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行业:医院互联网市场分析

中国医疗行业:医院互联网市场分析,第1张

  互联网对中国医疗行业的影响自本世纪初开始,伴随着海虹、好医生、39健康、好大夫、丁香园等互联网企业的成功崛起,医药流通、教育培训、营销推广、医患沟通等诸多行业领域的互联网模式逐渐被人们认同和接受,互联网对医疗行业的影响也将深入渗透到行业的每个细胞中。医疗行业的范畴巨大,包括医院、医生、患者、医药企业、医保、公共卫生等等,本文只探讨作为医疗行业重要的主体组织之一--医院,对这场互联网革命的反应如何?推动其互联网化的主要力量有哪些?负作用力有哪些?首先,我以一个IT人的视角来简要分析一下医院。

  医院的本质专业是“医”,但这不是医院业务的全部,医院往往用“医教研”三位一体来定义医院职能:“教”是教学,多数三级医院作为医学院的附属医院要承担教学任务,除了研究生教育还要包括进修医和继续教育,医院具备了学校的特性;“研”是科研,一个医院的科研水平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医院在业界的地位,所以医院对科研的重视和投入让医院具备了科研机构的业务特性。事实上,除“医教研”外,医院还承担着几项颇具争议的业务特性:服务特性和非盈利公益特性等。

  于是,我们可以说医院是政府,医院是学校,医院是科研所,医院是企业,医院是“酒店”(床位周转率和住宿条件的不断提高与酒店一致,不同的是床位费是统一的),医院是“军队”(处理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如03年的“非典”、08年汶川地震等,医院的作用堪比军队。当然,部队医院更是)。总之,医院真的太复杂,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医院互联网化要比其他行业慢几拍了。除了医院自身的复杂性外,还有几个因素也影响着医院互联网的发展:

  一.影响医院互联网发展的因素

  1. 非主流应用,要加以时日才能形成规模

  当我们说医疗行业信息化时,常常是指HIS,LIS,PACS,电子病历等主流应用,“医院互联网应用”在行业内绝少被提及。医院信息化(或数字化医院)的主体概念中有“远程医疗”、“远程会诊”等概念与医院互联网所定义的范畴有交叉但被单独立项,网上预约挂号被普遍认为是医院挂号系统的补充,医院互联网门户目前处于行业普遍理解的“网站”阶段,甚至是低技术含量的“网页”,这些与更多的处于萌芽状态的“双向转诊”、“随访管理”、“患者管理”、“协作交流”其实都是基于医院对互联网和互联网技术的企业级应用,这类应用其实都属于医院互联网应用。

  医院对互联网应用的认识还处于“萌芽”中,只有阜外医院等极少数医院(未考证,目前只看到阜外一家:部门全称“网络管理办公室”,独立于医院IT部门和宣传部门)建立了专门针对互联网应用的管理部门,大多数医院没有建立互联网应用的对口部门:有因为医院互联网应用属于医院信息化建设范畴而归属信息科(计算机中心)的;有因为医院互联网业务涉及宣传而归属宣传科的;有因为医院互联网业务涉及健康教育和随访而归口社会工作部的;有因为医院互联网业务中便捷的媒体信息交互(短信/语音通知,email等)而归口院办的(当然也因为很多医院的院办负责宣传),54doctor的合作医院对口部门还有医院发展办公室、党办等等。普遍说来,互联网的IT特性和媒体特性是医院判断医院互联网应用的基本思路,所以对于这部分业务以主管信息和宣传的部门为多,医院互联网应用自然就游离与医院信息和宣传主体之外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24433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3
下一篇 2022-08-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