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传统媒介定义的增强现实(AR)智能媒介

颠覆传统媒介定义的增强现实(AR)智能媒介,第1张

一、什么是增强现实技术?

增强现实,是真实场景与虚拟信息进行实时的三维叠加,呈现出虚拟与现实结合的互动交融。

参与者和旁观者能够在真实的场景中感受到神奇的身临其境,触手可得的交互体验,AR 还可以让人们根据自己的爱好,互动改变场景,寻找满足个性需求的解决方案,其所承担的角色已经从技术层面跃升为智能媒介。

大数据和场景时代,增强现实或许会以一种全新的智能媒介体验和神奇的互动感受,超越传统的传播方式,为传播和智能场景营销服务。

增强现实看作是现实- 虚拟的连续统一,意指在AE( 真实世界) 和VE( 虚拟世界) 之间存在混合现实,靠近虚拟世界的是AV,靠近真实世界的是AR。

二、增强现实的三个属性:

一是在同一个界面空间,虚拟的事物与真实的环境相融合;

二是即时的互动,虚拟与现实的叠加即时发生,方能与使用者产生互动;

三是必须在三维界面中运作,增强现实必须让使用者有三维空间的立体感。

三、增强现实的特征

1. 作为感觉媒体,增强现实首先满足人的视觉感知。

增强现实技术最早的发明,目的是让“使用者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来建构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感知世界。利用声音、文字、图形、影像等媒体要素,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使人产生直接感觉。

2. 数字信息的表述与表达媒体。

这是指传输感觉媒体的中介媒体是人为地构造出来的一种媒体,如语言编码,静止和活动图像编码以及文本编码等。表述媒体是指为了使人工信息系统能够采集或显示、加工处理、存储或传输各类感觉媒体所携带的信息,输入输出的硬件设备也属于信息传达的媒介体。

3. 存储媒体。

增强现实的存储媒体这部分功能,主要是设置在App 里的各种虚拟影像和计算机设计出来的3D 虚拟人物或者卡通信息,另外就是用于扩展媒介和用于户外、移动状态的云存储,云存储可以存储海量的信息,当有信息需求时,便开启增强现实App,即时从云存储中抓取。

4. 传输媒体。

在增强现实的场景关系体系中,全面包含了互联网、无线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这几类物理介质的传输通路。

5. 场景媒体。

增强现实的第一个属性就是虚拟场景与真实场景的融合。就以Pokemon Go 为例,首先它是一个基于GPS + LBS 的移动媒体,系统随时对终端使用者的移动场景进行跟踪;

其次,它是一个基于视觉的增强现实感知系统,使用者根据虚拟地图的“藏宝”线索指引,当找到藏宝位置时,手机地图上就会跳出小怪兽,玩家便可以点击捕捉,点击页面增强现实就可将拍摄地点的实景和捕捉的虚拟小怪兽叠加于画面,展示战绩进行社交分享; 最后,小怪兽又是IP 内容,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故事性,结合增强现实的3D 界面到处活动,因而增强现实此时也是一个承载内容的表达媒体。

四、颠覆传统媒介定义的增强现实( AR) 智能媒介

1. 沉浸性体验属性

沉浸性是指用户感到自己身临其境,用户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如同身份扮演游戏,自己就是主角,全身心地沉浸于其中。“沉浸式体验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体验,以及彼此联系的方式,融合了虚拟和增强现实等技术的扩展现实技术,第一次弥合了与现实的距离,重置人们在时空中的关系”。

沉浸性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感知和体验到。增强现实的沉浸感是用户将虚拟信息和真实环境的上述感知功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增强信息的厚度浓度和体验感。

影响沉浸性的主要因素有三维图像中的深度信息( 景深) 、宽度信息( 视野) 、实现跟踪的时间和空间响应( 是否滞后或不准确) ,以及交互设备的约束程度( 能否为用户适应) 等。

与虚拟现实全封闭空间和全封闭的呈现模式不同,增强现实的沉浸感体现在人身在现实的环境中,感知和体验的镜像却是虚拟的。而这种虚拟与真实环境的无缝对接融合,往往会让人产生一种与虚拟人、物、动物同框的实景感,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很有沉浸感。同时,你能够清楚地感知到自己置身于实实在在的真实世界中,而不是VR 那种完全不知你身处何处的幻觉。

2. 实时追踪智能捕捉属性

增强现实的跟踪和定位技术的应用,在自然光环境和室内环境中,其智媒的应用点各有特长。室内应用如博物馆艺术馆增强现实应用,只要根据预置的基准标记,通过标记跟踪真实对象,就能够取得增强现实的内容扩增。

室外环境比较复杂,对于室外、移动的增强现实应用,一般使用GPS 定位跟踪,计算对象在户外的实时位置和可见的自然特征。如果有环境数据库,就可以根据跟踪可见的水平轮廓或已绘制的周围建筑物的预知视图,与相关信息进行匹配。

增强现实的空间定位技术,具有三维环境标注系统,增强现实技术公司根据用户互动感应,计算机产生的增强信息会随着感应动作,产生相应的变化,就是依靠3D 标注来实现的。假如用户体验的是增强现实头盔,这种系统实时检测用户头部位置和视线方向,为计算机提供在投影面上映射位置添加虚拟信息的依据,并将这些信息实时呈现在显示屏的正确位置。而应用在增强现实的大屏互动体验过程中,需要实时抓取用户的行动定位数据从而反映到屏幕中。

3. 三维视感的智媒属性

三维界面中的信息呈现,使增强现实能够让使用者有三维空间的立体感。增强现实将图像识别、移动追踪、动作捕捉、数字3D 虚拟信息等智能技术,运用于人所使用的不同终端、不同场景,与云平台、大数据、现实场景进行融合互动,让虚拟信息精确地叠加显示到实景视窗中,智能AR眼镜则可以让人的360 度视觉突破手机等介质,更加与人的视觉、头部转动高度一致,让人感知到沉浸于环境中( 现在VR 头盔的感觉) 。这种智能化人机交互技术在医学、军事、教育、设计、展会营销、城市规划、文化娱乐等应用领域初显威力。

4. 云计算与大数据支持的算法智能属性

对于智能捕捉( 如面部扫描识别、远端捕捉) 的对象,开启运行程序来分析他们的身体语言、微表情、语言以及行为,从云存储数据中运用算法实时解析之后,获得实时反馈,知晓这个人或是这群人当前的情绪、感觉、反应,从而根据他们的反应做出相应的信息沟通策略。增强现实的大数据反应的是基于情感分析的大数据。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李苗: 作为智能媒介的增强现实: 历史、属性及功能机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24442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3
下一篇 2022-08-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