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梁行是什么公司?

万物梁行是什么公司?,第1张

万物梁行是物业服务公司。

上海万物梁行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01月22日,法定代表人为俞萍萍,注册地址为上海市奉贤区星火开发区莲塘路251号14幢10316室。

一般项目有物业管理;城市绿化管理;酒店管理;餐饮管理;会议及展览服务;非居住房地产租赁;住房租赁;商务代理代办服务;家宴服务;家政服务;病人陪护服务;护理机构服务(不含医疗服务)等。

关于万物梁行

2019年12月12日,万科物业与戴德梁行宣布在资产服务领域建立新的战略合作,强强联合成立万科物业与戴德梁行合资公司(简称“万物梁行”),在大中华区整合商业物业及设施管理服务,进一步强化双方的优势,形成独一无二的行业领先地位,为客户提供更加卓越的增值服务。

未来的通信工具一定是围绕着网络,未来的语音通话将全部免费,流量是未来使用的必然趋势,未来的通信工具多元化,小到只是一枚戒指或一块手表,充电一次用半个月或更久,通信工具带投影功能!
一、光传输通信
1、光传输技术将创造令人惊叹的信息传输速度
我们石器时代的老祖宗用简单的手势、吼叫声、身体语言、火光或烟信号、反光来传递信息,通信速率大约是每秒一个视觉或声音信号。今天,1太比特/秒的信息传输速度预示着人类正在克服时间障碍,即将实现真正的实时通信。
1太比特/秒的传输速度意味着在1秒钟内可以传送200 000本中等厚度的书,200 000 000页传真,同时传输660 000 场电视会议,或者20 000档电视节目。一个人一生接触的信息量大约相当于200亿比特,如果充分发挥当今通信技术的优势,这些信息量不到1秒钟就能传输完毕。换句话说,你还来不及眨一下眼,你毕生所思、所说的一切就能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
现在,贝尔实验室利用82种不同的波长达到了328太比特/秒的传输速度,有的实验室的演示达到10太比特/秒。只要计算机的处理速度能跟得上这一令人瞠目结舌的传输速度,美国国会图书馆的2400万册藏书大约18秒钟就可以全部传送出去。这样的速度按目前的发展水平是可以完全达到的。
人们以往需要花费毕生精力用自己的手臂去完成的任务,现成几秒钟内就能解决。预计到2010年,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将赶上人脑。
二、卫星通信
卫星服务的改进,价格的降低,将促进无线通信更广泛的应用。
早年的卫星接收器是价格昂贵的奢侈品,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承受能力,而且接收信号的天线又大又难看,以致许多地方的市政当局和房东禁止在家里使用。现在则不同了。直径1米的碟形天线只要几百美元就能买到,卫星通信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产业。1998年,卫星的商业性发射达到1700次,未来10年发射的通信卫星价值将达到1400亿美元,还要加上发射系统和地面服务费700亿;到2007年,卫星电话的用户估计将达到3200万,年度总收入将达到316亿美元;到2008年,由卫星产生的电话、高速因特网接入和其他信息传输的年收入将达到1500亿美元。
三、从“物联网(IoT: Internet of Things)”走入“万物互联(IoE: Internet of Everything)网时代。
世界可能不再需要手机号码而是Wi-Fi,对电话和短信的依赖越来越降低,直到有一天电话的技术被彻底封存起来,就像当年的电报一样。同时,手机号码和电话号码等词会出现在历史课本里。未来你的手机不再需要2G、3G、4G、 5G……信号,而是Wi-Fi。那时候的Wi-Fi技术也将升级普及,Wi-Fi技术会进行无缝对接,无处不在。
当无线技术突破后,有线宽带也将迎来终结。那时,人类会进入全面的物联网通信时代:不再是人与人的通信,更多的是人与物、物与人、物与物的万物互联网通信。

2019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未来十大发展趋势分析

2019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经济参考报》3月26日刊发题为《机构加速抢滩布局金融科技》的报道。文章称,随着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金融科技正跃上新风口。一方面,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不断加注金融科技砝码。邮储银行、农业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近日召开了金融科技专场校园招聘,2019年将在金融科技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另一方面,互联网系的金融科技公司快速崛起,腾讯、360金融、乐信等多家巨头近日发布的业绩报告显示,2018年金融科技收入增长迅猛,其中360金融2018年净收入同比增长464%。同时,传统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的“跨界合作”也愈加紧密,金融科技发展生态正在形成。

业内专家表示,金融科技的发展将提高金融运行效率,为民企融资、金融防风险带来新的环境,但同时也为金融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根据监管层近期密集释放的信号,金融科技将获更大力度政策支持,金融科技监管也将同步趋严。

未来中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将接近2万亿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科技金融服务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仅仅达6951亿元。之后呈现高速增长状态,2016年以来,我国互联网金融正逐渐从用户流量驱动向金融科技驱动转型。虽然目前我国金融科技仍处于发展初期,但是我国尚未成熟的金融市场给予了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土壤。截止至2017年我国金融科技企业的营收总规模达到6541亿元左右,同比增速552%。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2018年,我国金融科技企业的营收总规模达到96988亿元,同比增速483%。前瞻认为,目前金融科技服务于金融机构,更偏向实际金融业务的后端,并不是金融产业链中利润最丰厚的一环,因此短时间内金融科技营收规模很难迎来爆发式增长,或将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速稳定增长。并预测在2020年中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将达197049亿元。

2013-2020年中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未来中国金融科技十大发展趋势分析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与金融业务不断融合,科技对于金融的作用被不断强化,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金融机构、科技企业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数据价值持续不断的体现并释放出来,金融业务环节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金融解决方案创新推陈出新。开发银行、无人银行、资产证券化、数字票据、不良资产处置等方面业务在科技的赋能下由概念逐步变为现实,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由概念阶段到实际应用,金融作为最先拥抱技术的领域,也会摩擦出新的火花。未来,金融科技发展趋势体现在十个方面:

1、开放银行

开放银行是银行通过开放应用编程接口(API)对外开放服务。即指银行把自己的金融服务,通过开放平台(OpenAPI)等技术方式开放给外部客户(企业或个人),客户可以通过调用API来使用银行的服务,而不需要直接面向银行。银行通过API的开放开展跨界融合,实现银行与银行、银行与非银金融机构、银行与跨界企业间的数据共享与场景融合,极大拓展了银行服务的生态。

开放银行成为近年来国内外银行转型的新浪潮。“开放银行”概念起源于英国,2018年1月英国9家银行共享数据,首次落地开放银行理念。2018年7月,浦发银行在北京率先发布“APIBank”无界开放银行,标志着国内“开放银行”的首家落地。随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等纷纷展开探索,通过开放API,
实现金融和生活场景的链接。

以API
Bank为代表的开放银行40时代即将到来。未来,银行的商业模式将从B2C变为B2B2C,服务标准也将从标准NPS升级为整合型NPS。随着金融服务嵌入生活与生产的方方面面,“场景在前,金融在后”的跨界生态圈将成为主流。虽然目前开放银行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但未来,银行的账户功能、支付功能、理财产品、贷款产品等将势必形成标准化的API集中输出,成为打通跨界生态的接口。

2、无人银行

无人银行是指通过科技手段减免传统银行的人力使用。通过运用生物识别、语音识别、数据挖掘、人工智能、VR、AR、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替代传统银行的柜员、大堂经理、引导员等岗位,为客户提供全自助式的智能银行服务。

银行人力减少是目前大势所趋。目前大部分银行都实现了人力的部分替代,少数银行试点几乎实现了厅店全替代。至2018年5月28日,我国银行物理网点共退出4591家,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银行退出网点数目同比增速平均是55%。截至2018年6月底,四大行员工数与2017年底相比,减少已超过32万人。

短期内无人银行将仍处在试点阶段。目前建设银行已经开启了无人银行试点,通过更高效率的智能柜员机替代柜员、保安、大堂经理,刷脸刷身份z替代人工验证的方式,覆盖90%以上现金及非现金业务。尽管无人银行为银行网点转型打开探索新路径,但目前银行业务还难以实现百分之百无人化,例如需要安排保安值班;客户在智能终端上开卡、汇款时,出于安全风险考虑,也会安排工作人员现场服务。因此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无人银行仍将作为探索性的试点存在。

3、量子计算与金融

量子计算是一种遵循量子力学规律的新型计算模式。普通计算机使用比特(bit) 中0与1的两种状态存储数据,而量子计算机的存储单位量子比特,除0和1外,
同时还可以实现多个状态的相干叠加态。 所以,
基于量子计算的量子计算机就可以通过控制原子或小分子的状态,记录和运算信息,其存储和运算速度都能远远超越传统通用计算机。例如使用超级计算机分解一个400位的数字,需要60万年,而用量子计算机只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十分钟。

量子计算的应用能极大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量子计算由于其超强大的计算能力,可应用于在金融业多个方面。例如金融高频交易,利用算法根据预先设定好的交易策略自动执行股票交易,在达到相同结果的前提下,量子计算比传统计算机的速度要快得多。再比如诈骗检测,利用量子计算机的快速学习的特点,能大大加速神经网络学习速度,迅速打击新兴的诈骗方式。

量子计算也可能会为金融业带来巨大风险。量子计算在计算速度上的飞跃式提升,也可能会对现有金融体系带来威胁。例如目前正在使用的许多公钥密码系统,在量子计算极大的计算性能下,很有可能会遭到破解,这些将严重影响互联网及各地数字通信的保密性和完整性,对现有的安全系统和管理机制造成大范围和系统性的破坏。因此,在量子计算机瓦解当前密码体系并实现商业化之前,必须建立量子安全解决方案形成安全的过渡。

4、5G与金融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4G之后的延伸。5G概念由标志性能力指标“Gbps用户体验速率”和一组关键技术组成。5G技术创新主要来源于无线技术和网络技术两方面。在无线技术领域,大规模天线阵列、超密集组网、新型多址和全频谱接入等技术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在网络技术领域,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的新型网络架构已取得广泛共识。

5G将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实现金融场景的再造,为金融行业注入新的生机。5G技术的热点高容量场景,将为用户提供极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满足网络极高的流量密度需求,该技术场景将有效提升移动端金融服务的速率,减少因网络延迟造成的支付卡顿等情况,同时速率的提升也有助于通过AR/VR技术进一步丰富支付模式,提供更加真实的场景体验;5G技术的连续广域覆盖场景还可有助于银行无人网点的部署,通过AR/VR技术将金融服务带到此前网点无法覆盖的偏远地区,实现普惠金融服务。此外,5G面向物联网业务的低功耗大连接和低时延高可靠场景还将通过实现万物互联,获取海量、多维度、相关联的人、物、企业数据,进一步优化供应链金融、信用评估、资产管理等相关金融服务,实现更多丰富场景的探索。

5G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广阔投资空间,引发金融高度关注。5G一方面提供更快的速率和更高的带宽,促进移动互联网进一步的蓬勃发展和人机交互新模式的创新,另一方面还将实现机器通信,千亿量级的设备将接入5G网络。5G还将与云计算、人工智能、AR/VR、无人驾驶等技术相结合在车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移动医疗、金融等领域带来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此外,5G网络还将是能力开放的网络,通过与行业的结合,运营商将构建以其为核心的开放业务生态,拓展新的业务收入模式,目前中国移动已经联合战略伙伴打造了百亿级规模的5G投资基金,国内外险资、券商、阳光私募、风投等众多机构,也早在2017年成立了数十支5G产业专项投资基金,未来5G及相关产业将持续引发金融高度关注。

5、移动金融安全

移动金融指的是使用移动智能终端及无线互联技术处理金融企业内部管理及对外产品服务的解决方案的总称,移动金融安全指的是移动金融业务开展过程中的安全。当前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加速了金融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多的金融服务向移动化逐步转型。移动金融丰富了金融服务的渠道,为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创新、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央行印发《关于推动移动金融技术创新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安全可控”作为移动金融的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则之一,强调了移动金融安全的对于移动金融技术创新发展的保驾护航的地位。

移动金融在创新与安全的博弈中发展,安全问题愈发引起重视。随着金融产业的发展,金融行业移动应用日渐成为金融服务及产品的重要支撑手段,移动金融未来将继续在规模和创新上发展。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给移动金融带来了无限生机,但同时也滋生了诸多风险。移动金融应用中频发木马病毒、支付安全、敏感信息泄露、身份认证绕过、仿冒等安全问题,引发了监管部门乃至社会的广泛关注,移动金融安全成为金融创新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保障。

个人信息安全是移动金融安全的重中之重。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越界获取用户隐私权限、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的现象频发。移动金融应用中隐私窃取类恶意应用占比最高,用户个人信息受到极大威胁。为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维护网民合法权益,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推动移动信息安全建设。

生物特征识别兼顾安全与便捷,成为移动金融安全关注的热点。目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已经基本成为移动智能终端的标准配置,逐渐成为了金融业务中新型用户身份核实和认证的发展方向。中国人民银行于2018年10月颁布金融行业首个生物识别技术标准《移动金融基于声纹识别的安全应用技术规范》,将安全性和个人隐私保护摆到了突出位置,规范如声纹等生物特征识别的安全应用。

6、数字票据

数字票据是一种将区块链技术与电子票据进行融合,实现自动安全交易的新型票据。数字票据借助区块链具有分布式账本、去中心化、集体维护、信息不可篡改等特点,使数字票据更具安全性和信息公开性,更加智能交易,更加便捷使用。

数字票据可以实现全程高效真实的信息传递,全程自动化交易,以及交易过程全程追踪,提高用户隐私保护。区块链具有点对点传输,采用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的优势,保证数字票据的数据安全性、完整性和不可篡改性。数字票据利用区块链提供可编程的智能合约,实现票据的自动抵押、清付和偿还,避免交易风险。并且,所有交易都被记录在完整的“时间链”上,一旦有违约行为发生,可以追溯其责任,并且通过隐私保护算法保护参与者隐私,可实现参与者在区块链上的匿名性。

上海票据交易所数字票据实验性生产系统成功上线,工行中行浦发等银行参与其中。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实验性生产系统已在2018年1月25日成功上线试运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和杭州银行在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实验性生产系统顺利完成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票据签发、承兑、贴现和转贴现业务。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实验性生产系统结合区块链技术和票据业务实际情况,对前期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原型系统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和完善,使结算方式更加创新,业务功能更加完善,系统性能不断提高,安全防护不断加强,隐私保护更加优化,实现实时监控管理。

7、数字资产证券化

数字资产证券化是将数字资产转化为证券的过程。将域名、商标、品牌、数字货币、游戏装备、账户号码等相关缺乏市场流动性的数字资产,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的证券的行为。

数字资产证券化目的在于获取融资,以最大化提高资产的流动性。数字资产是文化产业的创新蓝海,是互联网+文化产业的新业态,是“文化互联网+”的文化大产业下的商业模式创新。域名、商标等数字资产缺乏市场流动性,通过数字资产证券化,有效打破刚性兑付,有效盘活巨大的金融资产和社会的存量资产,能把缺乏流动性但有收益性的数字资产设计成证券化产品卖出去,收回现金,提高流动性,进而获得融资。

数字资产证券化是区块链的最佳实践场景。我国央行货币研究所也在不断探索数字资产证券化区块链平台,借助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储存、去中心化的特点,保证了以及底层数字资产数据真实性,且不可纂改,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性,增强了信息的透明及可靠程度,有效解决了机构间费时费力的对账清算问题,降低数字资产的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8、消费金融

消费金融是为满足消费者具体消费需求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是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用于购买装修、旅游、电子产品、教育、婚庆等具体的消费需求的个人消费贷款服务。除银行提供的贷款服务外,接触较多的消费金融服务有京东金融的“京东白条”、蚂蚁金服的“花呗”、苏宁的“任性付”等以及被大众接受的P2P小额理财服务。根据银监会发布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中定义,消费贷款是指消费金融公司向借款人发放的以消费(不包括购买房屋和汽车)为目的的贷款。

未来中国消费金融行业迎来巨大发展空间。2018
年,国家出台了多项鼓励消费金融发展的政策。特别提到“加快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不断提升消费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作为消费主体的80、90后,更愿意通过借贷的方式满足产品购买需求。同时,随着消费金融规模的不断扩大,消费金融会向二三线城市下沉,各类金融应用场景需求增多。

金融科技助力消费金融产品创新和风控体系建设。目前,
我国消费金融存在监管机制有待完善、企业产品创新不足、风险防控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金融科技的发展为消费金融开发更多的产品应用场景,提升消费者体验,激活和拓展市场空间;同时,利用金融科技建立构建完善的风控运营体系,解决消费金融面临的征信记录缺失、运营经验缺乏,降本增效。在科技的驱动下,消费金融将不断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不断提升运营能力与科技创新能力,科技驱动下的产品创新和风控体系的建立将为消费金融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9、智能客服

智能客服可以显著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智能客服系统是利用机器学习、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处理金融客户服务中重复率高、难度较低且对服务效率要求较高的事务,如服务引导、业务查询、业务办理以及客户投诉等业务。目前应用的智能客服场景有智能客服机器人、智能语音导航、智能营销催收机器人、智能辅助和智能质检等。

金融机构及互联网企业都在加大智能客服的探索和应用。金融机构在线上线下对智能客服系统应用广泛,网站、App客户端等线上智能客服服务系统能够实现自动理解客户问题并进行解答和办理简单业务。在线下网点的智能化进程加速,逐步推广无人银行,智能机器人、智慧柜员机、VTM机、外汇兑换机等大量智能自主终端,大幅减少人工服务成本,使客户获得更满意和周到的服务体验。同时,互联网企业在智能机器人方面的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为这些金融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智能客户服务。

智能客服系统逐渐渗透到金融业务的售前、售中、售后全流程。目前,智能客服系统已经能够代替人工客服为客户解决许多简单、重复的问题,为金融机构节约了大量的人工成本。随着社会的发展,客户对服务的及时性、移动性、多渠道性提出更多的要求,智能客服的应用为金融机构留住更多客户,提供全天候及时、便捷的服务,增强客户粘性。在智能客服的应用过程中,大量用户数据通过智能客服积累和沉淀下来,为精准营销和业务流程优化提供参考。同时,智能客服系统利用大量完备的用户数据,逐渐承担起更多售前、售中、售后全流程的金融业务。

10、不良资产处置的科技运用

科技带来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创新发展。不良资产可分为股权类资产、债券类资产和实物类资产。不良资产处置有破产清算、拍卖、招标、协议转让、折扣变现,以及债转股、债务重组、资产证券化、资产重组、实物资产出租、实物资产投资等方式。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应用,出现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创新处置模式,如不良资产综合处置平台,众筹投资、撮合催收等。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对不良资产处置任务艰巨。不良资产率的持续攀升,政府鼓励不良资产处置的市场化。据银保监会称,2018年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89%,为10年新高,截至12月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为2万亿元。
在经济新常态下,风险和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多,对不良资产处置的效率和处置效益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银行机构、资产管理公司等纷纷与互联网企业合作,通过网络平台模式进行不良资产的拍卖,涉及股权、债权和各种实物抵押物,取得良好效果。

金融科技已经在多个环节开发实际应用场景。科技运用可以快速发现资产价值,减少错配情况的发生,同时,可以显著提高信息互通,提升效率,提高不良资产处置回收率。目前金融科技已经在多个环节开发应用场景。如在运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优化催收策略,同时,实现催收业务流程自动化,缩短处置的时间周期;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信用风险的精准定价;区块链分布式记账解决信用机制、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优化不良资产证券化流程,缩短处置周期,保证信息的真实有效性。

AI引领商业智能化时代

有人说:世界经济过去二十年主要靠IT,但未来五十年靠的是AI(人工智能);也有人说:AI将会给人类带来的威胁,将从实业衰败开始,并以人机战争结束。尽管,我们一边 *** 心着美国越来越多的大商场都用自动结款机后零售业的1600万员工是不是快失业了;但仍一边期待新的变革到底如何颠覆。

AI技术引爆工业40时代商业迈进智能化决策时代

眼下,各大科技巨头纷纷布局人工智能。就在国务院规划出台的同一天,2017联想全球创新科技大会上“让世界充满AI”的主题也刷爆了朋友圈。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贺志强表示,智能互联网在未来十年是最好的投资机会,同时列举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及投资将重点布局六大方向:普适计算、AR/VR、AI核心驱动力改造所有传统行业、数据中心重塑、公有云服务及IT转型。

有媒体评论称,AI正在引发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让联想的企业转型之路充满了动力,也让刘强东和李斌等人借这“AI”风口,怒刷了一回存在感。

实际上,从18世纪至今,在这200多年的时间里,世界通过三次工业革命完成了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的变革,而每一次的工业革命都给我们的经济、社会、人文等各个方面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说,前三次工业革命重点解决的是生产效率和产能问题,更多的是释放人类肌肉的力量的话,那么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使命,就是解放人类脑力劳动,帮助人类进入智能化决策时代。

早在2016商业评论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战略官曾鸣曾表示,在未来智能无所不在。现今社会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变化带来了社会各个方面的进步,比如基因工程、新材料、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方面。而在这样巨大的变革背景下,最重要的变化则是一切商业的未来都必须智能化。

商业智能化是未来最重要的发展趋势。智能物联时代和智能商业化时代的到来,既意味着传统行业面临被倒逼升级的挑战,但更多带来的是创新发展的机遇。如何通过智能化和数据化提升企业的运营水平,并通过智能应用以及大数据挖掘洞察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成为各行业领头羊的共同探索方向。

智能物联风口爆发在即资本争相布局商业智能化

何为智能化?其核心是未来商业的决策会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机器在很多商业决策上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它能取得的效果超过今天人工运作带来的效果。

简单来说,商业智能化即是要做数据化、算法化和产品化这三件事情。当今人工智能的技术核心既是数据化,归根结底是通过机器对大数据不断计算反馈的优化结果。有了数据化基础,随之而来的则是基于数据挖掘价值,即为通过写代码回归程序的路径实现算法化,进而实现价值转化。所以算法化绝对是在互联网时代能够创造巨大价值的新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提取、计算、修正调整、反馈等一系列过程,加上对垂直领域的理解,利用技术形成解决方案的产品化环节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智能化所带来的价值将或将达到空前的高度,它是基于大数据技术创新上搭建的全新智能运营模式。从商业智能化的趋势来看,未来数据处理也将作为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存在于新智能时代。而中国这一全球最大市场,仍被视为实现商业智能化的最佳市场。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华东政法大学教授高奇琦等多位专家表示,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在人工智能替代领域具有诸多优势。

事实上,我国已经在人工智能领域全面发力,7月20日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称,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核心产业规模预计超过1万亿元。同时支持国内人工智能企业开展海外并购、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和建立海外研发中心等发展模式。

随着计算机成本的下降以及搜集和处理数据能力的快速提升,大数据应用基础已日渐成熟。可以预测,下一阶段将成为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应用的爆发阶段,市场潜力得以释放。与此同时,国内针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初创企业投资也正经历着爆发式的增长,使得2017年有望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商业化运用的元年。

资本的动向正是判断人工智能前景最灵敏的风向标。根据KPMG的研究数据表明,2016年风险投资已经从大数据转向到AI人工智能;乌镇智库数据显示,去年中国AI企业总投资达到26亿美元,美国同期最高预计投资179亿美元;据网易报道,2016年202个中国AI初创公司募集了近10亿美元。

据统计显示,就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月内,包括中国创业公司商汤科技、机器人公司Geek、云脑科技等国内多家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企业均获得了最新的融资进展。其中,卡位智能物联网的生态平台特斯联科技,更创下国内移动物联网行业的最大融资额,被视为商业智能化时代的下一代“独角兽”。据悉,特斯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已于2016年底完成共计5亿人民币A1A2轮融资;据公布资料显示,本轮融资由中国光大旗下基金与IDG资本、中信系产业资本以及其它战略投资人共同完成。

开辟物联网创新商业模式特斯联欲撬动“后地产时代”千亿级市场

Google移动平台副总裁安迪·鲁宾曾说过,下一个计算大浪潮将出现在人工智能领域,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将进入人们的生活。

想象一下,在未来社会的各行各业中,流水线工人、企业客服、司机等单纯机械重复和缺乏创造力的职业将首先被人工智能代替,随后是具有较高附加价值、相对机械重复、可替代度高的网络编辑、语言翻译及医疗行业等职业。人工智能将充分发挥其社会价值,智能化技术让交通变成了智能交通,医疗变成了智能医疗,同时也推动智能农业、智能城市等等出现。

未来城市将会是万物互联的智慧体,通过智能化、数据化手段升级工业、农业、房地产产业,盘活海量的存量市场。在城市中,产业智能化将成为“后地产时代”最大的挑战,同时,这也是未来物联网创新商业模式的机会所在。

正如城市演化过程中,建筑扮演了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建筑也承载了城市基本的服务功能。然而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建筑和城市的设备设施、运营管理等却停留在昨天,从经济成长、世界潮流及人类需求的角度而言,城市智能化发展已是刻不容缓的议题。

如今,站在能够预见到未来的科技大门之前,我们能够看到,在智能商业化的时代中,无人驾驶会取代司机,语音识别软件会取代翻译、人工智能会取代医生进行精密手术 *** 作,一系列现存的职业及行业将会随着科技时代的进步慢慢消失,但有的行业却将迎来千载难逢的机会;如同特斯联科技般的智能物联网领军企业,运用数据处理、自动化管理,将钢筋水泥的传统建筑升级为智慧生命体,完成建筑乃至是城市的智能化升级,必将带来焕然一新的未来城市新生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5145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3
下一篇 2023-08-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