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AR头显救星?视网膜激光投像技术进入商业化阶段

VRAR头显救星?视网膜激光投像技术进入商业化阶段,第1张

  当VR概念刚兴起的时候,许多人都曾想过是否有一天可以脱离所有屏幕,直接用眼镜来呈现虚拟世界。值得注意的是,日本QDLaser公司和东京大学纳米量子信息电子研究机构已经将这种技术研发出来了,它可以用向视网膜直接照射激光描绘图像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影像。该技术曾获得CEATEC JAPAN2016的“经济产业大臣奖”。

 

  Laser Eyewear

  目前应用了这种原理的头戴式显示器HMD)“Laser Eyewear”还是属于TOB机型,采用了将半导体激光器发出的RGB三原色激光用MEMS反光镜反射,再通过反射板将光聚在瞳孔附近,最后再照射到视网膜上的机构。它主要用于医用级辅助用途。“Laser Eyewear”计划于2016年末开始在欧洲发售,售价约为20万日元(相当于1W人民币)。

  其实利用激光直接在视网膜上描绘图像的方式(激光视网膜扫描方式)早在1990年代初就已提出,日本兄弟工业等多家公司曾进行过开发,但是当时存在尺寸和光学技术不达标等问题。直到现在,这项技术才成熟并逐渐走向消费级别。

  与目前主流的HMD相比,Laser Eyewear具有2个比较明显的优点:

  

  体积小、构造简单

  (1)体积小,构造简单,Laser Eyewear就像一个普通的框架眼镜,只有单眼有相关设备,非常轻便,与现在主流HMD非常大一个区别就是它不存在屏幕问题,也就意味着它不需要局限于屏幕来进行HMD的设计。

  

  成像原理

  (2)无需对焦,不用对焦是因为光学系统具有让光线会聚在瞳孔附近的特点。由于不管眼球的透镜处于什么状态,光线都能进入视网膜并描绘图像,因此无论用户的视力水平如何,不管是近视还是老花,均可获得清晰的图像。该系统可以作为“助视器”。如果使用此HMD,再也不用把眼镜卡在其中进行VR体验了。

  不过,此次的系统也存在缺点,那就是眼睛位置与HMD的调整要求比液晶方式来得严格。如果瞳孔与激光的轨迹发生错位,光线就无法进入视网膜,从而导致用户无法看到影像。但据厂商表示,会活用这一缺陷,最终达到让用户“想看的时候就能看到”的效果。

  

  单眼外设、无屏幕

  QDLaser公司是富士通的子公司,主要业务高性能半导体的开发、制造和销售。该公司于10月18日正式成立市场推进总会,寻求包括VR/AR娱乐、远距离医疗等多个领域的合作。QDLaser称,计划在2017年2月底开始量产模型的生产,2018~2019开展智能眼镜业务。

  目前为止,许多VR硬件厂商都会有一些解决不了的麻烦,如晕眩、头显质量过重等问题。哪怕头显再缩小,再精简,那块屏幕是改变不了的,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也是解决不了的。我们可以看到,采用视网膜扫描的HMD都比较轻便,VR头显未来也必将走轻量级路线。VR目前依旧处于上升期,未来VR头显的真正模样其实依旧没有固定,需要每个从业者的不断探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24412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3
下一篇 2022-08-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