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带你深入了解知名半导体公司的发展轨迹

溯源:带你深入了解知名半导体公司的发展轨迹,第1张

  在二十年的历程中,相信很多人都见证了半导体产业太多的此起彼伏,改朝换代,一夜成名,瞬间陨落。产业里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演绎出了气势磅礴的半导体历史。就像一部电影一样,一些半导体巨头在半导体历史故事中扮演着主角。这些优秀企业不仅拥有世人瞩目的成就,还不遗余力推动了产业的发展。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各家企业在技术发展变化以及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剥离劣势及淘汰技术,追寻最顶级的最先进的技术,甚至并由此来拉动下游整机企业的产业更新,最终使得带领整个电子行业不断取得日新月异的进展。

  产业萌芽期,依托大型整机厂商而诞生

  自上世纪60年代后期的美国开始,专业从事半导体产业设计的企业开始初具规模,比如IntelAMD等公司。这些半导体企业的成立有着非常相似的背景,它们大多始于当时美国大型电子企业为了增加自身电子整机产品的附加值而对集成电路产业投入资金,典型代表有Motorola和IBM等,而当时的产品也比较简单,主要是双极器件电路和简单功能的MOS电路。

  日本的半导体公司村田和ROHM在半导体业界的成立时间较早。村田创始于1944年,创业初期就与京都大学合作进行产品的研发。在1947年12月,其第一只以钛酸钡为原料的电容器问世。而ROHM的历史最初始于1954年,ROHM中国·亚洲营业本部副本部长村井美裕指出,当时的创始人发明了碳素皮膜电阻器并取得了日本实用专利。ROHM在1958年作为小型电阻器专业生产厂家而成立。此后,随着半导体产业在全球兴起,ROHM也同时开始晶体管二极管的开发和销售,并且于1969年着手集成电路(IC)的开发。在两年后的1971年,从事真正意义上的IC开发,并且作为第一家日本企业进入美国硅谷,开展IC业务。

  相较于日本,美国的半导体产业规模更加庞大,企业更多,产品门类也更加丰富。许多久负盛名的企业也在这一时期开始施展它们的影响力。常青树企业们包括IR、飞兆半导体、ADI和NI。

  国际整流器公司(IR)亚太区销售副总裁潘大伟表示,世界上最古老的半导体公司国际整流器公司(IR)公司于1947年创立。在60多年的历程中,IR从一个开发晒光电池的新兴公司成长为在电源管理技术方面首屈一指的知名企业。

  

  “在1957年,八位共同在Shockley Semiconductor Laboratories工作的年轻科学家和工程师创建了飞兆半导体公司,他们其后被称为‘八叛逆(traitorous eight)’,当中包括Robert Noyce和Gordon Moore,他们二人成立了先进的计算机处理器企业英特尔。”飞兆半导体公司中国区销售总监王剑说。

  ADI公司中国区总经理范建人指出,ADI成立于1965年,它从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市一个不起眼的公寓地下室,成长为全球领先信号处理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半导体企业。

  NI公司成立于1976年,NI中国市场部经理徐赟表示,NI由Jeff Kodosky、Bill Nowlin和James Truchard三位共同创立,最初提供IEEE488软硬件,其后NI成为GPIB产品行业的领导者,接着又扩展了业务,生产新一代基于计算机的产品。

  为半导体企业提供测试测量的非半导体企业泰克科技公司也成立得很早。泰克公司大中华区市场总监王中元指出,泰克成立于1946年,由Howard Vollum和Jack Murdock共同创建。它在电子技术方面的革命可以追溯到60多年前,共计专利拥有量为697个,2007年被美国丹纳赫集团收购。泰克科技公司创始人在1946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触发式示波器“Vollumscope”,始于这个突破性的技术创新,如今的泰克已经崛起成为全球最大的测试,测量和监测设备供应商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26350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1
下一篇 2022-08-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