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SP和nRF24L01的无线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

一种DSP和nRF24L01的无线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第1张

  本文基于DSP和nRF24L01设计了一种无线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 *** 作简便、测量迅速、造价低廉、便于携带,能满足一定灵敏度和准确度的要求,且采用无线数据通信作为传输载体,可应用于蔬菜大棚、生产车间、温室、矿井等场所的温度、光度监测与控制系统。

  例如,在蔬菜大棚中,蔬菜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大棚内白天增温快,当棚外平均气温为15℃时,棚内可达40~50℃,不利于蔬菜生长。同样,适当的光照强度对植物体内的硝酸盐代谢起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决定植株硝酸盐含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但过弱或过强的光照也不利于蔬菜的生长。因此,需要根据监测值适时调节棚内温度,以有效地避免不当的温度、光照对蔬菜的危害。

  1、方案论证

  本无线环境监测系统是由一个主站和两个分站组成。主站由无线收发模块、信息处理模块、显示模块构成,功能是无线发送分站的编号和命令,并无线接收分站发送的信息,同时显示这些信息及分站的编号;分站由传感器模块、编码模块、信息处理模块、显示模块和无线收发模块构成,功能是采集温度、光照信息,显示所测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和自己的编号无线传输给主站。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一种DSP和nRF24L01的无线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DSP和nRF24L01的无线环境监测系统设计,第2张

  1.1、主控模块

  本方案中主控模块选择TI公司的DSP芯片TMS320LF2407。TMS320LF2407内置10位(双8路或单16路)A/D转换器、看门狗定时器模块;有41个可独立编程的数字I/O引脚,绝大部分有复用功能;外设接口有串行通信SCI(SerialCommunicaTIonInterface)与串行外设SPI(SerialPeriphera1Interface);2个事件管理器EVA、EVB可为所有类型电机提供控制技术,为工业自动化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2个16位通用定时器,3个具有死区功能的全比较单元。

  较MCS-51系列单片机而言,TMS320LF2407内部有32KB的Flash程序存储器和2.5KB的SRAM,更能满足软件对空间的要求,且方便在线调试。利用其内置的10位A/D转换器,可以直接接温度、光度传感器模块,将测得的温度值、光照强度值等模拟量转换为TMS320LF2407可以处理的数字信息,避免了用MCS51进行A/D扩展带来的麻烦。另外,TMS320LF2407有41个可独立编程的数字I/O引脚,绝大部分有复用功能,更能满足硬件对I/O口的需求。使用TMS320LF2407的串行外设接口SPI,可以直接和无线传输模块nRF24L01提供的SPI接口相连,不需要软件模拟SPI。使用的开发环境是CCS3.0,完全支持C语言,方便程序编写。

  1.2、传感器模块

  选用光敏电阻来测量光照。较光敏二极管,光敏电阻更能显示出光的强弱;而且,它能够和热敏电阻应用到同一电路中。传感器模块电路如图2所示。

 一种DSP和nRF24L01的无线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DSP和nRF24L01的无线环境监测系统设计,第3张

  1.3、编码模块

  选用跳线开关组成编码模块。与普通开关组成编码模块相比较,成本更加低廉。用两列排针(各8位):一列排针接到TMS320LF2407的I/O口,并经过10kΩ电阻接+5V电源VCC,另一列排针接地。两列排针对应的位用跳线帽相连时置0,否则为1。这样可以设置分站的编号0~255,即本系统最多可以扩展256个分站,用来监测不同地点的当前环境温度、光度值。

  1.4、无线传输模块

  选用无线传输模块nRF24L01。它是一款工作在2.4~2.5GHz世界通用ISM频段的单片无线收发器芯片,采用FSK调制,内部集成自己的协议,有自动应答及自动重发功能、地址及CRC检验功能,可实现点对点或1对6的无线通信,无线通信速度可达2Mbps;而且,电流消耗极低,当工作在发射模式下发射功率为-6dBm时电流消耗为9mA,接收模式下为12.3mA。nRF24L01与PT2262/2272相比,不需要编码和解码,程序简单;与nRF905相比,外围元件更少,不需要曼彻斯特编码;与nRF401相比,价位更低。

  TMS320LF2407只需为nRF24L01模块预留6个I/O口,分别与其6个控制和数据信号CSN、SCK、MISO、MOSI、IRQ、CE相连。TMS320LF2407与nRF24L01的连接电路如图3所示。

  一种DSP和nRF24L01的无线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DSP和nRF24L01的无线环境监测系统设计,第4张

  1.5、显示模块

  选用型号为LG5011BSR的共阳极数码管,与液晶显示器相比,价格低廉。它由7段发光二极管组成,共有10只引脚。其中,3、8引脚为共阳极,其他引脚加低电平时对应的二极管就会亮,从而控制数码管显示相应的数值。

  1.6、系统硬件结构

  传感器模块是信息采集的枢纽。如图2所示,电源电压经稳压管TL431稳压到2.5V,提供给由普通电阻和热敏电阻组成的分压电路,以及普通电阻和光敏电阻组成的分压电路。热敏电阻分得的电压通过TO输出,接TMS320LF2407的ADCIN0;光敏电阻分得的电压通过LO输出,接TMS320LF2407的ADCIN1。利用读取A/D转换后的结果,并计算出对应的温度值和光线强度值,经查表输出显示。

  无线传输模块是数据传输的核心。如图3所示,TMS320LF2407通过6个I/O端口(IOPC0,IOPC1,SPISIMO,SPISOMI,SPICLK,SPISTE),依次与nRF24L01模块的6个控制和数据信号IRQ、CE、MOSI、MISO、SCK、CSN相连。其中,CSN为芯片的片选线,CSN为低电平时芯片工作;SCK为芯片控制的时钟线;SOMI为芯片控制数据线;MOSI为芯片控制数据线;IRQ为中断信号,无线通信过程中DSP主要是通过SPI接口的SPISIM-O、SPISOMI与nRF24L01进行通信。CE为芯片的模式控制线,在CSN为低的情况下,CE协同nRF24L01的CONFIG寄存器共同决定nRF24L01的状态。

  显示模块用TMS320LF2407的IOPB0、IOPB1来模拟串行发送数据的过程,外接串入并出移位寄存器74LS164构成。当需要显示信息时,数据从IOPB0端在移位脉冲(由IOPB1输出)的控制下逐位移入74LS164,74LS164能将输入的串行数据转换为并行数据输出到数码管。这样的设计不仅节省I/O口,而且不占用串口资源。编码模块通过IOPA0~IOPA7与DSP相连。

  2、软件设计

  系统的主站、分站程序流程如图4所示。主站程序主要包括初始化、无线发射、无线接收、数码管显示等部分;分站程序主要包括初始化、无线发射、无线接收、数据采集、数码管显示等部分。

  一种DSP和nRF24L01的无线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DSP和nRF24L01的无线环境监测系统设计,第5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26566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3
下一篇 2022-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