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持续成长,2013全球太阳能需求达31GW

中国市场持续成长,2013全球太阳能需求达31GW,第1张

  根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 TrendForce 旗下太阳能产业研究部门 EnergyTrend 的观察,由于高效产品的需求力道和价格优势持续攀升,再加上双反即将定案的传闻影响,台湾太阳能业者的产能利用率与订单能见度持续维持在高档。相较于前几个月相关业者对于景气的看法仍有些许的不确定性,近期相关业者的订单能见度最佳已经来到第二季,对于未来的看法普遍呈现乐观的态度。

  虽然日本市场近期传出补助金额调整幅度约在10%,然EnergyTrend与相关业者交换意见后发现,多数业者认为虽然10%的调整不小,然日本市场的补助价格仍位居全球首位,加上其它再生能源补助价格倾向维持不变,使得市场氛围仍有利于再生能源的推广,因此看好日本市场的需求可以持续维持。

  另一方面,由于欧盟双反初判将在第二季公佈,为规避回溯期的影响,EnergyTrend认为第二季与第叁季的需求被迫提前,使得近期相关业者的订单能见度最长已达到叁个月。就月营收来看,受到假期与产品调整的影响,部分业者2月的表现不如1月,但从3月以降的营收,相关业者表达乐观的看法,而近期主客观环境有利台湾太阳能业者的出货与营收表现,然而在欧盟双反初判公佈后,对于未来需求力道能否维持目前的强度表达较为保守的态度。

  就现货市场表现来看,买气仍持续中,而下游业者也顺势调升报价。以中国大陆市场价格来看,硅晶圆业者陆续调涨报价,多晶硅晶圆的市场平均价格上涨至每片6.2元人民币左右;单晶硅晶圆的平均价格小涨至每片8.2 元人民币;电池方面也维持涨势,平均价格在每瓦2.68 元人民币,多晶硅与模组则维持不变。

  中国市场持续成长,2013全球太阳能需求达31GW,EnergyTrend最新太阳能市场价格调查(20130314),第2张

  EnergyTrend最新太阳能市场价格调查(20130314)

  在美元报价方面,由于比价效应的关係,多晶硅现货价格出现补涨行情,平均价格来到每公斤17.44美元,涨幅为2.59%;在硅晶圆方面,高效需求持续释出,加上业者产能利用率紧绷,本週平均价格调涨至每片0.891美元,涨幅0.45%;单晶硅晶圆方面则持平。而在电池方面,市场需求仍然不坠,业者享有较有利的议价条件,使得报价得以持续上扬,本週平均价格上涨至每瓦0.38美元,涨幅为0.53%。

  而模组报价在日本与欧盟市场订单能见度佳的状况下,业者报价也同步上扬,本週平均价格小涨至每瓦0.674美元,涨幅0.3%。除此之外,薄膜产品由于比价效应的关係,已有业者调整价格来测试市场反应,目前平均价格小涨至每瓦0.629美元,涨幅0.16%;太阳能逆变器部分,部分市场需求火热,价格小幅提升,本週平均价格回升到每瓦0.215美元,涨幅0.94%。

  2013年第一季太阳能产业产能稼动率升高

  此外EnergyTrend针对 2013年第一季太阳能产业市况调查亦显示,虽然2013年全球併网量相较2012年不会大幅增加,但实际需求量却因为受惠于中国、日本、美国、印度以及新兴国家的需求而有所增加,2013年全球对于模组的需求将超过30GW,约达到32~34GW,较去年成长7%。在需求增加且供给放缓的情况下,预计全年太阳能现货价格与产能稼动率皆持续平稳上升。

  EnergyTrend表示,2013年太阳能产业链中的各段稼动率预期都会有所成长,主要塬因有叁:

  (1) 需求增加、供给放缓──2013年的终端模组市场预期还是会有所增加,虽然併网量没有明显变化,但实际安装量预估会落在32~34GW,因此各段需求也随之放大,在供给并没有持续大幅扩张的情况下,稼动率将随之成长。

  (2) 品牌与代工的分野越趋明显──在目前的市况下,一线厂商不急于扩张产能,二线厂商也可以得到大厂转出的代工单,因此多数能符合市场需求的厂商都能有效提高稼动率。

  (3) 不具竞争力的厂商逐步淘汰──随着各国政策对于模组的规範以及自发自用的电力系统市场兴起,提高电池效率可以淘汰不具技术能量的厂商。另一方面,在长期售价低于成本的情况下,不具成本竞争优势的小型厂商与新进厂商也将被淘汰。

  整体而言,2013年第一季各家厂商的稼动率都有成长,虽然各厂宣称已达到满产能,但实际上受限于生产人力并不完全与产能匹配,因此产能稼动率约仅维持在60~85%。

  中国市场持续成长,2013全球太阳能需求达31GW,太阳能电池产能稼动率变化,第3张

  太阳能电池产能稼动率变化

  此外,EnergyTrend表示,2012年全球前十大厂商的电池片生产量都已经超过1GW,佔整体产能的40%左右,市场集中的态势虽然还不如硅晶圆端明显,但品牌与代工的合作关係一旦成型,相信会有愈来愈多的公司转成代工厂;模组厂集中程度也愈趋明显,尤其以具备下游出海口的厂商最具优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24268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2
下一篇 2022-08-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