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che结构与工作原理

cache结构与工作原理,第1张

cache是ARM最难理解,也是最具有闪光点的地方之一,现在是解决他的时候了。

高速缓冲存储器是存在于主存与CPU之间的一级存储器, 由静态存储芯片(SRAM)组成,容量比较小但速度比主存高得多, 接近于CPU的速度。 Cache的功能是用来存放那些近期需要运行的指令与数据。目的是提高CPU对存储器的访问速度。为此需要解决2个技术问题:一是主存地址与缓存地址的映象及转换; 二是按一定原则对Cache的内容进行替换。

Cache是介于CPU与主内存之间、或者主内存与磁盘之间的高速缓冲器,其作用是解决系统中数据读写速度不匹配的问题。其中介于CPU与主内存之间的缓冲器又称为RAM Cache,而介于主内存与磁盘驱动器之间的缓冲器则称之为Disk Cache,这里要讨论的是前者,也就通常简称的Cache。

cache结构与工作原理

首先,要想理解cache,先理解内存。内存的简单表示如下图,内存里面的内容的查找是根据地址来进行的,也就是说内存包含两点①地址②内存的内容(存的数据),根据地址来找数据。

cache结构与工作原理,cache结构与工作原理,第2张

图1 内存的结构

上图的0000~0008是地址,A~I是存的数据,cpu根据地址去寻找数据。图中的一个字母代表一个字节的数据。

我们都清楚,cache中的数据就是物理内存中的数据的子集,那么对于物理内存的一个数据,根据cache中可以放置这个数据位置的多少,可以分为三种:①如果cache中只有一个位置可以容纳这个数据,则为直接映射的cache;②如果cache中有多个地方可以放置这个数据,它就是组相联的cache;③如果cache中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放置这个数据,那么它就是全相连的cache;如下图2所示:

cache结构与工作原理,cache结构与工作原理,第3张

图2 cache的三种组成方式

更详细的讲,cache的结构其实和内存的结构类似,也包含地址和内容,只是cache的内容除了存的数据(data)之外,还包含存的数据的物理内存的地址信息(tag),因为CPU发出的寻址信息都是针对物理内存发出的,所以cache中除了要保存数据信息之外,还要保存数据对应的地址,这样才能在cache中根据物理内存的地址信息查找物理内存中对应的数据。(当然为了加快寻找速度,cache中一般还包含一个有效位(valid),用来标记这个cache line是否保存着有效的数据)。一个tag和它对应的数据组成的一行称为一个cache line。如下图所示,下表中的一行就是一个cache line。

cache结构与工作原理,cache结构与工作原理,第4张

图3 cache的基本结构

具体的Data、Valid、Tag各有多大,在介绍了内存的地址划分之后再在下文中讲。

知道了cache的结构之后,如何在cache中去寻找对应的数据呢?简单起见,我们先选择 直接映射的cache组成方式进行下文的分析。

首先对于一段物理内存(block),该物理内存上的每个字节的地址划分为以下几段:[3]

cache结构与工作原理,cache结构与工作原理,第5张

图4 处理器物理内存地址的划分

这样的话物理内存中的数据到cache的映射关系如下图5所示:

cache结构与工作原理,cache结构与工作原理,第6张

图5 cache的查找过程

上图的映射原则就是:根据物理地址的中间三位(index字段)来定位当前数据应该在cache的哪一行,把物理地址的tag字段和该地址对应的内容放入对应的cache line的tag字段和data字段,并把相应的valid位置1。那么在之后进行cache寻找的时候就可以根据cache line的tag字段来辨认当前line中的数据是数据哪个block的。

上图5中的地址00 000 00~11 111 11按照图4的原则进行地址划分:地址的最高两位为Tag字段;中间三位为index字段;最低两位为Block Offset 字段;由于Block Offset是两位,也就是一个block的大小是2²=4个字节的数据,也就是一个cache line的data字段包含4个字节的数据;index为3位,说明cache共包含2³=8个组(对于直接映射的cache,也称为8个行);很明显,cache的一个行中只能存储1 块(Block )=4字节的数据,但是按照图5的映射方式,会有2^(tag位数) = 2^2 = 4块的数映射到同一个行,此时通过Tag字段的比较来辨别是不是我们要取数据的地址,如果不是的话,也就是发生了cache的缺失。如图5的Block 0和Block 1的index字段都是000,按照上面的理论它们都应该映射到第 000=0行(这儿的行也就是组,因为图5是直接映射的cache),但是现在第0行的内容是K、L、M、N,也就是Block 1的内容,为什么呢?仔细看该cache line的tag=01,映射到第0行的块只有Block 1的tag字段=01,所以可以得知此时该cache line中存储的数据是Block 1的数据,此时如果CPU发出的访存请求是访问Block 0 的话,也就是发生了缺失。此时进一步定量分析的话,共有4个数据块竞争使用cache 第0行的位置,也就是说cache的命中率为25%。

上面的过程总结起来就是:物理内存的索引字段(Index)选择cache 的行,通过对比物理内存和cache line的Tag来判断是否命中。块偏移字段(Block Offset)可以从cache line的数据块中选择期望数据。注意在这个过程中cache的index是不占空间的,它就类似于物理内存的地址,对于物理内存来说是通过地址去寻找数据,对于cache来说,是通过index来找到对应的cache line,或者更通俗的讲就是:cache line的地址对应的就是物理内存的index字段。

此时该cache的容量计算如下:每一个cache line的数据字段占4个字节,共2³=8行,所以数据占据4×8=32个字节,一个cache line中tag字段和valid位占2+1=3bit,整个cache的tag+valid=3bit×8行=24bit=3Byte,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一cache中数据部分占的空间表示cache的容量,也就是32字节,但是实际上,它还额外多占用了3字节的存储空间[4]。

图5的分析是针对直接映射的cache进行的,对于组相联或者全相连的cache的分析与之类似。如果是组相连的cache,每个组(set)里面包含多个行(line),通过内存地址的index字段来寻址组,确定组之后再根据tag来确定是否命中;对于全相连的cache,就不需要index字段了,因为全相连的cache相当于只有一个组的组相连cache。这是只需要根据要寻址的地址的tag来逐一与cache中的tag字段比较,如果有与之匹配的cache line,也就是cache hit了,如果遍历整个cache,也没有找到匹配的cache line,那就是cache miss了。

注:为了叙述的简单性,省略了内存地址通过TLB的的虚实转换部分,由[1]可知,内存地址的Tag部分其实是需要先经过TLB的转化才能够去和cache line的tag部分去进行匹配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25626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6
下一篇 2022-08-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