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global RFID标准体系框架简述

EPCglobal RFID标准体系框架简述,第1张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以下简称RFID)。RFID标签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可支持快速读写、非可视识别、移动识别、多目标识别、定位及长期跟踪管理。RFID技术与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

EPCglobal是由美国统一代码协会(UCC)和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于2003年9月共同成立的非营利性组织,其前身是1999年10月1日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立的非营利性组织Auto-ID中心。EPCglobal的目标是解决供应链的透明性,透明性是指供应链各环节中所有合作方都能够了解单件物品的相关信息,如位置、生产日期等信息。目前EPCglobal已在中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建立了分支机构,专门负责EPC码段在这些国家的分配与管理、EPC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EPC相关技术在本国的宣传普及以及推广应用等工作。

EPCglobal 是以美国和欧洲为首、全球很多企业和机构参与的RFID标准化组织。它属于联盟性的标准化组织,在RFID标准制定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方面都非常出色,受到全球广泛地关注。有关RFID标准制定过程和相关标准可以访问网站http://www.epcglobalinc.org。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EPCglobal制定了标准开发过程规范[1],它规范了EPCglobal各部门的职责以及标准开发的业务流程。对递交的标准草案进行多方审核,技术方面的审核内容包括防碰撞算法性能、应用场景、标签芯片占用面积、读写器复杂度、密集读写器组网、数据安全六个方面,确保制定的标准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下面分别介绍EPCglobal 体系框架和相应的RFID技术标准。

一、EPCglobal RFID标准体系框架

在EPCglobal标准组织中,体系架构委员会ARC的职能是制定RFID标准体系框架,协调各个RFID标准之间关系使它们符合RFID标准体系框架要求。体系架构委员会对于复杂的信息技术标准制定来说非常重要。ARC首先给出EPCglobal RFID体系框架[2],它是RFID典型应用系统的一种抽象模型,它包含三种主要活动,如图1所示,具体内容说明如下:

EPCglobal RFID标准体系框架简述,图1 EPCglobal体系框架,第2张

1、EPC物理对象交换:用户与带有EPC编码的物理对象进行交互。对于EPCglobal用户来说,物理对象是商品,用户是该物品供应链中的成员。EPCglobal RFID体系框架定义了EPC物理对象交换标准,从而能够保证当用户将一种物理对象提交给另一个用户时,后者将能够确定该物理对象EPC编码并能方便地获得相应的物品信息。

2、EPC基础设施:为实现EPC数据的共享,每个用户在应用时为新生成的对象进行EPC编码,通过监视物理对象携带的EPC编码对其进行跟踪,并将搜集到的信息记录到基础设施内的EPC网络中。EPCglobal RFID体系框架定义了用来收集和记录EPC数据的主要设施部件接口标准,因而允许用户使用互 *** 作部件来构建其内部系统。

3、EPC数据交换:用户通过相互交换数据,来提高物品在物流供应链中的可见性。EPCglobal RFID体系框架定义了EPC数据交换标准,为用户提供了一种端到端共享EPC数据的方法,并提供了用户访问EPCglobal核心业务和其它相关共享业务的方法。

更进一步,ARC从RFID应用系统中凝练出多个用户之间RFID体系框架模型图(如图2)和单个用户内部RFID体系框架模型图(如图3),它是典型RFID应用系统组成单元的一种抽象模型,目的是表达实体单元之间的关系。在模型图中实线框代表实体单元,它可以是标签、读写器等硬件设备,也可以是应用软件、管理软件、中间件等;虚线框代表接口单元,它是实体单元之间信息交互的接口。体系结构框架模型清晰表达了实体单元以及实体单元之间的交互关系,实体单元之间通过接口实现信息交互。“接口”就是制定通用标准的对象,因为接口统一以后,只要实体单元符合接口标准就可以实现互联互通。这样允许不同厂家根据自己的技术和RFID应用特点来实现“实体”,也就是说提供相当的灵活性,适应技术的发展和不同应用的特殊性。“实体”就是制定应用标准和通用产品标准的对象。“实体”与“接口”的关系,类似于组件中组件实现与组件接口之间的关系,接口相对稳定,而组件的实现可以根据技术特点与应用要求由企业自己来决定。

EPCglobal RFID标准体系框架简述,第3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26526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3
下一篇 2022-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