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制造企业集体转型,软件才是工业的未来

跨国制造企业集体转型,软件才是工业的未来,第1张

  中国是制造大国,制造业的发展高低是显示我国实力的表现,中国制造作为我国国力发展的重大项目之一,现在面临着转型。调研发现,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软件正在成为新型工业基础设施,跨国软件企业正是基于这一判断,积极布局工业软件和进行战略转型。

  《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强化软件支撑和定义制造业的基础性作用。为深入分析软件对制造业的影响,今年3-10月,赛迪智库开展了对微软、IBM、Siemens PLM Software、SAP、Autodesk、PTC、达索等跨国软件企业的调研。调研发现,企业已经开始面向未来工业的云服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转型。未来工业将由软件支撑和定义,由数据和知识协同驱动,由平台主导,向服务化转型。

  向工业云服务提供商转型

  被调研企业均认为,SaaS模式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全球最主要的软件服务交付方式,并积极投身工业云平台建设。达索公司2009年就开始布局业务转型,其旗舰产品CATIA在工业设计软件领域遥遥领先的同时,研发了3D EXPERIENCE云平台。微软2014年确定了“云服务为先”的发展战略,并指出“云 *** 作系统是最大的机遇”,其Azure云平台面向全球制造企业开展服务。Autodesk在2016年推出Fusion 360云平台,将“卖软件”改为“卖服务”,尽管企业利润出现暂时下滑,但仍坚信云服务化是未来发展方向。

  向行业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面对产品、工艺和需求的日趋复杂化,智能制造需要专业化的系统解决方案,向行业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已成为跨国软件企业的重要战略方向。达索公司已不把自己界定为软件公司,而是科技公司,公司编程人员只占30%,其他人员均是工程背景出身,可提供面向制造业、建筑业、医疗等12个行业的系统解决方案。SAP积极致力于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安全驾驶等行业系统解决方案的研发和产业化。Autodesk作为一家设计软件公司,提出了“未来制造”的理念,其凭借衍生式设计软件颠覆了传统制造的模式。IBM推出的人工智能系统Watson目前已在制造业等17个行业开展应用。

  积极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

  智能制造产业生态系统是未来竞争的制高点。近年来,跨国软件企业面向生产制造全过程、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开展了对研发设计工具、制造执行系统、管理软件等领域工业软件企业的收购,来完善产品业务体系,构建产业生态以提升市场竞争力。SAP自2001年起先后收购了TopTIer、Business Objects、Sybase等公司,软件产品体系覆盖了制造全流程。Siemens自2007年收购UGS成立了Siemens PLM Software,之后又相继收购了Vistagy、Kineo、LMS、TESIS、Camstar等公司,将工业软件技术与工业自动化技术融合,强化以PLM为代表的综合数字化能力,提供软硬一体的数字工厂解决方案。PTC先后并购了ThingWorx、Axeda、ColdLight等公司,形成了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体系。

  从跨国软件企业转型看未来工业发展方向。

  通过调研分析,我们认为,由软件支撑和定义的未来工业将是由数据和知识协同驱动,由平台主导,向服务化转型的工业。

  未来工业将是数据和知识协同驱动的工业

  当感知无所不在、连接无所不在,数据一定也会无所不在,未来工业将由数据和知识协同驱动。一方面,通过数据的自动流动解决复杂问题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通过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实现生产制造全过程的标准化和模块化西门子研发的贯穿于产品生命周期各环节的“数字化双胞胎”——“产品数字化双胞胎”、“生产工艺数字化双胞胎”和“设备数字化双胞胎”,它们将PLM(生命周期管理软件)、MES(制造执行系统)和TIA(全集成自动化)集成在Teamcenter数据平台上,可实现数据的自动流动和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代表了未来工业发展方向。

  未来工业将是由平台主导的工业

  未来工业将是平台之争,谁掌控了工业云和大数据平台,谁将拥有规则的制定权、标准的话语权和生态的主导权,也将抢占到制造业竞争的制高点。西门子搭建的SinalyTIc平台、SAP搭建的HANA平台,覆盖了工业产品的研发设计、工艺仿真、原型测试、生产制造、远程服务等各环节,其本质都是以开放化平台为核心,向下整合硬件资源,向上承载软件应用,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引领未来工业方向。

  未来工业将是向服务化转型的工业

  随着制造和服务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以产品制造为核心的传统发展模式正在向提供产品服务系统转变,服务型制造将是未来工业的重要方向之一。微软、SAP、PTC等跨国软件企业均积极与制造企业合作,为制造企业开展智能服务提供技术支撑。微软与罗尔斯?罗伊斯合作,开展航空发动机预测性维护服务,大大增加了航空发动机维修间隔时间,降低了维修费用。IBM与约翰迪尔合作,开展农业机械的远程监控和运维服务,增加客户粘性。

  对策建议

  下大力气培育平台化工业软件企业。

  我国尚没有西门子PLM software、GE digital、SAP这样的可提供工业云和大数据服务的工业软件企业。应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工业软件产业化,一是鼓励支持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开展跨界合作,合力打造工业云和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新型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模式;二是鼓励和支持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剥离内部信息技术部门,建立专业工业软件企业,面向全行业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着力促进工业技术的软件化。

  工业软件是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最佳体现。在我国,由于长期忽视工业技术的软件化,造成工业化进程中产生的许多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无法持续积累、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创新和研发效率大大降低。建议重视工业技术的软件化,一是加快制定工业技术软件化标准体系,在软件接口、工程中间件、工业APP上形成国家的标准规范,提升标准的国际话语权;二是支持大型制造企业建设行业性、示范性的工业技术软件体系,提升关键重点行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发挥大型制造企业作用,加速向未来工业迈进。

  未来工业的发展脉络已经非常清晰,建议在迈向未来工业过程中,最大化发挥大型制造企业的主力军作用。

  一是向数据驱动型企业转型,推动企业内部以及与供应链企业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互 *** 作,实现大中小企业协同开展网络制造、柔性制造、精准制造的局面。

  二是向平台型企业转型,构建集成多种网络通讯协议、应用协议、数据协议的工业IOT平台,鼓励面向不同类型企业提供技术开发和业务应用服务,打造智能制造产业生态。

  三是向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型,协调合作企业围绕产业链开展创意设计、分享制造、远程运维、智能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创新服务模式,提高价值链水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26763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4
下一篇 2022-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