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如何识别色彩模式RGBYUV

机器如何识别色彩模式RGBYUV,第1张

在于我们的眼中用来分辨颜色的锥状细胞的差异,锥状细胞通过对三原色的感知来识别万色万物,而机器中是怎么样识别的呢?

我们这样看着世界

人们都知道,把大象放进冰箱需要三步,而人眼把世界放进大脑也可简单分为三步:眼

球感应到像(传感器采集并转换成数字信号)——转成神经信号传到大脑(通过通讯系统将信号传到处理器)——大脑处理并存放(处理器转化成屏幕可显示与存储的格式)。

所以,人眼开始看到的图像格式由光信号转化成了神经中的电信号与化学信号,传播格

式已经不同了!

机器也是要转换的。

1.1 大脑里的格式——RGB 图像格式

首先,屏幕是由一个个像素点组成的,里面绚丽的色彩也就只是出自像素点上红(Red)、绿(Green)、蓝(Blue)三原色而已,这种色彩的表示方法称为RGB 色彩空间表示(它也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中用得最多的一种色彩空间表示方法),如下图所示:

根据三基色原理,任意一种色光F 都可以用不同分量的R、G、B 三色相加混合而成。如

公式1 所示。

白光是多种光的混合,所以当三基色系数最大时为白色,零时为黑色,而介于两者间的

就是世间百色了。

每个像素点就像一个颜料盒,盒子越大,装的色彩种类越多,则这个像素点能表达的色

彩越丰富,而这个盒子的大小在电脑里叫做存储空间,调色的方式则是改变三原色含量,下面的表越往下,所需要的存储空间越大,但每个像素点能描述的颜色越准确,屏幕的画面也就越逼真。

RGB 常见的格式如表1 所示,不用详细看,留着以后查就好。

机器如何识别色彩模式RGBYUV,机器如何识别色彩模式RGBYUV,第2张

1.2 眼球上的格式——YUV 图像格式

与RGB 视频信号传输相比,YUV 最大的优点在于只需占用极少的带宽(RGB 要求三个独

立的视频信号同时传输),两种格式对带宽的占用量吨位差异如下图一般,RGB 占用的带宽要大得多。

所以我们存储的时候为了节约空间(偷工解料?)、方便打包就用了亮度信号Y 和两个

色差信号R-Y(红色-亮度,即U)、B-Y(蓝色-亮度,即V)分别进行编码,然后发出去,到了显示终端再转换回RGB 格式,这种色彩的表示方法就是所谓的YUV 色彩空间表示。

这时候也许你会问“咦,G(绿色)哪去了”,其实两种颜色加亮度也能通过算法大致表达出原本的颜色(果然偷工减料),所以就算是融合进R 和B 里了。

难道只为了省点带宽所以我们就义无反顾选择了YUV 格式吗?

当然不是!好吧,虽然低带宽也很重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25469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5
下一篇 2022-08-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