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嫁富士康,液晶先驱夏普的兴衰史

下嫁富士康,液晶先驱夏普的兴衰史,第1张

  日前,富士康宣布,将以3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夏普,这段剧情曲折的“鸿夏恋”经历了几年的兜转以后,终于走到了一起。据分析人士透露,收购夏普是富士康巩固它与美国苹果公司关系的最重大举措,意在使富士康成为苹果供应链上一个更有吸引力的合作伙伴。

  正如同中国大陆本身一样,在台湾的富士康正尝试从基础制造上升到更高端的产业。若干年前,苹果掀起电子设备革命的时候,这家美国公司借助了一个重要的盟友,那就是台湾的富士康。富士康凭借它在中国大陆的众多工厂和数十万职工,成功做到了用低廉的成本生产美国中产阶级买得起的iPhone。这不是一个高利润的生意,但苹果和后来竞争者的设备畅销全球,确保了富士康的营收,确立了它作为全世界最大硬件生产商的地位,为像苹果和索尼这样的公司供应产品。

  但这种合作关系正在变化。苹果不再依靠单一的供应商,而是把订单交给更多不同的生产商。而且,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和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降温,富士康也遇到了困难。

  有分析认为,收购夏普的交易会让富士康背上沉重的财务负担,但富士康愿意下这笔赌注。收购夏普将意味着富士康获得了苹果供应链的更大份额,而且不止于此,它也让富士康在全球电子产品供应链中所占的份量加重。富士康相信它能借此实现更大的利润。

  收购协议经历了几个月漫长而有戏剧性的谈判,而且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对夏普这个日本品牌感兴趣已有很多年。2013年,郭台铭提出购买夏普股份,未能成交。

  根据一份联合声明,富士康将出资3890亿日元,约合35亿美元,购入夏普66%的股份。这其中包括2890亿日元的普通股和999.9亿日元的无投票权优先股。

  这一次,交易没有在最后关头出现戏剧性反转。一支由日本政府支持的投资基金也参与了竞购,但富士康最终胜出。郭台铭的坚持让他如愿以偿,达成了史上最大的一笔外国公司收购日本电子产品企业的交易。

  在大家都佩服富士康财大气粗的同时,百年老店夏普在这个时候将液晶这个曾为其带来最大荣耀的部门卖掉,对他们来说应该是一个耻辱,或者说是无奈,这也是最近几年日本企业的现状。在这里,我们对这个做自动铅笔起家的液晶初创者夏普来一个详尽回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26709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4
下一篇 2022-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