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智能物联发展如何?

国内智能物联发展如何?,第1张

2013年中国社科院指出,未来物联网产业规模比互联网大30倍,物联网将成为下一个万亿元级别的信息产业业务。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国内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将其纳入 十二五 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设立了专项资金从多方面出台支持政策来推动该产业的快速发展。
物联网可以提升垂直领域产业的生产效率,而我国是世界上产业链最完备的国家,物联网的应用需求早已不成问题;在数据处理和云计算领域,我国呈现出从中兴、华为等大平台到创业公司的多层次生态;在自组网络领域,从运营商网络nb-iot到lora等我国已出现了平台式的建设成果。
2015年中国智能电表安装量超9000万单位,市场规模达1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和17%。其中国家电网新装智能电表6450万只,改造户表310万户。2016年预计国家电网安装智能电表6080万只。根据report linker的报告预测,2016-2020年中国智能电表安装量将以58%的平均速率增长,市场规模扩大31%。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
市场调研机构marketsandmarkets发布研究报告指出,全球智慧城市项目物联网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15年的5196亿美元成长至2020年的14751亿美元,2015-2020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32%。

首先,就是对企业数字化转型重大影响。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扩大和深化数字化转型,物联网将越来越占据中心地位,进而实现OT和IT的融合,助力劳动力移动化和数字化的发展。通过更经济的“连接”传感器、嵌入式智能与 *** 控、速度更快覆盖更广的通信网络、云基础架构以及高级数据分析能力将助力实现这一波数字化转型的浪潮。
其次,物联网将激发创新、颠覆商业模式,并促进企业、政府和新兴经济体经济的快速增长。如同工业革命、互联网的诞生以及移动化革命,物联网将推动社会的进步、创新与繁荣。商业和城市都将提供由物联网支持的新型服务,新的商业模式将会出现。新兴经济体将会从中获得大好机会,可以迅速利用物联网,摆脱传统基础设施的制约,从而从根本上实现跨越式发展。事实上,根据麦肯锡的预测,发展中国国家对对物联网解决方案的需求将占全球40%。
然后,物联网解决方案将被用于解决重大的社会环境问题。物联网将有助于各国及其经济应对全球面临的巨大挑战,包括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调查受访者认为,物联网对整个社会的最大益处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且利用相关技术来加速和优化现有的解决方案。
再有,物联网还可以将之前尚未开发的数据转化为市场洞察力,帮助企业提高客户体验水平:在思考物联网的价值定位时,大多数企业都认为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是其主要优势。然而,实现数据访问(包括以前尚未开发的数据),并把它转化为具备可 *** 作性的市场洞察力,将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客户服务转型,为企业建立品牌与服务的忠诚度和满意度带来新机遇。
最后,物联网能够推动可交互 *** 作的开放式混合计算方法的发展,并促进行业和政府在构建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全球架构方面进行合作。虽然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将越来越受欢迎,但是任何单个计算架构都不能够垄断信息传递。相反,作为私有云或公有云产品的一部分,无论是在企业外部还是内部,物联网都会实现跨系统蓬勃发展。在多种计算环境中建成物联网将帮助终端用户以最适合自身安全需求和关键性任务需求的方式使用物联网解决方案,同时使那些仍使用传统技术基础设施的企业以合理可控的方式实现转型。
由此可见,随着物联网带来的数字化变革,其引发的各类效应也日益深化,并推进整个物联网产业快速向前发展,未来则更会导致各行业里IT基础设施发生根本性变化。

物联网就业前景很好,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

物联网专业是教育部允许高校增设新专业后,高校申请最多的学校,这也说明了国家对物联网经济的重视和人才培养的迫切性。物联网的产业规模比互联网产业大20倍以上,而物联网技术领域需要的人才每年也将在百万人的量级。

物联网的基本特征从通信对象和过程来看,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是物联网的核心。物联网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整体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

整体感知—可以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智能传感器等感知设备感知获取物体的各类信息。

可靠传输—通过对互联网、无线网络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送,以便信息交流、分享。

智能处理—使用各种智能技术,对感知和传送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实现监测与控制的智能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5175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3
下一篇 2023-08-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