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松果能像海思麒麟处理器一样成功吗

小米松果能像海思麒麟处理器一样成功吗,第1张

曾经风光无限的小米智能手机,2016年被华为、OPPO、VIVO抢走了风头。不过在2017年2月的最后一天,小米就发布了首款自主研发手机芯片澎湃S1。虽然小米自主处理器的传闻一直不断,不过选择在这个节点放出“王炸”,是一切尽在掌控之中还是被逼无奈?对比已经成功的麒麟处理器,小米松果能成功吗?

小米松果处理器的由来

早在2014年10月16日,小米和联芯共同投资成立开了一家全资子公司,叫松果电子,其中小米持股51%,联芯持股49%。2015年7月6日,完成芯片硬件设计,第一次流片;2015年9月19日,芯片样品回片。

在小米松果成立之后,关于小米自主处理器的新闻就一直不断。在小米发出邀请函之前,有媒体爆料小米松果处理器可能将有2款,其中,中端款型号为V670、高端款型号为V970。而高端款产品将采用三星10nm制程。

不过,最后的发布会我们只看到了澎拜S1一款处理器,雷军也介绍了澎湃S1的诞生过程。雷军透露,小米两年前打算做芯片时,他向不少行业人士请教,不少人告诉他芯片前期投入巨大,至少要10亿人民币起跑,预计投入10亿美元,要花10年时间的积累才有结果。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面临很多不可知的风险。

雷军表示,最令他激动的时刻有两个,最令雷军激动的时刻有两个,“小米松果芯片第一次拨通电话(2015年9月24日凌晨1点48),碰巧那天晚上他正好在办公室,于是就跑去办公室试了一下,果然能拨通,当时很激动。屏幕点亮时大家内心澎湃,当时为了这一刻很多人一周多没有回过家,芯片也因此命名。”另外一次就是松果芯片第一次拨通电话和点亮屏幕(2015年9月26日,凌晨1点多)。

从2014年10月16日松果电子成立,到2017年2月28日澎湃S1芯片量产机小米5C发布,整整耗时28个月。按照小米的说法,这款芯片定位中高端,而不是做入门级。“小米决定做芯片时,预期至少要3年才能出成果,最后没想到运气很好,第一次做的芯片就成功,只用两年就出来了。如果把芯片分为旗舰、高端、中端和入门级的话,我们是目标是对标高端。”雷军说。

澎湃S1发布

2017年2月28日,小米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发布小米的松果芯,我们再回顾一下这款芯片的具体参数。

CPU方面,8核64位,ARM大小核构架,其中4核为2.2GHZ A53,4核为1.4GHZ A53。大小核智能切换,日常使用小核漏电优化,最大限度地支持处理器的运算。

GPU方面,GPU采用了Mali-T860,,同等性能下,功耗减低40%,独特的图像压缩技术,使得内存带宽占用减少50%,动态图像处理功耗减少15%。

DSP方面,采用32位语音信号处理,双麦克降噪,支持VOLTE让通话更加清晰。

•ISP方面,14位双核IPS处理器,特别增强图像处理能力,支持双重降噪优化,夜景更精细。

•基带方面,采用可升级的基带设计,通过软硬件整合,算法方面独立自主研发,硬件方面用通用器件替代,至少为澎湃S1芯片节省了1年时间。支持VOTLE语音通话,以及系统防伪基站和高铁模式。只支持五模的Cat4,没有MWCDMA雷军承认,这是整个手机芯片研发过程最困难的部分。

•安全方面,高可靠性的国产自主研发芯片,在指纹识别等方面做到系统级安全保障。

作为继苹果、三星、华为之后的第四家拥有自主处理器的手机厂商,雷军强调澎湃S1芯片不是一块PPT芯片,已经28纳米量产。小米5c成为该处理器的首发机型,售价为1499元。它采用5.5英寸1080p显示屏,内置3GB内存和64GB机身存储空间,提供前置800万像素摄像头和后置1200万像素摄像头。
 

对比同级别产品,澎湃S1如何?

目前的手机处理器市场,除去专用的苹果A系列处理器,高通占据了高端市场,联发科得到了高性价比手机的青睐,而三星自主处理器近两年也发展迅猛。还有不得不提的就是已经比较成功的海思麒麟处理器。

在还不知道小米5c实际使用体验的时候,我们不妨先通过参数来对比一下同级别的澎湃S1、麒麟655、联发科P10、骁龙625。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澎拜S1处理器在CPU和GPU上与同级别的处理器并没有太大的差距,核心均保持在8核A53配置,并且高频核心保持在2.0GHz以上;GPU方面小米松果处理器则保持了较高的堆料水准,从参数上处在同阶最高水品。

但是在制作工艺上,松果澎湃S1采用台积电28纳米工艺,与高通骁龙625处理器采用的三星14纳米工艺、华为麒麟655采用的台积电16纳米工艺相差一代,和联发科水平相当。

在摄像方面澎湃S1处理器的参数比较强劲,高于目前大受欢迎的骁龙625处理器,甩开联发科P10处理器。

基带方面小米澎湃S1就显得比较弱势了,最高只支持到五模LTE Cat.4,属于较低阶级别,与通讯行业巨头高通公司的处理器相比,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追赶。

小米自主研发处理器会同华为海思一样成功吗?

即便松果处理器已经发布,搭载澎湃S1的小米5c也已经上市,但这并不能证明小米自主研发处理器就成功了。很明显,作为初入局的小米与高通、联发科还存在巨大的差距,那对比国内的海思麒麟又如何?

我们都知道,华为一代海思K3的失利和苹果一代A4芯片的表现平平,在华为和苹果的持续投入下最终取得了成功。华为海思芯片从2004年10月开始做起,做了将近10年,才有今天的成就。2012年2月的巴塞罗那CES大会,海思正式发布四核手机处理器芯片,并搭载与Ascend D手机上市。海思芯片被旗舰机大规模用起来的转折点在2014年,当年5月推出的旗舰机华为P7搭载四核麒麟910T,6月推出的华为荣耀6搭载海思八核麒麟920芯片, 9月推出的华为mate7搭载超八核麒麟925芯片。但是,小米本身技术的积累以及企业规模上都很难像华为和苹果一样投入,做芯片很难。

雷军也很认同“做芯片很难”这一点,就在发布会前一天,小米手机官方微信公号还发表文章为发布会预热,文章标题为“明知九死一生,为何还要做芯片”。他表示:“卖100万件,每一颗芯片的研发成本要1000元。卖1000万件,芯每一颗芯片成本要100元。在手机千万级规模之前,自主研发芯片肯定还不具价格优势。计入成本的话,小米5C肯定要卖到3000元以上,才能回本。”

除了高技术和高资金门槛,小米还有很难跨过的人才门槛。科执行副总暨共同营运长朱尚祖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表示:“芯片产业很辛苦,必须看研发资源,如高通手机部门约1.8万人;联发科七、八千人;展讯约5,000人。这个行业差不多要有这个规模才能做出产品,松果看起来团队约500人,人力资源差很多。”

当然,即便摆在小米面前有重重的困难问题,小米自主处理器能否像海思麒麟一样成功仍待后续的观察,但是小米至少让我们看到了其新的突破。在国家大举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背景下,结合小米提升核心竞争力需求,雷军最终选择在这个时间点拿出自主研发处理器也许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至于能否凭借自主处理器超越风头正劲的OPPO、VIVO我们后续再做讨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26895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5
下一篇 2022-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