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CDMA掉话原因

解析CDMA掉话原因,第1张

一、 掉话的基本概念及掉话机制

CDMA 系统中要求通话时在MS 和基站之间保持良好的反向链路连接。如果这个链路由于任何原因被中断了,MS 就失去了精确的功率控制。对于CDMA 这个自干扰系统来说,功率控制是决定系统容量和性能的关键,所以如果MS 失去了基站的控制,就会根据接收到基站的功率来调整自己发射的功率,这样可能造成MS 以自己最大的功率发射,对整个系统造成很大的干扰,所以诸如功率控制和切换等重要的过程都需要良好的闭环通道。

MS 掉话机制:

MS 接收到前向链路信号质量较差时,导致较高FER(ForwordError Rate),表明前向链路不好,这时如果MS 连续接收到12 个坏帧,MS 就停止发射。同时MS 的T5m(一般设为5 秒)计数器开始倒计时。如果在计数器到期之前,MS 接收到了2 个连续的好帧则计数器复位,MS 重新发射;如果计数器到期了仍然没有复位,MS 重新初始化,导致掉话。另一种是MS 没有收到确认信息:MS 在业务信道上发射需要确认信息时,如果重发了N1m 次后都没有收到基站的确认信息,MS 也会进入初始化状态。

基站掉话触发机制:

CDMA 系统并没有规定无线子系统的掉话机制,但是设备制造商一般都根据MS 的掉话情况规定了相应的掉话机制。一种就是基站收到一定数目的坏帧,基站就关闭前向链路;另一种是在重试了几次之后仍然没有收到MS 的确认信息,系统也会认为是掉话。

二.掉话原因分析

1.接入/切换冲突引起的掉话

当MS 在小区覆盖的边缘处发起呼叫时,由于服务小区主导频强度较弱,在接入过程中需要切换到新的导频上去,而IS-95A CDMA 系统中不支持在接入系统过程中同时进行切换,这样很可能发生掉话情况。从数据分析表明,这种情况下MS 接收到的信号强度越来越强,但是主导频Ec/Io 越来越弱。当在接入过程中主导频Ec/Io 低于-15dB 时,前向信道信号质量将极大恶化,因为新的导频是一个强干扰源。当前向链路不能被MS 解调出来时,手机很快收到12 个连续的坏帧,手机停止发射并且启动T5m 计数器。如果在MS 接收到信道分配消息1~2帧之后主导频的Ec/Io 小于-15dB,则MS 来不及切换就会产生掉话,MS 重新初始化到一个很强的导频信号上。目前在IS-95B 和CDMA2000 系统中,已经解决了接入过程的切换问题。

2.切换失败引起的掉话

此类掉话的特征是移动台的发射功率达到最大,移动台的接收功率不断增加,而导频的Ec/Io 不断下降,在重新同步到新导频上后又很快增加,TX-GAIN-ADJ 的幅度保持平坦。导频的Ec/Io 随着移动台的接收功率不断增加而不断下降说明有新的强导频成为干扰源,应当进行切换。当导频强度降低到-15dB 以下时,前向链路的质量严重下降,当前向链路不能成功解调时移动台将关闭它的发射机。因为移动台不再发射信号,反向闭环功控比特将被忽略,TX- GAIN-ADJ 的幅度保持平坦,一般是正的几dB。很高的移动台接收功率将使开环功控过程低估所需的移动台发射功率。

掉话原因有:

1) 切换准许算法引起的软切换失败:如果BS 日志显示PSMM 消息中有合适的导频且有可用资源,但没有发送包含强导频的切换指示消息(HDM),则是切换准许算法问题。可能的原因有:不允许多于3 路的软切换;切换算法不完善;不允许切换到不属于邻集列表中的导频上。

2) 资源分配引起的软切换失败:当进行软切换时,需要向目标基站申请资源。系统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持软切换,如果系统的激活用户数很多或由于切换率过高,最终所有的资源都用尽了,从而由于没有可用资源导致切换失败。若为切换呼叫预留过多的资源将导致新呼叫阻塞概率的增高,因此接入控制过程可能不会为切换预留足够的资源,从而导致切换失败。可能的原因有:网络负载过大;切换率过高。可以通过调整切换参数T-ADD、T-COM、T-DROP、T-TDROP和切换准许算法来解决。

3) 切换信令引起的软切换失败:有了可用的资源,切换准许算法也允许,软切换是否成功还依赖于适当信令消息的及时传输和接收。如果用于切换的信令不完整和及时,也可能导致切换失败。如果基站日志上记录没有接收到包括强导频的导频强度测量消息(PSMM)或延迟很长时间收到PSMM,则是切换信令出现问题。

主要原因有:强的可用导频没有被检测到:移动台向基站报告检测到的强导频,如果移动台检测导频很慢或没有检测到所有的导频,切换就不会及时地进行。若移动台没有发送包括强导频的PSMM 或发送的很慢,则是移动台没有检测到强导频。可能的原因是:搜索窗口太小、T-ADD 太高、移动台的导频搜索太慢。可以调整的参数有:SERACH-WIN-A、SERACH-WIN-N、SERACH-WIN-R、T-ADD、 PILOT-INC。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26349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1
下一篇 2022-08-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