopNet物联网平台。这个平台打破了不同设备厂家、不同协议设备、不同展示平台之间的对接瓶颈,是初次在清洁能源加注行业实现融合安全监管和运营的平台。


公司靠着这个自主创立的平台,综合形成"清洁能源+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统一化智慧能源系统,在商业建立一种可以实现多方互利共赢的生态圈,进一步稳固和提升了公司的业务收入。


不得不说,公司在氢能领域还有更大的潜力,在天然气领域也缔造了业内无法取代的地位,文章字数有限,和厚普股份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有关的情况,都已经被我整理在下面的研报里了,大家可以看看:深度研报厚普股份点评,建议收藏!


二、行业角度


在未来,氢能行业的规划是很清晰的,站在国际角度,再参考国际氢能委员会的预计,到2050年,全球 18%的能源终端需求将由氢能承担,为市场创造的价值有25亿美元之多,根据现在的情况分析,氢能在新能源领域占比很少,所以行业未来发展空间非常的大。


在我国,氢能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已经在十四五的规划之中了,而且中国氢能联盟有计划在2050年的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的占比至少需要达到10%,氢气的一个需求量快要到达6000 万吨了(截至2019年,氢气产量仅2000万吨,注意,只是氢气,非氢能)。


综上可以看出,氢能源未来成长空间不小,且因处于发展早期,将来有机会,进入成长期时将会获得比其他新能源更为丰厚的回报。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氢能源还只是初级水平,成长过程中未知因素还有很多,但是文章不是很及时,如果想更准确地知道厚普股份未来行情,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有专业投资顾问为你诊断股票,看下厚普股份现在行情可不可以买入或卖出:免费测一测厚普股份还有机会吗?


应答时间:2021-10-28,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

    谷歌最近因华为“鸿蒙”系统而“如鲠在喉”,我觉得原因有两点:

    美国“禁售令”之后,谷歌终止了与华为的业务往来,撤销了华为的安卓许可,华为将不能使用包含谷歌移动服务(GSM服务)的安卓版本,并且第一时间将华为从android Q的测试名单中移除。 华为“鸿蒙”系统曝光,并且在海外注册了ARK OS,谷歌又重新将华为手机列入了Android Q的测试名单。

最近,谷歌试图向美国政府表明: 如果从美国国家安全的角度考虑,希望可以继续向华为提供新技术。


    1)鸿蒙系统的壮大

    华为的“鸿蒙” *** 作系统兼容所有的安卓应用,支持手机、电脑、平板、智能穿戴设备,形成统一的 *** 作系统。


    以前三星、微软、亚马逊都推出过自家的 *** 作系统,但是并没有影响到的android的地位和市场份额。然后,华为的情况有些不同, 华为的“鸿蒙”系统已经经过7年的研发,华为有一个庞大的国内市场作为依附,而且国内有完整的自给自足的软件生态 ,并不依赖google的GSM服务。


    华为的“鸿蒙” *** 作系统拥有 *** 作系统壮大的两个必要条件: 庞大的用户量、自给自足的软件生态。

    2)安卓系统的占有率

    安卓系统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与手机厂商的广泛支持有很大的关系。在全球华为有3亿多的手机用户,2019年第一季度,华为智能手机销量为5840万部,市场份额超过苹果,位居世界第二(第一是三星)。


    华为手机在海外市场的增长,可观带动了谷歌全家桶的装机量,对于谷歌来说,营收入主要依赖广告,而广告的份额与谷歌全家桶装机量和覆盖度有关。 google停止授权华为手机使用GMS服务,那么也同样削弱了谷歌全家桶的全球覆盖率。

    3)对标Funchsia系统

    谷歌正在研发FUnchsia系统,用于替代android系统,而这套系统同样兼容安卓应用,同时支持电脑、平板、手机、智能穿戴设备,与华为“鸿蒙”系统的设计思路有高度的一致性, 华为的”鸿蒙“系统提前推出,将对谷歌Funchsia系统的发布和推广造成严重的影响,完全打乱了谷歌的节奏。

    总之,谷歌当前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华为的mate 20 Pro重回谷歌的android Q名单,并且与美国政府沟通希望“继续向华为提供新技术”,种种行为表明,谷歌仍然希望与华为合作共同维护android生态系统,避免华为“另起炉灶”。

任正非大方承认:华为海外手机销量下降40%!确实谷歌的切断GMS服务的行径,对于华为的海外市场影响深远。但是,华为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却迅猛增长。 谷歌影响的是华为的海外销售,对于中国销量,谷歌却无能为力!

更令谷歌感觉到害怕和担忧的事情是:华为系统即将发布! 不论华为系统到底表现如何,它的两点内容却让谷歌难以招架:

自然,我们看到的是华为系统对于安卓系统的影响,我们也要看到安卓系统的好日子本身就不长了。除了这一次华为的离开,更为主要的是:安卓系统的碎片化。

我一直觉得安卓系统的碎片化是严重影响安卓系统发展的,因为安卓系统的开源性,让各家厂商都有自己定制的系统,开发者必须要一个一个的适配,增加了手机开发的难度,而且不同版本的安卓系统,因为不同手机的存在,碎片化越来越严重,等开发者感觉到长篇累牍难以支持的时候,也就是安卓系统可能走向衰落的时候!

因此,安卓系统的未来本身就是渺茫的;国产系统必须要有一个标杆性的存在,华为系统如果可以,很可能成为第一面旗帜。

原因很简单。

俗话说,做事情都讲究一个:

五年前,甚至三年前,如果他们说:

你们说,国人的反应会是怎么样的?

绝大多数人只会呵呵。

这并不表示,国人不愿意出现这么一个系统。而是那时……

国人根本就没有信心。

大家也不愿意做出改变。

最后是,这还存在一个信任与否的问题。

但现在,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不是我们想推出一个系统,而是特朗普先生不打算再让我们用他们的安卓系统。

虽然安卓系统不是他老人家折腾出来的,但他利用美国大棒,就是不打算让我们用。

除非你向他屈服,否则,你们的手机不能再用这个系统。

谁能用?这得看他老人家的心情。

于是,所有的条件,瞬间就成熟了。

经过这次事件以后,人们会对鸿蒙系统抱有很大的期望,人们希望她成功。

只有她成功了,我们才不用跪下。

数十年来,推出自有系统,没有那一次的条件有现在好,这是真的。

我们看到了这种人心向背,谷歌当然也看到了。

他们不希望分裂,他们希望,世界上也就三大 *** 作系统,分别是:

话说,我们之前也是默认的。

话说,我们之前也是信任他们的。

但架不住特朗普先生超级厉害呀。

他不断地挥舞大棒,到现在,他把美国的牌快打完了。

墨西哥招架不住,投降了。

于是他发推特说:瞧,我多厉害!

他怎么能不厉害呢,“炸d”得在关键时刻才出。

可他早早就把“炸d”扔出来了,你说厉害不?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王炸,以前的奥巴马怎么不扔?

因为他知道王炸的珍贵。

王炸使用一时爽,但后患无穷。

最后,题目说谷歌如鲠在喉,这可能有点夸张了。

也许,他们也是无所谓的,毕竟,此事不是由谷歌主动挑起,而是他们的总统,他们也是极其无奈。

毕竟,鸿蒙还没有出来。

出来了,也不知道怎么样。

但我们希望,她能出来,并逐渐发展壮大。

如此,我们又多了一个选择。

这是好事。

鸿蒙系统的推广,给谷歌微软和苹果迎头痛击。。

受美国禁令影响,苹果和谷歌微软只能放弃北斗和鸿蒙,同时中国市场范围方向基于鸿蒙系统开发的诸多APP也会自然的优先服务鸿蒙,是不是也要有苹果版就是个问题。。

在市场有两套体系的时候,哪怕苹果是第二名,也会有APP照顾苹果的用户。。但是一旦华为的鸿蒙开发出来,基于华为手机的市场占有率以及基于国家安全中国整个党政银行信息体系都要升级为鸿蒙系统之后,美国的系统就面临被边缘化,苹果手机版也自然的落到第三名更加边缘化。。

中国的手机和电子设备是有特定市场掌控力的,鸿蒙系统会随着这些特定市场逐步走向全世界,鸿蒙在努力兼容,但是美国的系统在对华搞技术壁垒。。

系统被区隔之后美国的芯片也会被广泛备份,在与别的产品备份化的进程中,美国芯片价格高的问题就会凸显,会被进一步边缘化。。

大飞机法国友好中国俄罗斯合作的919-929,芯片和系统再边缘化,欧亚非大市场在一步步整合成型,美国货还有什么能货卖全球就是个问题了,制成品就剩下武器是不行的。。

首先华为的鸿蒙系统还没有正式发布,这个时候盲目的吹捧或者恶意的贬低都是不合适的。只有等鸿蒙系统正式亮相,并且实装到华为手机和其它终端产品上后,我们才能更加可观的回答这个问题。

其次,华为和谷歌的关系其实还不错,作为谷歌安卓系统的使用者,华为一直以来为谷歌提供了不少非常有价值的建议。谷歌本身并不希望与华为反目,只是作为一家美国企业,它无法拒绝来自美国政府的禁令。虽然谷歌曾经一度将华为Mate 20 Pro从最新的Android Q系统支持列表中删除,但后来又重新将它恢复到列表当中。只是未来的华为新机能否继续升级到Android Q目前还不确定。

第三,在谷歌宣布可能会禁止华为未来的手机使用安卓系统之后,华为手机在海外市场的销量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跌。任正非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华为手机的海外销量一度下跌了40%,后来才收窄到20%。这是因为海外用户对安卓系统和谷歌服务非常地依赖,失去了谷歌的支持,对华为在海外市场的打击很大。

不过如果华为顺利推出鸿蒙系统,并且能够让其拥有和普通安卓系统类似的使用体验,那么也很有可能会对谷歌的安卓造成很大的威胁。

虽然华为手机的销量在海外市场持续下跌,但在国内市场却高歌猛进。在刚刚过去的618电商节期间,华为旗下的子品牌荣耀就连续第五次夺得了京东单品牌手机销量第一。月初上市的荣耀20仅14天销量就突破百万台。可以说由于华为在国际市场的不公正对待,反而激起了国内消费者的购买热情,让华为手机的销量节节攀升。在京东公布的手机销量排行榜中,华为和荣耀手机占据了20名中的9名,几乎是“半壁江山”。

而中国又是仅次于美国第二大消费市场,一旦在中国销售的华为手机全部更换为鸿蒙系统,那么安卓系统的市场份额就会出现较大的下滑。而如果鸿蒙系统进一步得到了用户的认可,甚至吸引小米、OPPO、vivo等其它中国品牌也使用该系统,那么鸿蒙迟早有一点会在中国市场彻底替代安卓。

即使是在海外市场,谷歌的安卓也并非具有绝对的统治力。要知道谷歌Play商店和苹果Appstore一样,是需要从用户的付费中抽成的。一些应用开发者也非常希望能够通过第三方平台来发布应用。普通用户也早已厌倦了安全问题频出的安卓系统。所以如果未来华为在海外市场推出一款新的手机系统,同样也会受到一部分用户的欢迎。

再就是随着5G的到来,华为作为5G通信设备的提供商,本身就有先天的优势。如果华为手机的5G网络信号更好,网速更快更稳定,那么也会有一部分海外用户愿意尝试华为的鸿蒙系统。

所以最终华为的鸿蒙肯定会从谷歌的安卓手中抢下一部分市场份额,这对于谷歌肯定不是一个好消息。 而且有了这一次的教训,即使未来中美关系缓和,谷歌重新选择与华为合作,华为肯定还是会继续鸿蒙系统的研发。因为 *** 作系统的核心技术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最妥当的!

我们知道,目前手机端的 *** 作系统基本已被苹果的IOS和谷歌的Android瓜分完毕。在智能手机发轫之初, *** 作系统也曾出现过群雄并起的局面。曾经的手机之王诺基亚也有自己的智能手机 *** 作系统塞班;而桌面系统的霸主微软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押注移动 *** 作系统,而WP系统还是最终退出了擂台;当诺基亚退出智能手机赛场后,三星这个新霸主也想学苹果,联合桌面CPU巨头英特尔搞自己的移动 *** 作系统Tizen,结果只敢在自己的低端机上用,最终用着用着就消失了。可见移动端 *** 作系统是多么的难搞。

1 *** 作系统为什么难搞

手机移动端 *** 作系统,这么多家牛逼的企业去搞,都没有撼动IOS和Android,其实并不是系统本身多难搞,而是系统搞出来以后的生态怎么培养。Android在智能手机发轫之初以免费共享的方式迅速占领市场份额,而应用程序的开发企业也跟在Android的后面亦步亦趋的迭代升级。而IOS是凭借着苹果硬件产品的超强能力,硬推自己的系统,受于苹果的强大号召力,应用程序的开发企业同一个应用软件,不得不基于IOS重新开发一个版本。本身每个应用软件开发两个版本就够繁琐的了,其他想推出新 *** 作系统的企业发现,系统推出了,没有应用软件公司愿意适配这个系统,而没有应用层序的系统只能是一片无垠的荒漠。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2华为的机会

其实华为 *** 作系统多年前就已经秘密进行了,之所以不发布,只是等待着时机。中国人做事情都讲究个天时地利人和。随着5G技术的商用,万物互联的兴起,华为的天时已经来临。从余承东爆料来看,华为的 *** 作系统要打通手机移动端,电视端, 汽车 移动端及桌面系统,说白了,华为就是要打造一个万物互联时代的统一系统。当然,这个天时对每个企业都是公平的,就看你在这个天时到来的那一刻,有没有准备好。目前来看,华为是准备好了。因为太多牛逼的企业搞系统都失败,其实华为在推出自己的 *** 作系统上也是十分小心的,在推出系统之前,先推出一个方舟编译器。通过这个方舟编译器编译的Android应用程序,据说流畅度能提升60%,提升流畅度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基于Android的应用层序,通过方舟编译器编译以后,可以很好的适应华为自己的 *** 作系统鸿蒙,这个就厉害了,这一步妙棋从而绕过了培养自己 *** 作系统生态的珠穆朗玛峰。生态是Android的生态,也是我鸿蒙的生态,更何况,在我鸿蒙上运行那如丝般顺滑的流畅远超Android系统。果真如此的话,华为的系统基本成功了一大半了。

3谷歌的烦恼

我们都知道,Android系统的最大问题是碎片化,新手机新系统用起来顺爽无比,半年一年后都能卡出翔!另一个方面,很多手机厂家为了能更好的优化,结果把一个Android改的五花八门,每一个手机厂家都有自己的OS而基于这些,谷歌也一直在研究新的 *** 作系统Fuchsia,还曾经就该系统和华为深度合作。谷歌打算五年内用Fuchsia代替Android,而就在Fuchsia还没成气候的时候,中美贸易战的战火烧到 科技 领域,美国禁止谷歌等一票美 科技 企业和华为合作,那好,你不跟我合作,我就弄自己的 *** 作系统,也不用遮遮掩掩了,也不用觉得不好意思了,华为直接上方舟编译器和鸿蒙 *** 作系统!你说气不气人,美国 科技 战没搞趴下华为,却把华为越搞越强了,而把自己的 科技 公司搞的人心惶惶!

4华为的胜算几何

赶上万物互联的物联网大潮,华为N年前就时刻准备着这一刻的到来,又赶上美国 科技 战的神助攻,华为这个天时赶的再巧不过了。美国的 科技 战,对华为手机业务的海外市场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据6月17日,任正非透露影响估计在40%的样子,同时任正非也透露国内的增长非常迅速,按照大陆这么大的市场来说,应该可以很好的弥补海外市场的下滑,华为置身于大陆14亿人的超大市场,华为系统的出世,不仅占据这天时,这个地利是其他外国牛逼公司无法拥有的。同时,在贸易战, 科技 战正酣的时候,国人可谓同仇敌忾,历来国人对一个公司的支持从未如此之高!甚至不仅华为手机,就是华为电脑都出现了400%的增长(这里可以稍稍瞥一眼联想)!华为真是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鸿蒙系统看样子不成都难喽!!!

5谷歌不是如鲠在喉,而是如剑在头!

由于谷歌的新系统Fuchsia目前还指望不上,鸿蒙最迟也是明年春(2020年春)推出,更可能今年秋就推出。一旦鸿蒙占据着先机,迅速占领万物互联的 *** 作系统市场,无论谷歌多么的牛逼,到时候的结果都是一样,只能回头看看智能手机时代的诺基亚,移动CPU时代的因特尔,移动 *** 作系统的微软!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 作系统市场就是老大吃肉,老二喝汤,基本上不会有老三了!谷歌现在不是如鲠在喉,而是如剑在头!

华为与谷歌之间从合作伙伴的关系转变为竞争关系,这是谷歌最不愿接受的情况。

那么,华为鸿蒙系统为何会让谷歌的安卓系统如鲠在喉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5143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3
下一篇 2023-08-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