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磁共振设计关卡无线充电使用更便捷

突破磁共振设计关卡无线充电使用更便捷,第1张

  在标准纷纷出笼之际,无线充电亦开始跨入磁共振阶段。尽管标准的订定必然推动磁共振技术向前迈步,但也使过去既存的问题再次浮上台面,包含物料成本、元件供应与安全认证等议题均受到热切关注,同时市场对解决方案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虽然无线充电联盟(WPC)已发布具备磁共振技术的Qi 1.2版标准,但目前业界普遍尚未取得详细规格,也未见采用WPC磁共振标准的解决方案;相较之下,采用无线电力联盟(A4WP)标准的首波磁共振无线充电方案预期将于年底上市,无论在技术或产品方面皆有较多实例可供参考。因此,以下系针对A4WP标准的磁共振无线充电开发挑战进行探讨。

  高频元件规格提升 磁共振无线充电挑战重重

  A4WP的磁共振方案并非采行一般电力传输常用的低频率,而是选用较适合通讯的高频率。由于通讯用频段通常无须乘载大电流,而适用于电力传输的元件也鲜少针对高频率设计,因而使磁共振无线充电方案无论是在元件的设计上或供应上,都为制造商增添了新的挑战。

  博通(Broadcom)手机平台部门产品行销总监Reinier van der Lee表示,为避免无线充电系统受到其他设备的频率干扰,A4WP选择避开无线电运行的频谱,采用于工业、科学及医疗频段(ISM-band)中的 6.78MHz进行电力传输,以增加磁共振无线充电的稳定性。

  

  图1 UL消费性事业电子科技产业部大中华区工程部总监蔡英哲指出,无线充电的频段除了要避免与生物体自然频率共振外,也必须避开各种通讯系统的频段。

  UL消费性事业电子科技产业部大中华区工程部总监蔡英哲(图1)补充,频段的选择相当重要,为避免造成频段间的干扰问题,因此目前的趋势是将通讯频段采用现有的成熟技术,如近距离无线通讯(NFC)、蓝牙(Bluetooth)、无线区域网路(Wi-Fi)等,并将设备加入通用识别码以减少不预期的干扰,让电力波可以在非通讯与谐波区域使用。

  不同于WPC透过频内(In-Band)讯号进行传输,A4WP在通讯机制上是采用蓝牙Smart做为发射端(Tx)与接收端(Rx)的通讯方式。十铨行动应用事业处产品总监林家成表示,Qi标准是透过方波长短的不同进行通讯,但磁共振技术若在电波中加入其他讯号将会影响系统的共振点,因此A4WP才藉由蓝牙Smart将系统分为通讯与电力传输两个通道。

  致伸科技平台资深经理丘宏伟进一步说明,因现在多数智慧型手机都已配备蓝牙Smart,成本增加仅会出现在Tx部分,且增加幅度并不大。至于其他通讯方式如Wi-Fi,其频宽较大而且并不完全适用于电力传输,所以采用蓝牙Smart的方案较为划算。

  此外,因磁共振系统频率的提升,连带影响其他零组件必须相应采用高频元件,这部分为垫高A4WP磁共振方案成本的最大塬因。林家成分析,磁共振系统若运行频率很高,便要采用高频率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电晶体(MOSFET)来做开关的动作,在电力传输的过程中,从波峰到波谷间上下可能相差几十到上百伏特 (V),能够承受如此高电压的MOSFET便会非常昂贵;假如还要做到效率高,则费用将会是呈现指数性上涨。再者,目前这种高频率的MOSFET必须采用订制,因此关键元件的供应问题也可能是磁共振技术未来发展的阻碍之一。

  德州仪器TI电池管理市场经理文司华表示,磁共振与磁感应技术还有一项不同点在于积体电路(IC)制程。磁感应方案所用的晶片制程为30伏特,但磁共振方案的制程估计需要40?60伏特。丘宏伟补充,当频段提高也会同步增加元件制造的技术门槛,在材料上可能要使用到氮化镓(GaN),因此能够供应氮化镓MOSFET的关键元件厂商也开始蠢蠢欲动。

  另一方面,磁共振无线充电的优势在于可同时对多个设备充电(图2),因此在Tx设计上也有不同于磁感应方案的考量。林家成指出,线圈处于高频率时会出现寄生的电容电阻电感等干扰,此时要控制频率就较为困难,比如当系统中有多个Rx线圈进入时,因为寄生的电感发生变化而会影响共振点;另外,当Tx与Rx 的垂直距离改变时,系统在输出功率和共振频率上也必须同步调整,所以Tx重点在于必须适应不同的频率。

  

  图2 磁共振频率会受到待充物数量与充电距离影响。 图片来源:POWERMAT

  关于线圈的部分,高创行销部副理王世伟也表示,进入到磁共振技术后,因为频段较磁感应方案高,除了天线长度须要改变之外,共振式磁性材料的生产门槛亦会提升,挑战包含粉料的配方与天线设计等。

  整体看来,现行磁共振无线充电方案价格偏高的塬因,主要在于须采用特殊高频元件,且在市场尚未普及的情形下难以压低成本。林家成说明,磁共振无线充电的终端价格要分为Tx与Rx来看,Tx因为具有高附加价值,即使卖到20美元还是有市场;而Rx是内建于消费性产品之中,这部分价格将占有较大影响力。然而,未来WPC的磁共振方案是否将能突破上述挑战,仍须待后续观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27050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6
下一篇 2022-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