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合力把计算机推广到发达国家的千家万户

微软合力把计算机推广到发达国家的千家万户,第1张

让很多人难以想象的是,中国的芯片产业起步特别早。在ASML尚未成立的时候,清华大学在上世纪70年代就能生产当时国际水准的光刻机。当时中国的芯片需求方主要是石油部这种需要大型计算机的单位,可惜的是,因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需求严重不足,仅靠财政投入无法持续烧钱,中国的芯片技术没有发展起来。

随着微软、Intel、IBM等合力把计算机推广到发达国家的千家万户,芯片产业的第一次腾飞开始了。

这次芯片浪潮差不多持续了30年,成就了基于个人电脑的IntelAMD、Nvidia等芯片企业。

直到乔布斯带领的智能手机横空出世,和诺基亚时代功能机为主相比,新一代的智能机对芯片要求非常高。如今很多手机的性能已经远超PC,而手机并没有形成x86那样的广泛的绝对的统一战线,虽然高通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市场,但华为自研芯片也有一席之地,联发科等其他品牌也有翻身的实力,除此之外,小米、OPPO、VIVO等国产手机也都在进行尝试自己的芯片研发。手机时代,成就了高通、台积电,但中国企业也有了在芯片领域追赶的机会。

很少有人意识到,在手机不断追求更高速度更先进制程的时候,智能家居开始普及。无论是海尔、美的、格力传统家电行业,还是小米、阿里、华为等基于互联网思维打造的智能家居产业链,支持wifi能够和手机进行互通都成了必备功能。在这些功能的背后,是市场空间远比手机更为广阔的物联网芯片市场。这个市场的领军者,是中国。

从华为基站,到小米体重秤,到海尔冰箱,到美的洗衣机,到格力空调,它们的芯片有什么特点?

对制程的要求不那么高,可以很大程度上实现自主可控。

时代变了,新的芯片时代到来了。中国每年消费全球超过一半的半导体芯片,其中绝大多数是制程并不那么过于先进的产品。

我们被消费主义蒙蔽了双眼,误以为高科技生活就需要更先进的制程。美国好奇号火星车的CPU是IBM 的PowerPC 750,制程是45nm。

你用的高科技产品非要7nm、5nm甚至3nm,又不搞大规模的科学计算,难道比火星车还高级嘛?

优异的智能化产品,集成设计远比制程更重要。手机CPU堆进程的发展方式,恰恰是技术发展走进了瓶颈的无奈之举。

物联网芯片就没这个负担。

登上科创板的芯海科技,从事的正是智能家居芯片设计。

一、技术实力

芯海科技拥有完整的信号链芯片设计能力,核心技术为高精度的 ADC 技术及高可靠性 MCU 技术。

公司的芯片技术可以连接真实世界和数字世界,把真实世界的触感、温湿度、生物电等转化为数字信号,从而能和各种仪器连接,成为物联网时代必不可少的桥梁。

比如价格低到几十块的体脂秤,ADC芯片把人体的压力和生物阻抗转化为数字信号输送给控制中心,根据内置的算法,把阻抗数据输出体脂率,把压力输出体重。

公司掌握了全信号链芯片设计技术,研制出智慧 IC+智能算法、 云平台、人工智能、大数据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方案,并与客户 H、 vivo、小米、魅族、美的、海尔、香山衡器、乐心医疗等知名终端客户建立了紧密的合作。

2020年伊始,公司利用现有的内置高精度基准源的高精度 ADC 芯片和 MCU芯片,短时间内完成包括红外额温q的硬件、软件和算法的开发工作。 目前红外测温芯片及模组等产品和方案已实现大规模出货。参照高德红外和海康、大华上半年的红外测温设备的热销,公司上半年的业绩也非常值得期待。

二、业绩情况

招股书显示,公司近年来的营收和净利润增幅比较稳定,但销售额不高,主要是因为芯片单价比较低,大客户群体还不够多。

公司七成以上的营收来自健康芯片,包括不限于血压仪、血糖仪、体脂秤、额温q、人体分析仪、营养秤、智能手环、睡眠检测、智能跳绳等方面。

不难发现,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推动,穿戴式设备应用越来越广泛,公司的产品非常具有发展空间。

三、大客户情况

从招股书列出的大客户看,公司来自第一大客户西城微科电子2019年的营收接近30%,这家公司是小米生态链华米公司的供应商。

比较有趣的是,招股书列出了西城微科电子的终端客户,主要是客户H和小米。

谁是客户H?

搜一下其中提到的八电极体脂秤就知道了,市场上拿八电极当做宣传亮点的只有一家公司:华为。

不难发现,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最高端的体脂秤,均采用芯海科技的芯片。

顺便提一下,公司的晶圆采购和芯片代工主要是华虹半导体,同时,科创板明星中芯国际也参与部分业务。

四、募资用途

招股书显示,公司拟募资5.45亿,主要用来芯片产品线升级。
       责任编辑:pj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25802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8
下一篇 2022-08-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