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有哪些?物联网发展的主要难题是什么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有哪些?物联网发展的主要难题是什么,第1张

物联网应用中有三项关键技术:1、传感器技术,这也是计算机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大家都知道,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计算机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自从有计算机以来就需要传感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才能处理。2、RFID标签也是一种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是融合了无线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RFID在自动识别、物品物流管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3、嵌入式系统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软硬件、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电子应用技术为一体的复杂技术。经过几十年的演变,以嵌入式系统为特征的智能终端产品随处可见小到人们身边的MP3,大到航天航空的卫星系统。
发展问题尽管我国已大量生产射频标签,但仍然存在四大问题制约发展。首先,芯片和读写器核心模块严重依赖进口。其次,射频标签自主技术标准缺位。再次,市场因素制约射频标签规模化推广。第四,民营企业处于竞争劣势,风险投资态度谨慎。

一、冷链物流行业现状和难点
1 车辆进库提前打冷,温度合格方可进库装货,这行业内都知道,但难落实!
2 车辆在行驶途中,常常会出现部分司机为了省油,关闭冷机停止打冷的现象!
3 如果中途温度出现异常,企业需要第一时间获知并补救!
4 温度并不是越低越好,企业保证货物始终处于安全温度范围内即可!
5 对于有时效的考核,企业想实现自动化和标准化,减少人为干预!
二、以上问题和难点的解决方法:
1 基础数据采集:
使用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车厢温湿度和车辆行驶轨迹。
2 订单管理:
通过订单驱动的方式,管理货物的在途情况。应提供订单导入/对接第三方、分批分段、委派分配、线路配载、智能调度等功能。
3 运输计划管理
提供运输计划的批量导入、线路优化、自动发车、电子围栏预处理、司机APP事件上报
4 运输安全与协同
车货全程管控,能实时查询车辆定位、货物定位、轨迹回放、进出区域监控等
5 时效预测与管控
物流全程可视化管控,实时掌控订单/运单各节点时效、位置、异常监控;到港离港管理等
6 数据中心
能提供各种业务数据统计:统计分析订单、运单业务。订单/运单明细、签收、运力分析、KPI考核、运费统计等;此外还应具有外延扩展能力,能和相关平台和政府监管平台对接的能力
贵州运力大数据冷链仓储配送一体化平台可提供完整的软硬一体解决方案。该平台通过订单驱动的方式,结合物联网设备实现连接冷链物流全要素,协同业务上下游,以产品为追踪目标,实现冷链物流全程透明监控和管理。赋能冷链物流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详询运力大数据官网

摘要

借助鸿蒙 *** 作系统,华为将在生态、硬件、先发+持续创新三方面体现竞争优势,有望成为万物互联时代的领军。产业互联网新蓝海下,“华为之于物联网”可类比“苹果之于移动互联网”。


2021 年6 月2 日,华为举行鸿蒙 *** 作系统及华为全场景新品发布会,发布鸿蒙OS 更新信息及搭载鸿蒙OS 的多款设备,包括华为Watch3、MatePad Pro 等。


当前鸿蒙OS 最大亮点是以软件适配并连接各类消费终端,定位万物互联。此次更新最大变化在于:鸿蒙OS 20 版本更强调通过软件能力打破传统IT 系统绑定单一品类硬件的局限,尝试以软化创新的方式补足硬件性能和连接的短板,可针对不同设备进行d性部署。


值得注意的是,与大众认知不同, 鸿蒙并非是形式上的“套壳”系统,也并非局限于手机端场景,实际底层为物联网的“智联”赛道设计 。鸿蒙目前已在华为生态中的手机、平板、手表等终端实现应用,用“分布式”的方法解决多终端的智能连接痛点,用微内核的方式解决实施和适配的痛点,定位是服务于5G+IoT 的物联网系统,背后指引了万物互联赛道的长期趋势。


华为并非是传统的硬件设备类公司,鸿蒙恰恰体现了软件能力的积累和软化的长期战略。鸿蒙OS 20 版本更强调通过软件能力打破传统IT 系统绑定单一品类硬件的局限,尝试以软化创新的方式补足硬件性能和连接的短板;华为借 *** 作系统形成ICT生态的框架,后续HMS 发布和软件能力的增强是证明;借助鸿蒙生态,华为硬件终端的创新和价值预计将在多个赛道延续。


面向5G+IoT 的世界级OS


“分布式软总线技术”奠定HarmonyOS 基石,生而适配万物互联,实现“超级终端”。


IoT 设备是终端侧未来五年最大增量市场。据IoT Analytics 等统计,全球IoT 设备人均数量从2015 年的209 部/人上升至2020 年的657 部/人,预计2025 年将加速上升至927 部/人,其中手机、Pad、PC 终端人均数量趋稳,其他IoT 设备数预计高增,这也意味着物联网场景对软件能力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强。


“智能化”、“连接化”是物联网赛道体验和生态的最大痛点。智能家居为代表的物联网场景对多终端协同的需求已广泛存在,而当下大多智联化设备的连接方式 *** 作不够便捷或需要下载单独APP 使用,且底层连接技术和标准多样,导致产业链趋势不清晰、消费者体验不便利。



智能痛点通过手机统一控制解决。在2021 年6 月2 日的发布会上,华为也重点展示了在智能家居领域鸿蒙的能力,主要体现在统一和简化控制形式,推动智能设备真正实现智能功能。智能家居概念诞生已久,智能家电的保有量也仍在持续增长,但是受限于智能家电设备往往要下载对应APP 才能 *** 控(小则几十兆,动辄上百兆),下载、安装、注册的使用流程及其繁琐,不同家电终端的 *** 作逻辑也各不相同,导致体验较差。据华为统计,智能设备APP 安装率不到10%,使用率不到5%。


搭载鸿蒙的手机终端是智能化网联设备的 *** 作入口与核心。鸿蒙手机能够通过轻触安装了鸿蒙的智能家电设备,轻轻一点方便地联网,亦可以通过手机推送卡片可以把设备的智能功能展现,方便发挥终端智能化功能。目前华为已与美的、海尔、九阳、苏泊尔、老板、帅康、方太等形成生态合作关系。


鸿蒙微内核体现分布式的特点,解决IoT 生态协同的痛点。 目前已有 *** 作系统基本只对应于某一种硬件,如Windows 对应x86 PC、iOS 对应苹果手机等。但IoT 时代终端种类数量极大拓展,难以针对每种硬件分别开发 *** 作系统或应用程序,不同硬件终端的生态无法共享协同,开发效率低。而鸿蒙实现了硬件解耦,即可针对应不同设备进行d性部署(例如智慧屏、穿戴设备、车机、音箱、手机等)。同时创新的分布式软总线使得拥有不同功能的硬件可以彼此协同。



生态+硬件+研发是智能OS的取胜关键


华为多年持续积累软硬件能力,鸿蒙OS 使华为正式进入世界级 *** 作系统赛道。类比PC 时代Windows、智能手机时代的iOS 和安卓,鸿蒙是面向万物互联时代的 *** 作系统,成功关键在于:1)抓住产业转型的时机并向产业链、消费者形成开放生态;2)具备硬件技术理解;3)长周期的持续研发。


回顾苹果的崛起路程,在生态、硬件、先发优势+持续创新三方面体现优势。 *** 作系统在ICT 产业扮演重要角色, *** 作系统厂商将成为相应产业生态的主导者。 借助鸿蒙 *** 作系统,华为将在生态、硬件、先发+持续创新三方面体现竞争优势,有望成为万物互联时代的领军。产业互联网新蓝海下,“华为之于物联网”可类比“苹果之于移动互联网”。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球集成HMS Core能力的应用已超过12万个,全球注册开发者超过230万,其中海外开发者30万,上架华为应用市场的海外应用数较2019年增长超过10倍,HMS生态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移动应用生态。随着后续HMS生态的逐渐成熟,凭借HarmonyOS庞大的终端数量,HMS生态有望成为华为新的收入引擎。


结合鸿蒙OS 生态蓝图和当前日渐成熟的HMS产业链,我们梳理生态链公司如下:


技术开发类: 核心受益公司包括,中科创达(系统开发),中软国际(软件开发)、常山北明(ISV),润和软件(多芯片平台适配);其他受益公司包括,东方通(中间件)、诚迈 科技 (软件开发)、北信源(移动安全)、高伟达(金融云)。


生态应用类: 核心受益公司包括,用友网络(企业服务)、金山办公(办公软件),科大讯飞(人工智能)、中望软件(工业软件);其他受益公司包括,万兴 科技 (视频编辑)、网达软件(华为视频)、彩讯股份(邮件系统)、梦网集团(短信系统)、超图软件(GIS)、四维图新(地图)、科蓝软件(华为钱包)。


参考资料:

华西证券-计算机行业:鸿蒙出鞘,剑指生态-20210602

申万宏源-通信行业华为产业系列深度之三:万物归一,鸿蒙20重构物联世界-20210604


本报告由九方智投投资顾问黄波(登记编号:A0740620120007)撰写

物联卡业务是中国移动为物联网客户提供的通信服务。它基于物联网专网,采用专属号段,通过专用网元设备支持短信、无线数据通信、语音等基础通信服务,并提供通信状态管理和通信鉴权等智能通道服务。
物联卡业务功能主要包括:基础通信服务和智能通道服务。其中:
1、“基础通信服务”包括提供短信、无线数据通信(2G/3G/4G)和语音服务。
2、“智能通道服务”主要包括连接管理平台、API能力接口、位置定位、静态IP地址等基于物联卡的各项增值服务。
鉴于各省业务规则有差异,具体资费标准及办理方式可以拨打当地10086进行咨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5172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3
下一篇 2023-08-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