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云再抱大腿你就OUT了!中立平台正在异军突起

选云再抱大腿你就OUT了!中立平台正在异军突起,第1张

  于智慧家庭而言,“先家庭后智慧”的潜在标准,要求智能终端产品必须往长生命周期及高产品良率的方向靠拢,快速迭代、硬件低价的互联网思维在市场验证之下已轰然崩塌,智慧家庭产业即将迎来传统设备企业的主导期,2016年,蓄势待发的设备厂商将相继出招。

  不过,即便在生产制造销售上有着技术、资金、渠道优势,对于产品的智能化升级,传统企业们仍感到无所适从:可选云平台那么多,彼此间的差异化与平台优势分别是什么?与云平台合作是否意味着选择了站队?当前声音响亮的云平台就是首选吗?如何才能找到最适合我的云平台伙伴呢?不妨往下细看。

  

  聚焦产业生态链条,解析大型平台间的差异化

  拉通产业链条,对大型云平台进行梳理分析,我们可以大致归纳如下:

  1、模块层:WiFi模块+云,开展早期市场圈地运动。年初,WiFi模块打响了物联网云平台之争的第一q,开展了早期市场以“WiFi模块+云”组合模式的圈地运动,价格战拼杀一度将模块门槛降至1元。小米、360、庆科+阿里、BroadLink+京东皆属于“模块”阵营。

  2、通信层:以家庭控制中心为入口迅速切入。家庭本地网关可以帮助解决指令延迟、数据安全以及网络中断时的硬件交互故障等问题。在2015年下半年,背靠通信能力的华为推出了OpenLife智慧家庭发展计划,以智慧家庭网关Smart HG为本地入口,向上对接华为NetOpen云平台,组建了开放的智慧家庭产业生态圈。

  3、设备层:依托现有设备资源+渠道优势迅速壮大。从传统行业背景出发的企业中,当属海尔声势最大。作为每年拥有千万台出货的家电巨头企业,海尔计划将旗下海量的传统家电产品升级为智能终端,同时对接更多的智能硬件设备,依托于海尔U+平台实现资源整合,进而构建空气、美食、洗护等家庭生态圈。

  4、APP层:用户在手,渠道我有。在“APP”阵营里可以将平台细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电商平台,以电商渠道为导向的阿里小智、京东微联以及苏宁等,通过打造超级APP实现海量智能产品的控制、互联;另一类则是瞄准用户,以海量用户为切入点的微信硬件和QQ物联。

  大型平台间各有利弊,第五股力量异军突起

  综上可见,在中国市场中摇旗呐喊的多是海尔、阿里、京东、腾讯等大企业,成功借助品牌实力与各自优势聚集了一部分产业资源与用户。不过,由于传统企业已经意识到自己正面临着同质智能化竞争,受电商等强势渠道绑架,自己的未来却掌握在互联网公司手上等情况,大型平台想要进一步扩张开始受到阻力:

  在模块层,WiFi模块产品与云端强绑定,传统企业没有芯片主导权,因此在轰轰烈烈的价格战后,360、小米、庆科等开始销声匿迹;在通信层,华为通过开放SDK的模式进行合作,在软件、硬件、服务端的支持力度有限;在设备层,企业间存在竞争关系,都希望自己做主导,比如TCL、长虹也陆续推出了自己的平台;在APP层,超级APP的作用更多是一个低门槛入口,并不能承载硬件产品的具体业务服务。

  而第三方的云服务平台,正逐渐成长为第五股生态力量异军突起。比如云智易物联平台的特质,正是中立于模块、通信、设备品牌、应用入口之上,致力于充当企业背后的角色输出云端服务,解决传统企业在智能化升级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

  智能化挑战一:能否支撑物联网海量设备管理?

  事实上,云平台的构建,并非简单的服务器+软件开发那么简单,实时性、稳定性、安全性不容忽视,很多技术细节非常重要,比如通讯协议的设计,包括产品链接速度、网络稳定性、控制消息数据延迟等皆是评估云平台性能的重要指标。

  早在2010年,云智易就以设备M2M连接为起点服务于传统厂家,如今搭乘智慧产业浪潮,云智易在高并发连接访问和量级数据交互的能力上展露优势,通过高性能的设备连接服务单元结合XLink轻量级物联协议,可从容应对几百万的并发连接,产品连接以几百毫秒计算。经过大规模的商业验证,迄今为止XLink平台已接入超750万个设备,合作企业5000家,消息发送量高达1600万/天,目前已成功服务了联想、立达信、中国电信、德尔玛、恒大和、天际电器等知名企业。

  选云再抱大腿你就OUT了!中立平台正在异军突起,选云再抱大腿你就OUT了!中立平台正在异军突起,第2张

  图:云智易物联平台架构,全面协助传统厂商产品快速向智能化与服务化转型

  智能化挑战二:物联平台选择公有云还是私有云?

  公有平台性价比高,服务成本低;私有云个性化强,可控性强,各有利弊,根据企业智能化不同的阶段和产品属性,企业的需求都会发生改变。

  云智易凭借5年to B的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混合服务经验,摸索出灵活的商务方式。传统企业既可以选择租用云智易物联云平台,按需付费,按设备接入量收费,无需额外交付IaaS费用和运维服务费用;也可以采用混合云甚至私有云方案,并实现平滑迁移和切换,不影响已上线设备和数据服务。

  有别于行业内基于某些Iaas平台接口搭建PaaS层架构的做法,云智易可以不依赖于IaaS层独立部署,不影响客户的IaaS选型,与亚马逊、阿里、百度等国内外平台均是合作伙伴关系,这是云智易中立的底气。

  云智易CEO雷巧萍强调,以安防类客户为例,特定应用场景下的安防项目会着重考虑隐私和网络的特殊性,因此客户会倾向于搭建一套私有的云端架构。而云智易可以为这类具有特定需求的客户,提供全套IaaS全球化选型、节点部署、服务架设到运维,避免企业的后顾之忧。

  智能化挑战三:如何快速实现平台上层应用的开发?

  包括APP、可视化平台和运营服务等平台上层应用的开发,是传统厂商智能化转型的重要细节,也是犯难所在。云智易最大化实现平台开放,有效降低了客户的使用门槛。在APP层,云智易提供了APP软件开发SDK、技术文档和通用业务功能模块的示例代码,最快一周即可成型;在平台层,云智易输出平台接口达100多个,企业可进行平台二次开发,或与已有的CRM、ERP等业务系统进行集成;在运营层,云智易整合有菜谱管理、移动支付、电商功能、社交、维保服务等20余种第三方应用插件,用于延伸服务运营,让客户更为灵活的选用所需软件模块。

  “如何帮助客户实现以其用户为中心的运营化,是云智易做平台一直考虑的问题。以一个做厨房小家电的客户为例,通过云智易平台快速导入了云菜谱插件,以及集成第三方电商平台,该客户可以构建自主的营销平台,实现产品购买支付(如食材配送)、营销活动发布与后台CRM系统的集成。” 雷巧萍举例道。

  智能化挑战四:能否帮助我实现全球化的资源部署?

  作为亚马逊中国区第一批认证的AWS APN技术合作伙伴,云智易借助AWS遍布全球的IDC资源,成功覆盖了欧美和亚太的主要地区,并且在不断扩展。雷巧萍表示,国际客户对云平台的测试是专业且严格的,以一家500强客户为例,其终端用户布满全球,客户对云平台的前期评测长达半年,涉及平台实时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最终选择了云智易也是对我们技术实力的认可。

  同时,云智易也在积极对接第三方平台,目前已打通了海尔U+、微信硬件平台、京东、苹果HomeKit和Google Nest平台。产品与Google Nest和HomeKit平台连接,能有效帮助客户拓展海外市场应用。

  总结

  在2014至2015年上半年,产业主要是以互联网企业为主导,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到2016年,产业会进入传统企业主导期,推动物联网发展的也不再是用户数,而是服务和产品本身。因此,对于传统企业而言,中立、开放的第三方云服务平台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今年云智易平台上申请的传统企业就达到了数千家,其中重点支持了过百家企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25270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5
下一篇 2022-08-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