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集团:调结构谱新篇

中国电子集团:调结构谱新篇,第1张

中国电子集团:调结构谱新篇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子、CEC)积极调整目标和战略,过去一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平稳推进各项业务的同时,果断投资六代线、谋划投资八代线,低成本收购冠捷,这两项举动如同在平静水面上激起的两朵浪花,在集团乃至业界引起不小的轰动,成为中国电子过去一年的两大亮点。2009 年,中国电子产业结构和业务布局调整力度明显加大,高端转移战略迈出实质性步伐。

  调整战略构建主业新格局

  作为一家拥有1000亿元资产、近9万名员工的大型央企,中国电子在2010年工作会上再次强调“要为国家做大事,真正成为国内最优、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国家队”的定位。分组讨论会上,中国电子董事长、党组书记熊群力强调,要发挥自身的综合比较优势,突出主业,整体发展。

  去年7月,为适应新形势,中国电子主动调整发展战略,将原“一二三”战略改为“一二三六”战略。确立提前3年,即力争到2012年进入世界500强的发展目标;强调“两个转变”,即核心技术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产业链从中下游向中上游转变;并将人才队伍体系首次纳入集团3大支撑体系。同时将4大主业扩充至 6大主业,即:集成电路与核心元器件软件、高新电子、计算机与关键零部件、移动通信终端与服务、电子商贸与工程。

  在这一发展战略指导下,中国电子正按照产业板块进行业务布局和资源重组。

  一方面,以6大业务板块为基础,积极推行事业本部制,转变管理方式和管理机制,实现对企业的个性化管理;另一方面,加紧制定或修订6大主业专项规划及重点新兴产业专项规划,加快主业发展,突出主业板块发展重点。

  项目带动加速产业高端转移

  2009年中国电子在布局平板显示产业方面的两件“大事”无疑加速了其结构调整和高端转移的进程。去年7月,中国电子抓住资本市场有利时机,以较低成本成功增持冠捷科技股份,并于去年10月,成功改组冠捷科技董事会,拥有冠捷科技董事会半数以上的表决权。

  冠捷科技是全球第一大PC显示器制造商,占有全球约29%的市场份额,3年后将达到近千亿台的产业规模。冠捷科技还是全球第五大液晶电视研发制造商。控股冠捷为中国电子切入平板显示领域增添了重要的产业优势。据长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和平介绍,到2012年,冠捷科技计划将液晶电视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从2009年的7%提升至13%,从而问鼎全球三强。

  针对液晶面板供货不足等短板,去年9月,中国电子抓住全球产业竞争格局加快调整和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机遇再次出击,联合江苏省和南京市,依托中电熊猫从夏普公司引进第6代TFT-LCD面板及模组生产线,成功切入新型平板显示产业。中国电子前后用时不到半年,引进高世代TFT-LCD面板及模组生产线数总投资百亿元的建设项目,创造了新的“中国电子效率”。南京中电熊猫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赖伟德向《中国电子报》记者介绍说,该项工程正在按计划加紧推进,第1块TFT-LCD面板有望于今年年底问世。该生产线月产8万片,明年实现量产后,每年可形成销售收入近90亿元,带动200亿元-300亿元配套产业规模。他对未来市场的估计十分乐观,认为先期的市场规模可达到每年3000万-4000万片,未来可能达到7000万-8000万片。与此同时,中国电子与夏普公司关于第8代液晶面板合作项目谈判也在积极推进中。

 通过对第6代TFT-LCD线和将来第8代TFT-LCD线的投资,中国电子初步确立在国家平板显示产业上游的领先和优势地位,开始形成以面板业务为核心的平板显示战略,产业、技术向上游和高端转移实现了实质性的突破。目前中国电子已初步形成从驱动IC、关键元器件、面板,到显示器和液晶电视较完整的平板显示产业链。赖伟德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时说,投资第6代TFT-LCD线和第8代TFT-LCD线,有利于在一个高起点上迅速形成规模,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平板显示产业未来将成为中国电子重要的主导和龙头产业,同时也将是中国电子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引擎。

  在打造产业链的基础上,中国电子更加强调价值链的打造,正从纵、横两个方面致力于挖掘、提升产业协同的潜在价值。中国电子总经理刘烈宏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第6代TFT-LCD线、第8代TFT-LCD线项目建设,未来将吸引全球LCD相关产业集聚中国。建设南京液晶谷产业基地,中国电子将发挥央企的影响力、控制力和带动力,为改变中国“缺芯少屏”现状以及推动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加快重组打造综合竞争力

  在积极实施对外并购的同时,中国电子加快了内部重组步伐,努力在显示器和集成电路设计领域构建新竞争优势。

  围绕平板显示产业,中国电子积极推动各企业之间相互配套,充分发挥产业协同作用,提升平板显示产业链的综合竞争力;启动熊猫液晶电视重振计划,恢复和发展熊猫液晶电视业务;重组贵州振华集团协议已经签署。

  围绕集成电路产业,中国电子完成了对华虹集团的战略重组,华虹设计等7家从事集成电路设计的企业成为集团二级企业。以研发设计为主体的集成电路高端产业板块开始打造,集成电路设计板块整合重组方案初步形成并启动实施。

  按照板块业务发展思路,中国电子在软件、移动通信终端与服务、高新电子及电子商贸与工程等业务领域也有一些实质性的重组动作,如推进长城软件并入中国软件,将金蜂公司并入电子6所。

  今年,中国电子的重组工作还将继续展开,6大事业本部建设及“合并同类项”的工作还将继续深入,随着并购重组步伐的加快,新的业务格局和竞争优势将进一步重构。

  做足准备迎接崭新未来

  高端重大项目的引进及并购重组,将加速中国电子实现“两个转变”,使中国电子呈现全新的变化。但新变化通常会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中国电子在成功迈出第一步的同时,还应清醒地意识到,还有更严峻的考验需要面对。

  就第6代TFT- LCD线和第8代TFT-LCD线的大项目而言,当前在人才、资金、观念等方面均面临较大挑战。赖伟德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时说,在人才方面,当前面板人才紧缺;在资金方面,对于后续大规模的持续投入能力是个考验;在观念方面,与高端项目相匹配的现代工业化大生产建设、运营和管理理念亟待更新。

  针对上述问题,中电熊猫虽然做了一些先期准备,如针对人才短缺问题,提出建立“三支队伍”,采取从内部集中调配、面向我国台湾及韩国招募液晶面板专业人才、分批次选送专业技术人才到夏普培训等措施。但他仍然认为,人才、资金、管理三者紧密相连,统筹运作最为关键。“未来我们将整合制造业,培育供应链,并通过熊猫品牌电视机的营销将市场打出去,将采购、制造和市场3个环节的价值链做好,形成平板显示产业的赢利模式。”赖伟德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

  中国电子虽然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对冠捷的收购,但收购毕竟是项复杂工程,而且收购本身不是目的,后续在经营、管理、资本运作等方面还将面临一系列深层次的难题,投资并购背后,引发的将是观念、管理、人才结构、组织架构、业务布局等一系列的变革。

  而就中国电子全盘来看,更是面临诸如集团管控、事业本部建设、资本运作等诸多课题,要想在新的平台上实现更大作为,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还需要继续创新思路,围绕变革和调整在各个方面做足准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25303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5
下一篇 2022-08-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