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之父邓青云为你揭开OLED的秘密

OLED之父邓青云为你揭开OLED的秘密,第1张

  OLED被视为下一代的显示技术,目前在手机等小尺寸领域中已经得到了应用,而电视上则俨然一副蓄势待发的态势。既然OLED是关注的焦点,那么大家对OLED的了解足够多吗?不管答案是肯定还是否定,都希望您能好好地阅读完本篇文章,相信能让您对OLED有更深入的认识。

  OLED之父乃华裔科学家

  由于对OLED历史的报道并不多,加上近年来OLED产品大多由日韩推出,譬如2007年索尼的11英寸OLED电视XEL-1;2012年CES上,三星、LG的55寸OLED电视。大家在印象中似乎都认为OLED是日本人发明的,其实不然,OLED之父是华裔科学家邓青云博士。

  邓青云博士1947年出生于香港,于1970年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得到化学理学士学位,于1975年在康奈尔大学获得物理化学博士学位。此后,他成为位于纽约罗切斯特的柯达研究实验室的一名研究科学家,并开始了他从事有机半导体材料和电子应用设备开发的职业生涯。2006年,邓青云博士因为其在有机发光二极体和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上取得的开创性的成就被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2011年,邓教授与芝加哥大学的斯图尔特·赖斯教授和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克里兹托夫·马特加兹维斯基教授共同获得了由沃尔夫基金会颁发的沃尔夫化学奖,这是在化学领域仅次于诺贝尔奖的国际性大奖。

  科学新发现大都是从一些出人意外的小事件开始,OLED的发现也不例外。1979年的一天晚上,在柯达公司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华裔科学家邓青云博士在回家的路上忽然想起自己把东西忘在了实验室里。等他回到实验室后,竟发现一块做实验用的有机蓄电池在黑暗中闪闪发光!这个意外惊喜为OLED的诞生拉开了序幕,而邓博士也因此被称为“OLED之父”。

  “OLED之父”——华裔科学家邓青云博士

  在OLED历史的早期,有机电致发光技术徘徊在高驱动电压、低亮度、低效率的水平上,这些方面的困难使得OLED不切实际,这也就使得OLED的研究工作未引起重视。直到1987年美国柯达公司的邓青云博士等人发明以真空蒸镀法制成多层式结构的OLED组件后,大幅提高了组件的性能,其低 *** 作电压与高亮度的商业应用潜力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24757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4
下一篇 2022-08-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