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IMO设备的设计与生产测试方案

基于MIMO设备的设计与生产测试方案,第1张

在电视问世的早期,同样携带了无线电信息的广播信号也通过多条不同波长的通路被电视机的天线所接收,给人们带来了很多麻烦。当信号沿着这些通路进行传输时,电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出现了相位错位和相互干扰的现象。因此,人们所看到的电视节目经常出现“鬼影”——干扰电视主画面的一些模糊图像。

在今天这个数字化的时代,这一现象已经变成了一件有利的事情,但是也带来了更大的系统复杂性。通过灵活而巧妙地选择测试工具可以确保这种系统复杂性不会影响设备的功能。

LitePoint公司推出的IQn×n测试系统具有软硬件相结合的矢量信号生成与分析功能,大大简化了基于MIMO设备的设计与生产测试。

MIMO技术

目前,在数字信号处理领域,设计人员通常将宽带数据分离开,通过多对“发射器-天线”装置进行传输,然后捕获、分辨并重构出原始数据流。这种技术的目的在于采用相同数量的频谱实现更高的数据吞吐率。当前的MIMO(即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是与移动WiMAX的“第二波”技术浪潮密切相关的。

MIMO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技术,因此将其集成到无线系统中面临着诸多挑战。目前MIMO规范支持“m×n”种发射器(m)和接收器(n)的组合,但是在已有的实际系统中m和n的大小都不超过4。

以黑盒的方式来看,WiMAX设备必须对一定量的数据流进行输入、分离和发送 *** 作,使得每一个发射信号都满足MIMO的频率、频谱和其他技术指标。WiMAX设备的接收器必须捕获复合信号,并对其进行解析以产生分离的数据流,然后重构出原始的数据流。

WiMAX在很多方面与Wi-Fi是类似的。虽然WiMAX相比Wi-Fi支持更高的数据吞吐率和更远的传输距离,但是WiMAX与Wi-Fi一样,将成为一种具有同等成本与价格的大量市场(mass-market)技术。因此,尽管WiMAX技术比较复杂,但是我们必须加快研发速度,并尽量降低成本。而且,由于用户通常对产品质量非常敏感,而对设备价格不是很关心,因此制造测试必须在大量市场成本约束之内保持较高的产品质量。

新型的多通道方案

大多数工程师都会因为802.11n标准而将MIMO与Wi-Fi联系起来。802.11n标准建立在原有的Wi-Fi标准802.11a、b和g之上,确定了一种2×2、20MHz信道MIMO实现方案。该实现方案使用两个发射器发送由一条大数据流分离而产生的两条独立的数据流(空分多路复用)。这些信号通过多条路径传送给两个接收器,然后由接收器重构出原始信号(如图1所示)。

基于MIMO设备的设计与生产测试方案, 兼顾设计制造的MIMO测试选择,第2张

图1 对于2×2的系统,MIMO将一个宽带信号分离成两个独立的信号分量

实质上,分离的数据流——每个支持50Mb/s范围内的Wi-Fi数据速率—产生一个具有70Mb/s数据速率的重构数据流(理论上讲该速率可达100Mb/s)。并且,所有这些数据集成在一个20MHz的信道内。因此MIMO相比使用同样带宽的传统Wi-Fi将数据速率提高了50%。

通过使用多路传输方式,在每个接收天线上采用空间微分技术,使得DSP能够进行信号分离并恢复原始的两路数据流。使用相同射频信道的独立发射器,在它们各自的天线上发送出独立的数据,然后,接收天线汇集所有发射器的复合信号。通过巧妙设计的MIMO报文和先进的DSP,就可以恢复出独立的数据流。数据速率与发射器和天线数量之间具有几乎线性的关系,速率的提高并不需要增大信道带宽。

研发测试

为了实现高效的Wi-Fi MIMO功能,设计者必须采用一种称为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的复合调制技术,开发出一种能够产生高质量信号的系统。

MIMO无线架构通常使用零中频(ZIF),通过同相(I)和正交(Q)调制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OFDM。其中,基带信号被分离成I、Q分量。在发射器一侧,系统将这些分量直接送入功率放大器和天线,而在接收器一侧,系统对射频信号进行解调,产生基带I、Q分量。

在理想情况下,这种方案是没有错误的,但是实际上多种因素都将带来麻烦。I和Q信号之间可能会出现不均衡的幅值、相位或群延迟,从而影响调制的精度。载频不准确、相位噪声、本机振荡器泄漏、寄生干扰和放大器压缩等都是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因此设计者显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研发测试的目的是寻找出这些不均衡的或不利的因素。这些不利因素可能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基带和射频芯片性能上的差异、元件容差范围过大、传输线阻抗失配、与PCB布线相关的寄生电容和电感的差异、放大器非线性等。尽管设计者可以通过对信号各个方面的测试进一步处理这些不利因素的来源,但是,这是一件非常费时费力的事情,而且容易导致错误和可重复性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26318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1
下一篇 2022-08-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