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社区智慧康养服务中心赚钱吗

京东社区智慧康养服务中心赚钱吗,第1张

中华网财经讯,8月23日,京东健康披露2022年中期业绩,上半年营收202亿元,同比增长483%;上半年净利润223亿元人民币,上年同期为亏损454亿元人民币。
收入方面,京东健康收入由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36亿元增加483%至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202亿元。总收入的增长主要是由于销售医药和健康产品所得商品收入由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18亿元增加486%至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75亿元。商品收入的增长驱动力主要有活跃用户数量增加及用户的额外购买、医药和健康产品销售的线上渗透率不断提高及产品品类的丰富。
线上平台、数字化营销及其他服务所得服务收入由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9亿元增加462%至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27亿元。服务收入的增长主要是由于(i)数字化营销服务费增加,主要归因于平台上的广告主数量增加,与平台的交易持续增长保持一致;及(ii)佣金及平台使用费增加,主要归因于线上平台的第三方商家的销量增加。
营业成本由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03亿元增加531%至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58亿元,主要是由于通过京东大药房销售的医药和健康产品数量增加,这与我们零售药房及健康业务的增长保持一致。
由于上述原因,京东健康录得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毛利为人民币33亿元,毛利率为243%,而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毛利为人民币44亿元,毛利率为218%。毛利率下降25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产品组合变动及促销。
履约开支由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3619百万元增加430%至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9482百万元,主要是由于(i)配送与仓储服务开支增加,这是由于配送服务的使用随着产品销量增加而增加,以及仓储服务的使用随着所使用仓库数量增加而增加;(ii)参与履约活动员工的员工薪酬福利开支增加。履约开支占收入的百分比由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00%减至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96%。
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由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9782百万元减少46%至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9333百万元,主要是由于推广及广告策略的优化。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占收入的百分比由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72%下降至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46%。
研发开支由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4018百万元增加212%至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4868百万元。该增加主要归因于(i)参与研发活动员工的员工薪酬福利开支增加;及(ii)由京东集团提供的技术和流量支持服务的开支增加。研发开支占收入的百分比由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29%下降至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24%。
一般及行政开支由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1228百万元减少122%至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9862百万元,主要归因于股份支付开支减少。一般及行政开支占收入的百分比由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82%下降至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49%。
财务收入由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2314百万元减少47%至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2206百万元,主要是由于银行结馀及定期存款的利息收入减少。
所得税开支由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089百万元增加418%至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544百万元,主要是由于应课税收益增加,部分被递延所得税的影响抵销。
由于上述原因,京东健康于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产生亏损人民币4542百万元,并于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产生盈利人民币2230百万元。

1 国材康养的产品属于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旗下的子公司。
2 该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床垫、枕头、沙发等床上用品和家居用品,致力于提供科学健康的睡眠和生活环境。
3 除了产品销售,公司还提供专业的睡眠健康咨询服务和睡眠监测技术支持,帮助用户全面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品质。

康养产业涵盖诸多业态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健康、养老、养生、医疗、文化、体育、旅游等诸多业态的康养产业成为备受关注的新兴产业。作为具有典型的社会属性的复合产业,康养产业正借助“文化+”,注入产业发展创造力,延展产业链和价值链,提升产业附加值。
在资源的高效配置、城市的均衡发展等方面,文化+康养产业特色小镇均独具优势。需要注意的是,在这类特色小镇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文化产业与康养产业不能盲目融合发展,还需形成资源共享、短板互补、循序渐进的发展格局。
充满想象空间
中国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滋养。在中国的文化基因中,将“养生”与“养心”融为一体,以“养心”为本,是中国康养产业发展的文化前提。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不断向其他行业和多个社会领域渗透,呈现出多业融合发展态势。而康养产业属于新兴的现代服务业,除了自身包含多种业态之外,还涉及众多领域,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并解决要素融合、产业融合、产城融合等诸多问题,这意味着康养产业发展不能单打独斗,需要通过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催生新创意、新模式、新业态。
从提升产业附加值角度看,文化创意有助于推动康养产业的内涵式发展。一方面,康养产业可从国学文化、中医药文化、武术太极、饮食文化等挖掘文化资源;另一方面,文化产业也可在旅游、演艺、体育、数字出版、艺术、广播影视、创意设计等行业中凸显康养理念。另外,科技创新有助于促进康养产业转型升级,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康养产业的附加值。
从全景产业链角度看,康养产业可容纳数十个行业,吸纳数以万计的就业人口。产业链上游主要从事研发生产,涵盖生物、医药、营养、保健、食品等行业;产业链中游主要从事服务消费,涵盖健康、养老、医疗、旅游、体育、农业等行业;产业链下游主要从事衍生体验,涵盖文化、艺术、科技、创意等行业。
文化产业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资源共享、短板互补。优美的自然环境与文化生态,既是做文化旅游的必要条件,又是打造优质康养基地的良好基础,一项条件同时满足二者之需,这就是资源共享带来的价值。短板互补则是指文化创意设计能够赋予康养产业更多文化内涵和趣味,从供给侧提升康养产业的品质,并且形成产业特色。
文化支撑下的康养小镇
注重文化性和体验性,有助于康养产业链条的延伸,创造品牌优势。泰国美体养生、印度瑜伽养生、法国庄园养生、美国养老养生、瑞士阿尔卑斯高山养生等已经形成了浓郁的当地文化特色,当地产业竞争力和规模因此而形成。
特色小镇为各地产业发展战略的再选择提供了新思路。文化+康养产业特色小镇一般以“健康”为小镇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将文化体验、健康疗养、医疗美容、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体育运动、健康产品等业态聚合起来,实现文化与健康相关消费聚集,形成具有文化意蕴和康养功能的特色小镇。
文化+康养产业特色小镇可以依托长寿文化,大力发展长寿经济,形成食疗养生、山林养生、气候养生为核心,以养生产品为辅助的健康餐饮、休闲娱乐、养生度假等功能集聚的健康养生养老体系;也可以依托医药文化发展医药产业,推动健康养生、休闲度假等产业发展的医养特色小镇;还可以原生态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健康养生、休闲旅游为发展核心,重点发展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生态种植等健康产业。
很多城市面临着房地产去库存的问题,文化+康养产业特色小镇可以将文化、康养、房地产行业进行有机连接,跳出单纯的房地产开发层面,打破盖房子、卖房子的桎梏,从产业融合和产业运营的角度进行设计,不仅能更好地实现文化和康养要素的有效结合,也更有利于提升配套设施和服务的吸引力。
此外,从运营的长期性来看,一些城市旅游业具有季节性,在一年内不同时间的接待人数会有周期性的变化。而康养产业的消费者有充足的可支配时间,基本不受公共假期影响,而且在目的地停留时间较长,是城市旅游产业的最佳补充客群。通过打造文化+康养特色小镇,可以使城市旅游项目的设施设备和人力利用率在时间轴上更为均衡。
建设运营需循序渐进
不同地方的特色小镇在功能定位、产业选择、空间布局、风格特征、发展方式等方面各有不同,但作为一种产业与区域相结合的经济社会形态,特色小镇也有自身共性的发展规律。
按照从无到有的发展路径,文化+康养特色小镇的建设可分为战略定位、组织建设、运营管理3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预期实现的任务目标和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首先,文化+康养特色小镇需要合理设计战略定位,包括功能、产业、特色定位3个核心内容。小镇功能定位是明确小镇对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衔接作用以及与相邻小镇的互补作用。小镇产业定位是指合理规划主导产业类型及产业体系,甄别和分析当地的资源及市场条件,遵循适宜和适度原则,围绕特色主导产业,聚合相关产业,建构产业生态系统。小镇特色定位是人文与空间的个性化设计,将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特色资源融入空间环境和特质中,形成富有特色的生活场景,让小镇“留得住青山绿水,系得住乡愁”,成为“区域特性—产业发展—民居生活”三位一体、和谐相融的特色小镇。
其次,文化+康养特色小镇的战略执行需要有序的组织建设,其关键在于基础设施与政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是特色小镇发展的先导性工程,对外要加强交通、运输、通信等市政设施建设,让小镇融入大市场、大都市圈,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对内要加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商贸等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工程设施建设以及防灾减灾等设施配套,使小镇成为产业、生活、生态一体化的空间和平台。与此同时,地方政府需要加强政策引导、扶持和保障服务,尤其在土地保障、财政支持、税收政策等方面,创新规划建设和社会服务管理,促进特色小城镇的“产镇融合”发展。
最后,文化+康养特色小镇需要系统的运营管理,以保障小镇及其产业持续发展。特色小镇的运营管理体系是小镇生命的机能表现,关系到发展潜力与活力、财务状况、盈利模式以及吸引并留住企业与投资人的外部环境。
为了保障运营管理的系统性、精细性和专业性,特色小镇由建设期进入发展期之后应该引入市场化的运行机制,搭建各种产业发展平台来保障运营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同时,特色小镇发展是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需要充分调动当地人的参与积极性,为他们谋福祉,实现自然、人居、产业的有机融合。
当然,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宜发展康养产业,相对优越的自然环境、文化生态和医疗服务是发展康养产业的基本条件,而产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强调社会文化属性,一方面要突显产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产品设计和经营模式需要高度的人性化,彰显人文关怀,避免唯产业论的取向,真正发挥社会服务的功能;另一方面要综合考虑文化因素,即契合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区域文化特点,从消费群体的需求和特征分析进行产业定位,特别要考虑不同人群、不同地域消费习惯的差异问题,真正实现寓养于心、寓养于乐、寓养于居、寓养于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5169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3
下一篇 2023-08-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