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汽车离我们有多远

飞行汽车离我们有多远,第1张

为了解决交通拥堵,人类一直绞尽脑汁。

但很遗憾,直到今天,我们也没见过太满意的解决方案。拍牌、限行?影响新车销量不说,本质上强行剥夺了市民购车、出行的权利。征收拥堵费?民众舆论的大力反对,谁知道还要多久才能完善收费制度。指望自动驾驶?就算自动驾驶真的实现商业化落地,也只能一定程度缓解交通拥堵,而不是彻底解决。试想:5000台车辆堆积在东三环,哪怕全都是自动驾驶,结果也依然是堵到天亮。问题的核心在于,无论政策、技术如何变化,有一点始终不变:有限的道路资源。就算把1个必胜客Pizza切成100份,也喂不饱10个成年人。而道路资源做不到大幅扩张,解决拥堵也只是天方夜谭。正是在这个前提之下,有人开始提出新的方案:既然道路资源很难大刀阔斧暴增,地铁的客流承载力也有限,何不开发空中交通资源?有人敢想,也有人敢干。飞行汽车就这么来到我们面前,当然,还有这篇文章的主角:Volocopter。一、从吉利的布局说起就在本周一,飞行汽车公司Volocopter宣布:他们完成了C轮5000万欧元的融资,由吉利控股领投,戴姆勒参投,两家公司各持股10%另外,Volocopter还将与吉利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将他们的城市空中出行方案引入中国,而Volocopter产品在中国的生产和市场推广则由吉利负责。如果你对飞行汽车领域足够关心的话,一定知道:这已经不是吉利的第一次在这个领域布局了。2017年,他们就收购了美国飞行汽车公司Teffafugia。去年4月,这家公司还对外宣布:将在2023年推出垂直起降的飞行汽车。

 

接二连三的在飞行汽车领域布局,让外界彻底看清了一点事实:吉利坚决押宝这个出行市场。除此之外,更多人也开始关心:这一次的Volocopter,又是什么来头?二、18个螺旋桨就能带你飞2010年,一个叫做Volocopter的团队提出一个idea:无人机既然可以垂直起降,那能不能载上人类?谁能想到,这个idea并没有停留在随便说说而已。第二年,他们接连打造了两款原型机:VC1、VC2。结构并不复杂,仅仅是利用十几组螺旋桨,就能顺利载起一个人。

 

VC1

 

VC2idea的成功验证,驱动着Volocopter趁热打铁。2013年,他们发布了概念机VC200。而到2016年,试验飞机则在德国进行了首次试飞

 

VC200这期间,Volocopter的一系列举动也吸引了风投的注意力。2013年,他们拿到50万欧元的种子轮融资。2017年8月,由戴姆勒参与、英特尔跟投的2500万元欧元融资,让Volocopter有了持续研发的资金池。正是这一年,他们推出了一款真正成熟的产品:2X。

 

6个Y型支柱构成螺旋桨支架,每根支柱上有3个螺旋桨,一共18个螺旋桨组成了多旋翼飞行器。飞行汽车总重量290kg,可负载160kg,相当于两个成年男性的重量。(当然,体重太大的男士显然超过这个数字)

 

2X配置表和无人机一样,2X飞行汽车采用电力驱动。充满一次电,飞行时长为30分钟,续航里程为30km。而从2017年发布开始,Volocopter 2X先后在迪拜、赫尔辛基、新加坡拿到了飞行许可牌照,并且全都顺利完成了试飞。其中,既有飞行员驾驶,又要自动驾驶测试。单纯的测试肯定不够,这期间,他们花费了大量时间解决产品问题:安全、噪声、电耗。安全:从2011年的首次试飞算起,一直到2019年。8年间,Volocopter一共进行了超过1000次的飞行测试。他们希望向空管机构证明一点:哪怕飞行汽车大批商业化运营,与传统飞机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完全协调到位。只有这些还不够,Volocopter知道:用户对于飞行汽车的安全性始终抱有芥蒂。在产品迭代过程中,陆续加上了备用电池、若干降落伞,用来防止飞机汽车坠毁。产品设计、维修、 *** 作员培训、制造,照着国际航空机构提供的标准运行,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去设计安全冗余。最终,他们通过了欧盟航空安全局(EASA)的安全标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26382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2
下一篇 2022-08-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