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芯和飞腾新品即将面世 新一代“中国芯”如何?

龙芯和飞腾新品即将面世 新一代“中国芯”如何?,第1张

  据公开消息,龙芯飞腾最新的产品都与去年年底开始流片,也就是说,新产品即将与国人见面。那么,在飞腾的ARM芯片和龙芯3A3000即将完成流片之时,笔者将从自主知识产权、裸CPU性能和软件方面对飞腾和龙芯上一代产品——飞腾1500A和龙芯3A2000做一个对比,特别是之前有媒体对比龙芯3A2000和飞腾1500A总体上比较客观,但在局部也有一些纰漏,笔者趁机在此做一下修正。

  

  |先从自主知识产权谈起

  检验自主可控的标准——信息安全不受制于人,产业发展不受制于人。因此,这就必须做到具有指令集的发展权、微结构是自主设计、利润不受制于人等要素。

  指令集的发展权

  龙芯的指令集是loongISA,共有共1907条指令。

  源自MIPS:

  216条MIPS基础指令,获得永久授权。

  311条DSP指令,获得永久授权。

  自主指令:

  MIPS基础指令扩展——148条loongEXT,

  虚拟机扩展——5条loongVM指令,

  二进制翻译扩展——213条loongBT,

  向量指令扩展——1014条loongSIMD

  显而易见,龙芯获得的是永久授权,并拥有自行扩展指令集的权力。另外龙芯还就此申请了100+专利。而在MIPS公司破产后,被ImaginaTIon收购,虽然在嵌入式芯片方面有P5600这样的产品,但至今却未曾开发高性能CPU,有步惠普收购康柏进而获得Alhpa的后尘之趋势。

  这直接导致龙芯是MIPS阵营里唯一的高性能CPU,加上龙芯不失时机的向开源组织捐献了一批机器,致使一些开源软件以龙芯作为MIPS的代表做适配。

  因此,在ImaginaTIon发展力度小+龙芯获得MIPS永久授权+自行扩展指令且申请专利+开源软件针对龙芯做适配,共同导致龙芯在指令集上受MIPS的钳制已然微乎其微,基本可以为认为走上了单飞的道路。

  而国内ARM阵营IC设计公司仅仅能购买ARM64指令集,而无法买到ARM32位指令集授权,而且ARM64指令集授权期限为5年,没有自主扩展的权力,也仅仅能用于设计服务器芯片。

  微结构是否自主设计

  龙芯3A2000的微结构是GS464E,芯片代码均自主设计,除标准单元和Memory Compiler生产的RAM之外,不存在第三方IP。

  而飞腾1500A的微结构是ARM Cortex A57。由于芯片的安全性、性能、功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微结构,因此很难说飞腾1500A符合安全可控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要求。当然,也有网络消息称飞腾1500A用的是飞腾自主设计的“小米”,与“火星”、“地球”是同一个微结构,但笔者认为此消息为谣传,具体原因在下文分析。

  利润不受制于人

  购买ARM指令集授权的价格非常昂贵,据笔者了解仅仅ARM64指令集每5年的授权费就高达上千万美元乃至近亿美元。而恰恰是如此高昂的授权费致使由U.C. Berkeley等几个大学推出RISC-V指令集,Google、惠普、Oracle、西部数据等公司成立RISC-V基金会的原因——

  RISC-V指令集是一个没有专利问题和没有历史包袱的全新指令集,并且以BSD许可证发布。任何公司都可以在自己的产品中免费使用,而修改也无需再开源。

  购买ARM IP核授权,比如ARM的A53或A57,集成自己的SOC,这种做法虽然能依附于AA体系,有利于市场化运营,能赚快钱,但在利润方面也被外商控制。因为在购买IP要支付授权费,每生产一片芯片还要支付专利费。而且每个环节做什么,有多少利润,在AA体系中已经形成潜规则,国内IC设计公司依附于AA体系基本上沦为外商的马仔。这也是国内ARM阵营IC设计公司虽然营业收入不低,但利润普遍不高的原因之一。相比之下,龙芯不仅不需要向MIPS公司购买IP,反而可以对外出售IP,海信、海尔就向龙芯购买了200万套IP用于智能家电和机顶盒。

  下图为懒人包,简要概括了龙芯3A2000和飞腾1500A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差别。

  龙芯和飞腾新品即将面世 新一代“中国芯”如何?,龙芯和飞腾新品即将面世 新一代“中国芯”如何?,第2张

  飞腾1500A的微结构是A57

  有网络消息称飞腾1500A用的是飞腾自主设计的“小米”,与“火星”、“地球”是同一个微结构,不过笔者认为此消息为谣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时间上来不及

  众所周知,如果一款CPU从头开始设计,研发周期一般要3年,而如果像海思、展讯那样购买ARM的IP授权做集成,研发周期也要1年至2年,而飞腾在购买ARM 64位指令集授权后,不到2年的时间里就拿出了飞腾1500A,就开发周期来看,飞腾1500A这款芯片很有可能是直接采用ARM Cortex A57。

  2、飞腾1500A与“火星”的SPEC2006测试成绩差距过大

  根据第三方测试,飞腾1500 spec06测试的整数为10(@1.8G),换算一下就是5.5/G,而根据飞腾在2015年的发布后上公布的消息,“小米”的测试结果是9.6/G,虽然不谈测试环境的SPEC测试跑分都是耍流氓——因为不同的测试环境的原因,SPEC测试分数会有一定浮动,但74.5%的跑分差距实在过于骇人——即便是技术实力强如Intel,在拥有ICC的神优化,以及向量指令优化等因素的情况下,也只能是自己CPU的spec06测试整数跑分增加40%。因此,笔者认为飞腾1500A的微结构并非“小米”。

  3、时间对不上

  据公开消息,飞腾1500A在2014年流片,2015年与体制内单位签订的合同标为1000万元,而“小米”和“火星”目前还依旧在流片。在发布会上,火星的SPEC06测试也只有模拟器成绩,而非实物。

  4、ARM在指令集授权中会配套一个内核

  虽然飞腾和ARM的合同上没有购买IP内核授权的内容,但由于ARM在做指令集授权的时候都会给出配套的一个内核参考。因此,有人以合同没写明购买IP核,所以飞腾1500A的微结构为自主设计的辩解无法成立。

  当然以上都是笔者的猜测。鉴于飞腾1500A已经商用,希望飞腾能公开飞腾1500A的用户手,提供内部寄存器等定义资料。效法龙芯将CPU的用户手册和技术资料放在网上供国人自由下载,以打消国人的疑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26765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4
下一篇 2022-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