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灭蟑器电路设计

电子灭蟑器电路设计,第1张

  蟑螂是家庭厨房里常见的害虫,由于蟑螂繁殖力很强,人们虽然运用各种药物灭蟑螂,但不容易灭绝。这里介绍一种电子灭蟑器,这种简单的方法,可快速、有效地击杀蟑螂。它最大的特点是不需用药物,使用方便,无需更换,可长期使用,耗电量低,整机耗电小于2W。

  工作原理

  本电子灭蟑电路主要是由两大电路所组成,电路原理如图1所示。主电路由电容C1-C4、二极管VD1-VD4组成的高压电路。A、B两端通过常闭触点K-1、K-2直接接在220V交流电源上。当B端为正半周、A端为负半周时,主流电通过二极管VD1对电容C1充电,这时电容C1的两端电压VC1=√2×220v。当A为正半周,B为负半周时,交流电通过二极管VD4再加上电容C1上的电压对电容C4充电,使得电容C4上的电压为二倍交流峰值。同理,电容C3上的电压为负的二倍交流峰值。因此,在A、E两端可得到电容C3、C4的叠加电压,即4倍的交流峰值,则可产生大于1000V的直流高压。所以,利用220v的电源通过升压整流电路可将电压提高到直流1200v左有。当继电器K释放时,电阻R1和R2为电压板上提供泄放电流回路。

  副电路是由电源部分、定时部分、光控部分所组成。接通220v交流电,由电容C5降压,二极管VD5-VD8组成的桥式整流,电容C6、电阻R4、稳压二极管VD9组成的滤波、稳压电路,为时基集成电路IC的8脚与1脚间提供10-12v的直流稳压电源。由集成电路IC、电阻R5、R6、二极管VD10、VD11、电容C7组成的定时电路。通电时,直流电源通过电阻R5,二极管VD11对电容C7充电,当电容C7两端电压达到2/3电源电压时,IC被复位,3脚输出低电位,发光二极管VD13燃亮,继电器K不动作,触点K-1、K-2断开,无高压输出。此时,C7中的电荷通过二极管VD10、电阻R6,经IC 7脚的内部放电管泄放,使电容C7两端电压下降,当电容C7两端电压下降到1/3电源电压时,IC处于置位状态,3脚输出高电位,发光二极管VD14燃亮(VD13熄灭),继电器K通电吸合,触点K-1、K-2闭合,高压电路工作。这时,如有蟑螂爬上电极板,即被杀死。当电容C7放电到一定的电压时,电源电压又开始对电容C7充电,重复上述过程。

  其中,调整电阻R5和电阻R6,则可分别调整充放电时间。由图1给出的参数值可知,每隔10-15分钟,A、B两端便可通电一次,每次通电时间3秒左右。因而,保证一批批地杀死蟑螂。当IC的5脚不接外加电压时,通常接入0.01-0.1 uF的电容至地,以防止外界的信号干扰。

  一般光线亮时,蟑螂很少出来活动,因此可不必加压。这可由光电三极管VT来控制。无光照时,光电三极管VT呈高电阻,经与电阻R7分压,IC的复位端4脚为高电位,定时电路正常工作。有光照时,光电三极管VT呈低阻,分压电路的4脚为低电位,4脚强行复位,3脚输出低电位,继电器K失电释放,无高压输出。

  电子灭蟑器电路设计,电子灭蟑电路,第2张

  元器件选择

  IC采用NE555时基集成块。光电三极管VT:3DV912A-13。电容C1、C2:1u/400V,C3、C4:0.33u/630V,C5:0.68u/400V。由于C1-C5选用涤纶的介质材料.其绝缘性能与电源极性无关,且有很高的耐压作用,故可以用于交流中的降压。电阻R1:100-300Ω、≥3W(水泥电阻),R2、R3:1MΩ/1W。R4:33-100Ω/1W,均为金属膜电阻。其它电阻均采用1/4W碳膜电阻。继电器K:JRC-19F(4078),触点形式为2c,线圈电压12V(DC) 。发光二极管VD13:BT301(绿色),VD14:BT201(红色),稳压二极管VD9;2CW110(稳压值12V±1V)。其它元器件参数值按图1标注选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25997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9
下一篇 2022-08-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