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视还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

智能电视还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第1张

  一路走红的大屏幕平板电视,一个个标新立异,诸如3D电视网络电视、云电视、智能电视等等,市场营销宣传更是噱头迭出,其中“智能”最令人眼花缭乱。

  智能化是电视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市场热点。据零点公司首次发布的中国智能电视市场调研报告,智能电视销售量占平板电视的比重已经接近五成。同时,随着智能电视市场关注度的提升,影响智能电视健康发展的诸多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

  不是不好,是标准还没做好

  何为“智能电视”?查遍有关资料,只有这么一个大致的概念:“像智能手机一样,搭载了 *** 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和卸载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对彩电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网线、无线网络来实现上网冲浪”。

  但是迄今无业界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更是八字还没一撇。目前只有国内外厂商对智能电视的不同理解和定义,采用不同的 *** 作系统和内容接口,互不兼容。

  从时下市场明码标价的智能电视看,网络电视和云电视是最风行的推销噱头!难道这就是大家理想的“智能电视”?我看难概括智能电视的本质属性……突出宣传“网络”,只能让人会理解为能上网的电视而已;大张旗鼓地宣传“云”,一般用户会摸不着头脑。

  在国家三网融合的推动下,智能电视发展已形成不可逆转的产业发展趋势,传统电视行业正经历着一次新的模式和产品变革。只有统一概念,采用同一标准,上下游产业链的鼎力合作,共同创造自有生态系统,才能最终托起中国智能电视大市场,为消费者提供应用多样、内容丰富的智能电视。当务之急,一方面需要国家及时出台相关产业政策及标准要,另一方面亟待改变目前国内几大品牌各自为政开发产品的模式,凝聚国产品牌合力。

  俗话说的好,无规矩就不成方圆,智能电视标准滞后,市场必然难以健康发展。

  没有标准,营销概念混乱,哪位大师能说得清哪家产品才是真正的“智能电视”,有关评测机构消费者如何分得出产品优劣?就这么不明不白,消费者如何放心购买。

  没有标准何以规范。标准是共同遵守的依据或准则,标准滞后智能电视企业无章可循,只有仁者见仁,或者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甚至混淆视听。如此乱套,势必让用户茫然无措。

  没有标准就没有话语权。是抢先一步制定标准,还是麻木等待……。
 

  多年来,我国家电产业一直受制于人,只能成为国外电子企业的附庸,不是我们的企业都不争气,而是技术标准掌控在他人手中,任你七十二变,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说屈尊也罢、献媚也罢,反正都得先恭恭敬敬地奉上黄金白银,尔后再说话。譬如平板电视面板技术,国家、企业这几年拿出的外汇少么,买回来的却是人家换代淘汰的技术,最终还是落后。现在,苦苦挣扎在生死线上的中国电视产业,终于抓到智能电视市场先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很强,市场拓展势头强劲,遗憾的是国家标准依旧是怀抱琵琶半遮面。一旦又是国外家电巨头领先一步掌控了国际技术标准,中国的智能电视产业必然遭受重创,甚至胎死腹中。

  毋庸置疑,没有产业标准,智能电视就会迷失发展方向;没有国家标准,就难以规范中国智能电视产业发展,也就更没有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的底气。大势所趋,时不我待。目前无论是电视厂商,还是IT厂商,都渴望盼国家早日出台智能电视的标准,规范系统解决方案、互联接口、内容服务接口、应用程序开发接口、以及安全可信机能等方面应用,建立完整的智能电视技术标准体系框架以及产业链,抢占市场制高点,做大做强中国智能电视产业。

  不是不好,是智能系统亟待完善

  随着国家对“三网融合”产业发展的大力推动,将电视单一的服务模式逐步转化为内容格式多样性、服务种类多样性、接入方式多样性,基于开放软件平台的智能电视机将成为三网融合的重要载体,逐步成为家庭用户不可替代的智能娱乐终端。

  我国智能电视起步较早,由初始到如今,认知概念逐渐完善,系统功能不断拓展。

  2008-2009年智能电视: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互联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技术。

  2009-2010年智能电视:在互联网电视的基础上,可自主安装程序,但由于是封闭式系统,兼容程序较少,运行速度较慢,不具备语音识别功能和体感识别功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25502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5
下一篇 2022-08-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