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将于今年开展海上首飞

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将于今年开展海上首飞,第1张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来,地处湖北的荆门市成为疫情重灾区,城市一直处于封闭状态,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停放于荆门漳河机场。今年,AG600飞机将开展海上首飞,首飞前需要的大量前置工作无法进行怎么办?AG600项目的研制进程如何保证、飞机状况如何,牵动着研制团队每一名成员的心。

启程,到AG600飞机身边去

型号需求就是航空人的使命与责任。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科研生产任务的双重挑战,航空工业通飞珠海基地试飞、装配、质量部门骨干人员担当作为,迅速组成飞行保障突击队,赶赴荆门开展相关工作。

“当得知需要奔赴疫区开展AG600飞机相关保障工作的消息时,试飞、装配、质量等部门的员工纷纷踊跃报名,这是我没有想到的。”突击队队长、通飞珠海基地试飞中心副主任鹿杨说。

就这样,一支由15人组成的富有经验的一线骨干队伍迅速集结起来。

3月12日6时,天刚蒙蒙亮,AG600飞机飞行保障突击队就已带着嘱托和期待,启程奔赴湖北荆门,他们驱车17个小时、行程1200多公里,克服路程中的一系列困难,终于在深夜11点多顺利抵达荆门。

开工,守护AG600最佳状态

次日一早,团队成员来不及休整就投入到工作中。大家团结协作,很快将AG600飞机周边环境进行了全面清理消毒。随后几日,他们不分部门、不分专业,先后完成了机械系统和航电系统的定期维护和检查工作;动力系统滑油散热器的更换、发动机引气导管的更换工作;动力装置启封前的相关准备和检查工作等。

此次前往荆门的只有三名装配人员,在换滑油散热器和发动机引气管路时,试飞的机务小伙子们主动参与其中,原本计划四天的工作,三天半时间就完成了。

结构专业的丛义强师傅已年近50岁。他说,这种特殊时期他不想待在后方,总想着这个年纪能尽一份力就出一份力。在安装滑油散热器时,他一个人将重达五十多斤的散热器从地面搬上三米多高的平台,尽管腰部伤痛复发,但仍和团队成员按照 *** 作指令,准确无误地将散热器安装了上去。

停放了近三个月的大飞机,要重新焕发生机,团队中唯一的机械师虞磊,全身心地保障着飞机的安全,他准确发现问题,精准定位故障,每一处渗漏,都精确解决,每一处松动都准确紧固,加班检查成了工作常态;机械员程毛去年有7个月驻扎在荆门试飞基地,所负责的系统定检维护工作较多。为了与工作组一同前行,他将妻子和未满百天的孩子送回了老家。忠诚奉献、逐梦蓝天,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铆足精力把时间抢回来。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在疫情期间,逆行而上的通飞人,用实际行动诠释航空人的责任与担当,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用自己的行动力保国家重点型号复工复产。他们在采访中说:“请祖国放心!我们一定会守护好AG600飞机,全力保障AG600飞机全年任务的完成。”

逆行手记

突击队队长、通飞珠海基地试飞中心副主任 鹿杨

抵达荆门已经5天,始终感觉好像昨天才出家门,临出发的时候,80多岁的老母亲牵挂地给我打来了电话,对我叮嘱这、叮嘱那,让我感触颇深。回想这几天的旅途和工作,总是有那么多的难忘时刻,我们一个小小的工作组,从出发前的准备到开始实际工作,有多少人在幕后默默付出,目的只有一个——保障AG600海上首飞顺利进行。请相信我们,一定会学习冲在防疫一线人员的那种无私奉献精神,群策群力、团结一心,共同为按期保质保量完成AG600海上首飞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突击队成员、通飞珠海基地装配中心 郭友福

我见过凌晨5点的珠海,也见过深夜12点的荆门。3月12日早晨5点,天还没亮、外面飘着小雨,我匆匆背起行囊出发荆门。前一天晚上,妻子给我收拾的箱子沉重却温暖,我知道这里有惦念也有担心。当天深夜我们到达荆门,略作休息就开始工作。人手不够,我们就组织员工集中开展工作,你搭把手、我递个工具,看到团队成员全身心地为AG600奉献着,我心中突然升腾起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出发前,当我告诉妈妈要出发去荆门时,妈妈的第一反应是:“咱能不去吗?”“飞机的研制任务可不能耽误,就算有多少艰险,我们都得去。”我马上回复妈妈。旅途到达三分之一的时候,正是午饭时间,我们决定在服务区休息吃饭,可谁知服务区竟然停电没有热水。深知路途还长的我们,为了填饱肚子,采取了花式吃饭的方式,有的冷水泡面,有的干吃泡面,还有的干脆面包夹咸菜,填饱肚子之后,我们终于再次踏上旅途。路上虽苦,但一想着飞机,心里甜啊!
责任编辑;zl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25257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5
下一篇 2022-08-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