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暴风魔镜裁员之后又爆出有vr公司欠薪裁员

继暴风魔镜裁员之后又爆出有vr公司欠薪裁员,第1张

  vr影视、vr游戏、vr教育、vr医疗、vr房地产……vr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百搭的名词,但随着资本渐进入寒冬,加上vr体验迟迟得不到明显提升,创业公司逐渐乱了阵脚,有些见不得人的阴暗面逐渐被曝光出来。

  之前,作为行业标杆企业之一的暴风科技子公司——暴风魔镜最近陷入了裁员风波。有媒体报道称,“暴风魔镜团队几乎腰斩、裁员本周内完成。”暴风魔镜方面则对此发出公开声明,尽管并未回应裁员比例,但其称,此次人事变化属于公司正常的业务调整。

  日前,有网友爆料,多人在盛景创新中心的门口打出横幅,谴责“盛景网联合伙人王湘云恶意拖欠员工薪水和报销200多万”。

  

  对此,盛景网联合伙人王湘云本人发布声明,表示此次劳资纠纷系众景视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众景视界”)由于种种因素导致资金周转困难而引发,与盛景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无关系。王湘云虽为众景视界股东,但“拖欠员工工资的主体是众景视界,而非公司股东王湘云本人”。

  

  根据官网的介绍,众景视界于2015年1月正式开始运作,其自称是业内少见的同时从事AR和vr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的公司,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已申报了20多项专利,其中一半是发明专利,2015年1月才正式开始运作,并在2016年4月发布了首款AR运动智能眼镜AlfaReal AR;但近期却似乎出现了资金周转困难,产生拖欠员工工资等问题。

  今年4月,众景视界正式发布AR运动智能眼镜产品,售价2999元,该产品在京东上面发起众筹。根据京东页面的显示,这款AR眼镜已筹到146.307万,各个版本的销量总额加起来是330部。

  众景视界官方称,京东众筹首日就已经破百万了,听起来似乎很不错,但除去京东的众筹,这款产品几乎就是无人问津。从淘宝的搜索反馈来看,仅有一个成交记录。

  半年内多家vr企业被曝裁员欠薪

  遭遇裁员丑闻的vr企业还有暴风魔镜,这家宣称专注于vr技术研发的企业被曝裁员规模或达40%到50%。另外还有米多娱乐涉嫌拖欠工资,根据知乎和自媒体上的爆料,目前米多娱乐拖欠工资的人数达到了80人,非正规裁员并且拖欠的8000元工资也被扣除。

  官方介绍显示,米多娱乐致力于打造vr全景视频娱乐平台。着眼于娱乐,通过新媒体交互技术vr做娱乐营销和优质内容的制作。团队覆盖vr内容制作的整条产业链,包括内容制作、App平台,直播平台、硬件设备,已经和多位艺人合作,包括鹿晗,尚雯婕,汪峰,李易峰,吴亦凡等。公司此前已获得一轮上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估值超过1亿。

  从米多娱乐的新闻来看,这家创业公司的“野心”很大,动不动就和湖南卫视、优酷土豆这样的平台级别公司,达成战略合作,而且自己也要打造vr娱乐生态系统。

  但真实效果如何?目前米多娱乐未公开过任何vr演唱会、vr直播、vr视频的数据,但从百度指数来看,米多娱乐一直很平淡,只有7月6日那天出现了一个小高峰,因为这家公司开了战略发布会,无论是宣布和优土战略合作,还是搞定了鹿晗演唱会vr版,都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其13万粉丝的官方微博下面,也鲜有评论。

  截至目前,米多娱乐官方并未公开回应“拖欠工资”一事,但从商业逻辑上看,喊出了“打造平台”的口号,仅仅靠千万级别的融资恐怕是不够的,如果自身造血能力不足,拖欠工资、裁员恐怕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vr行业迎来洗牌,倒闭潮还在后面

  在前不久接受ABC采访时,苹果CEO库克就曾谈到了vr技术在应用和商业变现方面的局限,并表示相比于vr更看好AR技术,事实上,在经过近两年的火速蹿红之后,vr产业已进入了一个调整阶段,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拐点。

  一方面,有资料显示,2014年我国共有200多家做vr头盔的公司,2015年只剩下60多家,大部分vr设备公司已死。另一方面,资本对vr行业的热情也有所减退。据CBI数据指出,进入到2016年之后,全球的vr投资数量在数个季度的连续增长后已开始掉头下降。统计分析,vr领域的融资规模已从2015年底的近9亿元,降到2016年第一季度的总融资8.16亿元,再降到2016年第二季度的仅四五家创业公司获得融资,到如今很多资本甚至已经退出了该领域的多个项目。

  继暴风魔镜裁员之后又爆出有vr公司欠薪裁员,vr,vr游戏,vr手机,第2张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两年来,vr领域并未出现一款真正的爆款来撬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整个行业雷声大雨点小,虽然索尼PSvr上市一周内就在日本卖出了超5万台,且预计全球对vr头盔感兴趣的消费者超2300万,有望在年底前售出260万套PlayStaTIon vr,但在这个还不成熟的产业背景下,产品尚未引发巨大市场反应。

  另一方面,国内vr产业相关的技术和硬件设备等与国外也有不小的差距。虽然已有个别企业发布了几款vr/AR产品,基于价格不算昂贵,大众乘着新鲜感也尝尝鲜;但尝试过后,往往由于眩晕感强、沉浸感差等粗糙体验,便不再留恋。同时,目前实现更复杂交互的输入设备不多,也不便于携带,而vr手机只是研究阶段。

相关阅读:暴风魔镜大裁员 VR泡沫破灭在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24443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3
下一篇 2022-08-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