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硅谷,关于科技行业的几个发展趋势

探秘硅谷,关于科技行业的几个发展趋势,第1张

  十月份参加euroasiaPRESS 1:1在硅谷的媒体活动,密集拜访了10余家半导体公司,其中包括有已跻身“亿美金俱乐部”的大公司、也有刚成立几年的小型初创公司,还有是因为和客户保密协议等原因之前没有进行过公开媒体宣传的“隐形”私有公司,从他们所做的产品以及提供的服务上,我看到了几项发展趋势,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发现一: MEMS RF在手机领域会有一个非常广阔的成长空间。随着智能手机所支持的频段持续增加,如何在维持RF天线性能的同时不影响系统空间与功耗,已成为手机设计者的设计难点。更大尺寸的天线可以提供更大的带宽和更高的效率,SoI方案若是支持这么宽的频率需要非常大的尺寸,设计者不得不在尺寸和性能之间做平衡,因此应对此需求出现的MEMS RF调谐方案从诞生起就一直备受关注。

  现有的调谐方案无法提供使其有效工作所需要的性能特征,所以在手机中的应用数量一定会逐渐萎缩,甚至消失,随着所支持频带的增多,MEMS RF必将会有一个非常广阔的成长空间。近观目前RF MEMS天线领域的产品并不多,考虑到未来手机支持频段的增速,这一定是个很大的市场!

  发现二:芯片定制需求下,设计服务业的崛起。大的系统公司采用定制芯片的欲望增强,随之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专业设计服务公司,他们只关注用户需求定制,不用考虑市场应用,从而不受终端市场的波动限制,能获得稳固的订单。另外对于TIer1级的IC公司来说,采用设计服务也有两项优势:一方面能获得在一些细分领域设计公司的独特设计经验、另一方面在上市时间的压力下能更迅速的面向市场推出自己品牌的产品。

  但这个行业对设计经验和速度与设计广度的需求,使得未来小的设计公司生存加剧,有规模的设计公司才能更有效率的整合各个应用领域的人才从而迅速提供针对性服务,而且先进工艺节点对一次性流片成功的需求使得设计经验的积累非常重要,这些都是小公司的劣势,所以可以预测设计服务也可能也会出现像现在EDA行业这样几家巨头分天下的格局。

  发现三:Sensor hub从手机走向可穿戴,功耗与算法/精度成关键。随着穿戴式电子产品实现更多元的感测应用,搭载的感测器数量已逐渐增加,从而为Sensor hub创造了一个比手机更广阔的应用。由于可穿戴产品比手机对功耗的要求更严格,所以Sensor hub的性能演进速度也非常可观。

  但目前可穿戴设备的感测精度还为业界所诟病,除了传感器性能的提升,算法方面的改良也必不可少。在提升在算法方面,不仅Sensor hub厂商的算法在不断增加、OEM们自行开发多类传感器算法、而且出现越来越多的第三方算法公司,都力图借感测精度使得终端产品更胜一筹。

  发现四:多标准阻碍了无线充电的普及速率。虽然无线充电被分析师们看好了好几年了,但在中国拥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或其他消费电子产品依然是新鲜货。相比中国市场,欧洲和日本对无线充电产品的接纳略快一些。虽然无线充电市场注定会起飞,但阻碍无线充电普及最大的障碍一定是现有的不同无线充电标准,由于支持不同标准的终端巨头间的决战还未分胜负,无线充电的落地存在着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难题。

  除了IDT和TI这两家在无线充电领域耕耘已久的国际IC厂商(前者从一开始就号称支持全部现有无线充电标准),近日在一些本土无线充电芯片厂商的推动下,市场上出现了价格低至十几元的无线充电器——至少在价格方面行业现已具备了起飞的基础。

  发现五:现有专利制度已经从某种角度上阻碍了创新。不能否认大型公司手握着更多的专利,他们之间总是存在“默契的相互限制”的格局来阻碍对手的创新发展;某些大公司的垮台后,其专利被专业的知识产权公司获得进行牟利;某些情况下一些看起来十分明显的想法被申请了专利;专利申请的数目已使专利审批机构应接不暇,许多专利的授予是本不应该获准的;豪华的律师阵容才是获取专利大战的胜利保障。

  种种迹象都已展示出,现在已经不是让消费者来通过自由的市场体系来确定输家和赢家, 现有的专利的系统已经明显的阻碍了创新。事实上在硅谷抄袭模仿也大量存在,如何有效的保护创新成果又保障创新道路畅通,是全球都面临的挑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26468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2
下一篇 2022-08-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