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uPSD3234A获取Motorola Onco

用uPSD3234A获取Motorola Onco,第1张

   摘要:介绍Motorola Oncore接收器和μPSD3234A在嵌入式应用的优势,及μPSD3234A与Motorola Oncore接收器的硬件接口软件程序设计。

引 言

  摩托罗拉公司经过近十年的研究,使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产品集成度更高,重量更轻。为了适合嵌入式应用而特殊设计的Oncore接收器,体积小(50.8mm× 82.6mm×16.3mm),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高达1 100 000~1 600 000小时,工程师可更快捷地把GPS技术引入OEM(初始设备厂家)的应用中。

1 Motorola Oncore接收器的工作原理

   如图1所示,Oncore接收器有8个并行通道,可同时跟踪8颗卫星。Oncore接收器将天线接收的GPS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后,得到的中频信号,经过高速模数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通道分开器把经过数字化处理的中频信号分解后送入8个并行通道,以进行信号检测、码相关、载波跟踪和滤波。

  经过处理的信号被同步送进定位微处理器单元,这部分电路控制GPS接收器的工作模式和解码,处理卫星数据、测量伪距和伪距增量,以进行位置、速度和时间的计算。Oncore接收器中还有一个能使接收器保持休眠状态的随机存储器,用于保存卫星星历表数据、用户 *** 作参数、历书等信息。当Oncore接收器的电源关闭时,为防止这些信息的丢失,需外接一个+5V的备用电源。为保持实时时钟的时间,也需要外接+5V电源。
用uPSD3234A获取Motorola Onco,第2张
  Oncore接收器引脚如图2所示。

  Motorola Oncore接收器有一个TTL串行数据接口。此接口为Oncore接收器和系统控制器间提供主控及数据通道。

2 μPSD3234A介绍

3 μPSD3234A与Oncore接收器的接口

  μPSD3234A的串口0和Oncore接收器的通信接口,均为TTL电平,可以直接通信。在设计之初,可先利用板载μPSD3234A芯片的开发板DK3200搭建硬件电路。为调试方便,μPSD3234A接收到Motorola Oncore接收器的原始信息。通过μPSD3234A的串口1(经电平转换后)送到PC机的RS-232串口,在PC机显示器上同步显示。提取到的位置、时间等信息直接在LCD液晶上显示。连接在PC机并行口的Flash LINK编程器与DK3200开发板上的JTAG口相连,完成JTAG在系统编程。硬件电路原理框图如图3所示。

4 程序设计

  Motorola Oncore接收器的主串口提供两种数据格式:摩托罗拉二进制格式和NMEA 0183格式。摩托罗拉二进制格式应用于接收器主串口的输入输出,波特率应为9600,无奇偶校验位,1位起始位和1位停止位。所要获取的GPS参数是以@@Ea开头的位置/状态/数据响应信息,以回车换行结束。其格式为:

@@EamdyyhmsffffaaaaoooohhhhmmmmvvhhddtnTImsdimsdimsdi

msdimsdimsdimsdimsdsC

其含义为:

日期: m 月 1~12

d 日 1~31

yy 年 1980~2079用uPSD3234A获取Motorola Onco,第3张

时间: h 小时 0~23

m 分 0~59

s 秒 0~60

位置: aaaa 纬度(mas)

-324 000 000~324 000 000(-90°~ 90°)

oooo 经度(mas)

-648 000 000~648 000 000(-180°~ 180°)

hhhh 椭球高度(cm)

-100 000~1 800 000(-1000.00~18 000.00m)

在所有信息终止的前的一个字节为校验和,是所有信息字节的“异或”。

程序是在Keil uVision2的环境下设计的。

(1)系统初始化

TMOD=0x20;

PCON=0x80;

SCON=0x50;

// 计算定时初值

value=65536-(36000*125L/(24L*9600));

TH1=value;

TL1=value;

TR1=1; //定时器1为波特率发生器

P3SFS=0x03;

//设置LCD的I/O口模式

PSD8xx_reg.VM|=0x80;

//定时器0初始化

TImer0_init();

//LCD初始化为8位,2行,5×7点阵,

//不闪烁,光标关闭

lcd_init();

(2)读取Motorola Oncore接收器信息

  先识别判断是否为@@Ea开头,若是,将其后的所有字符信息放入org_data[]数组中,以便后面从中提取所需数据。

while(1) {

while(!RI);

ch=SBUF;

if((RI)&&(ch==0x40)) //识别’a’

{ RI=0;head[0]=ch;

while(!RI);

ch=SBUF;

if((RI)&&(ch==0x40)) //识别第二个’@’

{ RI=0;head[1]=ch;

while(!RI);

ch=SBUF;

if((RI)&&(ch==0x45)) //识别’E’

{ RI=0;head[2]=ch;

while(!RI);

ch=SBUF;

if((RI)&&(ch==0x61)) //识别抋?

{ RI=0;head[3]=ch;

for(k=0;k<=72;k++)

//将后续72个字符放入org_data[]

{ while(!RI);

org_data[k]=SBUF;

RI=0;

}

}

else {RI=0;conTInue;}

}

else {RI=0;conTInue;}

}

else {RI=0;continue;}

}

else {RI=0;continue;}

}

(3)从org_data[]数组中提取所需信息
用uPSD3234A获取Motorola Onco,第4张
  读取的信息都存放在org_data[]数组中,根据@@Ea的格式内容即可定位所需信息的位置。数组中所存放的是二进制数,为了能显示还需将其转换为ASCII码的形式,因此还提供了以下4个函数来实现此功能,分别是:hextobcdtoascii_two(unsigned int hexs_two,unsigned char num_two)、hextobcdtoascii_four(unsigned int hexs_four,unsigned char num_four)、hextobcdtoascii_nine(unsigned long int hexs_nine,unsigned char num_nine)和init_msgbuff(unsigned char *dataptr, unsigned char *buffptr),其中前3个分别是实现将二进制数转换成两位、四位和九位的ASCII码形式,最后一个函数是实现将代码段中的字符串存入数据存储区内,用以实现将字符串显示在液晶显示器上。

程序运行后,在液晶上显示的结果为:

DATE: ?1-01-2004

TIME 爃07:m50:s10

LATITU: 牋0028?44 ?//经度为28°44′,因为表示度的小圆圈不好显示,所以用问号?表示度。

LONGIT: 牋0115?51 ?//纬度为115°51′

HIGH: 牋 0145 牋ft ?//高度为145英尺

结 语

  在需要实时、准确地获取空间位置和时间信息的场合,如环境监测与保护工程、交通调度等,该设计可嵌入到此类远程移动监控系统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24270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2
下一篇 2022-08-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