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桶盖”引发信任危机 中国制造如何力挽狂澜?

“马桶盖”引发信任危机 中国制造如何力挽狂澜?,第1张

  10月19日,为期3天的第二届世界杭商大会在G20主会场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开幕。会上,网络热词“马桶盖”引发了商界大佬们关于“智能制造”的激烈讨论。

  “马桶盖”引发信任危机 中国制造该如何力挽狂澜?

  10月19日清晨,一则《浙江游客顺走日本“马桶盖”》的消息红遍网络朋友圈。事实上,这不是“马桶盖”第一次上网络头条,成为热议话题。早在2015年春节期间,中国大妈任性抢购日本商品,尤其是智能马桶盖几乎处于断货状态。然而,更令人出乎意料的是,绝大多数抢购回来的产品居然是made in China,或者产品的80%的零部件来自中国本土。

  在19日开幕的第二届世界杭商大会上,“马桶盖”一词又成为了商界大佬们激烈讨论的话题。据钱江晚报报道,在大会的对话杭商环节,杭州瑞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琦提到了网络热词“马桶盖”。她认为,“中国不缺乏有品质的制造。不是我们做不了,只是我们的制造运到了日本,消费者从日本再拎回来,最受刺激的是这一点。其实我们不缺乏制造的能力和实现的能力,而我们今天缺乏的是击穿我们心灵的信任和需求链接的能力。”

  在我国小家电制造企业里,价格拼杀,产品“抄袭”是他们的彷徨与困境。每当企业孤注一掷投入巨资加大研发的新产品的出现,模仿制造,靠量、靠微利生存的小作坊便随意模仿。他们没有投入研究成本,因而价格可以十分低廉。正因为专利、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到位,新产品很容易被模仿抄袭,最终成为别人的孩子,使得研发企业得不偿失。同样,这些浑水摸鱼的“便宜货”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还让中国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一点一点地丧失信心。

  过去,“中国制造”在世界上的形象普遍是“廉价”、“山寨”、“质量差”。于是,由量的扩展到质的突围,正是中国制造的最后一公里。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高端制造时代的到来,中国制造不仅要高端“质”造,更应高端“智”造。

  正如杭汽轮股份公司总经理叶钟在杭商大会上所言:“马桶盖不只是一个高技术产品,它实际上就是一种质量的制造,满足需求能力的稳定性,它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同或者赞赏。‘制造、质造、智造’三者本位一体,只有把它们都做好了,中国制造企业才能在市场上有所发展,重获消费者的信任。”

  其实,让“中国制造”重拾消费者的信任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事业。并不是企业单方面的事情,而是需要国家、企业共同努力。

  就企业而言,要认识到自身与国外企业的差距,寻找自身不足,创新莫以其小而不为,应继续坚持加大创新力度,努力弥补差距甚至实现超越。只有在技术上实现进步,才能真正实现生产标准化到个性化的转变,才能适应时代要求,满足各类人群对制造产品的需求。企业也可以把互动和体验提前到产品开发环节,让消费者直观地信任产品。

  就国家而言,专利与知识产权的保护迫在眉睫,出台扶持政策的同时也要加大监管力度与执法力度,避免浑水摸鱼的现象丛生,从而让企业的创新成果如常所愿,让消费者购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26886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5
下一篇 2022-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