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无人机提升水稻的除草效果

如何利用无人机提升水稻的除草效果,第1张

目前,长江中下游区域已经进入植保作业高峰季节,水稻除草、杀虫杀菌作业都在密集进行。如何提高水稻除草效果?飞防作业参数如何选择?防治思路是什么?今天,我们将为大家全方位介绍水稻除草作业。

我国水稻种植分布及制度

根据中国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稻作制度,我国稻作区域可划分为 6 个稻作带。具体为华中湿润单、双季稻作带,华南湿热双季稻作带,东北半湿润早熟单季稻作带, 西南高原湿润单季稻作带,其它区域还包括华北半湿润单季稻作带,西北干燥单季稻作带。

如何利用无人机提升水稻的除草效果,如何利用无人机提升水稻的除草效果,第2张

水稻主要分布及种植制度

水稻的耕作制度、类型与当地的热量、水分、日照等息息相关,一般可分为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一季稻种植区

东北三省、黄淮海平原包括河南、山东、江苏南部、安徽南部等都属于单季稻耕作类型,每年的 4-5 月播种,10 月份收割,主要的作业节点在 5-9 月份。

双季稻种植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湖南、江西、湖北、浙江、江苏等都属于双季稻耕作类型,存在早稻、中稻、晚稻三种种植方式。早稻生长周期为 3-7 月份,中稻为 5-10 月份,晚稻为 7-11 月份,并且各地可能同时存在三种方式。多种的种植方式导致此区域作业相对不集中,作业周期长,5-10 月份均有作业。

防治思路

除草作业分为封闭除草以及茎叶除草,封闭除草一般在播种前后进行,能够大大降低杂草萌发基数,后续再根据杂草的生长情况适时安排茎叶除草。

稗草是水稻田主要杂草

化学除草是水稻除草最为有效的手段,水直播田通常采用“一封二杀三补”的除草策略。

“一封”是指在水稻播种后到出苗前,利用杂草种子与水稻种子的土壤位差,针对杂草基数较高的田块,选择一些杀草谱广、土壤封闭效果好的除草剂或配方来全力控制第一个除草高峰的出现。

“二杀”是指在水稻3叶期、杂草 2-3 叶期前后进行除草,此时进行作业不仅可有效防除前期残存的大龄杂草,同时还能有效控制第二个除草高峰。

“三补”是指在播后 30-35 天有针对性的选择除草剂进行补杀。

先封再杀是解决杂草抗性上升、杂草发生量大的可行手段,其中,“封”的效果至关重要,理想封闭药剂的要求是安全、除草效果好、持效期长。

作业参数

茎叶除草作业应喷洒均匀,确保无漏喷、重喷,所以在参数选择上应更加谨慎。在作业时,应充分考虑植保无人机本身特性,确保飞行高度、飞行速度、喷洒亩用量等参设设置合理。

如何利用无人机提升水稻的除草效果,第3张

飞行高度

大疆植保无人机 MG 系列以及 T16 喷嘴处于电机下方,这种布局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喷幅以及雾滴的下压穿透力,同时也避免了雾滴返吸问题的发生。相对于一排长杆式的布局方式,这种布局方式喷嘴之间的距离更远,这就需要植保无人机保持一定的高度才能避免漏喷问题发生。

以 MG 系列植保无人机为例,只有在飞行高度(雷达与作物表面或地面)在 1.8 米以上时才能保障喷洒效果均匀,所以并不建议 1.5 米的作业高度。MG 系列以及 T16 植保无人机进行植保作业,推荐作业高度 2 米。

飞行速度

飞行速度直接影响飞行器风场垂直角,所以速度越快其下压风场越弱,速度越慢则更强。下压风场有助于雾滴在立体层面的均匀分布,速度过快不仅使雾滴集中于作物上部表层,还会加剧雾滴飘移,一定速度范围内较低的飞行速度则有利于雾滴的均匀沉积。所以,从提高除草剂作业效果的角度出发,MG 系列推荐飞行速度在 3.5-4.5 米/秒范围内,T16 推荐飞行速度在 4.5-5.5 米/秒范围。

喷洒亩用量

喷洒亩用量与飞行速度呈反比关系,提高喷洒亩用量能够降低飞行速度、提高雾滴穿透力、增加雾滴沉积量。从保障茎叶除草剂作业效果出发,MG 系列植保无人机建议喷洒亩用量在 1-1.5L,T16 建议喷洒亩用量 1.2-2L。

行距

喷幅应根据机型的实际飞行速度与高度进行微调,MG 系列建议在 3.5-4.5 米,T16 系列建议在 5-5.5 米。

如何提升综合作业效果

选择合理的气象条件

建议在气温 15-28℃、空气湿度 65% 以上、风速 4米/秒以下的气象条件下作业,合理的气象条件不仅有利于除草效果的提升,也降低了飘移药害发生的可能。

选择合理的作业时机

“打大不打小”,根据稻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和除草应用性能,稻田杂草的防治应立足早期用药,即芽前芽后施药。除了敌稗、二氯喹啉酸等防治禾本科杂草的少数茎叶处理剂外,一般多要求在杂草 3 叶以前施药,以获得良好的除草效果。[1]

另外除草还应保持“打密不打稀”的原则,即大部分的杂草都已经萌发再进行作业,而不是一部分杂草萌发出来则立刻进行作业。因为杂草过稀,大部分的药液都洒在地面上从而产生了浪费。

“打湿不打干”,除草时必须要关注土壤墒情,土壤墒情不好时尽量不要进行施药。土壤过干杂草会因缺水保持水分而关闭气孔,药剂吸收差从而导致作业效果差。

注意杂草的抗性情况

绝大多数病虫草害都因为会因为药剂单一、高施药频次而产生抗性,所以作业时一定要注意本地杂草的实际抗性情况,针对性制定药剂方案。

选择飞防专用助剂

农药在使用过程中一直存在着有效利用率低的问题。农药飘移、挥发和流失是造成农药损失的主要原因,提高农药利用率,就要减少农药在从药箱向靶标传递过程中因飘移、蒸发和叶面流失带来的损失,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农药喷雾液中添加喷雾助剂(桶混助剂)。

农药加入喷雾助剂后能够降低药液表面张力、延长雾滴保湿时间、增加药液在叶面的铺展面积和耐雨水冲刷能力,起到减少雾滴飘移、增强展着性、促进吸收的作用。水稻除草剂作业都是在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中进行,雾滴从空中到地面受到自然风、高温等影响,添加飞防专用助剂有利于除草效果的提升。

药害风险控制

植保无人机作业高度较高、雾滴较小,作业时雾滴具有一定飘移性,而在所有药剂中,除草剂更容易产生飘移药害。所以为了避免产生飞防作业飘移药害,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作业时加入飞防专用助剂,减少小雾滴的产生,从而直接降低雾滴飘移距离。

2.自然风是雾滴飘移的最主要原因,所以应在2级风速以内作业。

3.观察下风向作物类型,从而判断作业风险,如确实可能产生飘移药害,应禁止作业。

例如,进行水稻除草剂作业,防治类型主要为阔叶,下风向不远处存在大豆、西瓜等作物,应禁止作业。此时强行作业,很有可能造成阔叶作物产生飘移药害,从而给农户、植保队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

如何利用无人机提升水稻的除草效果,第4张

飘移风险评估过程

目前我国各地水稻直播田比例在持续增加,对于除草作业的需求也会持续上升。但同时也要看到,植保无人机除草作业风险相对杀虫杀菌作业更高,应在了解潜在风险的前提下不断总结经验,共同提升植保无人机在植保领域的应用比例,从而创造更高的作业收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24659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4
下一篇 2022-08-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